Ⅰ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名稱: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目的
1、通過本次實驗中,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了解到設計實驗探究的科學思想。
2、獲得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3、能夠理解杠桿平衡狀態的基本含義。
實驗器材:杠桿、支架、一盒鉤碼、固定在杠桿上的掛物環、彈簧測力計。
實驗要求:1、會組裝杠桿,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步驟:
第一步、把杠桿安裝在支架上,使其能靈活地繞支點轉動,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處於水平靜止狀態,使杠桿水平靜止。
第二步、先在支點左側,20cm處掛一個0.5N的鉤碼,試一試需要在指點的右側10cm處掛幾個鉤碼,能夠使杠桿再一次水平靜止,杠桿水平靜止後,將實驗所測數據填入實驗記錄的表格內,將作用在杠桿左邊的力,作為動力F1,則F1=0.5N,動力臂L1為20cm,F1×L1=10
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1N,阻力臂L2為10cm,F2×L2=10
(改變鉤碼的位置和鉤碼的個數,再做一次實驗,)
第三步、將支點左側,距支點5cm處,掛3個鉤碼,試試看,在支點右邊15cm處,需要掛幾個鉤碼可以使杠桿再次水平靜止。
待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後,把實驗數據填入記錄表格內,動力F1,F1=1.5N,動力臂L1為5cm,F1×L1=7.5,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0.5N,阻力臂L2為15cm,F2×L2=7.5.
第四步、通過兩次記錄的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知道: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結論:a、杠桿的平衡狀態是指杠桿處於勻速轉動狀態,或者靜止狀態,靜止時的位置不一定是在水平位置。
b、杠桿處於平衡狀態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附表:
實驗次數 動力(N) 動力臂(M) 動力×動力臂 阻力(N) 阻力臂(M) 阻力×阻力臂
1
2
希望幫助到你,若有疑問,可以追問~~~
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__^*)
Ⅱ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是什麼
實驗是: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實驗步驟:
1、首先調節杠桿的平衡螺母,使杠桿不掛鉤碼時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桿左右兩端分別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調節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
3、根據鉤碼質量,分別算出左右兩端鉤碼受到的力。
4、改變鉤碼個數或改變鉤碼在杠桿上的位置繼續實驗,再做兩次並分別將數據記下。
5、分析實驗數據,可以發現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在力學里,典型的杠桿是置放連結在一個支撐點上的硬棒,這硬棒可以繞著支撐點旋轉。古希臘人將杠桿歸類為簡單機械,並且嚴謹地研究出杠桿
的操作原理。某些杠桿能夠將輸入力放大,給出較大的輸出力,這功能稱為「杠桿作用」。杠桿的機械利益是輸出力與輸入力的比率。
實驗要遵循控制變數法,在進行科學實驗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實驗因素(自變數)以外的所有影響實驗結果的變數,這些變數不是本實驗所要研究的變數,所以又稱無關變數、無關因子、非實驗因素或非實驗因子。
只有將自變數以外一切能引起因變數變化的變數控制好,才能弄清實驗中的因果關系。控制變數衍生到生活中的作用是控制一定影響因素從而得到真實的結果。
Ⅲ 初二物理杠桿教案
教師們在教學生的同時,往往都會制定一個好的教案讓學生更能理解裡面的知識。下面我為大家帶來初二物理杠桿教案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初二物理杠桿教案設計:
教學准備
教學目標
1.1 知識與技能:
①通過觀察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的各種杠桿提取共同的特徵,並能在杠桿上確認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能准確地畫出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
②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能對杠桿平衡條件進行猜想和假設,並設計出驗證方案,對獲得的信息進行處理,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能應用杠桿平衡條件去分析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③能根據杠桿的特點,以及作用效果等進行分類 1.2過程與方法 :
①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杠桿,培養觀察能力
②通過實驗探究,總結歸納出杠桿的平衡條件,培養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③在對實例的調研、分析和解釋中進一步理解和應用杠桿平衡條件,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
1.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①使學生感受到杠桿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提高探究的樂趣。
②運用學過的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杠桿,進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學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2.1 教學重點 ①杠桿平衡條件
2.2 教學難點 ①力臂的引入和理解、杠桿平衡的應用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6.1 引入新課
【師】著名的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曾經有一句名言,說如果給他一根硬棒和一個支點他可以撬動整個地球。經科學研究證明,他辦不到這件事,但他講的這個道理是正確的,只是他無法在他有限的生命里走完硬棒另一端的路程。那麼他所說的硬棒到底有多厲害!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它的奧秘吧?
觀察圖像中的這些日常生活用的工具,請同學說出這些工具的名稱和用途?
【生】撬石頭時用的撬棒。還有我們小時侯玩的蹺蹺板也是杠桿。活塞式抽水機的手柄工作時也是杠桿
【板書】
杠桿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
6.2 新知介紹
【師】現在老師手裡有一個罐頭,同學們的力氣呢不夠打開它。這個時候你會藉助什麼外界的器具?
【生】筷子、起子……
【師】那麼這里的筷子和起子,為什麼就能更方便地打開罐頭呢?這里運用的原理又是什麼?
在用
1、杠桿五要素
A.600N B.400N C.200N D.150N
Ⅳ 急!簡單科學實驗操作步驟。要適合初二的人操作
實驗是物理學科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重要途徑。近幾年來,中考實驗題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突出表現在,題目不是簡單地考查實驗儀器的操作,也不是課本實驗的重復,而是以課本演示實驗、學生實驗為背景,通過改變實驗條件,或實驗中出現了意料之外的問題,以及運用學過的研究方法,自己設計一個新的實驗方案等來設置障礙,要求學生分析並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不僅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而且考查研究物理的方法和知識遷移的能力。
一、例題導航
例1 幾個同學爬桿比賽時,要比較誰的功率大,分別需要哪些測量儀器和測出哪些物理量?
分析:要設計一個實驗來測量人爬桿時的功率,首先就要建立一個科學模型,高度抽象、概括地描述人爬桿時的物理狀態。有了正確的模型,爬桿人的體重、爬桿的高度和時間是三個必須考慮的因素。常規的方法是用體重計測體重,用秒錶測時間,用長桿和捲尺測高度。而用控制變數的思想(保持同樣的高度或用同樣的時間),就可以在時間和高度這兩個量中少測一個。因此,這樣的設計性實驗試題,雖然並不復雜,但卻考查了學生建立科學模型和正確應用控制變數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答案:
(1)用體重計測體重,用秒錶測時間,用長桿和捲尺測高度。
(2)用體重計測體重,用秒錶測時間。(要求比賽的同學都爬過同樣高度)
(3)用體重計測體重,用長桿和捲尺測高度。(要求比賽的同學在幾條桿上同時開始,同時停止)
評析:本題不是簡單地考查實驗儀器的操作,也不是課本實驗的重復,而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考查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應用知識,規劃、沒計、實施實驗,以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2 (2005貴陽課改卷)甲乙兩個實驗小組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分別得到下面兩組數據和結論。他們在交流時,甲組發現了自己實驗結論的錯誤和產生錯誤的原因。你認為甲組產生錯誤的原因有那些?
甲組產生錯誤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組
乙 組
次數
動力
動力臂
阻力
阻力臂
動力
動力臂
阻力
阻力臂
結論
動力+ 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動力 ×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分析:在探究性教學中,杠桿原理一般並不是直接告訴學生,而是通過實驗,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結果,很多學生就發現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而且不止一組實驗數據支持這種想法,於是學生認為他們的想法得到了證實。到了這里,教學涉及到的就不僅僅是杠桿原理的問題了,而是科學探究中歸納方法的局限性問題。
答案:甲組的錯誤:
(1)不同單位的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
(2)這四個物理量中的三個,它們的數據都應任意設定,不能有任何人為設置的規律。
(3)沒有進行多次測量並從中找到普遍規律。
二、小試牛刀
1.(2005廣西柳州)由於白熾燈除了發光還產生熱量,所以逐漸被稱之為「冷光源」的各種節能燈代替。白熾燈的功率越大,亮度越大,產生的熱量是否也越多呢?為此,小明設計了一個實驗方案:使25W白熾燈正常發光,把溫度計放在燈泡附近任一位置,觀察溫度計示數的變化;換上100W白熾燈重復上述步驟。若100W白熾燈使溫度計的溫度升得高,則產生的熱量多。同學們對小明的方案進行了討論,認為:
(1)在燈泡附近的范圍內,燈泡產生的熱量越多,空氣溫度________,利用溫度計測溫度變化的方案是可行的;
(2)方案還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升高越大(2)測溫點要固定、測溫時間要相同
2.(2005泰州)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結合相關知識,可以推得F浮=ρ液V排液g,從而看出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________和液體的________有關。
有些愛思考的同學進一步提出,除上述兩個因素外,浮力的大小是否還與別的什麼因素有關?其中,一個比較具體的問題是:物體所受浮力大小是否與物體的形狀有關?針對這個問題,若提供下列器材由你選擇,你將選擇哪些器材、怎樣進行探究?
供選擇的器材有:彈簧測力計,三個形狀不同的小石塊,橡皮泥,燒杯、細線和水.
(1)你選擇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
(2)你的探究方案(即實驗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根據探究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或獲得的數據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排開液體的體積、密度
(1)彈簧測力計、橡皮泥、燒杯、細線和水(多選或少選均不正確)
(2)實驗步驟:
或a.①用細線將橡皮泥吊在彈簧測力計上,測出橡皮泥重G;
②將橡皮泥浸沒水中,記下測力計的示數F1;
③改變橡皮泥形狀,將橡皮泥浸沒水中,記下測力計的示數F2;
④再改變橡皮泥形狀,將橡皮泥浸沒水中,記下測力計的示數F3。
或b.①用細線將橡皮泥吊在彈簧測力計上,將橡皮泥浸沒水中,記下測力計的示數F1;
②改變橡皮泥形狀,把橡皮泥浸沒水中,記下測力計的示數F2;
③再改變橡皮泥形狀,把橡皮泥浸沒水中,記下測力計的示數F3。
(3)(答案要與實驗步驟對應)
或a.求出橡皮泥各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若各次所受浮力相等,說明浮力大小與形狀無關;若各次所受浮力不等,說明浮力大小與形狀有關。
或b.比較橡皮泥各次浸沒水中時測力計示數。若測力計的示數相等,說明浮力大小與形狀無關;若測力計的示數不等,則說明浮力大小與形狀有關。
3.(2005泰州)通過學習,同學們知道了液體壓強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老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有兩只杯子,分別盛有清水和鹽水,但沒有標簽,你能否用壓強計將它們區別開?
(1)當壓強計的金屬盒在空氣中時,U形管兩邊的液面應當相平,而小明同學卻觀察到如圖1(a)所示的情景。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氣壓______大氣壓(填「大於」、「小於」或「等於」);調節的方法是:( )
A.將此時右邊支管中高出的液體倒出
B.取下軟管重新安裝
(2)小明再作圖(b)所示的檢查。當用手指按壓(不論輕壓還是重壓)橡皮膜時,發現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幾乎不變化。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壓強計調節正常後,小明將金屬盒先後浸入到兩杯液體中,如圖(c)和(d)所示。他發現圖(d)中U形管兩邊的液柱高度差較大,於是認為圖(d)杯子中盛的是鹽水。①你認為,小明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②簡要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於B
(2)壓強計的氣密性不好;或壓強計金屬盒(或「軟管」)漏氣;或U形管與軟管連接不好。
(3)不可靠的金屬盒(或「橡皮膜」)在兩種液體中的深度不同;或沒有控制金屬盒(或「橡皮膜」)在兩種液體(或「在液體」)中的深度(或「深度相同」)。
4.(2005蘇州)小明同學在做完「觀察水的沸騰」實驗後又進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卻過程中溫室隨時間的變化情況,他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自己設計的表格中。
小明通過描點畫出如圖2所示的水溫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1)根據表中的數據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實驗時的環境溫度(即室溫)應在_______℃左右。
(2)根據圖示水溫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卻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22
(2)溫度較高時,溫度隨時間下降較快,當溫度接近室溫時,溫度下降越來越慢。
5.(2005蘇州)刻度尺,溫度計,量筒,彈簧測力計,電流表和電壓表是物理實驗中的常用儀器。通過比較可以發現,這些儀器具有—些共同的特點。例如它們都有一定的量程。
上述儀器還有的共同特點是(只要求寫出2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定的分度值
(2)刻度是均勻的
6.(2005南京)有一天,小明在家觀察洗衣機排水後,對容器排盡水的時間與排水孔的大小之間的關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此他找來四個同樣大小的圓柱形塑料容器,在它們的底部相同位置各開一個排水圓孔,排水孔的直徑d分別是1.5cm、2.0cm、3.0cm和5.0cm。在容器里放入30cm深的水,打開排水孔讓水流出,用秒錶測量水完全流出所需的時間t分別為73.0s、41.2s、18.4s和6.8s。
(1)請設計一個表格,並將小明測得的數據填寫在表格中。
(2)請在圖3中畫出排盡水的時間t與排水孔直徑d的關系圖線。
(3)分析實驗數據,初步可以看出t與d之間韻關系為:d越大,t_____,但是還不能確定它們之間明確的數量關系。
(4)請你猜想t與d之間可能存在的數量關系,並根據以上數據寫出證實你猜想的思路。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排水孔直徑d/cm
1.5
2.0
3.0
5.0
排盡水的時間t/s
73.0
41.2
1 8.4
6.8
(2)圖線如下
(3)越小
(4)t與d2成反比,可以作出t與圖線,並觀察圖線是否為一條直線
(說明:本小題只要答案合理均正確)
7.(2005南通)為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小明設計了如圖4甲所示的實驗。
⑴如果要想利用此實驗來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關系,應設計怎樣的實驗步驟?
⑵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物體間的接觸面積有關時,小明先後用大、小木塊按照圖甲所示的方法進行對比實驗。小明的做法是否正確?為什麼?
⑶在研究此問題時,小紅設計的實驗如圖4乙所示,彈簧測力計一端固定,另一端鉤住長方形木塊,木塊下面是一長木板,實驗時拖支長木板,然後讀出彈簧力計的示數,即可測出木塊和木板之間的摩擦力。小明看了小紅的實驗後,認為小紅設計的實驗優於自己設計的實驗。對此你能說出其中的原因嗎?
答案:⑴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使它做勻速直線運動,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
在木塊上面加一個重物,再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使它做勻速直線運動,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2;比較F1和F2的大小。
⑵不正確。實驗過程中沒有保持相同的壓力。
⑶木塊不必做勻速直線運動(或彈簧測力計保持靜止,便於讀數)
Ⅳ 杠桿說課稿
杠桿說課稿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整理的杠桿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杠桿說課稿1
新課標倡導教師積極利用日常生活用品進行實驗。日常用品來自我們的身邊,來自我們的生活,學生對它有親近感、熟悉感。日常用品具有簡單、直觀、經濟等特點,有利於學生去創造發揮,去做實驗,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創新精神。
新課改下積極倡導「壇壇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為了更好的開發和利用實驗資源,本人執教滬科版教材第十章第一節,我嘗試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製教具,改進實驗,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得到與會專家和老師的認可。
按照課程標准,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知識與技能方面,要求學生認識杠桿,知道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掌握杠桿平衡條件,根據一定的方法對杠桿進行分類;過程與方法方面,讓學生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歸納得出杠桿平衡條件,鍛煉自己觀察、動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同學間合作學習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掌握探究物理的方法和規律。本節教學重點是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教學難點是設計探究杠桿平衡的方案。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著手准備:
一、從日常用品中設計教具
教學過程中 ……生活中的實例,從物理走向生活。
3、課堂小結
在進行完實驗探究之後,為了保證課堂的學習質量,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
小結由動畫組成,首先讓學生觀看動畫,教師提問由動畫學生可以找到與本節課有關的知識是什麼?學生自然想到杠桿的定義——圍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之後讓學生從動畫中找出杠桿的五要素,再次提問,杠桿不平衡,那麼如何使它平衡呢,學生自然就想到杠桿的平衡條件,最後教師舉出幾種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從中找到三類杠桿。這樣的設計符合本節的學習理念,能使學生將本節的知識形成體系,在頭腦中建立清晰的知識脈絡,為後面的習題處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且,以動畫的形式進行層層推進,更能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清晰的思維表象,形成深刻的印象,更加難以忘懷。
堂清及作業處理為了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挑選了以下五道題目。第一題中考察學生對三類杠桿的分類,題目較為簡單,由於小結中最後處理三類杠桿,這樣的設計更容易讓學生獲得知識的滿足感。
第三題重點考察學生對於本課難點力臂的把握,並且在畫力臂中穿插考察學生對五要素中支點的理解,從更廣范圍可以反饋教師的教學效果。這樣的設計層層遞進,由易到難,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最後能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形成體系,培養了學生系統分析能力,通過反饋,最終也使教師從學生身上找到自身的不足與需要改進之處。
總之,我在設計本節課時,本著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基礎,將本節課中,復雜問題簡單化,將簡單問題理想化,將理想問題模型化,將模型問題具體化的設計思路,本著以高校課堂為依託,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有效,愛上物理,愛上學習。最後,可以提出一些新的問題,留給學生一些思考的空間,若將學生比喻成客人,那麼留有餘味,自然客盈門。
Ⅵ 小學科學課件:《杠桿的科學》
【 #課件# 導語】課件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等等,下面是 無 整理的小學科學課件:《杠桿的科學》,歡迎閱讀與借鑒。
【 篇一 】
科學教育理論:
依據科學新課標的要求;科學學科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採取合適的教學。教學出發點和歸宿的以體現以人為本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
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沖簡汪梳理: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杠桿的科學。
教學方法:
實驗研究;小組討論、交流為主的「參與式」教學法;採用「大膽猜測---實驗研究——分析數據——形成結論」教學流程。
學情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我所任教的六年級三個班中,每班學生均為23名,從平常接觸以及與其他老師交流中得知,學生整咐源體學習態度比較認真。
2、已有知識、經驗: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學生的科學常識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不強。家長和某些教師由於觀念的問題,低年級時偏重於語數教學及輔導,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進行實際觀察、操作。更沒有得到家長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
3、學生分析:在小學六年級,兒童對周圍事物具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而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實際,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理解杠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弄明白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費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散仔過程與方法:
用杠桿尺做實驗、通過實驗收集並整理、分析數據,理解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意義,並體會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對杠桿尺實驗研究
教學難點:
對數據的整理和分析
教學准備:
杠桿尺、鉤碼等實驗用品;女孩壓水圖(ppt)、蹺蹺板(ppt)、羊角錘撬釘子圖(ppt)等8張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簡單操作導入
生產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撬大石頭的情況,請同學們用墨水瓶、橡皮擦、直尺試一試家長們是怎樣撬石頭的?為什麼家長們會這樣做呢?讓我們來揭開它蘊含的科學道理。
二、學習新知
認識杠桿:剛才我們做的撬起墨水瓶的直尺,在我們農村叫撬棒(撬棍),向撬棒這樣的簡單機械,我們把它叫做「杠桿」。請一個同學來講台上示範,其他同學自己操作,教師適時分析指出杠桿各部分的名稱及定義。榜書:支點、用力點、阻力點。自己在小組內指一指這三個點位置,說說定義。
三、鞏固新知
那麼我們以後遇到一些簡單的機械,如何判斷它是不是利用杠桿的原理呢?想想該用那些知識去判斷呢?要求組內簡單交流,教師請同學交流,其他同學談談想法,說說同不同意這樣的判斷。教師在總結說明。
四、應用所學
出示女孩壓水圖(ppt)、蹺蹺板(ppt),請同學們自己認真思考,這是不是杠桿?是,你的判斷依據是什麼?想好後,組內討論。教師請小組代表在班內交流。(學生觀察的很仔細,部分學生想到蹺蹺板的阻力點、用力點在隨時改變,教師對同學的這種觀察仔細、勤於思考精神給予表揚)。
五、實際判斷
出示羊角錘撬釘子圖(ppt)、老虎鉗(ppt)、剪刀(ppt)等6張幻燈片,請學生判斷是不是杠桿?並說明理由。(先自己想,在小組交流)。教師抽小組代表逐圖分析。
六、實驗研究
教師讓學生試著猜測判斷:所有的杠桿都省力嗎?帶著這個猜測我們來深入研究隱藏在杠桿上的科學道理。
教師指導各組安裝實驗裝置,敘述清楚實驗要求。讓各小組做實驗探索省力、不省力也不費力、費力的三種情況,要求小組分工,記錄好實驗數據,把它填寫到課本第6頁的表格中。
七、數據統計
對數據進行統計:省力情況有()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種;費力情況有()種。
八、對數據梳理分析,發現規律,總結規律
通過數據分析,我們發現了什麼?
1、在什麼情況下,杠桿省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什麼情況下,杠桿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什麼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思考後組內討論、交流自己的發現。教師巡視,對各組給予適當的點撥、指導。小組交流後,抽小組代表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允許其他同學追問、質疑、辯論。教師也根據需要適時進行追問和質疑。最後得出實驗結論。回顧開始我們的猜測判斷對嗎?
九、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知道了杠桿有三個重要的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理解了有的杠桿省力;有的杠桿費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這節課同學們討論積極,能認真思考,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繼續發揚。
【 篇二 】
一、教學目標:
1.明確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杠桿省力;反之杠桿費力。如果兩個距離相等,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2.在杠桿尺的探究活動中,發展記錄、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
3、激發對生活中杠桿應用現象的探究興趣。
二、教學重點:通過對杠桿尺的探究,發展記錄、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
三、教學難點:深刻理解省力和費力杠桿的科學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應用。
四、材料准備:
教師:演示PPT、小桿秤、杠桿尺、鉤碼等。
學生:杠桿尺、鉤碼、記錄表(按六人一組配備)。
五、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新課,初步認識杠桿
1、教師: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投影出示要求:請利用你們位置上的橡皮、塑料尺將文具盒撬起來,想一想:在這個活動中,有哪幾個點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
2、學生游戲
3、你能說說3個重要位置分別是哪裡嗎?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阻力點、支點、用力點
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師:是的,這個點非常關鍵,我們可以叫它用力點生2:這塊橡皮也很重要,師:橡皮起了什麼作用?引出支點概念。
師:還有哪個位置很重要呢?(如學生不能答出,教師可直接給出:其實被文具盒這個重物壓住的位置也很重要,我們可以叫它阻力點)
課件展示3個點的位置
4、其實,剛才我們組裝的工具,在科學上有個名稱叫做杠桿,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杠桿的科學》
5、你覺得剛才我們組裝的杠桿有什麼作用?(省力)
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能省力呢?怎麼樣的杠桿才能省力呢?我們可以藉助杠桿尺進行研究。
二、研究杠桿的秘密
1、出示杠桿尺,說說它有什麼特點。(圍繞支點轉動,靜止時是平衡的,兩邊有小格距離相等)
2、現在老師在杠桿尺左邊掛上重物,這個位置就是……(阻力點)。如果要使杠桿尺平衡,我們要在哪邊用力?(教師用手在右邊按下),這個點就是……(用力點)。但是我用了多少力呢?看不出來,同樣我們也可以用鉤碼來表示,猜一猜我要在右邊掛幾個鉤碼,杠桿尺才平衡。(由學生猜一猜,說說理由,然後教師按學生說的掛鉤碼)
3、同學們想不想自己試一試呢?我們來個規定:杠桿尺左邊掛鉤碼的位置是阻力點,右邊掛鉤碼的位置是用力點。等會研究的時候你們喜歡把鉤碼掛在哪個位置都可以,想掛幾個鉤碼也隨便你,但是掛好後一定要讓杠桿尺平衡。
4、提出幾點實驗要求:
(1)、左右兩邊的鉤碼數一樣多的,太簡單了,每組只能出現一次。
(2)、杠桿尺左右兩邊都只能掛一串鉤碼,不能在一邊掛好幾串。
(3)、杠桿尺平衡了才算完成一種掛法,每位同學都要記錄下來。(記錄表1)
5、指導記錄方法:怎麼記錄呢?比如說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這樣記錄。(投影出示記錄方法:左邊第二格上掛兩個鉤碼,右邊第四格上掛一個鉤碼)
記錄好後還要想一想:這個杠桿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在表中填好,你認為這個杠桿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為什麼?
等會實驗時如果聽見音樂聲響起,就請整理好實驗材料,靜靜地獨立思考一分鍾,然後完成討論題
6、各組學生展開研究,教師巡迴指導。
聽見音樂後,各小組整理好實驗材料後,獨立思考一分鍾後,完成討論題(記錄表2)
7、請匯報員上台匯報,其他同學認真聽,(匯報要求說出各個實驗的掛法,說到省力或費力時能舉例說明)……如學生說到用力點上鉤碼數更少的是省力的,教師不能否定,可以說:是的,我們就是根據這點來判斷它是省力的,老師請你再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用力點上這么少的鉤碼卻能撬起阻力點上那麼多的鉤碼?……再請第二位同學回答。
如別的同學沒有不同意見,課件出示3種情況: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杠桿省力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杠桿費力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全班齊讀,教師將3句話貼在黑板上)
8、匯報第二個討論題:你還有其他什麼發現?(由好幾個學生說說,可以先讓描述不完整的,或不正確的先說,然後由其他同學補充)
9、請看我們前面做過的游戲,你能想辦法移動橡皮,使這個杠桿更省力嗎?(學生說了移動方法後,教師課件演示,請學生說說為什麼這樣移就會更省力)
三、聯系實際,加深理解省力杠桿和費力杠桿。
1、我們再來看看生活中的杠桿,投影出示老虎鉗和火鉗,他們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你是怎麼判斷出來的?
2、既然火鉗是費力的杠桿,人們為什麼還要用它呢?(同學們的表現非常好,能利用杠桿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了)
四、課堂小結
1、現在老師請你們說說這節課的收獲。
2、布置學生課後找一找生活中的各類杠桿。
Ⅶ 初中九年級物理杠桿教案
備課、編制教案是中小學教師日常教學中的一項必要工作。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 九年級物理 杠桿教案,歡迎大家參閱。
初中九年級物理杠桿教案設計:教學准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杠桿,知道支點、動力、阻力、 動力臂、阻力臂等概念 。
(2)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及一些應用
(3)能從常見工具和簡單機器中識別出杠桿。
2.過程與 方法
(1)經歷繪制杠桿的示意圖的過程,體會科學抽象的方法。
(2)觀察和操作杠桿,體會杠桿的作用。
(3)經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學習分析實驗 現象、尋找數據間規律,從中歸納出實驗結論的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心生活、生產、自然現象中杠桿的應用。
(2)樂於在周圍生活中發現和分析各種杠桿,具有利用杠桿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識。
(3)認識科學探究 中必須有 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杠桿的認識、 杠桿的平衡條件
難點:支點、力臂
教學工具
剪刀、鉗子、木棍等
教學過程
教與學的過程設計
通過日常生活中簡單機械的例子,引入杠桿概念。
一.杠桿:(概念)
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
1.支點(O): 杠桿繞著轉動的點。
2.動力(F1):使杠桿轉動的力。
3.阻力(F2):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4.動力臂( 1 ):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5.阻力臂( 2): 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二 .杠桿平衡:
杠桿在動力或阻力作用下處於靜止或勻速轉動,叫杠桿平衡。
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指導學生進行實驗。
根據實驗結果,討論得出結論。
三.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F2L2
四、杠桿分類:
五.杠桿的應用:
1.省力杠桿:L1>L2,鋼絲鉗、開瓶器、指甲刀、起子等。
2.費力杠桿: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