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財富通十倍杠桿是真的嗎

財富通十倍杠桿是真的嗎

發布時間:2024-11-03 11:36:36

㈠ 為什麼有些富人不去買股票

有些富人不去買股票的原因很多。

我先舉幾個例子:

我同學的父親是水產公司經理。他手中有一部分余錢時,他會投資養魚塘。因為他對水產之類比較熟悉,對市場的銷售養殖這個供應鏈業務比較懂。這時你與他討論股票,他肯定不會理你。因為做養魚塘對他來說幾乎是穩定賺錢的事情,而炒股他一竅不通。誰又願意把錢投到自己不熟悉的事情上呢?

後來他退休以後,手中的錢就買股票了。結果一套10年才出來。這進一步使他認識到炒股票的風險。

還有一位很出名的經濟學家,經常在電視上做節目聊金融。但是他從來不買股票。因為他知道股票的風險。他的閑余資金一般是投入到房地產中。其實很多的經濟學家都不炒股票,因為經濟學家很理性,懂得股票的風險。他們寧肯鑽研學術。

我的一位朋友資產上億,是他也從來不買股票,他的資金都用來做工廠。他經營電熱板生意。很多年了,越做越大。因為他不懂股票,也對股票不感興趣。

相反他的弟弟非常喜歡炒股票。他的弟弟做股票有20多年了,雖然一直沒有賺多少錢,但是非常喜歡,現在還依然持有很多股票。他的弟弟比他窮一些,資產數千萬。

在我看來富人有更多的選擇可以來使自己的資產增值,沒有必要一定要炒股票。富人可以做實業、房地產、黃金、債券甚至銀行理財產品。富人的投資途徑很廣,可有更大的選擇范圍。所以其中一部分富人由於經歷和對風險的認同,他們不買股票。

而普通人由於投資途徑較少,資金有限,所以普通人中很大一部分人投資股票。

所以富人不買股票的原因很復雜。有些富人即使買股票也只是配置一部分,他們還有其他的財富增值途徑。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分散風險,使自己的財富穩定增值。

其實這個問題有些極端。

並不是所有的富人都不去買股票,只是有大部分的富人買的股票佔比非常少而已。

就好比我一個朋友,他是做土建生意的,身價過億,他也買股票啊。

他自己持有了將近500萬的股票市值,就放在那裡不動。

雖然500萬對於普通人來說很多,但是對於他來說,資產佔比並不大,也就算一門投資吧。

你會發現,大部分的富人都有著一個固定的思維,那就是不在不熟悉的領域里投入太多的資金!

就好比,做股票致富的人,不太會去創業;

而創業致富的人,不太會去涉及股票;

因為術業有專攻,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處處開花,也不可能什麼地方都賺到錢,因此,不是富人不去買股票,是因為他們有自己更好的,更有把握的賺錢方式,自然也就取重避輕了。

我把這種行為,稱之為「理智」!

而對於大部分的普通人來說,其實是非常「不理智」的,就好比明明自己是一個新人散戶,是一個還沒有摸透股市規律,學習到股市投資的新人,就敢於拿出所有的積蓄,甚至「杠桿」進入股市買股票。

那麼結果一定是輸多贏少。

因此,想要成為富人,想要在股市裡投資獲得持續盈利,你就必須考慮到風險第一,盈利第二的道理。

這個世界最大的公平在於:當一個人的財富大於自己認知的時候,這個 社會 就會有100種方法來收割你,直到你的認知和財富相互匹配為止。

富人之所以越來越富,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應該在哪一個領域花精力,花功夫,投入大量的資產,而不是去貿然嘗試那些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甚至投入巨大的資產。

這就是「理智」和「風控」!

有些富人不去買股票和有些錢不多的人會去買股票是一樣的道理,只是個概率而已,可能不是自己直接買、買了沒讓外人知道的,不買的話也有不買的道理。

我們把這里說到的富人定義為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既然是事業有成,那麼使之富有並保持的自然是這個事業,這也是最擅長的,誰不是把時間精力重點花在重要的事上。

除了投資在事業上,富人接觸到的投資品可能也相對較多一點,與其把錢投在股票里花了大把的時間還弄不好,就不如做其他的選擇了。

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能賺到這么富足也不是輕而易舉的,當自己擁有了一定的財富之後,怎麼樣能夠守住或者提升就成了主要考慮的。

守財的過程中,因為已經不再需要有那種一夜暴富之類的舉動,所以,「穩」字當頭,對於風險性較大的可能會少量的嘗試,最後對比投入和收獲。即使做股票這樣的,也未必會自己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琢磨。

因此,作為這里說到的富人而言,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取捨、懂得了用所長避所短,股票可能在當下還不太適合自己而已。

為什麼有些富人不去買股票?

溯源認為,主要是(1)富人更知曉股票市場的本質;(2)理財和資產配置收益不是優先選項,安全性才是首選標准;(3)富人投資股票途徑並非中小投資理解的那樣開立賬戶,直接買賣。

1、富人更知曉股票市場的 游戲 規則

之所以成為富人,因為其資源優勢和信息優勢,很多的富人本身就是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在公司上市過程中和之後交易中,對股票、股市的理解絕非你我韭菜理解那麼膚淺,他們明白其中的利弊,特別的弊端,這點你們都懂,咱就展開。

2、富人資產配置傾向於穩健,收益並不是最優選標准

富人資產配置多樣化,但共性的穩健,謹慎。同樣回報率10%,富人一個億的10%就是1000萬,而普通三五十萬的投資,回報10%也就三五萬收益,其絕對數額收益決定穩健是首要考慮的因素。

3、富人投資股票的途徑隱蔽

普通投資者認為,富人投資股票也像大眾一樣,證券公司開立賬戶,銀證轉賬買賣股票,那就大錯而特錯,由於資金體量太大,自然人賬戶資金進出受限和諸多不便,富人進入股市的途徑都是以機構身份入場,國內很多產品,特別的私募,其實是為某一些或者某一個富人量身定做的,當然統計中沒有富人,只有機構投資者。

所以,富人不是不買賣股票,而是咱們中小散戶不了解富人買賣股票的途徑,收益預期以及資產配置問題而已。

因為富人沒有急迫的心態想要發財,他們更希望能長久的保存好不容易得來的財富,所以在本金足夠多的情況下,不用冒風險賺錢。

富人最大的優勢就是本金多,在本金量比較大的情況下,哪怕年收益低,富人也可以賺到足可以養活自己的錢。股票雖然好,但是風險高,很可能會虧掉本金,反而得不償失。

舉個例子,一個富人如果有1千萬人民幣,他將這筆錢放在銀行五年定期存款里里,大約收益是4%左右,也就是說,富人只要存銀行,每年就可以拿到40萬,算到每月的話就是3萬多,這是無風險的收益。只要有這1千萬存款,富人就可以毫不花力氣年復一年的拿到這些錢。

但是如果投資股票,金融里有條原則:收益多大,風險就有多大,想讓1千萬翻倍到2千萬很難,一不小心可能就虧損到500萬了,甚至全部虧光。就好像寓言里說的殺了一隻下「金蛋的雞」。

所以富人為了長久的安樂生活,當然會遠離股票投資,而把大多數的錢放在穩健增值的地方。

股票是高風險的理財方式,雖然我們常說炒股七虧二平一賺,但是在牛短熊長的市場中,多數時候絕大多數人是賬面虧損的。

富人之所以是富人,有多方面原因,或者是創業成功,或者能力出眾拿著高薪,或者手握權力,或者炒房致富,或者運氣好得了一大筆財富。雖然也有數以十萬計的股民通過炒股致富,但是相對於龐大的炒股人群來說,致富比例依然非常低。

國內股市正在不斷完善過程中,在此期間財務造假時有發生,上市公司不務正業炒房炒股的不在少數,更不用說大股東減持動力強勁,灰犀牛黑天鵝橫沖直闖。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機構虎視眈眈,莊家操縱股價,散戶炒股盈利的難度可想而知。

富人已經積累了可觀的財富,自然就有了無數選擇的權利。繼續原來的生意也好,拓展其他業務也好,收益遠高於銀行存款,並不比炒股賺的少,關鍵風險小得多。

實事求是的講,國內缺乏安全穩妥的投資渠道,國債、銀行存款、寶寶類貨幣基金是極為有限的選擇,同時也對應著較低的收益,跑贏通脹是做不到的。

富人的選擇更多,已經不再限於無風險理財,信託、民間借貸、私人銀行、海外投資、股權投資,在分散投資的情況下,往往回報更高,風險也大幅降低。就以股權投資為例,投資靠譜的人,成功一次就能獲得超高回報。

再從上市公司表現來看,多數股票是沒有投資價值的,主業盈利不堪入目,更多靠炒房炒股等非主營獲利,一有機會大股東就會減持套現。在股市低迷時,投機價值出現,但是依然擋不住各種意外發生,白馬股也會突然閃崩,曾經光鮮的外表也會因卸妝顯露原型。

炒股,高風險的 游戲 ,玩的是心跳,適者才能生存。鱷魚進去,壁虎出來,地球進去,乒乓球出來,一些富人不炒股,嗯,很理性。

富人不是不買股票,很多富人做投資都買股票,只是不一定買A股,也不一定買二級市場的股票。

富人投資的特點,就是他資金大,有資金優勢,這個 優勢主要是渠道優勢 ,而不是富人更聰明。

資金在幾百萬到幾千萬級別的富人,多是自己操作買賣股票,基本是二級市場或者是基金。

資金在幾千萬到幾億級別的富人,一般會組建個投資團隊,靠團隊的智慧來屏蔽掉個人判斷的傾向和主觀風險。

所以,資金越大的富人,他可以僱傭的人才更多,他可以投資的渠道更多。

還比如說,富人可以去做風險投資,國內最好的風險投資是張磊的團隊,但是他們的門檻至少2000萬起步。他的團隊投資過京東和騰訊,買還沒上市公司的股票,這些是原始股,或一級市場的股票,那麼股票上市就可以翻很多很多倍。

A股市場,是二級市場,如果你資金量足夠,你也不一定去做二級市場的股票。

有些富人為什麼不去炒股,筆者有以下幾個觀點。

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除了出生在富人家庭的特例之外,大多是富人都有其較為精通的領域以及來錢的門道。主業其實已經填滿了多數富人有限的時間, 根本沒法兼顧需要付出大量心血才能盈利的股市 ,這是多數富人不炒股的一個重要原因。

富人之所以成功,往往是其在自己專業的領域有所建樹之後,財富水到渠成的來了。靠哪個行業發家,大多數都會精通這個行業,而且精通此道之後,積累到一定階段之後,賺錢的效率和持續性是很高的。而股市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精通,並穩定盈利的。 因此,富人們大多喜歡在自己熟知、精通的領域精耕細作,而不是到自己明顯不具備優勢的資本市場冒險。

富人的能力圈以及社交范圍通常比窮人要廣一些,圈子裡不乏各行各業的精英人士。找到炒股方面專業的人士幫助其理財,實現財務增長不是難事。私募、公募基金都都可以成為富人的選擇,這樣既實現了財富的增長,又兼顧了自己的本業,富人通常會有這樣的選擇,所以,很難看到富人親自上陣炒股的。

更多觀點關注懿 財經

打開福布斯世界富豪排行榜哪個富豪手裡沒有股票?

當然了中國富豪排行榜里的富豪,也是個個都有股票資產的。

不管全球還是中國國內的富豪,只要在福布斯富豪榜有名字的,手裡都有股票的。手裡沒股票那還叫富豪嗎?或許叫暴發戶或者中產比較合適。

上圖中國富豪前十名裡面,哪個富人手裡沒有股票?馬雲沒股票?馬化騰沒股票?許家印沒股票?都有吧。

不是有些富人不去買股票,也不是手裡沒有股票,而是因為你所謂的富人還沒有富到一定程度!對吧?

他們暴富的方式更多的是通過一級市場發行股票,從而實現上市暴富。

說實話,目前我國的股票賬戶大概1.6億戶,如果以三口之家算的話,平均每4戶人家就有一家有股票賬戶。難道都是沒錢人開的賬戶?

美國股市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到現在,已經漲了11年的牛市了,這11年裡美國股市漲了4倍多。包括我們的鄰居印度,其股市也漲了11年,漲幅超過美國,漲了5倍多。我國股市從2008年金融危機過後的這11年來,熊了11年。我們的股市依然在毀滅著二級市場股民的財富。我們的資產由於政策的導向,大都在房市。歐、美、印度等國家的資產主要在股市。 所以,這也是富人或者叫中產階級手裡沒股票的原因,因為都變成了房產。

㈡ 你遇到過靠炒股實現財富自由的人嗎

我一客戶,2007年大牛市背著家人賣房炒股,他老婆因此跟他離婚,90萬的房子分走40萬,他用50萬本三個月金炒到300多萬,她老婆悔不當初,帶著40萬回來給他一起炒,一個多月時間賬面總資產達到500多萬,還沒等指數到頂他決定不玩了,跟朋友跑去三亞投資酒店式公寓。30多萬一套的,一口氣買了12套。剩下的錢按揭買了兩套自住房。

2014年,他看到了牛市雛形,公寓賣了10套,加上一些存款工800萬本金進場,峰值炒到2000多萬,但是這次高點沒跑,賬面跌到1500萬才離場,但是也算接近翻倍了。

他當時覺得自己賣房炒股很成功,因為他認為樓市在2014年已經見頂,不過很顯然他判斷錯了。當時他沒有用這1500萬投資房產,而是留了500萬長期炒股,剩下1000萬用於各種投資,投資沒賺到多少錢,500萬炒股虧到300多萬。到2017年發現樓市大漲才急忙找到我們幫他做房產投資規劃,1200萬資金買了三套房,雖然到2019年時市值飆升至近2000萬,他想賣掉買股票,但是因為限售無法脫手。一直等到部分限售期過了以後才賣掉,他自認為自己是一個股市嗅覺靈敏的人,而且是一個膽大的人,所以在2020年4月份砸了1500萬追高五糧液和汾酒,年前剛賣掉,雖然沒說賺多少,但是看漲幅也估算個八九不離十了。

雖然這當中有樓市的不少功勞,但是按照2000萬作為財富自由的最低門檻,他單靠炒股也足以實現了。本金僅僅是一套90年代的老破大,賣房時他只是一個小旅館的小老闆。現在在三亞、深圳、青島、蘇州都有房產,深圳這套從入手到現在凈賺了至少500萬,還有幾千萬套現離場的現金。房子也折現的話,這些錢存銀行每年吃利息都有300萬打底了,妥妥的財富自由。

炒股財務自由的人我身邊有兩個,一個是做鋁合金生意的,一個是銀行的朋友。

這兩個朋友有各自的特點,值得我們借鑒一下:

朋友A是做鋁合金的朋友是靠做鋁的期貨賺取千萬身家的,他做鋁這行業已經十多年了,由於自己做生意,所以對鋁的價格變動特別敏感,也比較明白鋁的價格變動受哪些因素影響,在2014年那波大牛市,他沒有做股票,而是做的鋁多單,也就是期貨的多單,當時他投入了50萬,加的十倍杠桿,結果趕上了那波大牛,賺了接近兩千萬,後來加上他原來自己的一點存款,買的4.9%結構性存款,每年有98萬的利息,其實這也是算是財務自由,普通人一年98萬足夠花了。

朋友B是我建行的一朋友,他老家是福建的,大學畢業後就在天津中信銀行國際部,他們當地人很多時候請高貴的朋友都不用茅台,而是請片仔癀,片仔癀在福建和世界的華人圈非常有名氣,那個時候他每月的工資都會拿出一部分買片仔癀的股票,年終獎也幾乎都是買片仔癀的股票了,至今已經堅持了11年了,他是從片仔癀估價24多遠開始買起的,一直到現在片仔癀已經快400了,他的持有市值已經漲到了3000多萬,而且他還打算繼續持有下去。

我總結他們之所以可以成功的原因是:第一,對某一個行業特別的專業,能夠明白這個行業的規律,掌握了這種規律從中獲利;第二,就是堅持,看準了價值成長性公司,堅持投資下來,這一點是非常難得的,相信炒股的朋友的都有賣飛的經歷,可能就是看不懂公司成長的邏輯。

07年瘋牛,我們處長,200萬做到4000萬,覺得自己行了,在加上有一部分政策原因原因,辭職不幹了,全職炒股!

前一段時間偶遇,一起吃飯,聊起股票他津津樂道,大談特談,說兒子畢業留在上海,自己給全資買了套房7000多萬!給買了輛車50多萬!主要是兒子剛參加工作!不適宜太高調!

酒足飯飽,結賬,200餘元,老處長顧左右而言他,無奈,我付之!

是否財務自由咱不敢說,但是那時候他經濟拮據應該是錯不了的!

本人的真實經歷。01年拿著5萬塊錢入市,因不斷虧損,後面陸續追加投入總計25萬,最少的時候虧的還剩3萬多。做為一個普通的打工者,那可是七八年沒日沒夜掙的血汗錢,當時的心情無以言表。

後來經過自己不斷的刻苦學習和鑽研,逐漸摸出了一點門道,開始慢慢盈利,到2012年本金回來了12萬多。15年牛市的起點是12年,而15年是屬於牛尾加速階段,自己最成功的案例就是在12年底部全倉干進東方財富,我記得很清楚,8塊多建的倉,一直漲到近90塊才賣。

不得不承認當年有狗屎運的成份,當時有一個做房屋中介的朋友來家玩說,在我們旁邊有一個新的樓盤配套好,性價比很高,可惜他沒錢買不了。我當時一聽到這個信息立馬來了性趣。當時我跟父母還是租的房子,在城市買房之前想都沒敢想過,現在正好炒股掙了點錢,不能再讓操勞大半輩子的父母跟我到處漂了。當天下午就讓朋友帶我去看房,這一看不當緊,土老帽沒見過世面,一下子喜歡的不得了,一激動全款拿了兩套120平的,不僅花光了所有,還借了幾萬塊錢裝修,記得當時被老媽罵得狗血噴頭。

15年對於大多股民來說,無疑是一場惡夢,具體發生了什麼不用我多說了吧。但不得不說我是幸運的。記得當時我特意回老家給去世多年的爺爺叩了不少頭、燒了一大堆紙錢。

15年買了房子後,不得不找份工作先把債還了,因一家人掙錢的多用錢的地方少,雖然工資都不高,16年年底不但還完債,手頭還有了一點積蓄,心裡又開始蠢蠢欲動,於是我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做職業股民。因當時是震盪市,還有多方面的原因,下的功夫不少,並沒掙到什麼錢。於是18年我又做了個決定,賣掉一套房用來炒股。這個決定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但我認準的事沒有誰能阻止。60多萬買的房賣了180多萬,因父母年紀已大,留了50萬救命錢,其它全部成了我的操作資金。

如果以前是運氣,那這一次絕對是慎重考慮的結果,18年年底七成倉干進了海天味業,後面出現疫情A股大跌時,直接補成了滿倉。但這次謹慎了很多,20年開始一直漲一直在小幅減倉,於年底全部清倉。

五年沒上班了,平時就是炒股、做飯、溜娃,再就是寫點東西分享給大家,但好像都不太愛看。我也不敢說現在就是財務自由,必競那隻是一組數字。最大的收獲就是心情平靜,無謂得失!

我客戶1000w的本金放進來,全倉買了一隻股票,就放了一年時間,期間沒有任何操作,現在已經是7000w元了。

財富自不自由我不知道,反正我是酸了……

我遇到過,一位做工程的大哥,都知道這個行業風餐露宿,他也打拚了十幾年,從普通的技術員一步步到項目經理,勞碌的不少,也是有了一定的本金積累,他只想安定一下,我也不得不佩服,這樣奔波慣了的人突然有了種靜氣,煙酒不沾,場合不好,從一個小白開始,鑽研指標,分享技術,把炒股當成一種生活,最可貴的就是從不逢人就講,得失只為記錄在心,自己摸索,現在已經積累成私模基金的級別了。

我覺得每個人也應該是這樣,但凡是想作為自己賺錢的手段,都應該是自己尋求渠道,總結規律和方法,心靈上不斷和自己對話,不斷與 社會 規律磨合,最終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盈利方法和處世思路,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正如世上的路,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往往都是我們自己選的,只有摸索方向與腳踏實地相結合,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高度。

我說個實事,2015年,原單位一女處長在某委借調,老公專職炒股。某兩車合並前,全部身家加借錢全倉買入南車,共計不到2000萬。翻了幾倍自己看,算不算財富自由?至少我看到人家事後直接買了個A8L。

對我來說,五線城市,財務自由最少也得一千萬以上,沒有別的收入,車,房子,車位,結婚,生子,家庭開銷一切都是股市給的!要是我家庭基礎好點的話可能早就自由了,沒辦法,一切都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過來的,零九年入市,那時候還上著班,一月一千多,三萬賠了一萬多,到11年基本上能掙錢了,那時還小二十五六,工作辭了,拿三萬多做職業股民[呲牙],那年一年算下也掙了三萬多,可是沒有別的收入,房租,吃飯,花銷,還要交女朋友,都要從股市拿錢,今天取兩百,明天取兩千,一年花的比賺的多啊!無奈沒本錢啊,後來開始包點活干,期間一直關注股市,盯盤,14年有個十幾萬了再次職業炒股,當年就賺了第一桶金,買了車,站起來了啊,15年買了房,16年結婚,每年基本上能從十幾萬掙到四五十萬,後來有了孩子又換了車,買了車位,現在處境比那幾年要好很多,因為那時候每次掙到錢都要花大錢,現在一年基本十萬就夠了,那幾年想想也膽大,15年買了房子留了十萬裝修,十幾萬繼續做股票,結果股災第一波,十萬就沒了,那時候正在裝修呢,一共還有二十萬了,結果是裝修花了十六萬,一個多月期間都是一兩萬,一兩萬的給,裝修完了我的賬戶還有二十三萬,第一波反彈就連本帶利賺回來了,當時京東方停牌前跌停都是十萬手十萬手的吃貨,果斷融資進入開盤三個漲停出貨,14是成飛集成吃了大肉,我28進入,38開通融資滿倉,記得64左右出的,這兩年英科最早就看好,給朋友給說了,可惜沒有吃上大肉,斷斷續續也就掙了四五十萬,故事太多講不完啊

遇到過一個趕上07年那波瘋牛賺了幾百萬就收手去炒房,買了住宅又瘋長,然後把住宅賣了,狂掃兩層商業公寓,買了三十多套弄的酒店公寓出租,現在吃租金

我入市近25年,周邊尚未遇到真正靠炒股實現財富自由的人,他們最多隻是賺職乾乾。在券商大戶室有些退休老人專職炒股並與券商操盤手探討,可能資金上千萬但仍稱不上己實行財富自由。但據說某些線一大城市(如滬,深)可能有職業炒股者,他們有的考了證券從業資格,甚至有人成了私募基金經理人或操盤手。

㈢ 經濟學中的杠桿到底是什麼

杠桿的本意就是以小博大,四兩撥千斤,所以在經濟領域,杠桿就是指小資金撬動大項目。而經濟去杠桿,簡單說就是消除這些以小博大的資金,表現為降低企業負債率、減少金融產品嵌套、減少違規信貸等等。而對於不同的經濟主體來說,去杠桿也有不同的含義:

居民

居民這邊的杠桿主要是按揭買房和消費貸。按揭都比較熟悉,30萬首付,買100萬的房子,那麼其中70萬公積金貸/商業貸就是加杠桿的資金;再比如消費貸,利用你的信用積分去平台借錢消費。以上的兩種方式,實際上都是用我們的信用、公積金或者實物等進行的抵押貸款。

而去杠桿並不是不準我們買房,不準抵押貸款,而是將杠桿的比例降下來。原先30萬首付可以「撬動」70萬的貸款,現在不行了,提高首付比例,限購,得40萬或者50萬。原先信用積分600分以上,現在得700分,可貸款的人就少了很多,同時壞賬率也會有所降低。

工業企業

在經濟繁榮期,政府為了刺激經濟,會施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作為企業的話,這就意味著貨幣流動性更寬松,更容易能貸款到更多的錢,項目更容易得到有關部門的審批。這時也正是企業加杠桿擴張的時期。公司資產/估值1億,原先只能貸7000萬,現在可以貸到2億,財務杠桿加到2倍。

而去杠桿則是在有經濟增速下行壓力的背景下,如果放任信貸寬松和項目接連上馬,不僅會讓企業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還會給銀行造成壞賬負擔。一旦企業破產倒閉,銀行的錢就玩完了,而銀行的錢是又來源於老百姓的存款、企業存款、理財資金等等。因此這么一來就會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可能導致系統性金融危機。因此這時國家對央企去杠桿,也是將金融危機扼殺在搖籃中,保障國有資產安全,維持金融市場穩定。

政府

目前的去杠桿主要針對的是地方政府的債務去杠桿。目前地方政府的融資渠道主要是地方政府一般債與專項債。

一般債就好比是中央政府的國債,而專項債則是面對那些土地儲備、棚改、收費公路、PPP等項目的債券。這些債券的最終目的都是融資。就拿棚改來說,動輒上億的拆遷款,地方政府財政肯定吃不消,這時就需要發債融資,得來的錢投資棚改項目。

現在地方政府要去杠桿,就是降低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根據住建部數據,全國棚改貨幣化安置率由2013、2014年的7.9%、9%提高至2015、2016年的29.9%、48.5%,2017年達到60%。一旦貨幣化安置比例下來了,購房需求和熱情自然大幅下降,支撐三四線房價的托底就沒有了,最終讓房價回歸理性。

金融機構

金融機構加杠桿主要就是在投資這塊,操作基本就是擴表、期限錯配、產品嵌套和放寬信貸。擴表,跟上面說的按揭差不多,理財產品自有資金一點點,剩下全靠借,然後加杠桿、通道等等繞過監管發行產品;期限錯配就是用短期資金去投資長期項目,就好比你用1年定期的錢去存5年定期的利息,用短期資金去博取長期收益的理財產品一大把。比如銀行經常發行的幾個月期滾動理財,去投資那些N久以前的項目,這就是典型的加杠桿;產品嵌套,很大程度上是基於期限錯配。3個月理財投了1年的項目,可是現在到期了怎麼辦,那就向A機構發行理財募集資金;A機構再打包,向B機構募資...;放寬信貸就是放寬放貸對象的審核,就像本來以前都是買大盤藍籌,現在只要能賺錢,ST也可以考慮一下。

而去杠桿就是將這些情況一網打盡:限制金融機構理財投資范圍,緊縮市場流動性;打擊理財產品資金錯配;打擊理財產品層層嵌套;收縮信貸。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阿基米德要求太低了,只要一個支點,而撬動地球最要緊的,其實是那根桿子,如果桿子斷了呢?我們也有一句經典懟回去:「撬起地球砸自己的腳。」那應該挺痛的。

經濟學杠桿,就是借貸。萬物借貸都需要抵押,我們經常盯著實物抵押,實際上,資金本身就可以抵押。這就形成了杠桿,如果一個人有10塊錢,他用這10塊錢作為抵押借來10塊錢,也就是一倍的杠桿,我們說他用10塊錢撬動了20塊的杠桿。這個時候如果這個貸款人有本事,讓20元增值,變成了30元,這杠桿就去掉很多。那個時候30元裡面10元是負債。所以去杠桿可以有兩個思路,一個是還錢,10元負債還掉一些,另一個是漲價,漲上去的時候,套現,然後那部分資金就可以歸還借款。這兩樣都有體現,我們發現樓市其實是遵從漲價去杠桿,結合去庫存,所以有房一族很歡樂。

杠桿並不是只存在於借貸,還有貨幣,諸如存款准備金,銀行出借100元給甲,可這筆錢實際上還在銀行手裡,甲沒有拿出來放在口袋裡,於是銀行扣除存款准備金,打比方10%之後,90元繼續借給乙。你看看,銀行就100塊錢,他借出去了190塊錢。這就是杠桿,理論上這種借貸會循環無限的放大。所以說降低准備金又稱之為金融手段裡面的「麻辣粉」。因為力度很大。

杠桿也體現在貨幣發行上面,比如美聯儲如今要縮表,實際上就是回收美元。央行是沒有凈資產的(理論上),我們假設央行又1元凈資產,而他發行了100萬貨幣,那麼資產100萬,負債100萬,這個杠桿就是100萬倍。當然不能這么說,我們只是簡單的說明,其實多發貨幣也是增加杠桿,去杠桿也代表要回收貨幣。

綜上,用小錢撬動大錢就是加杠桿,加太多了,就賣資產還掉借貸款,就是去杠桿。

杠桿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釣魚時用的魚桿、夏天用乘涼的風扇、工作中用的撬棍都是利用了杠桿原理。偉大的物理學家阿基米德就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很形象的解釋了杠桿的原理。

杠桿就是一種以小博大的工具,如今,杠桿被廣泛應用到了經濟上。在經濟學中,杠桿是以特定的比例放大投資結果的工具。在樓市、股市、匯市、期貨、企業融資等活動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杠桿是一種以小博大的投資,各個市場中的杠桿比例也不同,杠桿的比例越大,所需要的本金就越少。盈利和虧損的倍數也就越大,反之越小。

15年股災時,有個的反應杠桿風險的真實案例。一股民股災前,手中有80萬本金,但他用了四倍的融資盤後,手裡就有了400萬的資金,全倉買入一支股票。如果二天上漲20%的話,他就能得到400萬 20%=80萬的收益,也就是說,二天二個漲停,他的本金就會翻倍;但悲哀的是,他碰到了熔斷,二天二個跌停,結果,二天就 把80萬本金賠沒了, 爆了倉,最後跳樓自殺了,這在當時還上了新聞。

杠桿除了放大盈虧外,還有活躍市場的作用。如貴金屬市場、外匯市場等如果不使用杠桿,平時的波動很小,而且一手最小的交易也要十幾萬,甚至幾十萬之多。如使用50倍杠桿後,就可以用原來實際金額的五十分之一來撬動這筆交易,這樣即降低進入的門檻,同時放大收益的比例,讓市場更加具有吸引力。

經濟上的杠桿沒有好壞之分,樓市使用杠桿後,可以讓你30萬的本金,住上100萬的房子。所以,理論上,杠桿可以撬動地球;但實際生活中,更多的是撬動著一個個家庭的悲歡離合。忘記在那裡看到這樣一句話來形容杠桿,杠桿就像女人,越美麗就越危險。所以,在使用杠桿時,看到它美麗的一面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它的風險,謹慎選擇適合自己的杠桿。

通俗的說,經濟學中的杠桿就是買你買不起的東西,這個主要發生在投資領域。

也許有人會問,買不起的東西怎麼買呢?

就是找朋友借錢或到銀行貸款買。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自己買不起,還得借錢,那為什麼還要去買呢?

因為這裡面有一個前提,就是你買的東西會升值,並且升值幅度達到一定比例。

舉個例子:

一副名家字畫價格為100萬元,明年市場價達到120萬元,銀行貸款利率10%。而你只有50萬元,這時候你就要考慮買還是不買?字畫投資回報率為(120萬元-100萬元)/100萬元=20%,大幅高於銀行貸款利率。這時候,到銀行貸款50萬元,買下字畫,第二年120萬元賣出,還了銀行貸款本息55萬元,扣除自有資金50萬元,凈賺15萬元。

當然,名家字畫僅僅是舉例子而已。通常,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有人因加杠桿賺得盆滿缽滿,也有人因加杠桿傾家盪產,具體是否值得加杠桿,需要綜合自己的實力、投資品價格走勢等多方面因素來決定。

剛寫了一篇關於杠桿的文章,從經濟學定義上說,金融杠桿的實質就是貨幣乘數撬動經濟活動,並通過債務的形式表現出來。打個比方,比如股市杠桿就是個人投資者通過信用質押從金融機構以一定比例拆解資金,雖然沒有明確債務,但實際上這里的風險就是以債務的名義體現出來的。一旦你有所損失,實際上就是實打實的債務。杠桿通過擴大資產負債,去博取超額收益,這就是杠桿。

關注經濟解讀,關注小歐股迷

杠桿原理來自阿基米德棍子撬地球論,就是以很小的力量可以撥動很大重量的東西,用在經濟學上其實就是借力賺錢的意思,假如完成一單生意很暴利的生意,沒有啟動資金作為支點,那它就是不成立的,生活中有很多事例可以證明這個觀點,假如你想買一套房子,但房子需要上百萬根本買不起,但用分期還款的方式,借用了銀行的錢實現了有房的夢想,假如買房之後的十年,房價翻了幾倍,那麼你賣掉房子還了銀行的錢,還有很大一筆剩餘,這就是你用了經濟杠桿的原理套取了一筆財富,其意義的深層原理,就是利用了銀行,把風險交給銀行,把利潤留給了自己。

當很多人明白這個道理並利用這個經濟學原理時,銀行的風險加大了,也不利於 社會 的穩定,各種p2p暴雷跑路其實就是這個意思,用別人的錢為自己賺錢,這就是杠桿,當杠桿無限大的時候,風險自然劍指銀行,假如房產價格暴跌,其金融風險是無法估計的,像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同樣波及別的國家。

最近的螞蟻上市被擱淺,其核心原因與金融杠桿是分不開的,假如大家都在使用花唄、借唄去超前消費,那麼螞蟻金融的錢又從哪裡來?其實是借貸越多,他們就越賺錢,用大家的借款條總額去融資貸款,然後再次放貸出去,間接地把應該儲蓄在銀行的錢,利用杠桿經濟原理翻到100倍甚至更多,這是不利於國家金融穩定的,所以遭到約談也是在所難免的,要不銀保監會就形同虛設了。

樓市需要去杠桿,才能抑制大量炒房者利用杠桿把房價越炒越高,這對普通剛需是不利的,金融去杠桿,才能防患於未然,假如杠桿力度過大,是難以收復的,泡沫過大,總有破滅的一天。



對於杠桿問題,樓市也好、經濟也罷,簡單的說就是10萬成了100萬,100萬成了1000萬,這杠桿是多少?10倍,而經濟學中的杠桿很多,包括價格、稅收、貸款等等。
我用個人理解的最通俗語言來簡單說明一下經濟杠桿,我來舉一你來反個三。
就拿貸款來說吧,

某企業本身市值3000萬,但可用資金只有300萬,這個時候他們手裡有一個很好的研究項目,可惜啊,沒錢進行了,那麼這個時候政府也好、銀行也好,都看到了其項目的可能性。

為了推動企業的持續科研能力,貸款三千萬給企業,於是企業一下子就活過來了,也在未來的日子裡成功了,這就是杠桿。

很多的企業也好、還是經濟也好,甚至個人,逐漸依靠此類方法走向了成功,但是,他們本身的杠桿太重,如果一直持續下去,有一天一定會炸的,所以需要去杠桿,讓企業用自己本身的錢來進行持續性經營。

就好像買房,不讓你抵押貸款了,這也是去杠桿。這么一說,可能理解起來就簡單了吧。

關注一號文經,將為你帶來更多原創優質內容。

經商的核心就是杠杠,當然這個詞是經濟學上的,還可以理解為借貸、加權,泛義也可指影響力,比如世界上第一個百萬富翁保羅格蒂奪標第一口油井的時候請當地官員來露了個臉,嚇的大家都不敢跟他搶了!

古代賺錢手段就是兩招,一招就是囤積居奇,把貨壓在手裡待價而沽。另一招就是壟斷貨源、渠道或市場。加杠杠就是買預期,下定金這塊地產的蔬菜瓜果的只能賣給我。那些年阿里巴巴的投資者就是看好未來的效益敢砸大錢,如今都賺大發了!

二十年前有個「張家港精神」,是江蘇張家港率先高負債建保稅區,現代化的港口,使沙鋼崛起,加杠杠使張家港人提前五到十年享受到富裕的生活。

加杠杠雖然可以四兩撥千斤,也要講時機、方向、力度,有個股市老手在開始融資那年先掙幾百萬後虧一千萬,加杠杠讓他從此一蹶不振。

阿基米德杠桿原理:就是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也就是說杠桿,只要杠桿夠長,離支點越遠,越省力。只要用小點力就可以撬動比自己重很多倍的物體。

經濟學上講,利用較少的資產,可以獲取幾倍資產,並讓這資產產生收益。杠桿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期貨交易就是其中一個。用少量本金,就可以交易,可以翻幾倍收益。房地產上最為明顯。比如一套房子100萬,你有100萬現金,只能交易一套房子,等他漲到120,賣掉賺20萬。但是如果你用杠桿,用20萬去銀行首付買,可以買5套。等漲到120萬,你一起賣掉,一樣100萬成本,可以比全款只能買一套多賺四倍收益。這就是經濟學里杠桿原理。

很多人不懂什麼是杠桿,這里給一個非常直白且通俗的說法: 負債即杠桿 。

所謂杠桿也就是以小博大,看到上面的圖你就可以發現,杠桿可以進行無限放大。

阿基米德曾經說過「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翹起整個地球 」,說明了杠桿的作用。

以單個個人來說,

比方說,我身上只有1萬元,我借了9萬元,一共十萬元,投資一個生意,那麼我就是加了10倍的杠桿;

對於企業來說,我的凈資產只有1個億,但的總資產是2個億,那麼我的杠桿就是2倍;

對於金融投資來說,如果我要買賣期貨,我只交了5%的保證金,那麼杠桿就是10倍。

對於經濟學來說,杠桿 是指信貸規模過大,整個經濟的負債過多 。

因 為,杠桿是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加速發展,用壞了可以導致崩潰 。

最簡單的比喻就是:你有1萬塊錢,投資於期貨,你有可能1天之內就賺到5000元,收益率達到50%,但是你同樣有可能一天之內損失5000元。這就是杠桿的作用。

所以也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國家要限制杠桿,主要是為了控制風險,防止引發系統性風險。

㈣ 請問炒股怎麼樣才能把10萬本金翻到100萬

炒股更像一場博弈,你要想從中獲利,不是光有資金就可以的。心態其實在炒股當中也可能起到關鍵的作用。有的人就是利用自己對於炒股的理解,在股市裡面混的如魚得水。財富在他們門前,也只是數字而已。

炒股其實對於投資人的要求很高的。想在股市裡面獲得不錯的收益,還是可以辦到的。但是,想在股市裡面獲得10倍的收益,不是不可以,而是需要達到一定的條件才可以。比方說我們可以利用,提前布局、長期持有、抄底等方法把10萬本金炒到到100萬。

三、股票抄底

對於炒股而言,我們需要有屬於自己的判斷能力。如果想在短期內把10萬本金翻到100萬,也是可以通過抄底的方式來實現。對於抄底這種炒股方式來說,對於投資人的要求就會更高一些。

股市裡面的情況可以說,就是瞬息萬變。即使「股神」巴菲特,也不敢保證自己的判斷就是正確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在好一隻即將跌到底的股票時,也許我們進入以後,很短的時間內就可能出現急速的拉升。這樣,短時間內我們的收益肯定會超過我們自己的預期。當然,這樣面臨的風險也很大的。畢竟,我們不知道我們到底是抄到底了,還是抄在了最高點。這對於我們自己的炒股經驗,將會是極大的考驗。如果想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炒股,我們一定要拿我們不用的錢去炒。我們還是需要留下,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各位,對於通過炒股把10萬本金翻到100萬的方法,您有什麼不同意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㈤ 股市中使用杠桿炒股的人,他們都是干什麼的呢

1、眾所周知,在股市中使用杠桿進行炒股,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情。風險和收益成正比,是投資大邏輯中的基底邏輯之一,因此我們至少可以認為,在炒股中使用杠桿的人,是一類風險偏好較高、希望通過股市實現短期內財富遜色增長的人群。

4、因此,對於在股市中使用杠桿的投資者來說,風險控製成為了他們必須完善的一門功課。但是,在實際市場中,擁有足夠風險意識的投資者往往只是少數人,而在加了杠桿的同時還能做好合理風險控制的投資者,更是少之又少。

5、基於此,我們經常在財經文章里見到關於投資者借錢炒股,或借債炒股虧損後,發生強制平倉的報道。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加杠桿要慎之又慎。整體上,我們十分不建議沒有風控能力的投資者隨意使用杠桿炒股。

㈥ 正規股票杠桿平台如何選擇

選擇大型的國企營業部

㈦ 股票如何才能十倍杠桿

股票十倍杠桿來怎麼做?
投源資渠道的投資方法首要包含按天投資、按月投資和免息投資。遍及來說,大部分渠道按月投資最高只供給8倍資金杠桿,只要按天投資和免息投資最高有10倍杠桿。
請求杠桿買賣首要需求找到相關的投資公司,與投資公司確定好協作意向,簽署投資協作協議,約好10倍杠桿倍數、利息收費規范以及賬戶風控規矩。
其次,向投資公司法人賬戶入金,包含危險確保金和首期利息。投資公司承認收款後,會發給投資人一個股票買賣賬戶和暗碼,里邊包含10倍於確保金的投資資金,還有投資人自己的確保金。投資人下載投資渠道的買賣軟體,登錄賬戶後就能夠開端杠桿買賣了。
一般來說,進行投資的股民大都用3到5倍杠桿,較少用10倍杠桿,由於10倍杠桿炒股,危險真實太高。打個比如,1萬本金炒股,股價跌10%也就虧1千;
假如你投資10倍,股價跌10%便是虧1萬1千元,不只你本金虧光,並且還要補償投資渠道丟失的1千元。投資買賣不像往常股票買賣,股價跌了還能夠等著今後漲回來,投資賬戶是直接平倉的,本金虧完就真的沒有了。

閱讀全文

與財富通十倍杠桿是真的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壹方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496
現在的一克黃金的價格是多少 瀏覽:117
1升原油價格 瀏覽:415
西安有哪些期貨公司 瀏覽:108
融資租賃的瓶頸 瀏覽:229
質權人股票 瀏覽:583
銀行用創新資本工具融資 瀏覽:597
名字騷的股票 瀏覽:184
人民幣美金匯率央行 瀏覽:112
國際三大金融機構是什麼 瀏覽:90
股票年線軟體 瀏覽:768
帶牛字的股票 瀏覽:141
證券交易單向徵收 瀏覽:659
融資結構不合理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瀏覽:944
華微電子公司股票價格 瀏覽:885
農行理財基金靠譜嗎 瀏覽:209
金融外包公司的財務報表 瀏覽:654
三利集團股票代碼 瀏覽:477
四川信託山東分公司 瀏覽:893
湖南股權交易所株洲分所 瀏覽: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