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傭金千分之三如何算

傭金千分之三如何算

發布時間:2024-09-01 03:29:47

股票里千三和萬六是什麼意思啊

交易收取的傭金,現在的標準是千分之三,雙向收取。萬分之六是大客戶跟證券公司協商的特殊的傭金比例。

股票交易傭金是指在股票交易時需要支付的款項,股票交易手續費分三部分:印花稅、過戶費、證券監管費。券商交易傭金最高為成交金額的3‰,最低5元起,單筆交易傭金不滿5元按5元收取。

印花稅由政府收取;過戶費屬於證券登記清算機構的收入;傭金屬於券商的收入。

1、印花稅

成交金額的1‰,向賣方單邊徵收(國家收的不可改變,也就不要想了)

2、過戶稅

(僅上海收取,也就是買賣上海股票時才有):每1000股收取1元,不足1000股按1元收取。

3、監管費

俗稱三費:約為成交金額的0.2‰,實際還有尾數,一般省略為0.2‰。

最高為成交金額的3‰,最低5元起,單筆交易傭金不滿5元按5元收取。(就這個是有上下限的,明顯可以活動。不過這裡面還包含一個規費,也就是給交易所上交的錢。上海證券交易所規費為千分之0.18,深圳證券交易所規費為千分之0.2175。也就是最低券商也要收萬分之二左右,加之營業成本,各地將最低標准訂到了萬分之三(這個標准代表著券商的競爭白熱化,低於成本不掙錢).不過那是對相當大資金來說的,一般小資金不可能給那麼低的,券商在各地的統計成本不一樣,一般來說萬分之五或者萬分之八是證券公司的成本線)

註:規費不能單獨收取,那是違反證監會規定的。

各地在交易傭金方面略有區別,不能一概而論,總的來說,證券公司比較多的地方,競爭比較激烈的城市,傭金相對會低一點,偏遠地區傭金相對會高一點。有時差異會很大。

1、交易費=傭金+印花稅+過戶費+手續費。

2、傭金=成交金額×傭金率。

3、通常,傭金率=0.1%—0.3%,如果傭金小於5元,則按5元收取。印花稅=成交金額×印花稅率。

目前,印花稅採取單邊收取,即買人股票時,不收取;賣出股票時,才收取。

現在,印花稅率=0.1%,根據股市情況,國家可能對印花稅作必要調整,改單邊收取為雙邊收取或者對印花稅率作適當調整。

4、過戶費=成交數量×過戶費率。

5、過戶費率=0.1%,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是成交數量,而不是成交金額。手續費=5元。

6、如果少於5元,則按5元收取。其它費=過戶費+手續費。

將2式、3式和6代入1式可得:

7、交易費=成交金額×傭金率+成交金額×印花稅率+其它費=成交金額×(傭金率+印花稅率)+其它費=成交金額×費率+其它費。

8、其中,令:費率=傭金率+印花稅率。

❷ 傭金是千分之三 是多少 例如1000元要繳納多少

3元,但是還有個最低傭金5元,不足5元按5元收,但是10000元的話就是30元了,而不是50元

❸ 我買的股票,21。14。買了100股,證券公司說傭金是千分之三,成本價變成了21。263了。請問傭金怎麼算的

您好,針對您的問題,我們給予如下解答:
股票交易其費用大致為:交易傭金、印花稅、過戶費。
交易傭金:不高於成交額的3‰(包括代收的證券交易監管費和證券交易所手續費等),也不低於代收的證券交易監管費和證券交易所手續費等,最低收費5元
印花稅:成交額的1‰ 過戶費:滬市:成交股數的1‰,最低收費1元;(深市無)

交易傭金=21.14*100*0.3%=6.35
印花稅=2114*0.1%=2.12
過戶費=1

2114+6.35+2.12+1=2123.47
2123.47/100=21.24
成本價是21.24
如仍有疑問,歡迎向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❹ 三個點的傭金是多少

1、在股市中,三個點的傭金是指股票交易的傭金為千分之三,這個傭金比例是目前股票交易傭金的最高上限。
2、股票交易傭金是指在股票交易時需要支付的款項,股票交易手續費分三部分:印花稅、過戶費、證券監管費。券商交易傭金最高為成交金額的3‰,最低5元起,單筆交易傭金不滿5元按5元收取。

閱讀全文

與傭金千分之三如何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趨勢彩虹指標 瀏覽:26
匯率管制國 瀏覽:16
美元匯率最近怎麼跌了那麼多 瀏覽:785
乾道金融和乾道集團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瀏覽:450
理財產品沒身份證可以取嗎 瀏覽:100
國外期貨行業薪酬 瀏覽:709
中國銀行個人理財業務規模 瀏覽:391
公司回購股票對股票的影響 瀏覽:553
財貝股票 瀏覽:940
上市公司驗資報告 瀏覽:118
微信理財產品能賠嗎 瀏覽:40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校招 瀏覽:460
龍安金融西安分公司 瀏覽:399
1709橡膠期貨行情走勢 瀏覽:503
2016企業貸款利率 瀏覽:309
外匯上級流動性供應商 瀏覽:965
持倉有新代碼 瀏覽:636
融資魔方pdf 瀏覽:574
兆日科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瀏覽:248
匯率戰及成因 瀏覽: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