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報告單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報告單

發布時間:2024-08-25 08:07:25

杠桿平衡實驗報告單

目的: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
器材:等臂杠桿,鉤碼,彈簧測力計。
原理:F1*L1=F2*L2
步驟:1先將等臂杠桿調至平衡。2先稱出一個鉤碼的質量。在分別掛在離支點的不同的距離掛上鉤碼,使天平平衡,記錄數據。
結論:平衡條件 F1*L1=F2*L2
誤差:可能是一開始沒有調平衡,在讀數時沒有讀正確

② 杠桿平衡實驗報告單實驗誤差及分析是什麼

動力臂和阻力臂(動力和阻力之間存在的平衡關系)
動力乘以動力臂=阻力乘以阻力臂
誤差控制在5%的范圍之內,誤差分析存在刻度尺的精確程度。

③ 杠桿平衡實驗報告單怎麼寫 要有實驗目的 原理 器材 步驟和注意事項

實驗目的
1、通過本次實驗中,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了解到設計實驗探究的科學思想.
2、獲得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3、能夠理解杠桿平衡狀態的基本含義.
實驗器材:杠桿、支架、一盒鉤碼、固定在杠桿上的掛物環、彈簧測力計.
實驗要求:1、會組裝杠桿,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步驟:
第一步、把杠桿安裝在支架上,使其能靈活地繞支點轉動,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處於水平靜止狀態,使杠桿水平靜止.
第二步、先在支點左側,20cm處掛一個0.5N的鉤碼,試一試需要在指點的右側10cm處掛幾個鉤碼,能夠使杠桿再一次水平靜止,杠桿水平靜止後,將實驗所測數據填入實驗記錄的表格內,將作用在杠桿左邊的力,作為動力F1,則F1=0.5N,動力臂L1為20cm,F1×L1=10
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1N,阻力臂L2為10cm,F2×L2=10
(改變鉤碼的位置和鉤碼的個數,再做一次實驗,)
第三步、將支點左側,距支點5cm處,掛3個鉤碼,試試看,在支點右邊15cm處,需要掛幾個鉤碼可以使杠桿再次水平靜止.
待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後,把實驗數據填入記錄表格內,動力F1,F1=1.5N,動力臂L1為5cm,F1×L1=7.5,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0.5N,阻力臂L2為15cm,F2×L2=7.5.
第四步、通過兩次記錄的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知道: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x09
結論:a、杠桿的平衡狀態是指杠桿處於勻速轉動狀態,或者靜止狀態,靜止時的位置不一定是在水平位置.
b、杠桿處於平衡狀態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附表:
實驗次數\x09動力(N)\x09動力臂(M)\x09動力×動力臂\x09阻力(N)\x09阻力臂(M)\x09阻力×阻力臂

④ 適合初二學生製作的物理小實驗

平面鏡成像 凸透鏡成像 光的色散等

⑤ 河北中考理化生實驗考什麼

秦皇島市的習題是:2012年中考物理、生化實驗操作試題說明

根據秦教[2011]年324號文件要求,市裡統一考試試題。現發給各個縣區,有關情況說明如下:
1、 根據現行教材,本著要求學生全面掌握實驗操作技能的原則,試題盡可能概括教材內容,又考慮了安全操作等因素,適度控制了難易程度,不出偏題難題。
2、 本次考慮是我市恢復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的第一年,考慮到教材的實際情況,物理涉及到電學、力學光學等內容的12道試題。
3、 生物、化學由於是一個考場進行的生化合一考試,考慮到生物學科內容及初二結課的情況,本次考試化學的8道題和生物的4道題組成12道生化試題。
4、 試題中有需要學生填寫實驗報告記錄的,要根據每個試題要求,印製報告記錄單,在考試前由監考教師發給學生,由學生做好相應試題的實驗記錄及結論。
5、 由於教材要求的探究性實驗較多,在平時學生實驗操作中出現設想情景模式,考慮到考試的嚴肅性,在這次試題中沒有涉及。本次試題難免有不足或疏漏之處,不妥之處請上報市儀器站。各個縣區可組織教研部門人員對試題及評分標准進行分析,如有必要,可在原試題的基礎上做適度微調,作為本縣區獨立使用。
物理實驗操作考試試題

一、用天平和量筒測量固體的密度
實驗要求:
1、正確使用天平測量固體的質量。
2、用量筒測出固體的體積。
3、計算出固體的密度。
實驗器材:
托盤天平(處於不平衡狀態)及砝碼一套、量筒一個(100ml)、小石塊(拴好細線)一塊、燒杯一個(盛有適量的水)、干布一塊

實驗記錄單
用天平和量筒測量固體的密度
姓名: 考號:
水的體積 石塊的質量 石塊的體積 石塊的密度

實驗操作規則及評分標准

實驗步驟及評分標准 細則
1、檢查器材是否齊全。 (1分)
2、將天平放平穩,取下托架下的橡皮墊。用鑷子將游碼歸零,調節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1分) ①未用鑷子將游碼歸零、未取下橡皮墊、未調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扣1分;
3、將石塊輕放在天平左盤,用鑷子向右盤加砝碼,並調節游碼,使天平平衡。 (1分) ①不用鑷子添加砝碼、未平衡扣1分;

4、計算天平右盤砝碼總質量和游碼所對的刻度值的和,記錄石塊的質量。 (1分) ①記錄質量不正確、無單位扣1分;

5、用鑷子將砝碼按由小到大的順序從天平上取下放回砝碼盒。 (1分) ①未將砝碼按順序放回、不用鑷子扣1分;
6、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讀出此時水的體積並記錄。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凹液面最低處相平。 (1分) ①讀數時視線未與量筒內水的液面最低處相平,記錄不正確、無單位扣1分;
7、將石塊緩慢放入量筒中按6步的方法讀出此時石塊和水的總體積,並計算出石塊的體積記錄在實驗記錄單上。 (2分) ①未把石塊緩慢放入扣1分;
②計算石塊體積不正確扣1分;

8、計算石塊的密度並記錄在實驗記錄單上。 (1分) ①密度計算錯誤、無單位扣1分;

9、整理器材:擦拭器材並將器材恢復到實驗前的狀態。(1分) ①未擦拭器材,未把器材放回原處扣1分;
二、探究照相機的成像規律
實驗要求:
1、 組裝實驗裝置。
2、 使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大於2倍焦距,移動光屏找到蠟燭的像,記錄像的大小、正倒、虛實情況。
3、總結照相機的成像規律。
實驗器材:
凸透鏡(f=10cm)、 蠟燭、火柴、光具座、光屏

實驗記錄單
探究照相機的成像規律
姓名: 考號:
實驗次數 物距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像的實虛 像距
1
2
照相機的成像規律:

實驗操作規則及評分標准

實驗步驟及評分標准 細則
1、 檢查器材是否齊全 (1分)
2、組裝實驗裝置,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屏。 (1分) ①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位置放錯扣1分;

3、點燃蠟燭,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1分) ①未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的高度扣1分;
4、將蠟燭移動到離凸透鏡距離遠大於2倍焦距的地方,固定好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明亮、清晰的蠟燭的像。記錄此時物距、像距、像的大小、正倒、虛實情況。 (3分) ①蠟燭和凸透鏡的距離未超過2倍焦距、未固定好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扣1分;
②成像不明亮、不清晰扣1分;
③記錄錯誤、未記錄完整、無單位扣1分;

5、將蠟燭移向凸透鏡,但距離仍大於2倍焦距,固定好蠟燭的位置,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明亮、清晰的蠟燭的像。記錄此時物距、像距、像的大小、正倒、虛實情況。 (2分) ①成像不明亮、不清晰扣1分;
②記錄錯誤、未記錄完整、無單位扣1分;

6、得出照相機的成像規律。 (1分) ①未將規律總結正確完整扣1分;

7、將蠟燭熄滅,拆除實驗裝置,整理器材,將器材恢復到實驗前的狀態。 (1分) ①未將器材恢復到實驗前的狀態扣1分。

三、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要求:
1、 在支點兩側懸掛鉤碼,兩側懸的鉤碼數量不得相等。
2、 在實驗記錄單中正確記錄以下數據:(力臂長度精確到1厘米)動力臂長度、阻力臂長度、動力、阻力。
3、 改變力和力臂的數值,再做一次實驗將數據添入實驗記錄單。
4、 分別求出兩次實驗的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的數值,得出杠桿平衡條件,並記錄。
實驗器材:
杠桿一個(處於不平衡狀態),杠桿支架一個(或用鐵架台並組裝好),木直尺一把,50g×10鉤碼一盒(每個鉤碼按0.5N計算)

實驗記錄單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姓名: 考號:
實驗次數 動力 F1 動力臂 L1 動力×動力臂 阻力 F2 阻力臂 L2 阻力×阻力臂
1
2
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操作規則及評分標准
實驗步驟評分標准 細則
1、 檢查器材是否齊全 (1分)
2、把杠桿組裝在支架上,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1分) ①未調整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扣1分;
3、在支點兩側掛數量不等的鉤碼,改變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平衡。 (1分) ①在兩側掛鉤碼相同扣1分;

4、用刻度尺測量力臂的長度並記錄。 (1分) ①記錄不正確無單位扣1分;

5、記錄兩側鉤碼的個數,並以每個鉤碼為0.5N計算動力和阻力。 (1分) ①記錄、計算不正確或力的單位出現剋扣1分;
6、求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的數值並記錄。(1分) ①記錄不正確、計算不正確或扣1分;

7、改變力和力臂的數值,按3-6步的方法再做一次實驗,將結果添入實驗記錄單。 (2分) ①只改變力或力臂其中之一變數扣1分;
②記錄結果錯誤、無單位扣1分;

8、根據實驗結果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1分) ①結論不正確扣1分;

9、整理器材,將器材恢復到實驗前的狀態。 (1分) ①未將器材恢復到實驗前的狀態扣1分。
四、探究串聯電路的電壓規律
實驗要求
按電路圖,連接電路。
1、 用電壓表測L1兩端電壓、L2兩端電壓、L1L2串聯後總電壓。
2、 在記錄單上記錄數據,並得出串聯電路的電壓規律。
實驗器材
電池組(6v)一個、小燈座(2.5v)兩只、單刀開關(閉合狀態)一個、電壓表一個、導線若干根

實驗記錄單
探究串聯電路的電壓規律
姓名: 考號:
L1兩端電壓 L2兩端電壓 L1L2串聯後總電壓

串聯電路的電壓規律:

實驗操作規則及評分標准
實驗步驟及評分標准 細則
1、檢查器材是否齊全,檢查電壓表指針是否在「0」位。 (1分)
2、按電路圖連接電路(開關斷開)。 (1分) ①開關未斷開或電路連接錯誤扣1分;
3、閉合開關,檢查電路,電路正常再斷開開關。 (1分) ①開關未斷開扣1分;

4、將兩根導線的一根接電壓表負接線柱上,另一根接電壓表正接線柱(15v)上。 (1分) ①接線錯誤扣1分;

5、將電壓表與L1並聯,並聯前必須用試觸法選擇電壓表的量程。 (1分) ①未用試觸法選擇電壓表的量程或方法不正確,電壓表反偏扣1分;
6、閉合開關,觀察電壓表的示數並記錄。 (1分) ①記錄不正確或無單位扣1分;

7、斷開開關,將電壓表取下,按上述要求分別測出L2兩端電壓、L1L2串聯後總電壓並記錄。 (2分) ①未用試觸法選擇電壓表的量程或測量方法不正確扣1分;
②記錄不正確或無單位扣1分;

8、斷開開關,得出串聯電路的電壓規律。 (1分) ①結論不正確扣1分;

9、整理器材,拆除電路,將器材恢復到實驗前的狀態。(1分) ①未將器材恢復到實驗前的狀態扣1分;
五、探究並聯電路的電流規律

實驗要求
1、 按電路圖,連接電路。
2、 用電流表測量A、B、C三處的電流。
3、 在記錄單上記錄數據,並得出並聯電路的電流規律。
實驗器材
電池組(3v)一個、小燈座(2.5v)兩只、單刀開關(閉合狀態)一個、電流表一個、導線若干根

實驗記錄單
探究並聯電路的電流規律
姓名: 考號:
A處電流 B處電流 C處電流

並聯電路的電流規律:

實驗操作規則及評分標准

實驗步驟及評分標准 細則
1、檢查器材是否齊全,檢查電流表指針是否在「0」位。 (1分)
2、按電路圖連接電路(開關斷開)。 (1分) ①開關未斷開扣1分;

3、閉合開關,檢查電路,電路正常斷開開關。 (1分) 電路連接錯誤、開關未斷開扣1分;
4、測A處電流:斷開幹路連接導線,將斷開的線接到電流表接線柱上(正負接線柱要判斷正確)在幹路斷開的接線柱上接一根導線,閉合開關,用新接上的導線頭試觸電流表,選擇適當的量程後斷開開關,將電流表串接好,閉合開關,觀察電流表示數並記錄。 (2分) ①不用試觸法選擇電流表的量程或方法不正確,電流表反偏扣1分;
②記錄不正確扣1分;

5、按第4步方法測量B、C兩處的電流並記錄。 (2分) ①未用試觸法選擇電流表的量程或測量方法不正確扣1分;
②記錄不正確扣1分;

6、斷開開關,得出並聯電路的電流規律。 (2分) ①未斷開開關扣1分;
②結論不正確扣1分;

7、整理器材,拆除電路,將器材恢復到實驗前的狀態。
(1分) ①未將器材恢復到實驗前的狀態恢復扣1分。

六、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小燈泡的額定功率

實驗要求
1、 按電路圖,連接電路。
2、 調節滑動變阻器,使小燈泡兩端電壓為其額定電壓。
3、 測量此時通過小燈泡的電流。
4、 計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
實驗器材
電池組(4.5v)一個、小燈座(2.5v 0.3A)一隻、單刀開關(閉合狀態)一個、電流表一個、電壓表一個、滑動變阻器(20Ω,滑片處於中間位置)、導線十根

實驗記錄單
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小燈泡的額定功率
姓名: 考號:
小燈泡的額定電壓 小燈泡的額定電流 小燈泡的額定功率

實驗操作規則及評分標准

實驗步驟及評分標准 細則
1、檢查器材是否齊全,檢查電流表、電壓表指針是否在「0」位。 (1分)
2、按電路圖連接電路,電壓表選擇0~3V量程,電流表選擇0~0.6A量程。(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要判斷正確),連接時應保證開關斷開,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要置於阻值最大的位置。 (4分) ①開關未斷開或電路連接錯誤扣1分;
②電壓表和電流表的量程選擇錯誤扣1分;
③電壓表和電流表反偏扣1分;
④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未置於阻值最大的位置扣1分;
3、檢查電路是否正確。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壓表的示數為2.5V,並記錄。 (2分) ①操作不正確扣1分;
②記錄不正確不得分;

4、觀察此時電流表的示數,並記錄。 (1分) ①記錄不正確無單位扣1分;

5、斷開開關,計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 (1分) ①計算錯誤、無單位扣1分;

6、整理器材,拆除電路,將器材恢復到實驗前的狀態。(1分) ①未將器材恢復到實驗前的狀態扣1分。

七、用電流表測並聯電路電流

實驗要求
1、 按電路圖連接電路。
2、 檢查電流表指針是否在「0」位。
3、 測量幹路總電流,並記錄。
實驗器材
電池組(3V)1個,小燈座(2.5V)1隻,定值電阻(10Ω)一隻,單刀開關(閉合狀態)一隻、電流表一個、導線若干根、螺絲刀一把。

實驗記錄單
用電流表測並聯電路電流
姓名: 考號:
電流表所選量程 幹路電流

實驗操作規則及評分標准
實驗步驟及評分標准 細則
1、檢查器材是否齊全,檢查電流表指針是否在「0」位。 (1分)
2、斷開開關,按電路圖,從電池正極(或負極)順次連接各元件,組成並聯電路檢查電路是否正確。 (2分) ①未斷開開關,扣1分;
②未按圖連接扣1分;

3、閉合開關,燈泡發光再斷開開關。 (1分) ①連成串聯電路或短路的或不操作此項扣1分;
4、測幹路電流:斷開幹路的連接導線,將斷開的線接到電流表的接線柱上(正、負極要判斷正確);在幹路斷開的接線柱上接上新的一根導線;閉合開關,用新接上的線頭試觸電流表選擇量程(由大至小);確定量程後,斷開開關,將電流表按選擇好的量程串聯到電路中;閉合開關。
(3分) ①電流表正負極在試觸時接錯,又改正的扣1分;
②不用試觸法或方法不對或未按要求斷開或閉合電鍵的扣1分;
③電流表串聯位置不對,扣1分;

5、正確觀察電流值,斷開開關,填寫實驗報告單,數據單位要正確。 (2分) ①觀察後未斷開開關扣1分;
②記錄數據不正確無單位扣1分 ;

6、整理器材,將器材恢復到實驗前的狀態。 (1分) ①未將器材恢復到實驗前的狀態扣1分
八、探究二力的平衡條件
實驗要求:
1、能夠正確組裝實驗裝置;
2、能夠正確記錄實驗數據;
3、能夠正確分析受力並結合其實驗現象及實驗數據正確得出結論。
實驗器材:
小車,兩端帶有滑輪的光滑木板(帶固定支架),線,鉤碼等

實驗記錄單

姓名: 考號:
小車所受拉力大小(相同、不相同) 拉力方向(相同、相反) 拉力方向是否在同一直線上 小車的狀態(靜止、運動)
實驗一
實驗二
實驗三
實驗結論

實驗操作規則及評分標准
實驗步驟及評分標准 細則
1、檢查所用器材是否齊全。 (1分)
2、將帶有滑輪的長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將小車放在長木板上。 (1分) ①未正確操作扣1分;

3、兩側用細線繫上兩組相同的鉤碼,分析小車所受拉力大小及方向,觀察小車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並記錄。 (2分) ①未正確操作扣1分;
②漏記或錯記一項扣1分;

1、 在小車左邊或右邊增加鉤碼,小車會向左或右移動,分析小車所受拉力的大小及方向並記錄。
(2分) ①未正確操作扣1分;
②漏記或錯記一項扣1分;

5、兩邊懸掛相同鉤碼,將小車扭轉一個角度,放手瞬間觀察分析小車所受拉力及運動情況並記錄。
(2分) ①未正確操作扣1分;
②漏記或錯記一項扣1分;

6、根據實驗現象總結出二力平衡條件。 (1分) ①未將平衡條件總結完整扣1分;
7、整理器材,並將器材恢復到實驗前的狀態。 (1分) ①未將器材恢復到實驗前的狀態扣1分。
九、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實驗要求:
1、能夠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2、能夠正確讀數
3、能夠利用控制變數法進行研究分析並得出正確結論
實驗器材:長木板,木塊,平板測力計(5N),鉤碼,棉布

實驗記錄單
姓名: 考號:
接觸面(木板、棉布) 鉤碼個數 彈簧測力計示數(N)

實驗結論

實驗操作規則及評分標准

實驗步驟及評分標准 細則
1、檢查所用器材是否齊全,檢查測力計指針是否在0刻度。 (1分)
2、將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木塊放在長木板上,用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使其在木板上勻速水平滑動,測力計示數穩定時記錄數據 。
(2分) ①不勻速拉動木塊扣1分;
②漏記或錯記一項扣1分;

3、將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木塊放在長木板上,在木塊上加放鉤碼,用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使其在木板上勻速滑動,記錄測力計示數。
(2分) ①不勻速拉動木塊扣1分;
②漏記或錯記一項扣1分;

4、將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木板上平鋪一塊棉布並固定,用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使其在木板上勻速滑動,記錄測力計示數。
(2分) ①不勻速拉動木塊扣1分;
②漏記或錯記一項扣1分;

5根據實驗現象總結出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2分) ①未將結論總結完整扣1分;

6整理器材,並將器材恢復到實驗前的狀態。 (1分) ①未將器材恢復到實驗前的狀態扣1分。

十、探究液體內部壓強
實驗要求:
1、能夠正確使用液體壓強計
2、會根據壓強計兩個管中水位的變化判斷壓強大小
3、會通過探頭橡皮膜方向的變化判斷所測的壓強方向
實驗器材:
液體壓強計,微小壓強計(U形管與鐵架台組裝好),500ml大燒杯(2個),水,鹽水、刻度尺

實驗記錄單
姓名: 考號:
實驗次數 水、 鹽水 探頭深度 橡皮膜方向 壓強計U型管液面高度差
1 水 相同 朝上
2 水 相同 朝下
3 水 相同 朝側面
4 水 加深 任意
5 水 更深6厘米處 任意(方向同上)
6 鹽水 深度6厘米處 任意(方向同上)
實驗結論
實驗操作規則及評分標准
實驗步驟及評分標准 細則
1、檢查所用器材是否齊全。 (1分)
1、 把探頭放進盛水容器中觀察液體內部是否存在壓強。
(1分) ①不能夠正確使用壓強計扣1分;
3、把探頭固定在某一深度處,分別改變橡皮膜方向(向上、下、側面)觀察液體內部統一深度處各個方向壓強的特點,做好記錄。(3分) ①未固定某一深度扣1分;
②未改變探頭方向扣1分;
③未正確記錄扣1分;

4、改變探頭深度,觀察液體壓強隨深度的變化,做好記錄。(1分) ①漏記或錯記一項扣1分;

5、固定探頭深度,改變液體密度,觀察液體壓強隨液體密度的變化並記錄。
(2分) ①測量水深6厘米處壓強的操作或記錄不正確扣1分;
②測量鹽水深6厘米處壓強的操作或記錄不正確扣1分;
6、正確得出實驗結論。 (1分) ①未將結論總結完整扣1分;

7、整理器材,並將器材恢復到實驗前的狀態。 (1分) ①未將器材恢復到實驗前的狀態扣1分。
十一、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實驗要求:
1、能用正確的方法找到平面鏡所成的像的位置
2、能正確測量像距及物距
3、能根據實驗數據正確得出結論
實驗器材:
帶支架的玻璃片,刻度尺,白紙,蠟燭兩只(大小相同)

實驗記錄單
姓名: 考號:
物體的高度(厘米) 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厘米) 像的高度
(厘米) 像到平面鏡的距離(厘米)

實驗結論
實驗操作規則及評分標准

實驗步驟及評分標准 細則
1、檢查所用器材是否齊全。 (1分)
2、在桌面鋪一張白紙,紙上垂直豎立一塊玻璃板,標出玻璃板的位置。 (1分) ①未在白紙上畫出玻璃板的位置扣1分;
3、在玻璃板前放置一支點燃的蠟燭,並觀察它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 (1分) ①未操作正確扣1分;

4、拿另外一支相同的蠟燭在玻璃板後面移動,使它看上去與像重合,此重合位置就是點燃蠟燭所成的像的位置。 (1分) ①未操作正確扣1分;

5、分別標出物、像的位置,比較物與像的大小。
(2分) ①未正確標出物、像的位置扣1分;
②未正確測量物像高度扣1分;

6、實驗後,把玻璃板和蠟燭移開,連線物象位置點,比較物距與像距以及物像的位置連線與玻璃板的關系。
(2分) ①准確量取物距和像距得1分;
②正確畫出物像的位置連線並標出位置連線與玻璃板的關系得1分;
7、正確得出實驗結論。 (1分) ①未將結論總結完整不得分;

8、整理器材,並將器材恢復到實驗前的狀態。 (1分)
①未將器材恢復到實驗前的狀態扣1分

十二、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實驗要求:
1、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准確讀數
2、正確使用刻度尺,准確讀數
3、會正確計算有用功、總功、機械效率
實驗器材:
斜面、平板測力計(5N)、刻度尺、小車

實驗記錄單
姓名: 考號:
小車重力(N) 斜面高度(m) 沿斜面的拉力(N) 小車運動距離(m) 有用功(J) 總功(J) 機械效率

實驗操作規則及評分標准

實驗步驟及評分標准 細則
1、檢查所用器材是否齊全,檢查測力計指針是否在0刻度。 (1分)
2、把小車放到斜面上,用測力計勻速拉動,使其從低端運動到頂端。 (2分) ①未將測力計沿與斜面平行方向拉動扣1分;
②未將測力計勻速拉動扣1分;

3、測出拉力、小車重力並記錄。 (2分) ①未正確測出並記錄拉力扣1分;
②未正確測出並記錄重力扣1分;

4、測量斜面的長以及斜面的高度並記錄。 (2分) ①未正確測量並記錄斜面的長扣1分;
②未正確測量並記錄斜面的高扣1分;

5、計算有用功、總功、機械效率並記錄。 (2分) ①未正確計算並記錄有用功、總功扣1分;
②未正確計算並記錄機械效率扣1分;

6、整理器材,並將器材恢復到實驗前的狀態。 (1分) ①未將器材恢復到實驗前的狀態扣1分;

⑥ 急求初中物理實驗報告單大全!

物理量 單位 公式
名稱 符號 名稱 符號
質量 m 千克 kg
溫度 t 攝氏度 ℃ m=pv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ρ 千克/米³ kg/m³ ρ=m/v
力(重力) F 牛頓(牛) N G=mg
壓強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電流 I 安培(安) A I=U/R
電壓 U 伏特(伏) V U=IR
電阻 R 歐姆(歐) Ω R=U/I
電功 W 焦耳(焦) J W=UIt
電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熱量 Q 焦耳(焦) J Q=cm(t-t0)
比熱 c 焦/(千克·攝氏度)J/(kg·℃)
………………………………………………………………………………
………………………………………………………………………………

初中物理公式總結

初中物理公式總結

看樣子上面是高中的,我發個初中的,但不多
物理量(單位) 公式 備注 公式的變形
速度V
(m/S) v=
S:路程
t:時間
重力G
(N) G=mg m:質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
m:質量
V:體積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時,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視 G視:物體在液體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適用
物體漂浮或懸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開液體的重力
m排:排開液體的質量
ρ液:液體的密度
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
(即浸入液體中的體積)
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 F2L2 F1:動力 L1:動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輪 F=G物
S=h F: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體的重力
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h:物體升高的距離
動滑輪 F= (G物+G輪)
S=2 h G物:物體的重力
G輪:動滑輪的重力
滑輪組 F= (G物+G輪)
S=n h n:通過動滑輪繩子的段數
機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有用功W有
總功W總 W有=G物h
W總=Fs 適用滑輪組豎直放置時
機械效率 η= ×100%

功率P
(w) P=
W:功
t:時間
壓強p
(Pa) P=
F:壓力
S:受力面積
液體壓強p
(Pa) P=ρgh ρ:液體的密度
h:深度(從液面到所求點
的豎直距離)
熱量Q
(J) Q=cm△t c:物質的比熱容 m:質量
△t:溫度的變化值
燃料燃燒放出
的熱量Q(J) Q=mq m:質量
q:熱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與重要知識點
一.物理公式
物理量(單位) 公式 備注 公式的變形

串聯電路
電流I(A) I=I1=I2=…… 電流處處相等
串聯電路
電壓U(V) U=U1+U2+…… 串聯電路起
分壓作用
串聯電路
電阻R(Ω) R=R1+R2+……
並聯電路
電流I(A) I=I1+I2+…… 幹路電流等於各
支路電流之和(分流)
並聯電路
電壓U(V) U=U1=U2=……
並聯電路
電阻R(Ω) = + +……

歐姆定律 I=
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
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電流定義式 I=
Q:電荷量(庫侖)
t:時間(S)

作者:222.216.2.*2006-6-16 13:59 回復此發言

--------------------------------------------------------------------------------

2 初中物理公式
電功W
(J) W=UIt=Pt U:電壓 I:電流
t:時間 P:電功率
電功率 P=UI=I2R=U2/R U:電壓 I:電流
R:電阻
電磁波波速與波
長、頻率的關系 C=λν C:波速(電磁波的波速是不變的,等於3×108m/s)
λ:波長 ν:頻率
二.知識點
1. 需要記住的幾個數值:
a.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熱容:4.2×103J/(kg•℃)
e.一節干電池的電壓:1.5V f.家庭電路的電壓:220V
g.安全電壓:不高於36V
2. 密度、比熱容、熱值它們是物質的特性,同一種物質這三個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變。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它們的的密度相同,比熱容也是相同,
3.平面鏡成的等大的虛像,像與物體 關於平面鏡對稱。
3. 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4. 超聲:頻率高於2000的聲音,例:蝙蝠,超聲雷達;
5. 次聲:火山爆發,地震,風爆,海嘯等能產生次聲,核爆炸,導彈發射等也能產生次聲。
6. 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影子、小孔成像,曰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
7. 光發生折射時,在空氣中的角總是稍大些。看水中的物,看到的是變淺的虛像。
8.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9.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物體在2倍焦距之外成縮小、倒立的實像。在2倍焦距與1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在1倍 焦距之內 ,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10.滑動摩擦大小與壓力和表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
11.壓強是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
12.輸送電壓時,要採用高壓輸送電。原因是:可以減少電能在輸送線路上的損失。
13.電動機的原理: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而轉動。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
14.發電機的原理:電磁感應現象。機械能轉化為電能。話筒,變壓器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
15.光纖是傳輸光的介質。
16.磁感應線是從磁體的N極發出,最後回到S極。
注意 :銘牌中有電壓,電功率 時,先計算出R,(R= )另外,如果題目中有「正常工作 」就隱含著條件。
由於篇幅有限,知識點就羅列了一些,剩下的自己去完成

………………………………………………………………………………

初中物理公式表物理量單位及公式

初中物理公式表
物理量單位及公式

………………………………………………………………………………
物理量 單位 公式
名稱 符號 名稱 符號
質量 m 千克 kg m=ρv
溫度 t 攝氏度 ℃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ρ 千克/米3 kg/m3 ρ=m/v
千克/米3 kg/m3
力(重力) F 牛頓(牛) N G=mg
壓強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電流 I 安培(安) A I=U/R
電壓 U 伏特(伏) V U=IR
電阻 R 歐姆(歐) Ω R=U/I
電功 W 焦耳(焦) J W=UIt
電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熱量 Q 焦耳(焦) J Q=cm(t-t0)
比熱 c 焦/(千克·攝氏度)J/(kg·℃)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頓/千克
15°C空氣中聲速 340米/秒
安全電壓 不高於36伏
1,液體壓強P= gh ; 2、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液= 液gV排 ;3、杠桿平衡
條件:F1l1=F2l2 ; 4、機械效率 = ×100% ; 5、 焦耳定律:Q=I2 R t
(若電路為純電阻電路則:Q=W); 6、 若知道某用電器的額定電壓U額和額定
功率P額,以及實際電壓U實,則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阻R= P實=( )2P額
;7、功率P=FV;8、串聯電路的特點:I=I1=I2;U=U1+U2;R=R1+R2;
。並聯電路的特點:I=I1+I2;U1=U2=U

m排:排開液體的質量
ρ液:液體的密度

作者:222.216.2.*2006-6-16 13:59 回復此發言

--------------------------------------------------------------------------------

3 初中物理公式
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
(即浸入液體中的體積)
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 F2L2 F1:動力 L1:動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輪 F=G物
S=h F: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體的重力
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h:物體升高的距離
動滑輪 F= (G物+G輪)
S=2 h G物:物體的重力
G輪:動滑輪的重力
滑輪組 F= (G物+G輪)
S=n h n:通過動滑輪繩子的段數
機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有用功W有
總功W總 W有=G物h
W總=Fs 適用滑輪組豎直放置時
機械效率 η= ×100%
功率P
(w) P=
W:功
t:時間
壓強p
(Pa) P=
F:壓力
S:受力面積
液體壓強p
(Pa) P=ρgh ρ:液體的密度
h:深度(從液面到所求點
的豎直距離)
熱量Q
(J) Q=cm△t c:物質的比熱容 m:質量
△t:溫度的變化值
燃料燃燒放出
的熱量Q(J) Q=mq m:質量
q:熱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與重要知識點
一.物理公式

物理量(單位) 公式 備注 公式的變形
串聯電路
電流I(A) I=I1=I2=…… 電流處處相等
串聯電路
電壓U(V) U=U1+U2+…… 串聯電路起
分壓作用
串聯電路
電阻R(Ω) R=R1+R2+……
並聯電路
電流I(A) I=I1+I2+…… 幹路電流等於各
支路電流之和(分流)
並聯電路
電壓U(V) U=U1=U2=……
並聯電路
電阻R(Ω) = + +……
歐姆定律 I=
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
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電流定義式 I=
Q:電荷量(庫侖)
t:時間(S)
電功W
(J) W=UIt=Pt U:電壓 I:電流
t:時間 P:電功率
電功率 P=UI=I2R=U2/R U:電壓 I:電流
R:電阻
電磁波波速與波
長、頻率的關系 C=λν C:波速(電磁波的波速是不變的,等於3×108m/s)
λ:波長 ν:頻率
二.知識點
1. 需要記住的幾個數值:
a.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熱容:4.2×103J/(kg?℃)
e.一節干電池的電壓:1.5V f.家庭電路的電壓:220V
g.安全電壓:不高於36V
2. 密度、比熱容、熱值它們是物質的特性,同一種物質這三個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變。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它們的的密度相同,比熱容也是相同,
3.平面鏡成的等大的虛像,像與物體 關於平面鏡對稱。
3. 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4. 超聲:頻率高於2000的聲音,例:蝙蝠,超聲雷達;
5. 次聲:火山爆發,地震,風爆,海嘯等能產生次聲,核爆炸,導彈發射等也能產生次聲。
6. 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
7. 光發生折射時,在空氣中的角總是稍大些。看水中的物,看到的是變淺的虛像。
8.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9.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物體在2倍焦距之外成縮小、倒立的實像。在2倍焦距與1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在1倍 焦距之內 ,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10.滑動摩擦大小與壓力和表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
11.壓強是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
12.輸送電壓時,要採用高壓輸送電。原因是:可以減少電能在輸送線路上的損失。
13.電動機的原理: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而轉動。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
14.發電機的原理:電磁感應現象。機械能轉化為電能。話筒,變壓器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
15.光纖是傳輸光的介質。
16.磁感應線是從磁體的N極發出,最後回到S極。
注意 :銘牌中有電壓,電功率 時,先計算出R,(R= )另外,如果題目中有「正常工作 」就隱含著條件。

⑦ 有關物理杠桿的專題報告

http://www.white-collar.net/02-lib/01-zg/03-guoxue/%C6%E4%CB%FB%C0%FA%CA%B7%CA%E9%BC%AE/%D7%A8%CC%E2%C0%E0/%CE%C4%BB%AF/%D6%D0%B9%FA%B9%C5%B4%FA%BF%C6%BC%BC%B3%C9%BE%CD/Resource/Book/E/JXCKS/TS011100/0017_ts011100.htm
三物理學

中國古代的力學知識

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戴念祖

力學是研究力和機械運動的科學。一個物體在時間、空間中的位置發生變動,就叫機械運動。自然界中一切物體都在作機械運動,即使表面看來靜止的桌椅、不動的教室,也時刻在隨地球一起轉動。力是物質間的一種相互作用,機械運動狀態的變化就是這種相互作用引起的。靜止的或運動的狀態不變化,都意味著其中各種力的相互平衡。力學知識起源於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和生產勞動。在中國古代有豐富的力學知識。

簡單機械

杠桿、滑輪和斜面,物理學上稱作簡單機械。

杠桿的使用或許可以追溯到原始人時期。當原始人拾起一根棍棒和野獸搏鬥,或用它撬動一塊巨石,他們實際上就是在使用杠桿。石器時代人們所用的石刃、石斧,都用天然繩索把它們和木柄捆束在一起;或者在石器上鑿孔,裝上木柄(如圖左)。這表明他們在實踐中懂得了杠桿的經驗法則:延長力臂可以增大力量。

杠桿在中國的典型發展是秤的發明和它的廣泛應用。在一根杠桿上安裝吊繩作為支點,一端掛上重物,另一端掛上砝碼或秤錘,就可以稱量物體的重量。古代人稱它「權衡」或「衡器」。「權」就是砝碼或秤錘,「衡」是指秤桿。迄今為止,考古發掘的最早的秤是在長沙附近左家公山上戰國時期楚墓中的天平。它是公元前四到三世紀的製品,是個等臂秤。不等臂秤可能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使用了。古代中國人還發明了有兩個支點的秤,俗稱銖秤。使用這種秤,變動支點而不需要換秤桿就可以稱量比較重的物體。這是中國人在衡器上的重大發明之一,也表明中國人在實踐中完全掌握了阿基米德杠桿原理。

《墨經》一書最早記述了秤的杠桿原理。《墨經》是戰國時期以魯國人墨翟(約前468-前376)為首的墨家著作。墨翟和他的弟子們以刻苦耐勞、參加生產、勇敢善戰著稱。因此,他們的著作中留下了許多自然科學知識。

《墨經》把秤的支點到重物一端的距離稱作「本」(今天通常稱「重臂」),把支點到權一端的距離稱作「標」(今天稱「力臂」)。《墨經·經下》中說:第一,當重物和權相等而衡器平衡時,如果加重物在衡器的一端,重物端必定下垂;第二,如果因為加上重物而衡器平衡,那是本短標長的緣故;第三,如果在本短標長的衡器兩端加上重量相等的物體,那麼標端必下垂。(「衡,加重於其一旁,必垂。權、重相若也相衡,則本短標長;兩加焉,重相若,則標必下。」)墨家在這里把杠桿平衡的各種情形都討論了。他們既考慮了「本」和「標」相等的平衡,也考慮了「本」和「標」不相等的平衡;既注意到杠桿兩端的力,也注意到力和作用點之間的距離大小。雖然他們沒有給我們留下定量的數字關系,但這些文字記述肯定是墨家親身實驗的結果,它比阿基米德發現杠桿原理要早約二百年。

桔槔也是杠桿的一種。它是古代的取水工具。作為取水工具,一般用它改變力的方向。為其他目的使用時,也可以改變力的大小,只要把桔槔的長臂端當作人施加力的一端就行。春秋戰國時期,桔槔已成為農田灌溉的普通工具。

滑輪,古代人稱它「滑車」。應用一個定滑輪,可改變力的方向;應用一組適當配合的滑輪,可以省力。至少從戰國時期開始,滑輪在作戰器械、井中提水等生產勞動中被廣泛應用。傳說公元前四世紀,巧匠公輸般為季康子葬母下棺,創制了轉動機關(見《禮記正義》卷十),可能就是指的滑輪。漢代畫像磚和陶井模型都有滑輪裝置。

滑輪的另一種形式是轆轤。把一根短圓木固定於井旁木架上,圓木上纏繞繩索,索的一端固定在圓木上,另一端懸吊水桶,轉動圓木就可提水。只要繩子纏繞得當,繩索兩端都可懸吊木桶,一桶提水上升,另一桶往下降落,這就可以使轆轤總是在作功。轆轤大概起源於商末周初(公元前十一世紀)。據宋代曾公亮(998-1078)著《武經總要前集》卷十一《水攻·濟水府》,周武王時有人以轆轤架索橋穿越溝塹的記載。唐代劉禹錫(772-842)描寫了他親自所見的一種叫「機汲」的提水機械,它是把轆轤和架空索道聯合並用,以便把山下流水一桶桶地提上山頂,既澆田地又省力(《劉夢得文集》卷二十七《機汲記》)。

最早討論滑輪力學的還是《墨經》。《墨經·經下》把向上提舉重物的力稱作「挈」(qí),把自由往下降落稱作「收」,把整個滑輪機械稱作「繩制」。《墨經》中說:以「繩制」舉重,「挈」的力和「收」的力方向相反,但同時作用在一個共同點上。提挈重物要用力,「收」不費力,若用「繩制」提舉重物,人們就可省力而輕松。(「挈與收反。」「挈,有力也;引,無力也。不必所挈之止於施也,繩制之也。」)又說:在「繩制」一邊,繩比較長,物比較重,物體就越來越往下降;在另一邊,繩比較短,物比較輕,物體就越來越被提舉向上。(「挈,長重者下,短輕者上。」)又說:如果繩子垂直,繩兩端的重物相等,「繩制」就平衡不動。(「繩下直,權重相若則正矣。」)如果這時「繩制」不平衡,那麼所提舉的物體一定是在斜面上,而不是自由懸吊在空中。我們對於墨家的豐富的力學知識就不能不贊佩!

尖劈能以小力發大力。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所打磨的各種石器,如石斧、石刀、骨針、鏃等等,都不自覺地利用了尖劈的原理。墨家在討論滑輪的功用說到它省力時,就把它比喻作「錐刺」。漢代王充說:「針錐所穿,無不暢達;使針錐末方,穿物無一分之深矣。」(《論衡·狀留篇》)墨家和王充等人清楚地知道尖劈原理的經驗法則。

在日常生活中常應用的尖劈之一是楔子,木楔或金屬楔。人們常用它加固各種器具。唐代李肇講過這樣的故事:

在蘇州建造重元寺時,工匠疏忽,一柱未墊而使寺閣略有傾斜。若是請木工再把寺閣扶正,費工費事又費錢。寺主為此十分煩惱。一天,一外地僧人對寺主說:不需費大勞力,請一木匠為我作幾十個木楔,可以使寺閣正直。寺主聽他的話,一面請木工砍木楔,一面擺酒盛宴外地僧人。飯畢,僧人懷揣楔子,手持斧頭,攀梯上閣頂。只見他東一楔西一楔,幾根柱子楔完之後,就告別而去。十幾天後,寺閣果然正直了。(李肇:《唐國史補》卷中)

小小幾個尖劈,作用卻這樣巨大!

斜面的力學原理和尖劈相同。人們在推車行平地和上坡時發現用力不同。成書於春秋戰國之際的《考工記·輈(zhōu)人》中說:「登阤者,倍任者也。」這就是說,推車上坡,要加倍費力氣。用雙手舉重物到一定高度和用斜面把同樣的重物升到同一高度,自然後者容易得多。《荀子·宥坐》中說:「三尺之岸而虛車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人們不能把空車舉上三尺高的垂直堤岸,卻能把滿載的車推上百仞高山。這是為什麼?因為高山的路面坡度斜緩(「陵遲」)。這正是斜面物理功用的最好總結。

重心和平衡

要使物體平穩地置於桌面上,就要考慮它的重心和平衡的問題。從物理學觀點看,通過物體的重心和桌面垂直的線(或面)要維持在這一物體的支持面里;否則,這一物體就很容易倒下。在日常生活中涉及重心和平衡的例子隨手可拾。商代的酒器斝(jiǎ)有三足,它的重心總是落在三足點形成的等邊三角形里。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朱雀銅燈,體現了工匠關於重心的巧妙構思。東漢銅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落地。但是它的重心剛好落在支撐足上,因此,即使支撐面很小,看來好像容易傾倒,其實是穩定平衡的。在雜技表演中走繩的演員手握長杠或持雨具;單臂撐的演員,他的兩腿總要彎過自己的頭頂。這些道具或造形,不僅在於美和險的結合,讓人驚心動魄,更重要的是演員必需採取的安全措施:保持自己的重心和平衡。

大概在西周時期,聰明的工匠製造了一件盛水的「欹器」。「欹」(qī)的意思是傾斜。它可以隨盛水的多少而發生傾斜變化。不裝水時,它成傾斜狀態;裝上一半水時,就中正直立;裝滿水時,它就自動翻倒,把所盛水倒出。《荀子·宥坐》把它描寫作「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由於欹器的重心隨盛水的多少而發生變化的緣故。有一天,孔子(前551-前479)在魯廟中見到這種欹器,立即讓他的弟子們注水實驗。然後,他感慨地說:「吁!惡有滿而不覆者哉!」意思是告誡弟子,要謙虛,切戒自滿。漢代以後,不斷地有人製造各種欹器,充分體現中國人掌握了有關的力學知識。

隋唐時期,或許由於飲酒之風盛行,人們製作了一種勸人喝酒的玩具,經匠心雕刻的木頭人,稱作「酒鬍子」。把它置於瓷盤中,「臲(niè)卼(wù)不定」、「俯仰旋轉」、「緩急由人」。(見王定保著:《唐摭言》卷十二《海敍不遇》)也有用紙製作的,「糊紙作醉漢狀,虛其中而實其底,雖按捺而旋轉不倒也。」(見趙翼(1727-1814)著:《陔余叢考》卷三十三)現在把這些玩具叫不倒翁。另一種勸酒器,雖叫不倒翁,但轉動搖擺後最終會倒下。宋代張邦基說:「木刻為人,而銳其下,置之盤中,左右欹側,僛(qī)僛然如舞之狀,久之力盡乃倒。」(張邦基:《墨庄漫錄》卷八)這種玩具指向某人或倒向某人,某人當飲酒。

從這些歷史文獻記載中可以看出,前一種不倒翁的重心略低於木頭人下半圓的中心,後一種略高於下半圓的中心,由於它們重心位置不同,造成它們左右搖擺後的不同後果。而古代人把它們製成半圓形下身,並且「虛其中而實其底」,正說明他們有意識地利用重心位置和平衡的關系。

西漢初年(公元前二世紀)成書的《淮南子·說山訓》曾就本末倒置而造成不平衡的現象總結說:「下輕上重,其覆必易。」

東漢王充對平衡問題作了極好的論述:「圓物投之於地,東西南北無之不可,策杖叩動,才微輒停。方物集地,一投而止,及其移徙,須人動舉。」(《論衡·狀留篇》)「策杖」是趕馬用的木棍。圓球投落地面,東西南北隨遇滾動,只有用棍子制止它,它才會靜止一會兒。方形物體投落地面,立即就靜止在那兒。如果要它移動,就需要施加外力。這些現象正是力學中隨遇平衡和穩定平衡的典型例子。



力是物理學中很重要、很基本的概念,它的形成在物理學史上經過了漫長的時間,直到十七、十八世紀,物理學家才對它作出准確的定義。

在甲骨文中,「力」字像一把尖狀起土農具耒。用耒翻土,需要體力。這大概是當初造字的本意。

《墨經·經上》最早對力作出有物理意義的定義:「力,刑之所以奮也。」「刑」通「形」,表示一切有生命的物體。「奮」的原意是鳥張開翅膀從田野里飛起,墨家用它描述物質的運動或精神的狀態改變,如同今日常用詞「奮飛」、「奮發」「振奮」等含義一樣。由此可見,墨家定義力是指有形體的狀態改變;如果保守某種狀態就談不上奮,也就無需用力了。《墨經》還舉了一個例子,從地面上舉起重物,就要發「奮」,需要用力。(力,重之謂。下,與,重奮也。」「與」是「舉」的省文。)墨家定義力,雖然沒有明確把它和加速度聯系在一起,但是他們從狀態改變中尋找力的原因,實際上包含了加速度概念,它的意義是極其深刻的。

在浩瀚的中國歷史典籍中記述了各種各樣的力,其中人們對慣性力和重力的認識是值得稱道的。

戰國初期成書的《考工記·輈人》最早記述了慣性現象。它描述趕馬車的經驗,說道:「勸登馬力,馬力既竭,輈猶能一取焉。」「勸登馬力」就是趕馬車,勸馬用力。輈指小車。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駕駛馬車過程中,即使馬不再用力拉車了,車還能繼續往前一小段路。

對重力現象最早作出描寫的是《墨經·經下》。它指出,凡是重物,上不提挈,下無支撐,旁無力牽引,就必定垂直下落。(「凡重,上弗挈,下弗收,旁弗劫,則下直。」)這就是說,當物體不受到任何人為作用時,它作垂直下落運動。這正是重力對物體作用的結果。

在力學中有一條法則:一個系統的內力沒有作用效果。饒有趣味的是,中國人發現和這有關的現象驚人地早。《韓非子·觀行篇》中最早提出了力不能自舉的思想:「有烏獲之勁,而不得人助,不能自舉。」烏獲,據說是秦武王寵愛的大力士,能舉千鈞之重。但他卻不能把自己舉離地面。

東漢王充也說:「古之多力者,身能負荷千鈞,手能決角伸鉤,使之自舉,不能離地。」(《論衡·效力篇》)似乎很可悲,一個身能負千鈞重載、手能折斷牛角、拉直鐵鉤的大力士,卻不能把自己舉離地面。然而,這正是真理所在。再大力氣的人,也不能違背上述那條力學法則。因為當自身成為一個系統時,他對自己的作用力屬於內力。系統本身的內力對本系統的作用效果等於零。否則,今天就不會有這樣的口頭禪來嘲諷一個人的能耐是有限的:「你有本事,你也不能揪著自己的頭發使自己離地三寸。」

刻舟求劍

船、河岸和水三者之間誰在運動?天和地、月和雲誰在運動?這是古代人最關心的運動學問題。這里既涉及參考坐標的重要性,也和相對運動問題有關。

船、河岸和水三者誰在運動的問題,曾經幾乎同時困擾了古代東西方的哲人。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曾經提出,停泊在河中的船實際上處於運動之中,因為不斷有新水流和這船接觸。「不能同時踏進同一條河」的命題就是由此而來的。古代中國人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回答這些問題。

晉代天文學家束皙(xī)解釋「仰游雲以觀月,月常動而雲不移」的現象說:「乘船以涉水,水去而船不徙矣。」(見《隋書·天文志上》)這個立論方式恰和亞里士多德相反。束皙認為,運動著的船實際上是不運動的,如果過江時一直保持船和河岸垂直指向對岸,船和河床的相對位置就不改變。把參考坐標取在過江線或河床上這時就得出「水去而船不徙」的結論。另一種看法是,讓船和水同速漂流,把參考坐標取在整個水流上,船對於水也不發生位置移動。

從物理學看,決定空間位置或物體運動與否必需有一個參考系。否則,就會「東家謂之西家,西家謂之東家,雖皋陶(yáo)為之理,不能定其處。」(《淮南子·齊俗訓》)連古聖皋陶都不能斷定是非。不清楚參考坐標的人,就像「刻舟求劍」一樣胡塗。

刻舟求劍的故事出於戰國末期呂不韋(?-前235)主持編纂的《呂氏春秋》。它所包含的物理意義是極其深刻的。這個故事說:有一個楚國人乘船過江,他身上的佩劍不小心掉落江中。他立即在船艙板上作記號,對他的船友說:「這是我的劍掉落的地方。」到了河岸,船停了,他就在畫記號的地方下水找劍。「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篇》)這樣找自己的劍,不是犯胡塗嗎?從故事編纂者的口氣看,他是知道怎樣找到掉落江中的劍的。從物理角度看,找到這把劍有幾種辦法:第一,記下掉落位置離岸上某標志的方向和距離。這就是說,以河岸作為參考坐標。第二,在船不改變方向和速度的情況下,記下劍掉落時刻、船速和航行時間,據此求出靠岸的船和劍掉落地點的距離。這就是說,以船作為參考坐標。

參考坐標選取適當與否,對解決運動學和動力學中的問題是很重要的。在相對運動中,選取不同的坐標就有不同的運動結論。

前面提到過的束皙曾說:「仰游雲以觀月,月常動而雲不移。」(《隋書·天文志上》)晉代葛洪(283-363)說:「見游雲西行,而謂月之東馳。」(《抱朴子內篇·塞難》)南朝梁元帝蕭繹(508-554)的詩《早發龍巢》提到在行船艙板上人們的感覺說:「不疑行舫動,唯看遠樹來。」(見丁福保編:《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下冊《全梁詩》卷下,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957頁)敦煌曲子詞中有句:「看山恰似走來迎」(見王重民輯《敦煌曲子詞集》(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56年版,第31頁)。由於參考坐標的關系,原來不動的物體都成為運動的了。這是並不奇怪的。令人驚奇的是,這些極其典型的相對運動的事例,很早就成為中國文人筆下的力作佳句。

然而,古代人在判斷「天」和「地」的相對運動時,並不像上述事例那麼簡單明了。在古代人看來,「天左旋,地右動。」(《春秋緯·元命苞》)也就是說,以天上星體的東升西落(左旋)來證明地的右旋運動。漢代王充在《論衡·說日篇》中提出了另一種看法:日月星體實際上是附著在天上作右旋運動的,只是因為天的左旋運動比起日月星體的右旋運動來要快,這才把日月星體當成左旋。這種情形就像螞蟻行走在轉動著的磨上,人們見不到螞蟻右行,而只看見磨左轉,因此以為螞蟻也是左行的。(「當日月出時,當進而東旋,何還始西轉?系於天,隨天四時轉行也。其喻若蟻行於磑上,日月行遲天行疾,天轉日月轉,故日月實東行,而反西旋也。」)《晉書·天文志》中也說:「天旁轉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隨地左轉,故日月實東行,而天牽之也西沒,譬如於蟻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蟻右去,磨疾而蟻遲,故不得不隨磨以左回焉。」我們暫且不管「天」是什麼,是否在運動,僅從物理學看,王充等人的思想是高明的,他們不僅看到了相對運動,而且還企圖以相對速度的概念來確定運動的「真實」情況。

在歷史上,許多人參加了這場左右旋的爭論。到了宋代,由於理學大師朱熹的名氣,他所堅持的「左旋說」又佔了上風。這場爭論,長達二千多年。直到明代,偉大的科學家朱載堉作出物理判決之後,還爭論未了。朱載堉說:「左右二說,孰是耶?曰,此千載不決之疑也。人在舟中,蟻行磨上,緩速二船,良駑二馬之喻,各主一理,似則皆似矣。苟非凌空御氣,飛到日月之旁,親睹其實,孰能辨其左右哉?」(《律歷融通》卷四《黃鍾歷議·五緯》,載《樂律全書》)天和地、人和舟、蟻和磨、快慢二船、良駑二馬,如果沒有第三者作參考坐標,就很難辨明它們各自的運動狀態。從物理學看,兩個彼此作相對運動的物體A和B,既可以看作A動B不動,也可以看作B動A不動。這兩種看法都有效。若要爭論它們的運動方向或誰動誰靜,那真是「千載不決之疑」。朱載堉的回答完全符合運動相對性的物理意義。然而,朱載堉不明白,即使飛到日月旁,也不能「辨其左右」,而只能回答「似則皆似矣」。

以相對運動的觀點來解釋天地的運動,在古代的東西方都是一致的。但像朱載堉那樣對相對運動作出物理判決的人,在西方只有比朱載堉稍後的伽利略算是最早的。

要解決地靜還是地動的問題,關鍵是要提出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地動的不可覺察性。這樣,才能牢固地確立地動的觀念。完成這任務,在近代物理學史上是伽利略的功勞。然而,古代中國人卻從經驗事實中總結出這一偉大的發現。

早在漢代成書的《尚書緯·考靈曜》中說道:「地恆動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閉牖(yǒu)而坐,舟行而人不覺也。」關閉的船艙,在物理學著作中被看成是最普通、最易被理解的近似的慣性系統。在一個封閉的慣性系統里,無論什麼樣的力學實驗都不能判斷這一系統是處在靜止狀態還是在作勻速直線運動。這個原理又稱「伽利略相對性原理」。可是,在伽利略之前大約一千五百年,中國人就提出了這個原理的最古老的說法。這是中國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理論成就之一。

浮 力

沉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液體的浮舉作用。在中國關於浮力原理的最早記述見於《墨經·經下》,大意說:形體大的物體,在水中沉下的部分很淺,這是平衡的緣故。這一物體浸入水中的部分,即使浸入很淺,也是和這一物體平衡的。這種情況就像市上的商品交易,一件甲種商品可以換取五件乙種商品一樣。(「荊(形)之大,其沈(沉)淺也,說在具(衡)。」「沈(沉)、荊(形)之具(衡)也,則沈(沉)淺,非荊(形)淺也。若易五之一。」)

《墨經》的這段文字,對浮力原理表達不確切。它沒有看到浮體沉浸水中的部分正是這一物體所排開的液體,所排開的液體重量恰好等於浮力;是浮力和浮體平衡,而不是沉浸水中的部分和整個浮體平衡。但是,縱觀整段文字,表明墨家已懂得這種關系。他們是阿基米德之前約二百年表達這一原理的。

浮力原理在我國古代得到廣泛應用,史書上也留下了許多生動的故事。

三國時期有個早卒的神童叫曹沖(196-208),他是曹操的兒子。他曾經提出「以舟稱象」。沒有現代的衡器而要稱量幾噸重的大象是令人為難的。曹沖說:把大象趕到船上,記下船在河中下沉的位置。然後,把大象拉上岸,把石頭陸續裝入船中,直到裝載石頭的船下沉到剛才那個記號為止。再分別稱出船中石頭的重量,石頭的總重就是大象的重。(《三國志》卷二十《魏書·鄧哀王沖傳》)

曹沖稱象的方法,正是浮力原理的具體運用。在中國歷史上,據記載,有比曹沖更早的類似故事。東周燕昭王(?-前279)有一大豬,他命司衡官用桿秤稱它的重量。結果,折斷十把桿秤,豬的重量還沒有稱出來。他又命水官用浮舟量,才知道豬的重量。(見《玉函山房輯佚書》卷七十一《苻子》)

除了用舟稱物之外,用舟起重也是中國人的發明。據史籍記載,蒲津大橋是一座浮橋。它用舟做橋墩,舟和舟之間架板成橋。唐玄宗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修理這橋時,為加固舟墩,在兩岸維系巨纜,特增設鐵牛八隻作為岸上纜柱。每頭鐵牛重幾萬斤。三百多年後,到宋仁宗慶歷年間(公元1041年到1048年),因河水暴漲,橋被毀壞,幾萬斤的鐵牛也被沖入河中。這橋毀後二十多年,真定縣僧人懷丙提出打撈鐵牛、重修蒲津橋的主張。他打撈鐵牛的方法是:在水淺時節,把兩只大船裝滿土石,兩船間架橫梁巨木,巨木中系鐵鏈鐵鉤,用這鐵鉤鏈捆束鐵牛。待水漲時節,立即把舟中土石卸入河中。本來就水漲船高,卸去土石後船漲得更高,於是鐵牛被拉出水面。(見《宋史·僧懷丙傳》)另一記載和這方法稍有不同:在一隻船上架桔槔,桔槔短臂端用鐵鏈系牛,長臂端系在另一巨船上。待水漲時,在另一船上裝滿土石。這樣,鐵牛被桔槔從河底拉起並稍露水面。(見吳曾著《能改齋漫錄》卷三《河中府浮橋》)

可能懷丙打撈鐵牛用了這兩種方法。懷丙是中世紀偉大的工程力學家。他創造的浮力起重法,曾在十六世紀由義大利數學家卡爾達諾(1501-1576)用來打撈沉船。懷丙打撈鐵牛(兩種方法)。

液體的表面張力現象

表面張力是發生在液體面上的各部分互相作用的力,它是液體所具有的性質之一。表面薄膜、肥皂泡、球形液滴等都是由於表面張力而形成的。

宋代張世南在《遊宦紀聞》卷二中曾記載了一種檢驗桐油好壞的方法。他說:「驗真桐油之法,以細篾一頭作圈狀,入油蘸。若真者,則如鼓面挽(mán)圈子上。滲有假,則不著圈上矣。」這種用竹蔑圈試桐油好壞的方法,雖然見於宋代的書籍,在這以前人們一定早已在應用了。

我們現在知道,液體能不能附著在這樣的竹蔑圈上,和它的表面張力大小有關。而表面張力也和液體里含的雜質有關。液體含雜質,會使液體表面張力大大減小。因此,如果桐油里含的雜質比較多,它的表面張力比較小,就不能在竹篾圈上形成一層鼓面狀薄膜。我國古代測試桐油好壞的方法,表明人們在實踐中掌握了關於表面張力的科學道理。今天學校里給學生演示表面張力現象的常用儀器,也就是一個圓圈,只是一般不用竹篾而用鐵絲做成的罷了。

據載,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玩過肥皂泡。當時人稱它「水圈戲」。方以智(1611—1671)說:「濃鹼水入秋香末,蘸小篾圈揮之,大小成球飛去。劉若愚言,熹宗能戲,以水拋空中成圈。」(《物理小識》卷十二《水圈戲》)

水的表面張力雖然不算大,但是如果把像綉花針那樣的比較輕的物體小心地投放水面(特別是布滿氣泡的水面),針也能由於水的表面張力而不下沉。我國古代的婦女們就利用這種現象於每年七月七日(農歷)進行「丟針」的娛樂活動。明代劉侗(約1594—約1637)、於奕正合寫的《帝京景物略》一書卷二《春場》中在記述「丟針」時寫到,由於「水膜生面,綉針投之則浮。」這些話表明當時的人們已經提出了表面張力的物理效應的問題。

虹吸管和大氣壓力

虹吸管,在古代叫「注子」、「偏提」、「渴烏」或「過山龍」。東漢末年出現了灌溉用的渴烏。北魏道士李蘭做稱漏,也用了渴烏。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用一根去節彎曲的長竹管飲酒,也是應用了虹吸的物理現象。宋代曾公亮在《武經總要前集》卷六《尋水泉法》中,有用竹筒製作虹吸管把被峻山阻隔的泉水引下山的記載。

在生產和生活的實踐中,我國古代還應用了唧筒。唧筒作為戰爭中一種守城必備的滅火器,在軍事書中經常講到。宋代蘇軾(1037—1101)的《東坡志林》卷四中,曾經記載四川鹽井中用唧筒來把鹽水吸到地面,它說,以竹為筒,「無底而竅其上,懸熟皮數寸,出入水中,氣自呼吸而啟閉之,一筒致水數斗。」明代俞貞木的《種樹書》中也講到用唧筒激水來澆灌樹苗的方法。

我們知道,虹吸管一類的虹吸現象是由於大氣壓力的作用而產生的。唧筒也是這樣。正是由於廣泛使用了虹吸管和卿筒一類器具,有關它們吸水的道理也就引起了古代人的探討。

南北朝時期成書的《關尹子·九葯篇》中說:「瓶存二竅,以水實之,倒瀉;閉一則水不下,蓋(氣)不升則不降。」這里講的有兩個小孔的瓶子能倒出水,閉住一個小孔就倒不出水,這個現象

⑧ 給個物理實驗單格式為 實驗目的 實驗器材 實驗步驟 謝謝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單

實驗一、測固體的密度

一、 實驗目的:掌握測密度的一般方法
二、 實驗器材:托盤天平、滴管、細線、固體、燒杯、量筒、水
三、 探究過程:
1、 檢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2、 用天平測固體的質量
①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觀察天平的最大量程 g,分度值 g
③取下保護圈
④用鑷子將游碼歸零
⑤調節平衡螺母使天平衡量平衡
⑥將物體輕放在左盤,估計被測物體質量,然後在右盤按由大到小的原則舔家砝碼和移動游碼使天平再次平衡
⑦讀出被測物體質量(注意游碼讀數)
3、 向量筒內倒入適量水(1/2)以下,讀出此時水的體積(視線齊平)並記錄
4、 用細線將物體拴好,輕放入量筒內,讀出此時的總體積並記錄;算出物體的體積
5、 利用公式ρ=m/v算出物體的密度
數據記錄:

項目

物體質量
m/g

水的體積
V1/mL

物體和水的總體積
V2/mL

物體的體積
V3/mL

物體的密度
ρ/(Kg/m3)

數據

6、實驗完畢,整理器材保持桌面清潔
四、評估與交流(略)

評分點

操作考試內容

滿分值

1

正確安裝天平並調零。

3

2

物體和砝碼放法正確。

2

3

用鑷子取放砝碼與移動游碼。

2

4

量桶內倒入適量的水,水不濺出。記下刻度。

2

5

用細線栓住塑料球要全部浸沒在水中,水不濺出,記下刻度。

2

6

正確讀出塑料塊的質量與體積。

3

7

整理器材,保持清潔。

1

合計

15

實驗二、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學號: 姓名: 得分:
一、實驗目的:
①粗測凸透鏡焦距
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二、 實驗器材:光具座及光學元件1套、手電筒、蠟燭、火柴
三、探究過程:
1、 檢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2、 測焦距
①安裝凸透鏡於光具座中間並固定,同時安裝光屏
②調節手電筒,使之發出平行光
③用手電筒遠離凸透鏡照射,並移動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現最小、最亮的光斑
④在光具座上讀出焦距f= cm
⑤記住f、2f的位置
3、 點燃蠟燭(火柴梗放入廢液缸),放於凸透鏡另一測,調節三者高度,力求燭焰中心、透鏡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
4、 將蠟燭移到u= cm > 2f處,移動光屏找到一個明亮、清晰的像,像的特點是
,此時像距v= cm (思考像距的范圍)
5、將將蠟燭移到f<u= cm < 2f處,移動光屏找到一個明亮、清晰的像,像的特點是 ,此時像距v= cm (思考像距的范圍)
6、將蠟燭移到u= cm <f處,移動光屏找像,若觀察不到,從另一側向透鏡觀察,此時像的特點是
7、 你歸納凸透鏡成像規律

8、實驗完畢,整理儀器保持桌面清潔
四、評估與交流(略)

評分點

操作考試內容

滿分值

1

粗測凸透鏡焦距

2

2

光具座上蠟燭、凸透鏡、光屏安裝順序正確

2

3

調節凸透鏡、光屏、蠟燭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

4

確認像距大小時,像應是明亮、清晰的

2

5

正確找出u>2f時,像的性質

2

6

正確找出f<u<2f時,像的性質

2

7

正確找出u<f時,像的性質

2

8

整理儀器,保持整潔

1

合計

15

實驗三、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學號: 姓名: 得分:
一、實驗目的:通過探究掌握杠桿的平衡條件
二、實驗器材:杠桿及支架1套、鉤碼1盒
三、探究過程:
1、 檢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2、 杠桿平衡要滿足一定條件,你的猜想是
3、 正確安裝杠桿,並使杠桿緩慢轉動以檢查杠桿是否靈活
4、 調節兩端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5、 向杠桿左端掛適量鉤碼。扶住杠桿,在右端懸掛鉤碼並合理移動,使杠桿再次水平平衡(注意:杠桿一端只能有一個懸掛點)
6、 改變鉤碼個數和懸掛位置,使杠桿再次平衡
7、 重復步驟6
表格繪制:

次數

動力
F1/N

動力臂
L1/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動力×動力臂
N*m

阻力×阻力臂
N*m

1

2

3

8、實驗完畢,整理儀器保持桌面清潔
四、評估與交流(略)

評分點

操作考試內容

滿分值

1

正確安裝杠桿,檢查杠桿轉動情況

2

2

調節杠桿不掛鉤時的平衡

2

3

在杠桿兩端掛鉤碼時,能合理移動懸掛位置

2

4

通過移動鉤碼,使杠桿重新平衡

2

5

重復實驗,要改變鉤碼數量

2

6

正確記錄重復實驗的有關數據

2

7

通過分析,得出合理結論

2

8

整理儀器,保持清潔

1

合計

15

四、探究串聯電路中的電壓規律
學號: 姓名: 得分:
一、 實驗目的:①考查學生電路連接、電壓表的使用相關技能。
②探究 串並聯電路的電壓規律
二、 實驗器材:電壓表一隻、小燈泡2隻、電池組、開關1個、導線若干。
三、 探究過程:①檢查實驗器材是否完全、完好。(電壓表指針是否歸零)
②猜想你認為串聯電路的電壓規律是什麼?並聯電路中電壓規律是什麼?
③畫出實驗電路圖:

④將所有 的導線兩端擰成一股
⑤嚴格按照串聯電路圖擺放好儀器。
⑥斷開開關,從電源的一極開始順次連接(注意導線的繞向)
⑦用電壓表分別測出兩燈泡兩端的電壓總電壓(注意電壓的使用:量程、正負接線柱)
8、 斷開開關,拆除電路。
9、 你的猜想和實驗結果是否一致?實驗有什麼新發現?至少寫一條。
4、記錄數據

5、 整理儀器保持桌面清潔。
四、評估與交流(略)

評分點

操作考試內容

滿分值

1

檢查並調整電壓表的零點。

1

2

根據電路圖正確連接串連電路。

2

3

電壓表的量程選擇,正負接線柱接入正確。

3

4

測串連電路中的三次電壓時,電壓表接入正確。

2

5

根據電路圖,正確連接並聯電路。

2

6

測並聯電路中的三次電壓時,電壓表的接入正確。

2

7

連接與調整電路時,開關斷開。

2

8

整理器材,保持清潔。

1

合計

15

實驗五:測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
學號: 姓名: 得分:
一、實驗目的:
①練習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
②學會用伏安法測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
二、實驗器材:干電池3節、開關1個、電壓表1隻、電流表1隻、小燈泡1隻
小燈座1隻、滑動變阻器1隻、導線若干
三、探究過程:
1、 如何測小燈泡正常發光是的電阻? 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小燈泡兩端的電壓,使之達到額定電壓,測出此時的電壓和電流,再利用歐姆定律就可以算出電阻

2、 檢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觀察小燈泡的額定電壓、變阻器銘牌、各接線柱情況以及給電壓表、電流表校零)
3、 畫出實驗電路圖
4、按電路圖擺放好儀器
5、將導線擰成一股
6、斷開開關,從電源一極開始順次連接
(注意電表的量程和正、負接線柱,繞線
順時針)
7、連好電路檢查一遍,將滑動變阻器置於阻值最大處,再閉合開關試觸
8、移動滑動變阻器,同時觀察電壓表示數至額定電壓,停止華東,斷開開關,記下此時電壓表電流表讀數
9、實驗完畢,斷開開關(先拆電源)拆除電路
10、利用R=U/I,算出阻值
11、整理儀器

項目

電壓
U/V

電流
I/A

電阻
R/Ω

1

2

四、評估與交流(略)

評分點

操作考試內容

滿分值

1

檢查並校正電壓表,電流表零點。

2

2

正確選擇量程,正負接線柱接線正確。

2

3

正確連接滑動變阻器。

2

4

連接電路時,開關斷開。

2

5

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處於最大阻值位置。

2

6

正確讀數,正確記錄。

2

7

書寫實驗報告,並進行有關計算,開關斷開。

1

8

實驗完畢,斷開開關,從電源拆線。

1

9

整理器材,保持清潔。

1

合計

15

實驗六、探究斜面機械效率
學號: 姓名: 得分:
一、實驗目的:探究斜面機械效率與斜面傾斜程度的關系
二、實驗器材:長木板、墊木、彈簧測力計、小車、刻度尺
三、探究過程:
1、檢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2、檢查彈簧測力計的靈活性並校零
3、用彈簧測力計測物體的重量
4、把長木板一端墊高,搭建一個穩固的斜面
5、用彈簧測力計沿斜面將小車從底端勻速拉到某一高度,記下測力計的讀數和小車到達的位置(注意起點和終點)
6、用刻度尺分別測出斜面長S和斜面高h
7、改變木板傾斜程度,再測量兩次
實驗記錄:

斜面

小車重
G/N

斜面高
h/m

拉力
F/N

斜面長
s/m

有用功
W有/J

總功
W總/J

機械效率η

較緩

較陡

最陡

分析與論證:


8、 實驗完畢,整理儀器保持桌面
四、 評估與交流(略)

評分點

操作考試內容

滿分值

1

搭建一個穩定的斜面。

2

2

檢查彈簧秤的靈活性並調零。

2

3

正確測出斜面長與不同傾斜程度時斜面的高。

3

4

用彈簧秤正確測出物塊重。

1

5

用彈簧秤拉著物塊勻速上升並正確讀出三次的拉力。

3

6

通過移動墊板,改變斜面的高度,使斜面越來越陡,每次斜面搭建都要穩固。

3

7

整理儀器,保持清潔。

1

合計

15

參考吧

閱讀全文

與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報告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闆集團股票價格表 瀏覽:149
近期匯率美元 瀏覽:404
地鐵項目投融資的特點 瀏覽:771
電子認證上市公司 瀏覽:248
1114韓幣匯率 瀏覽:193
非金融資產計量時考慮其 瀏覽:846
晚上拍照為啥有黑杠桿 瀏覽:847
信發集團股票 瀏覽:804
小桌子股票 瀏覽:41
股票出了利空 瀏覽:807
沈陽國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瀏覽:513
復興集團總裁陳 瀏覽:335
度小滿金融信貸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486
中如建工股票 瀏覽:52
特斯拉新浪股票 瀏覽:190
借貸名義從國外匯錢 瀏覽:196
惠州證券公司電話 瀏覽:184
生產電解錳上市公司 瀏覽:194
恆生金融財富公司 瀏覽:193
70年代英鎊兌港元匯率港 瀏覽: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