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17年匯率上漲原因

17年匯率上漲原因

發布時間:2024-09-21 01:56:10

⑴ 影響外匯匯率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匯率又稱匯價,是指兩種貨幣的折算比例,或者是一國貨幣用另一國貨幣的數量表示的價格。作為一種價格,匯率是處於變動狀態的,那麼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一般情況下以下七大因素的綜合作用左右著匯率的變動:
(一)國際收支
一國的國際收支可反映該國對外匯的供求關系。當一國出現國際收支逆差,反映該國對外匯的需求量大於供給量,這會在外匯市場上引起外匯匯率上升,即本幣匯率下降。反之,一國的國際收支順差會導致外匯匯率下降和本幣匯率上升。國際收支包括貿易收支、服務收支和資本流動等若干項目。
(二)通貨膨脹
根據購買力平價,通貨膨脹是影響匯率變動的最重要的基本因素。它影響匯率的傳導機制包括:第一,若一國通貨膨脹率高於他國,該國出口競爭力減弱,而外國商品在該國市場上的競爭力增強;這會引起該國貿易收支逆差,造成外匯供求缺口,從而導致本幣匯率下降。第二,通貨膨脹會使一國實際利率下降,推動資本外逃,引起資本項目逆差和本幣匯率下降。第三,由於通貨膨脹是一個持續的物價上漲過程,人們的通貨膨脹預期會演變成本幣匯率下降預期。在這種預期心理下,為了避免本幣貶值可能帶來的損失,人們會在外匯市場上拋售本幣搶購外匯。而這種投機行為會引起本幣匯率的進一步下降。
(三)利率
從短期來看,利率對匯率的影響是極為顯著的。它影響匯率的傳導機制包括:第一,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利率上升會吸引資本流入,在外匯市場上形成對該國貨幣的需求,推動高利率貨幣的匯率上升。當代的國際金融市場上存在大量國際游資,它們對利率的變動極為敏感,所以從短期來看,誘發國際資本流動是利率影響匯率的主要途徑。第二,利率上升意味著信用緊縮,這會抑制該國的通貨膨脹,在一定時期可以通過刺激出口和約束進口推動該國貨幣匯率上升。第三,利率上升會抑制該國總需求,特別是嚴重依賴於貸款的那一部分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這會進一步限制進口並從而有助於該國貨幣匯率上升。
(四)經濟增長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由於國內需求增加帶動的經濟增長會引起進口增加。如果其他國家經濟增長較慢,則該國出口增加也較慢。這容易造成該國的貿易收支逆差並引起該國貨幣匯率下降。
如果經濟增長是由該國勞動生產率提高所引起的,那麼在增長過程中生產成本會下降,產品價格下降且產品質量提高。盡管該國進口會相應增加,但是由於出口增加得更快,該國貨幣匯率往往會上升。
(五)政府的政策
政府的各項政策都會通過各種途徑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匯率。
政府幹預匯率的直接形式是通過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改變外匯供求關系,從而影響外匯匯率或本幣匯率。政府採取匯率政策的目的一般是為了穩定本幣匯率,避免匯率波動加大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活動中的風險,抑制外匯投機行為;它也可能是為了使匯率有利於本國的經濟發展或有助於實現政府的某項戰略目標。政府匯率政策的效力不僅取決於該國外匯儲備的多少,而且取決於該國的宏觀經濟狀況。例如,若該國金融泡沫破滅,股票和房地產價格急劇下跌,便可能出現資本外逃,造成該國貨幣貶值壓力。一旦貶值壓力超過政府幹預能力,本幣匯率開始下降,便會進一步通過貶值預期誘發更大規模的資本外逃,使該國陷入惡性循環。
在中央銀行參與外匯市場交易不足以實現政府匯率政策目標時,政府往往藉助於外匯管制干預匯率。
政府其他各項經濟政策也會間接地影響匯率。例如,擴張性財政政策會刺激需求和經濟增長,通過增加進口帶來本幣對外貶值的壓力。緊縮性貨幣政策會通過抑制通貨膨脹和提高利率而刺激本國貨幣匯率上升。政府的貿易政策可以通過刺激出口和限制進口而帶動本幣對外升值。
(六)心理預期
人們對各種價格信號的心理預期都會影響匯率。若人們預期本幣匯率將會下降,便可能在外匯市場拋售本幣,並助長本幣的貶值壓力。若人們預期本國將會出現較高的通貨膨脹率,會派生出本幣對外貶值預期。在一般情況下,人們的心理預期是上述基本因素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但是,人們的心理可能受多種其他因素的影響,如宣傳和報導、謠傳和迷信等等。一些事件一旦對人們的匯率預期產生普遍影響,它對當前的匯率便會產生重大作用。
(七)外匯投機
外匯投機指在匯率預期基礎上,以賺取匯率變動差額為目的並承擔外匯風險的外匯交易行為。在當代國際金融市場上,存在著規模龐大的國際游資。其中,一部分國際游資隸屬於國際壟斷資本集團。它們在外匯市場上,並非是單純的市場價格信號接受者,而往往充當價格制定者的角色。例如,1997年7月爆發的泰國貨幣危機固然有多種原因,外匯投機者的惡性炒作無疑起到火上加油的作用。

⑵ 人民幣匯率對美元的演變過程

第一階段:1949年1月至1950年3月。這一階段是指自天津解放到全國實行財經統一以前。這一階段人民幣匯價的特點是:匯價不斷上升,人民幣對外不斷貶值。

華北解放後,為了開展對外貿易及國際匯兌業務,迫切需要解決人民幣與西方貨幣之間的匯價問題。1949年1月16日天津解放。1月18日人民幣對西方貨幣匯價最先在天津公布,$1=?80(舊幣),隨後上海、廈門及廣州相繼解放,由於各地物價不一致,上述四個地方採取分別掛牌辦法,牌價也不一致,直到1950年7月8日全國匯價才統一。
由於當時我國還不能控制通貨膨脹,物價不斷上周,149年6月上海批發物價指數為100,到1950年3月該指標為2242.93。之後人們匯價不斷調整,到1950年3月13日,$1=?4200(舊幣),共調高49次,平均每月調高3.5次。
由於人民幣沒有規定含金量。所以制定人民幣匯價時,不能以金價作為計算標准。當時計算與確定人民幣匯價時採用的是物價對比法。物價對比法包括三部分:(1)出口物資理論比價;(2)進口物資理論比價;(3)僑匯購買力比價。其中主要的是出口物資理論物價,僑匯購買力比價適合用於測定匯價是否有利於僑匯。
當時人民幣匯價制定的原則是"獎勵出口,兼顧進口,照顧僑匯"。由於當時進口業務中有大量私商的存在,因此在匯價制定上使私商有利可圖,無暴利可得,符合中央對私商的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針。在照顧僑匯方面,考慮到國內通貨膨脹尚未制止,物價仍在不斷上漲,我國採取"原幣匯款"的方法,其內容是銀行結匯當日不按結匯日外匯牌價折算人民幣,而以"原幣匯款"的方法通知僑眷,僑眷到接匯日去銀行結匯領取人民幣時,銀行按結匯日當天牌價折算支付人民幣,這種做法保障了僑眷的利益。當時確定了人民幣與美元的比價後,其其他貨幣的比價是通過各自與美元的比價套算出來的。

第二階段:1950年3月至1952年12月。這一階段指從全國貫徹統一財經工作的決定起,到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結束。這一階段人民幣匯價的特點是不斷下跌,人民幣對外幣不斷升值。

1950年3月全國貫徹統一 財經工作的決定後,迅速制止了物價上漲,物價轉為下跌。1950年6月至7月,為了照顧私營工商業,採取了調整物價法、調整工商業的措施,物價出現調整性回升,之後全國物價走向穩定。1952年,上海批發物價指數每月下跌0.65。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3天後美國參戰,美國在國際上大量搶購戰略物資,刺激了國際商品價格的上漲,由於當時美元及西方貨幣迅速貶值,我國必須加速進口,否則將遭受西方貨幣貶值的損失。朝鮮戰爭後,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封鎖禁運,范圍廣,措施嚴,所以我國也必須大力推動進口。在這種形勢下,人民幣制定的原則改為"進出口兼顧,照顧僑匯"。1952年12月人民幣匯價為$1=?26170。
由於物價下跌,匯價下跌,在照顧僑匯上採取了"人民幣匯款"方法,其內容是銀行在結匯日當天按結匯日外匯牌價折算人民幣,然後按人民幣數額通知僑眷,所以僑眷到結匯日去銀行結匯領取人民幣時,所得到的人民幣是以銀行結匯日牌價計算時,而不是按已經下跌的結匯日牌價計算的,從而保障了僑眷的利益。

第三階段:1953年1月至1973年3月。這一階段從我國進入社會主義份、建設時期開始,到西方國家開始實行浮動匯率制結束,該階段人民幣匯價的特點是,除對個別外幣外,匯價基本保障穩定不變。

從1953年起,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金融及物價基本穩定走向全面穩定。1955年3月1日,我國發行新人民幣,以1:10000的比率回收人民幣。這一時期,我國對私商改造完成,外貿由國營公司統一經營,因此,在制定匯價時與前兩個階段不同。前兩個階段由於私營進出口商的存在,在匯價制定上必須結合進出口貿易的實際,老驢私商的利益。但外貿由國營公司統一經營後,國營公司所考慮的是如何完成國家所制定的進出口計劃的問題,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人民幣逐步與進出口貿易實際相脫節,匯價起不到調節進出口貿易的作用了。
這一時期我國出口商品的結構也發生了變化,農副產品出口比重下降,而輕工業、重工業產品出口比重上升。由於農副產品出口換匯成本較低,而工業品出口換匯成本較高,在當時情況下出現了出口普遍虧損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外貿部門採取進出口統算方法,也就是出口賠錢,進口加成賺錢,外貿部與財政部統一結算的方法。再加上這一時期西方國家實行固定匯率制,所以制定人民幣匯價時要參考西方國家所公布的匯價。只有西方國家實行法定貶值時,人民幣匯價才做調整。例如1967年11月18日,英鎊貶值14.3%時,人民幣匯價 從?1=?6.893改為?1=?5.908。

第四階段:1973年3月至1980年12月31日。這一階段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使人民幣不再可能繼續保持相對穩定不變的匯價水平。

1973年3月,西方國家實行浮動匯率制,從而西方國家不再公布匯價,中央銀行也不再有義務維護匯價而進行干預,匯價隨市場供求關系而決定。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在制定人民幣匯價時不再以各國的匯價作為參考。另外,從1968年起,我國推行人民幣計價結算方法,進入20世紀70年代,國際貿易、對外經濟援助及對外貸款也使用人民幣結算,而且口徑擴大。因此,在國際金融局勢動盪不定的情況下,為了維護人民幣幣值的穩定,避免西方國家轉嫁經濟危機的影響,為了貫徹對外經濟往來中的平等互利原則,從而有利於我國的對外貿易、對外經濟援助及人民幣計價結算,人民幣匯率的制定改為參照國際市場上的匯價變動的情況進行經常調整。

第五階段:1981年1月1日至1984年12月31日。這一階段是指我國實行公布牌價及貿易內部結算價的時期。

從1953年起,人民幣匯價逐步與物價相脫節,匯價起不到調節進出口貿易的作用,同時也起不到促進外貿企業內部經濟核算的作用。長期以來形成出口賠錢、進口加成賺錢,為了發展對外貿易,獎出限入,促進外貿企業內部經濟核算,適應外貿體制改革的需要。從1981年1月1日起,我國實行公布牌價,適用於非貿易外匯,另外實行貿易內部結算價,適用於貿易外匯。貿易內部結算價是調節進出口貿易的一項經濟措施,是一個平衡價。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1=?2.80)高於非貿易外匯兌換牌價($1=?1.50),但由於我國在1973年後實行了以美元為主的一籃子貨幣釘住匯率,因此,雖然人民幣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1981年對美元貶值,但美元對其他西方主要國家貨幣相對升值,因此我國從其他國家進口貨物的價格並未相對上升,出口價格競爭優勢無法體現,實行雙重匯價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第六階段:1985年1月1日至1993年12月31日。這一階段從我國實行公布牌價開始,直到1994年進行外匯體制改革才結束。

當1984年12月底公布牌價與貿易內部價趨於一致時。即$1=?2.80時,貿易內部價取消。但是,由於這幾年國內物價的調整及外貿商品收購價的提高,從1985年1月1日起,人民幣匯價採取逐步調整的方針,到1985年10月達到$1=?3.20。
1985年10月至1986年7月5日,人民幣匯價$1=?3.20,1986年7月5日宣布調到$1=?3.70,主要原因是人民幣對外價值與國內物價相比,仍然是高估的,因此必須調整,1986年7月5日調高0.50元,目的是逐步向正真的對外價值靠攏。
1986年7月5日調整到$1=?3.70後,三年多沒有變動,1989年12月16日及1990年11月17日,分別提高1.00元及0.50元,達到$1=?4.72,$1=?5.22,這時期的匯價調整與我國外貿體制實行承包制有關。從1991年4月9日起,根據市場上的外匯供求,採取有管理的、浮動的匯率制度。1993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匯價為$1=?5.80。
這一時期中,另一個值得重視的內容是,我國外匯調劑市場迅速發展和外匯調劑匯價在經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987年國家允許在沿海各大城市開辦外匯調劑中心之後,外匯調劑業務在全國范圍內得到發展。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外匯調劑業務迅速擴大,已成為我國外匯交易的主要形式。相應地,調劑市場外匯匯價的使用范圍也日益擴大,以其結算的數量已超過了官方牌價,因而被認為是與官方匯率"平行"的市場匯率。這一匯率不由官方制定和公布,而是受調劑市場外匯供求關系的作用上下波動。由於近年來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的外匯需求一直大於外匯供給,有時甚至是供求矛盾十分緊張,因而調劑市場匯價一直高於官方匯率。例如,1992年底至1993年初,官方匯率約為$1=?5.80,但調劑市場匯價卻一度突破$1=?12的水平,反映了外匯供求的緊張以及心理等因素對市場匯率的作用。當然,隨著供求關系趨於緩和,調劑市場匯率逐漸下降,與官方匯率之間的差距也逐步縮小。
外匯調劑市場和調劑匯率是我國外匯市場的過渡形式,是對官方外匯業務和官方匯率的重要補充,並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過去長期存在的外匯黑市及黑市匯率,對於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七階段:1994年1月至1996年12月。1994年1月1日,我國外匯管理實行匯率並軌和銀行結售匯制,實現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的有條件可兌換,建立了銀行間的外匯市場,改進匯率形成機制。

1994年4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規定:外匯指定銀行之間每日買賣外匯的匯價可在交易基準匯率上下0.3%的幅度內浮動;外匯指定銀行與客戶之間的外匯買入價和賣出價可在交易基準價上下0.25%的幅度內浮動,外匯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價差率不得超過0.5%。對每筆金額超過100萬美元的大額交易,銀行與客戶可在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交易基準價和規定的浮動幅度的基礎上面議匯率。匯價浮動幅度不是固定的,中國人民銀行將根據國家各個時期的經濟政策不定期地進行調整,各外匯指定銀行在經營外匯業務時應根據人民銀行的調整而調整。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將主要運用貨幣政策、外匯政策等經濟手段調節外匯供求,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

第八階段:1997年1月至2005年7月。

這一階段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下的完全可兌換。1996年7月1日,外商投資企業的經常項目外匯瘦子納入銀行結售匯體系;居民因私兌換外匯的標准提高到每人每次可兌換2000美元;居民出境定居,其離退休金、退職金及撫恤金可全部兌換外匯;出入境展覽、招商等非貿易經常性用匯的限制也被取消。1996年12月1日,我國宣布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

第九階段;2005年7月至今。2005年7月1日,中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當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調2.1%。
2006年1月4日 央行在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上引入詢價交易方式,同時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改進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方式。
2006年5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破8.00,達到1美元兌7.9982元人民幣。
2007年1月11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突破7.8,達到7.7977元,同時人民幣匯率13年來首次超過港幣。
2007年5月21日 央行宣布放寬銀行間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日波幅,幅度從±0.3%擴大到±0.5%。這是自1994年以來對人民幣對美元匯價波幅的首次調整。
2008年4月10日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突破7.00,但隨後一直在7.00上下盤整。
2008年5月16日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再次突破7.00,並於6月17日突破了6.90,人民幣進入了6.8時代。

⑶ 90年代至今人民幣匯率變化歷程

下表列出了1971年至2015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化:

注:年平均值,1美元兌換人民幣金額。特別說明:1949年-1952年採用浮動匯率換算,53-71年都是2.462。

(3)17年匯率上漲原因擴展閱讀:

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影響匯率變化因素:

(1)國際收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外匯收入大於外匯支出,外匯儲備增加,該國對於外匯的供給大於對於外匯的需求,同時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則該國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對外升值;如果為逆差,反之。

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不斷增加,但美元卻保持長期的強勢,這是很特殊的情況,也是許多專業人士正在研討的課題。

(2)通貨膨脹率。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通貨膨脹,如果本國通貨膨脹率相對於外國高,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外匯匯率上升。

(3)利率。利率水平對於外匯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資金流動導致外匯需求變動。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該國貨幣升值,則其匯率下降。當然利率影響的資本流動是需要考慮遠期匯率的影響,只有當利率變動抵消未來匯率不利變動仍有足夠的好處,資本才能在國際間流動。

參考資料:匯率 網路

⑷ 人民幣匯率升高有什麼影響

人民幣匯率升高也就是人民幣可以兌換更多的外幣,即人民幣升值。
人民幣升值有何影響
站在企業角度而言,人民幣的升值無疑對一些對外貿易額佔比較重的企業有重大影響。海外業務佔比較高的公司,受產品價格競爭力下降,毛利率受損及匯兌損益等因素影響,
可能對企業盈利帶來一定負面影響;而個別美元負債高的企業, 則有望受益於人民幣升值。
那麼在老百姓生活中,人民幣升值將帶來哪些影響呢?
1、 刺激出境旅遊
人民幣對其他貨幣升值,在一定程度使得出境旅遊或出境消費的成本降低,從而有利於刺激出境旅遊。
人民幣升值利好中國出境遊行業。升值將直接提升中國出境游消費者對於境外商品、酒店、餐飲、當地服務等項目的購買力,進而提振出境游需求。在本輪人民幣變動過程中,香港、澳門等出境游短線目的地影響相對最為敏感。考慮到2017年全年人民幣對港幣和澳門幣上漲幅度達7.6%和7.4%;且消費者對於短線目的地的決策速度更快,更易受匯率波動影響。另外,日本和美國的旅遊業也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受益。
2、 海外商品消費
針對海淘族而言,由於人民幣相對於外幣更值錢,或刺激部分消費者對海外商品的購買,如一些大牌的衣服或者是化妝品等等。
3、外資或持續流入A股
隨著美元維持弱勢、人民幣走強,國內資產相對而言將更值錢,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吸引外資投入。華泰證券分析認為,在人民幣升值背景下,國際資本流入中國的意願較為強烈,國內資產如A股資金面有望在外資進入的背景下得到進一步支撐,對A股市場形成一定利好。應更加註重外資流入的增量資金變化,重視外資對A股的偏好和配置,如外資比較關注盈利確定可持續且估值較低的板塊和龍頭公司。

⑸ 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為什麼有這么大的變化

匯率是兩個國家之間貨幣兌換的比,目前1美元等於6.79人民幣,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使用人民幣,那麼就不存在匯率問題。美元兌換人民幣為什麼經常變動


最近幾年,人民幣兌美元變化挺大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變化。

2015年匯改後,人民幣結束了要麼單邊上漲,要麼單邊下跌的態勢,有了更大的震盪空間。

匯率可以在一定區間波動,但如果只是單邊走勢,對經濟發展沒有好處,這個與股市提出慢牛是一個道理

⑹ 人民幣匯率在2000年-----2007年的變化

2000年 全國銀行間外匯市場累計成交摺合美元421.75億元,日均成交1.68億美元,比1999年增長34.1%。 另據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統計,2000年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交易系統累計成交23192.49億元,日均成交92.4億元,比1999年增長217%。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大量融入資金,凈融入資金規模已經躍居同業市場首位。
中國2000年人民幣市場匯價統計(平均匯率)
http://tjsj..com/pages/jxyd/13/22/_0.html

2001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分析
http://www.qetdz.com.cn/special/develop-view/history/0011/a-06.htm

2002人民幣匯率走勢
http://oldfyb.chinacourt.org/old/public/detail.php?id=32663

2003銀行間外匯市場運行報告
http://www.chinamoney.com.cn/content/waihui/jiexi/yhhs/200307/41011524037420.htm

2004年銀行間外匯市場運行報告
http://www.chinamoney.com.cn/content/online2002/URLContent/guolian/Link_0406waihui.htm

2005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分析
http://finance.memail.net/041228/129,5,495059,00.shtml

2006年 人民幣匯率在「跑步前行」
http://cn.globaltexnet.com/news/detail/8/5/d85663.html

2007年人民幣匯率綜述
http://www.topcj.com/html/3/HGSD/20071228/56123.shtml
2007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回顧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12/20/content_7285888.htm

⑺ 人民幣匯率為何大漲

一個美聯儲加息預期降低,另一個是中國防疫政策的調整,經濟回暖。

22年11月14日,在短短一天的時間裡面,人民幣升值了1008點,創下了17年以來最高日內漲幅的新紀錄。在前兩天匯率還在7.32的時候,也就是說一美元可以兌換七塊三毛二的人民幣,那現在匯率是7.02,也就是說一美元可以兌換七塊二分錢的人民幣,能兌換的人民幣少了,也就說人民幣更值錢。

人民幣匯率大漲,這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講是好事還是壞事?

當然是好事,已經升值的人民幣會讓我們的出國旅遊、留學、購買進口產品更便宜,比如你喜歡的進口汽車,還有iPhone手機等。

其次是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會讓我們手上的資產更好賣,也更值錢。中國恢復經濟的利好政策相繼出台,人民幣升值有了預期。一旦人民幣有了升值的預期,那其他國家的人就會預先把這個錢換成人民幣來等它升值,所以我們的資產更容易被交易。

閱讀全文

與17年匯率上漲原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9月5日匯率日元 瀏覽:957
日幣兌換怎麼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462
網路開戶怎麼調傭金 瀏覽:140
起步股份漲幅預計 瀏覽:661
北京農投融資租憑有限公司 瀏覽:10
銀行理財應聘怎麼說 瀏覽:757
網上投資理財產品靠譜嗎 瀏覽:89
中國建行優e貸款 瀏覽:7
英國股票漲幅 瀏覽:70
華聯股份管理層 瀏覽:543
職位傭金行業分布比例 瀏覽:245
廣發證券融資融券72 瀏覽:807
鄭州商品交易所是什麼期貨交易所 瀏覽:757
證券公司營業部櫃員 瀏覽:263
川投集團概況 瀏覽:142
承德金融公司 瀏覽:915
新希望最新股東人數 瀏覽:723
宜信貸款一次性還可以減免多少 瀏覽:135
上海有期貨交易所 瀏覽:98
職能部門杠桿作用 瀏覽: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