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般來說,當一國國際收支連續出現逆差時,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會採取提高國內利率和提高匯率的措施、、
證券從業資格考試的書上的吧!!
我查了下資料,來理解這句話。「一般來講,若一國國際收支連續出現逆差,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回採取提高國內利率和提高匯率的措施,以鼓勵出口、減少進口,股價就會下跌;反之,股價會上漲。」
這句話本身有些不太對,但為了考試不迷惘,我們盡量往對的方向去理解。
提高國內利率,吸引外資湧入,穩定國內資本,國內貸款利率增加,基礎貨幣增加,減少了股市流動性,股價會有下跌的壓力,但不是絕對或者很明顯。
本國匯率提升,本幣貶值。那麼肯定鼓勵了國內的出口。本幣貶值,導致境內資本流出,國內資本市場流動性下降,那麼股價會有跌的壓力。
但所有這些問題要分長短期,和具體情況來說,這句話太過於籠統了。
純屬個人觀點。
㈡ 國際收支失衡時,政府可採取的調節政策有哪些
法律分析:1.財政政策
宏觀財政政策指一國政府通過調整稅收和政府支出實現對國民經濟需求管理的政策。它通常用做調節國內經濟的手段。由於總需求變動可以改變國民收入、物價和利率,啟動國際收支的收人和貨幣調節機制,所以財政政策成為國際收支調節手段。
2.貨幣政策
宏觀貨幣政策指一國政府和金融當局通過調整貨幣供應量實現對國民經濟需求管理的政策。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政府一般通過改變再貼現率、改變法定準備率和進行公開市場業務來調整貨幣供應量。由於貨幣供應量變動可以改變利率、物價和國民收入,所以貨幣政策成為國際收支調節手段。
3.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搭配運用
作為以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充分就業、國際收支平衡和金融穩定的宏觀經濟調節重要手段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單一政策對單一目標的調整會引起另一目標的變動,如用緊的財政政策調節國際收支時,由於企業負擔的增加而使經濟發展的動力減小,影響國內經濟增長等,所以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使用各有側重,往往配合運用。
4.匯率政策
匯率政策指一國通過調整本幣匯率來調節國際收支的政策。當一國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政府實行貨幣貶值(devaluation)可以增強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並削弱進口商品的競爭力,從而改善該國的貿易收支。當一國長期存在國際收支順差時,政府可以通過貨幣升值(revaluation)來促使國際收支平衡。為了保證國際間匯率相對穩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規定各會員國只有在國際收支出現基本不平衡時才能夠調整匯率。
5.直接管制政策
直接管制政策指政府直接干預對外經濟往來實現國際收支調節的政策措施。直接管制可分為外匯管制、財政管制和貿易管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㈢ 為什麼國際收支逆差時要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
因為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即提高利率,減少投資,增加存款,就會減少總需求,進而減少對進口產品的需求,平緩逆差。
補充:什麼是國際收支逆差
國際收支逆差是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瓶頸問題之一。
國際收支逆差也被稱為國際收支赤字,是指某一國在國際收支上支出大於收入。
國際收支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從而使得外匯的匯率上漲,本幣的匯率下跌。
拓展資料
緊縮性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宏觀經濟目標所採用的一種政策手段。這種貨幣政策是在經濟過熱,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經濟中出現通貨膨脹時,所採用的緊縮貨幣的政策。中央銀行將採用緊縮性貨幣政策旨在通過控制貨幣供應量,使利率升高,從而達到減少投資,壓縮需求的目的。總需求的下降,會使總供給和總需求趨於平衡,降低通貨膨脹率。
政策分類
通過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貨幣政策分為擴張性的和緊縮性的兩種。
擴張性
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是通過提高貨幣供應增長速度來刺激總需求,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利息率會降低。因此,當總需求與經濟的生產能力相比很低時,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最合適。
緊縮性
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是通過削減貨幣供應的增長率來降低總需求水平,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較為困難,利息率也隨之提高。因此,在通貨膨脹較嚴重時,採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較合適。
調節對象
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是貨幣供應量,即全社會總的購買力,具體表現形式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個人、企事業單位在銀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現金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一直是中央銀行關注和調節的重要目標。
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為調控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而採取的政策手段。
貨幣政策是涉及經濟全局的宏觀政策,與財政政策、投資政策、分配政策和外資政策等關系十分密切,必須實施綜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幣值穩定。
㈣ 出現國際收支逆差為什麼要採取緊縮性財政貨幣政策
1.當出現國際收支逆差時,政府採取緊縮性財政政策,就是減少支出。
2.緊縮性貨幣政策無非是提高利率、增加存款准備金比率和貼現率,目的是為了減少市場上的貨幣數量,從而抑制為了抑制進口。但政府通常不會輕易調整利率,提高利率會抑制市場需求,從而抑制經濟的發展。如果政府擴大支出,在一些政府投資的項目上,需要購買外國的原材料等,此外,擴大支出後,人民的收入就會上升,消費也會增加,但消費的物品中不可能是純國產的,這就需要進一步擴大進口,從而使經常項目賬戶繼續惡化。 當出現國際收支逆差時,央行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提高利率,由於資本套利的存在,就會使一部分資金內流,從而緩解逆差。
3.國際收支逆差是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瓶頸問題之一。國際收支逆差也被稱為國際收支赤字,是指某一國在國際收支上支出大於收入。國際收支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從而使得外匯的匯率上漲,本幣的匯率下跌。因為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即提高利率,減少投資,增加存款,就會減少總需求,進而減少對進口產品的需求,平緩逆差。
拓展資料:
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影響:
1)緊縮性貨幣政策並未影響商業銀行整體較為寬松的資金面環境。盡管央行採用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等緊縮性政策回收流動性,但是外匯占款的增加額仍然大於基礎貨幣的增加額,銀行體系超額流動性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銀行體系超額准備金率仍較充裕。銀行信貸擴張具有充裕的資金基礎。
2)央票對銀行貸款增長存在擠出效應。盡管資金面較為寬松,銀行的放貸沖動較強,但貸款增長始終低於存款的增長,銀行體系存貸款差不斷擴大,存貸比不斷下降。商業銀行持有央行票據對貸款存在一定的擠出效應。
3)一定程度上增加銀行資金運用壓力。受央票擠出效應的影響,加上金融業股票融資、債券融資進一步發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對銀行貸款資金的依賴,近幾年貸款增長率明顯低於存款增長率,銀行體系存差規模不斷擴大,銀行資金運用壓力有所增加。
㈤ 請論述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逆(順)差時,在浮動匯率制度下一國國際收支是如何實
國際收支是指一個國家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經濟交流和交易,通常涉及貿易、投資、匯款等方面。當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意味著該國出口減少、進口增加或資金外流大於資金流入等因素導致資本外流或儲備減少。相反,如果出現順差,則表示該國在上述方面取得了優勢地位,資金流入大於資金流出。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並沒有被政府或央行固定。相反,它們由市場供求決定,據此可以調整匯率以平衡國際收支。
當一個國家出現國際收支逆差時,其本幣(對外貨幣)需求會減少。為了緩解逆差,央行可能會通過「升值」本幣的方式來吸引更多外幣流入,從而提高外匯儲備水平。例如,央行可以出售本幣,從而使本幣的供應增加,同時購買外幣以提高外幣儲備水平。這種方法可能使得外國投資者更願意將資本注入該國。
相反,如果一個國家出現國際收支順差,則其需求外幣的需求會增加。此時,央行可能會通過「貶值」本幣的方式來減少本幣對外的購買力,從而降低其外匯儲備水平並促進本國出口。例如,央行可以購買更多的本幣,注入市場以擴大供應,同時出售外幣以提高本幣兌換率並限制進口。
總之,當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出現逆(順)差時,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央行可以通過調整本幣對外匯率或管理外匯儲備來嘗試緩解這種情況。但是,央行在採取任何措施時需要兼顧國內的宏觀經濟狀況,並避免因過度干預導致不當的市場反應。
㈥ 國際收支逆差為什麼拋售外匯,購買本幣
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逆差表明外匯供不應求。在浮動匯率制下,市場供求決定匯率的變動,因此國際收支逆差將引起本幣貶值,外幣升值,即外匯匯率上升。賣出外幣買進本幣就是讓本幣升值來緩解逆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