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八年級下冊物理課件大全
【 #課件# 導語】物理教學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利用教學輔助設備來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創設情境,也可以通過對比創設情境。「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件是激發學生興趣並給一堂課確定基調的話,要恰到好處,形式活潑,吸引人,打動人,讓聽課者回味無窮。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八年級下冊物理課件大全,歡迎閱讀與借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杠桿平衡的條件;
2、能根據實際需要正確選擇和使用杠桿。
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了解杠桿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教學器材:桿秤
分組實驗器材:鐵架台、杠桿、鉤碼等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杠桿的原理
出示桿秤,對桿秤進行分析,畫出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使用桿秤稱水果,要求稱不等量的水果,請一位學生上來演示。
置疑:
你為什麼要這樣稱?
對,我們要使杠桿達到平衡。
杠桿的平衡與哪些因素有關,有什麼樣的關系?
與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有關。
畫力臂的步驟為:第一:在杠桿示意圖上,確定支點,將力的作用線用虛線延長;第二:從支點O向力的作用線做垂線,畫出垂足,則支點到垂足的距離就是力臂;第三:要用虛線畫力臂,支點到垂足用字母表示出來。
二、實驗探究
通過實驗探究,得到確定的關系。
每2人一組實驗,要求討論如何設計這個實驗。
步驟如下:
(1)將杠桿掛在鐵架台上,觀察是否在水平位置平衡(靜止);若不是,可調節平衡螺母,使之水平平衡。
開始實驗,完成探究任務。
老師在學生探究過程中進行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提出,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
完成實驗後,任意選擇五組,請組中作記錄的學生將結果投影到屏幕上。
將五組中的實驗數據任意各取一組填入表格中,討論可得到什麼結論(杠桿平衡的條件)。
教師可提出各種猜想,加減乘除關系都可。
可能有學生得到其他關系式,但不適合所有數據,因此它不是杠桿平衡條件。
【課堂練習】
1.畫出下圖中F'和F"的力臂,並比較杠桿平衡時F'
與F"的大小.
2.下圖所示杠桿,OA長20cm,AB長60cm,現在A處掛一重200N的物體,若使B處的彈簧秤示數最小,彈簧秤的方向怎樣?彈簧秤的示數是多少?
三、杠桿的分類
由杠桿的平衡關系,可以得到當力不等時,對應的力臂也不等。可將杠桿分為三類:
杠桿類型省力杠桿費力杠桿等臂杠桿
力臂的大小關系L1>L2L1 s2
費距離s1 s2,因此使用撬棒撬石頭省力而費距離。
要求學生舉例,並進行分類。
四、課堂小結
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
杠桿的分類:省力杠桿、費力杠桿、等臂杠桿。
五、實踐活動
1.通過探究,你能理解阿基米德的名言嗎?請就此寫一篇短文。
2.用杠桿知識分析、理解天平的原理和調整過程。
六、板書
第一節杠桿(一)
杠桿平衡的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 滑輪 】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藉助已有知識:理解滑輪的原理,知道滑輪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由問題的提出、猜測、經過實驗探究,使學生親身經歷物理問題的研究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從而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培養抽象思維和論證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實驗數據的收集,培養嚴肅認真的操作態度及科學分析實驗數據的能力。
教學重點:定滑輪、動滑輪的作用。
教學器材:定滑輪、繩子、鉤碼、彈簧測力計
分組實驗器具:動滑輪、繩子、鉤碼、彈簧測力計、鐵架台、刻度板
教學方法:採用實驗探究、討論歸納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杠桿有哪三種?各有什麼特點?舉例說明。
2.剪鐵用的剪刀和鑷子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教師出示實物並進行演示,並畫出這兩個杠桿的示意圖。要求學生正確畫出它們的力臂,講清道理,說明結論。
剪鐵用剪刀和鑷子兩杠桿示意圖如圖所示。
二、新課引入
教師先舉一個滑輪的實例,再要求學生舉滑輪的例子,根據使用時滑輪的不同情況進行分類(即按定滑輪和動滑輪分類)。
提問它們的特點是什麼,由此給出定義:滑輪是一個周邊有槽、並可以繞軸轉動的輪子。
教師給出滑輪的分類。
滑輪有兩種:定滑輪和動滑輪。使用時滑輪的位置固定不變的叫做定滑輪,使用時滑輪的位置跟被拉動的物體一起運動的叫做動滑輪。
再舉些滑輪實例,可連接錄像。
1、定滑輪
觀察定滑輪。定滑輪工作時,它的軸固定不動。
舉例:如旗桿頂部的裝置為定滑輪。
(2)提問:使用定滑輪有什麼特點?演示實驗:
①稱量鉤碼的重力;
②演示如圖所示的實驗,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物體上升,拉力的方向改變,但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特點是G=F。使用定滑輪吊起物體時,可以改變力的作用方向,達到操作方便的目的。
提問: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那麼能否省距離?能否省功?
按照下圖進行演示。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s與物體上升高度h相等,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離。」由此得出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功。
2、動滑輪
(1)教師邊講邊演示動滑輪提升重物。
要求學生討論分析,此時提起重物使用的滑輪與剛才演示實驗使用的定滑輪有何不同點?
教師在學生討論後小結:動滑輪工作時,軸和重物一起移動。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用定滑輪時拉力方向是向下的,使用動滑輪提升重物時拉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2)提問:使用動滑輪有什麼好處?動滑輪中繩的拉力和做功情況怎樣?(3)組織學生實驗,按課本實驗探究,參照下圖進行實驗。
由於研究定滑輪時教師已演示過實驗,學生可以自己設計出實驗步驟。
說明:重物用2個鉤碼表示,有利於分析數據。用彈簧秤測出鉤碼重。讀取彈簧秤的示數時,跨過動滑輪的兩條繩要豎直、平行。
學生實驗,教師巡迴指導。學生實驗完畢後,教師請幾組學生分別將自己的一組數據填到教材中的表格中,分析學生數據。
(4)總結:
使用動滑輪提升鉤碼,彈簧秤的示數約是鉤碼重的二分之一。
兩根繩子吊著重物和滑輪,這兩根繩子的力之和約等於鉤碼的重力,符合平衡力的原理。
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s是物體上升高度H的2倍。
使用動滑輪不能省功。
說明:在提升鉤碼的過程中也把動滑輪提升起來了,當鉤碼重遠大於動滑輪重時,動滑輪才可忽略不計,從而得出使用動滑輪可以省一半力的結論。
三、課堂小結:認識定滑輪、動滑輪。
四、實踐活動建議:「發展空間」中的「我的設計」。
五、板書
第二節滑輪
一、定滑輪
1.滑輪的位置固定不變。
2.不省力,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3.使用定滑輪不省功。
二、動滑輪
1.滑輪的位置跟被拉動的物體一起運動。
2.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3.使用動滑輪工作,不省功。
Ⅱ 杠桿省力嗎的實驗報告_[杠桿省力原理]教學實驗報告
《杠桿省力原理》教學實驗報告
2011—2012學年第一學期
大橋中心小學 雷碧英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了解杠桿的一些秘密。
實驗器材:支架、杠桿尺、鉤碼、測力計。
實驗步驟:
1、把杠桿尺固定在支架上,在右邊的第3格掛2個鉤碼,左邊第3格應掛幾個鉤碼,杠桿尺能平衡?
2、如果將右邊的鉤碼看作重物,當杠桿尺平衡時,左邊鉤碼的重量就是提起重物所用的力。
3、改變用力點的位置,使支點到用力點的距離分別大於、等行帆祥於、小於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再進行實驗,每種情況做兩次,把實驗數據填寫在下面表格中,通過實驗,發現了什麼規律?
實驗結論:
1、當支點到用力點的距離大於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時省力。
2、當支點到用力點的距離等於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時不省力也不費力。
3、當支點到用力點的距離小於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時費力。
實驗過程:
一、模型導入,激發興趣。(3分鍾)
1、模型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特殊的蹺蹺板(教師舉起展示),誰想來玩一玩?(指定兩位學生上前體驗。一位是班裡最輕的女生,一位是最重的男生。)
師: 你認為誰能把誰給翹起來?(重的能把輕的壓起來。)
師:真是這樣么?我們一起來看。
2、學生體驗活動
(學生活動)(輕女生把重男生給翹起來了)
師:看到現在的結果,你有什麼疑問嗎?(生:為什麼輕女生會把重男生給翹起來呢?„„)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杠桿(板書杠桿)。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感受特殊的蹺蹺板,引發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通過體驗、觀察,產生了疑問,引出了本課課題)
二、認識杠桿。(2分鍾)
1、出示課件:介紹杠桿
師:什麼是杠桿?(指著課件)像這樣圍繞一個固定的點將重物撬起的簡單機械就叫做杠桿。(語速稍慢)杠桿圍繞轉動的點叫做支點,我們用力的點是力點,重物所在的點是重點。
師:老師這里有一根兒木棍(出示木棍)它轎螞是杠桿么?為什麼?
(小結並板書:)一根木棍我們給它一個支點時,(畫)它就成為了----杠桿,這是它的„„(支點),假如這邊有一重物,這兒就是„„(重點),在這邊用力,這兒就是„„(力點)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理解了杠桿的概念,通過實物木板在黑板畫圖,加深了對杠桿的認識,為突破在探究杠桿的原理時對杠桿尺上支點、重點、力點的清醒認識這個難點奠檔搏定了基礎。)
三、活動體驗,做出猜想。(6分鍾)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個杠桿,(手拿實物:杠桿)下面我們就來玩一玩,感受一下杠桿的奇妙之處。
1、體驗活動
師:玩之前,老師有幾點要求,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圖片)第一,小組成員團結合作,力氣最大的同學用力按住杠桿紅色的一端當作重物,另外一位同學分別去按杠桿另一端的不同位置。第二,在玩的時候要注意觀察思考:手在不同的位置有什麼不同的感受。第三,每位同學都要親自體驗一次。
看明白了么?請每個小組的材料員來領取杠桿吧。(學生上台領取杠桿。)
開始體驗吧!(學生體驗活動,教師巡視輔導。)(3分鍾)
(設計意圖:學生在「玩」杠桿的過程中,體驗手在不同的位置所用的
力不同,也就是說,支點到力點的距離不同,體驗到使用杠桿有時省力,有時費力。)
2、交流體驗感受
請每個小組的材料員把杠桿收起來。
師:誰願意來說說你的感受?請兩位學生到前面邊演示杠桿邊匯報。(至少請兩人)
當你(問其中一人)用手在不同位置按壓的時候有什麼不同的感受嗎? 誰還願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進行分享?(及時對學生的發言給予肯定)
3、啟發學生猜想。
課件演示:一個同學用力按住木板的左端(紅色一端)作為重點,另一個同學在藍色一端用力的點就是力點。越往藍色一端頭兒按的時候用的力越小,也就是力點到支點的距離越遠越省力。 猜想:板書(力點到支點的距離越遠越省力。)
四、實驗探究。(18分鍾)
師:這些是你們的猜想和感受,科學是講究證據的,我們需要用„„(生:實驗)的方法來搜集數據驗證一下。
1、介紹實驗材料
要想驗證力點到支點的距離越遠越省力,你們認為首先需要用什麼器材?
學生回答後,教師出示杠桿尺。
結合杠桿尺,引導學生明白實驗所需的材料及使用方法。
老師為大家准備了這樣的杠桿,(出示杠桿尺和支架),它的支點在„„(生回答),還需要什麼?(生答:重物)我們把它當做重物。(出示實物:鉤碼),對照剛才的體驗活動,假如我把重物掛在左邊的第二格上,我們需要在杠桿尺哪邊用力?(生:右邊)
師:也就是說現在支點(用手指著)的左邊是重點,右邊是力點。
用力的大小我們可以用不同的鉤碼數量表示。
現在,我在左邊第二格上掛上2個鉤碼,根據剛才我們的猜想,你認為在右邊第1格上至少掛幾個鉤碼才能將重物敲起來使它平衡?(指定學生說,教師掛)
第二格呢?應該比第1格多還是少?下面請每個小組把你認為在右端不
同位置使杠桿尺保持平衡所需要的鉤碼個數畫在實驗計劃表上。
2、小組討論,設計實驗
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時交流實驗方法。(結合圖表指定1-2組學生上台匯報實驗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實驗,學生能夠對實驗的目的、步驟、材料和怎樣做有一個清醒的思路,保證了實驗的科學性、嚴謹性,同時加強了計劃組織能力和科學嚴謹的態度。)
3、實驗(7分鍾)
師:每個小組都設計出了實驗方案,下面,我們准備開始實驗,在實驗以前,老師提出幾點要求。
出示課件:實驗建議
指定一名學生讀實驗建議。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
完成實驗的小組,收拾實驗儀器,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學生按實驗計劃進行實驗既可以使實驗有步驟、有計劃的進行,又可以檢測計劃的可行性。通過實驗,搜集數據,分析數據,可以加深對杠桿工作原理的理解,真正認識到使用杠桿有時省力有時費力,有時不省力也不費力。)
五、匯報交流(5分鍾)
1、請2—3組學生上前匯報。
師:哪個小組來匯報一下實驗數據?(一個匯報,一個操作)在這個小組匯報的時候,其他小組注意傾聽,傾聽也是一種好的學習習慣。
問:其他小組的有沒有不同意見?
你認為他們組做的哪點好?哪點需要改進?(學生互評)
2、分析學生實驗數據。
師:我們來看這一組實驗數據,重物掛在杠桿尺左邊第三格固定不動,看杠桿尺的右邊:第一次第1格掛6個鉤碼,第二次第2格掛3個鉤碼,第三次第3個掛2個鉤碼,第四次第6格掛一個鉤碼,力點離支點越來越遠,所用鉤碼的數量越來越少,鉤碼越少說明越省力。
師:通過剛才的實驗,同學們驗證了自己的猜想:力點到支點的距離越遠越省力。
(設計意圖:學生的交流匯報展示了其實驗過程和對實驗數據的分析,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學生們可以明白力點到支點的距離越遠越省力這個道理,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做科學研究就要尊重事實尊重證據)
六、聯系生活,拓展運用(5分鍾)
師:再來看看老師這個蹺蹺板(展示實物:讓學生觀察),說說為什麼很輕的女生能把比她重很多的男生給撬起來?
同學們真會動腦筋,已經能把今天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了。如果老師給你一塊石頭,你能利用杠桿用很小的力把它翹起來么?如果物體特別特別重呢?如果這個物體是地球呢?(我能撬起地球,板書)但是,我們需要一個很長很長的杠桿(延長杠桿圖)!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這是古希臘偉大的科學家阿基米德說的,就是他最先發現了杠桿原理(出示阿基米德像)。
(設計意圖:將探究的知識引入到生活中,建立科學與生活的聯系,恰當、適時地揭示課題)
師:杠桿原理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瞧:這是什麼?它是一個杠桿嗎?(生答:是、不是)你們看這個釘子,用手能拔出來嗎?用它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把釘子拔出來,(拔)(讓學生找找起釘時的支點、力點及重點)誰還想來試試?用的時候要注意安全。(找幾個孩子試試並問問感受)
這是可以剪斷非常堅硬的東西的鉗子(出示實物,學生體驗。)
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許多這樣的杠桿,你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過這樣的物品嗎?誰來說一說?
科學就在我們身邊,老師希望你們到生活中去發現、去觀察、去思考。用你們所學到的科學知識改變我們的生活!(下課)
(設計意圖:通過蹺蹺板的再次使用,學生可以把課堂上研究的內容運用到生活中去檢驗,去體會科學就在自己身邊,學生運用起釘錘、鉗子之後體會到杠桿能給生活帶來方便,切實體驗到機械能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改善我們的工作環境。)
Ⅲ 小學科學課件:《杠桿的科學》
【 #課件# 導語】課件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等等,下面是 無 整理的小學科學課件:《杠桿的科學》,歡迎閱讀與借鑒。
【 篇一 】
科學教育理論:
依據科學新課標的要求;科學學科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採取合適的教學。教學出發點和歸宿的以體現以人為本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
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沖簡汪梳理: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杠桿的科學。
教學方法:
實驗研究;小組討論、交流為主的「參與式」教學法;採用「大膽猜測---實驗研究——分析數據——形成結論」教學流程。
學情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我所任教的六年級三個班中,每班學生均為23名,從平常接觸以及與其他老師交流中得知,學生整咐源體學習態度比較認真。
2、已有知識、經驗: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學生的科學常識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不強。家長和某些教師由於觀念的問題,低年級時偏重於語數教學及輔導,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進行實際觀察、操作。更沒有得到家長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
3、學生分析:在小學六年級,兒童對周圍事物具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而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實際,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理解杠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弄明白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費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散仔過程與方法:
用杠桿尺做實驗、通過實驗收集並整理、分析數據,理解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意義,並體會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對杠桿尺實驗研究
教學難點:
對數據的整理和分析
教學准備:
杠桿尺、鉤碼等實驗用品;女孩壓水圖(ppt)、蹺蹺板(ppt)、羊角錘撬釘子圖(ppt)等8張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簡單操作導入
生產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撬大石頭的情況,請同學們用墨水瓶、橡皮擦、直尺試一試家長們是怎樣撬石頭的?為什麼家長們會這樣做呢?讓我們來揭開它蘊含的科學道理。
二、學習新知
認識杠桿:剛才我們做的撬起墨水瓶的直尺,在我們農村叫撬棒(撬棍),向撬棒這樣的簡單機械,我們把它叫做「杠桿」。請一個同學來講台上示範,其他同學自己操作,教師適時分析指出杠桿各部分的名稱及定義。榜書:支點、用力點、阻力點。自己在小組內指一指這三個點位置,說說定義。
三、鞏固新知
那麼我們以後遇到一些簡單的機械,如何判斷它是不是利用杠桿的原理呢?想想該用那些知識去判斷呢?要求組內簡單交流,教師請同學交流,其他同學談談想法,說說同不同意這樣的判斷。教師在總結說明。
四、應用所學
出示女孩壓水圖(ppt)、蹺蹺板(ppt),請同學們自己認真思考,這是不是杠桿?是,你的判斷依據是什麼?想好後,組內討論。教師請小組代表在班內交流。(學生觀察的很仔細,部分學生想到蹺蹺板的阻力點、用力點在隨時改變,教師對同學的這種觀察仔細、勤於思考精神給予表揚)。
五、實際判斷
出示羊角錘撬釘子圖(ppt)、老虎鉗(ppt)、剪刀(ppt)等6張幻燈片,請學生判斷是不是杠桿?並說明理由。(先自己想,在小組交流)。教師抽小組代表逐圖分析。
六、實驗研究
教師讓學生試著猜測判斷:所有的杠桿都省力嗎?帶著這個猜測我們來深入研究隱藏在杠桿上的科學道理。
教師指導各組安裝實驗裝置,敘述清楚實驗要求。讓各小組做實驗探索省力、不省力也不費力、費力的三種情況,要求小組分工,記錄好實驗數據,把它填寫到課本第6頁的表格中。
七、數據統計
對數據進行統計:省力情況有()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種;費力情況有()種。
八、對數據梳理分析,發現規律,總結規律
通過數據分析,我們發現了什麼?
1、在什麼情況下,杠桿省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什麼情況下,杠桿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什麼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思考後組內討論、交流自己的發現。教師巡視,對各組給予適當的點撥、指導。小組交流後,抽小組代表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允許其他同學追問、質疑、辯論。教師也根據需要適時進行追問和質疑。最後得出實驗結論。回顧開始我們的猜測判斷對嗎?
九、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知道了杠桿有三個重要的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理解了有的杠桿省力;有的杠桿費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這節課同學們討論積極,能認真思考,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繼續發揚。
【 篇二 】
一、教學目標:
1.明確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杠桿省力;反之杠桿費力。如果兩個距離相等,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2.在杠桿尺的探究活動中,發展記錄、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
3、激發對生活中杠桿應用現象的探究興趣。
二、教學重點:通過對杠桿尺的探究,發展記錄、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
三、教學難點:深刻理解省力和費力杠桿的科學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應用。
四、材料准備:
教師:演示PPT、小桿秤、杠桿尺、鉤碼等。
學生:杠桿尺、鉤碼、記錄表(按六人一組配備)。
五、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新課,初步認識杠桿
1、教師: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投影出示要求:請利用你們位置上的橡皮、塑料尺將文具盒撬起來,想一想:在這個活動中,有哪幾個點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
2、學生游戲
3、你能說說3個重要位置分別是哪裡嗎?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阻力點、支點、用力點
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師:是的,這個點非常關鍵,我們可以叫它用力點生2:這塊橡皮也很重要,師:橡皮起了什麼作用?引出支點概念。
師:還有哪個位置很重要呢?(如學生不能答出,教師可直接給出:其實被文具盒這個重物壓住的位置也很重要,我們可以叫它阻力點)
課件展示3個點的位置
4、其實,剛才我們組裝的工具,在科學上有個名稱叫做杠桿,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杠桿的科學》
5、你覺得剛才我們組裝的杠桿有什麼作用?(省力)
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能省力呢?怎麼樣的杠桿才能省力呢?我們可以藉助杠桿尺進行研究。
二、研究杠桿的秘密
1、出示杠桿尺,說說它有什麼特點。(圍繞支點轉動,靜止時是平衡的,兩邊有小格距離相等)
2、現在老師在杠桿尺左邊掛上重物,這個位置就是……(阻力點)。如果要使杠桿尺平衡,我們要在哪邊用力?(教師用手在右邊按下),這個點就是……(用力點)。但是我用了多少力呢?看不出來,同樣我們也可以用鉤碼來表示,猜一猜我要在右邊掛幾個鉤碼,杠桿尺才平衡。(由學生猜一猜,說說理由,然後教師按學生說的掛鉤碼)
3、同學們想不想自己試一試呢?我們來個規定:杠桿尺左邊掛鉤碼的位置是阻力點,右邊掛鉤碼的位置是用力點。等會研究的時候你們喜歡把鉤碼掛在哪個位置都可以,想掛幾個鉤碼也隨便你,但是掛好後一定要讓杠桿尺平衡。
4、提出幾點實驗要求:
(1)、左右兩邊的鉤碼數一樣多的,太簡單了,每組只能出現一次。
(2)、杠桿尺左右兩邊都只能掛一串鉤碼,不能在一邊掛好幾串。
(3)、杠桿尺平衡了才算完成一種掛法,每位同學都要記錄下來。(記錄表1)
5、指導記錄方法:怎麼記錄呢?比如說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這樣記錄。(投影出示記錄方法:左邊第二格上掛兩個鉤碼,右邊第四格上掛一個鉤碼)
記錄好後還要想一想:這個杠桿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在表中填好,你認為這個杠桿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為什麼?
等會實驗時如果聽見音樂聲響起,就請整理好實驗材料,靜靜地獨立思考一分鍾,然後完成討論題
6、各組學生展開研究,教師巡迴指導。
聽見音樂後,各小組整理好實驗材料後,獨立思考一分鍾後,完成討論題(記錄表2)
7、請匯報員上台匯報,其他同學認真聽,(匯報要求說出各個實驗的掛法,說到省力或費力時能舉例說明)……如學生說到用力點上鉤碼數更少的是省力的,教師不能否定,可以說:是的,我們就是根據這點來判斷它是省力的,老師請你再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用力點上這么少的鉤碼卻能撬起阻力點上那麼多的鉤碼?……再請第二位同學回答。
如別的同學沒有不同意見,課件出示3種情況: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杠桿省力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杠桿費力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全班齊讀,教師將3句話貼在黑板上)
8、匯報第二個討論題:你還有其他什麼發現?(由好幾個學生說說,可以先讓描述不完整的,或不正確的先說,然後由其他同學補充)
9、請看我們前面做過的游戲,你能想辦法移動橡皮,使這個杠桿更省力嗎?(學生說了移動方法後,教師課件演示,請學生說說為什麼這樣移就會更省力)
三、聯系實際,加深理解省力杠桿和費力杠桿。
1、我們再來看看生活中的杠桿,投影出示老虎鉗和火鉗,他們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你是怎麼判斷出來的?
2、既然火鉗是費力的杠桿,人們為什麼還要用它呢?(同學們的表現非常好,能利用杠桿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了)
四、課堂小結
1、現在老師請你們說說這節課的收獲。
2、布置學生課後找一找生活中的各類杠桿。
Ⅳ 六年級上冊科學課件
第一課 使用工具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機械指的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杠桿、滑輪、斜面等都是機械。簡單機械又被人們習慣地稱為工具。
過程與方法:常識在實踐中解決指定的科學問題(如拔圖釘、鐵釘和木螺釘),發現做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並從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工具和機械可以幫助我們做一些事情,恰當地選用工具和機械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教學重點難點】選用不同工具解決問題
【教學准備】
記錄表(學生);常用工具,剪刀、螺絲刀、開瓶器、羊角錘、小刀、鑷子、
老虎鉗(教師);釘有三個圖釘、2個鐵釘、兩個木螺絲釘的木板一塊。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個漂亮的窗花剪紙是用什麼工具製作出來的?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還能做些什麼事? 那麼錘子能幫助我們做哪些事情?
二、我們用過什麼工具
1、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事情,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我們常用的工具。
2、你還知道哪些工具?他們能幫助我們做什麼事?請大家在小組內討論一下,然後把工具名稱和能做的事情填在書本P2表格內。比一比,哪些同學想地更多。
4、小組匯報:
請一個小組上台來介紹,並且可以使用老師講台上的工具做示範。
5、教師小結:看來同學們對工具的使用已經比較熟悉,並且能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了。那麼下面就請大家來幫我解決一個問題。
三、選用什麼工具好
1、老師這里有釘有一些釘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釘子沖木板中取出來,請問我該選擇什麼樣的工具比較合適?
2)請小組內的同學先觀察一下釘在木板上的釘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說說你選擇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組長領材料,組織小組成員開展實驗
3、全班交流:說說你們剛才選擇的工具是最合適的嗎?
四、完成三項任務的工具選擇
1、請大家觀察P3的三幅圖,請你在右邊選擇最恰當的工具來完成這3項工作。
並且說說你選擇的理由。
2、教師小結:有一些很費力、很難做的事情,如果我們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讓我們做的更好。
五、全課總結:對於簡單機械,我們還有什麼問題想研究?
第二課 杠桿的研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理解杠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過程與方法:用杠桿尺做實驗、收集並整理數據,分析認識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不費力的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意義,並意識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對杠桿尺進行研究
【教學准備】
杠桿尺、鉤碼、記錄紙(學生);杠桿類和非杠桿類工具3~5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活動:請問我們班有沒有「大力士」,誰能幫我把講台抬起來,我的一枝筆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講台實在太重了,搬不動,能不能利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這件事?
二、認識杠桿
1、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一種非常簡單的卻能很輕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桿。
什麼是杠桿?--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個支撐的物體,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們常把這樣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們科學地把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稱為「杠桿」。
2、示範用杠桿撬講台。
3、板書分析杠桿的各個部分名稱和定義。
阻力點 用力點
支點
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
4、出示P4的兩張圖片:壓水井、蹺蹺板。
請大家在上面畫一畫,他們的三個點分別在什麼位置
5、在展台底下進行反饋交流。
6、分辨杠桿
觀察P4 P5的這些工具,說說哪些是杠桿,哪些不是杠桿?並說明理由(找一找三點)
三、研究杠桿的秘密
1、 剛才我們用杠桿輕松地撬起了講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是省力的呢?
2、 對杠桿尺的構造進行介紹和使用方法
3、 教師問題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桿尺的左邊第四格掛上一個鉤碼,要使杠桿尺保持平衡,我應該在杠桿尺的右邊什麼位置掛上幾個鉤碼 ?還有其他方法嗎 ?
4、 老師剛才是在左邊第四格掛了一個鉤碼,還可以怎麼掛?那麼右邊又應該在什麼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呢?
5、 請大家在小組內合作開展實驗,並且把數據記錄在P6上的表格內。完成實驗之後再把實驗數據進行統計:省力情況有( )種,費力情況有( )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 )種。
6、 對所有的數據進行觀察和分析。
1) 在什麼情況下,杠桿省力?
2) 在什麼情況下,杠桿費力?
3) 在什麼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7、 教師進行總結:省力、費力、不省力不費力各情況的比較和分析。
四、收集數據步驟的反思
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步驟收集數據的?哪種方法更合理?
五、全課小結
第三課 杠桿類工具的研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杠桿可以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認識到杠桿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個點的位置決定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不同種類的杠桿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條件下需要使用不同類型的杠桿。
【教學重點難點】對不同杠桿的比較和分析
【教學准備】
桿秤、螺絲刀、開瓶器、鑷子、油漆桶、啤酒、粉筆、鑷子夾粉筆、開瓶器開啤酒瓶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戲:出示油漆桶一個、啤酒一瓶、粉筆5支;鑷子、一字螺絲刀、開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開,然後在裡面倒一杯水;
2、用工具打開啤酒瓶,倒一杯啤酒;
3、用工具用夾5支粉筆到一個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個同學完成地快,請其他同學為他們加油。
二、杠桿類工具的比較
1、剛才三位同學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讓我們思考一下,他們使用的工具合適嗎?
2、思考一下,他們所使用的三種工具哪種是省力的?哪種是費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請幾位同學進行判斷,並說說理由)
3、判斷他們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4、請同學們在老師為你們准備的圖片上畫出每件工具的三個點。
5、然後在小組內討論一下這些工具是否省力?為什麼 ?
6、在全班內進行交流反饋;並對學生的畫圖進行展示交流。(重點分析鑷子和開瓶器的三點位置的變化。開瓶器支點在前端,阻力點在中間;鑷子支點在末端,用力點在中間)
7、小結:怎麼樣的工具是省力的?怎麼樣的工具是費力的?
三、給各種杠桿類工具分類
1、請同學們在書本P8頁的10種工具上畫一畫,找出每樣工具的三個點。然後判斷一下它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費力。
2、學生各自作圖、填表。
3、匯報交流(請學生到展台下進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們都知道杠桿能省力,能幫助我們抬起自己無法徒手搬動的東西;但是為什麼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工具他們有的是費力的呢?為什麼這樣設計呢?
四、小桿秤的研究
1、俗話說:「稱砣雖小,能壓千斤」,今天老師就帶了一把桿秤來,請大家來說一說,為什麼桿秤的稱砣這么小,卻可以「壓住」這么重的重物。
2、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來做一桿小桿秤。小桿秤製作過程指導。
五、課後思考題
出示教師用的桿秤進行示範,用不同的2跟提繩分別進行稱重時,桿秤會發生什麼變化?
第四課 輪軸的秘密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在輪軸的輪上用力能夠省力,輪越大越省力;在軸上用力費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在大小差別更大的輪軸上掛重物的實驗分析,認識輪越大越省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了解輪軸在生活中的應用,發展研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實驗了解輪軸作用和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教學准備】大螺絲刀1把、閥門式水龍頭一個;每組鉤碼1盒、2段棉線、1個鐵架台、1個大輪、1個小輪、一個軸(簡易機械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水龍頭是我們每家每戶都有的一種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請一位同學來擰開這個水龍頭;
出示水龍頭圖片,並指出軸、輪所在位置;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
二、輪軸作用的研究
1、設計家在設計水龍頭的時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麼水龍頭上的輪有什麼作用呢?
2、請學生嘗試擰開去掉輪的水龍頭,然後說一說輪的作用。
3、用一個輪軸裝置來研究輪軸的作用。
實驗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輪和軸分別固定在一起,安裝在支架上,在輪和軸的凹槽內裝上棉線,把鉤碼分別掛在輪和軸上,試試看,能發現什麼?
(2)學生分組實驗並做好實驗記錄(書本P10)。
4、小組成員匯報數據,並進行交流和思考,發現了什麼規律?
(掛在輪上的鉤碼更少,證明在輪上用力能省力)
5、輪軸作用的運用(小游戲):猜猜勝者是誰?請幾對同學上台來進行游戲。
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柄,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軸,2人按不同方向轉。
三、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1、 剛才我們通過實驗和游戲了解了在輪軸的輪上用力是比較省力,那麼如果軸固定不變,把輪換大些會怎麼樣呢?
2、 示範操作實驗:把更大的輪和軸(不變)固定在一起,先在軸的棉線上掛3~5個鉤碼,然後請學生嘗試在輪上加鉤碼,使輪上的鉤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3、 在小組內開展實驗活動,用不同大小的輪和軸進行實驗,並請學生記錄實驗數據,填入書本(P11)的表格內。
4、 交流討論數據表,說說你是按什麼順序進行收集數據的?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按輪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實驗,然後進行對比;發現輪越大,越省力,輪越小,越費力的規律)
四、鞏固與應用
1、找一找,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輪軸?說說它們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那些方便。
2、這些輪軸的作用是什麼?他們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方向盤、軲轆、門把手、扳手、牛頓盤)其中牛頓盤在旋轉時是擰軸,屬於費力的輪軸。
第五課 定滑輪和動滑輪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定滑輪固定在一個地方,不能隨著物體的移動而移動。知道動滑輪不固定,可以隨著重物的移動而移動。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不相同。
過程與方法:通過設計實驗方案來研究定滑輪是否省力、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發展探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滑輪的工作原理。
【教學准備】鐵架台、滑輪、鉤碼、線、測力計、實驗計劃表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1、播放學校早晨升國旗的過程,並提問:「升旗的時候,我們的隊員是往下拉繩子,為什麼國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
2、引入:像旗桿頂部的滑輪那樣,固定在一個位置轉動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
二、研究旗桿頂部的滑輪
1、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做一個定滑輪,模擬升旗的情形,並思考:當我們利用定滑輪提升重物時,需要向什麼方向用力?這說明定滑輪有什麼作用?
2、根據學生回答進行引導「定滑輪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況下,學生已習以為常地認為我們所學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請同學們自行設計研究定滑輪是否能省力的實驗方案。
5、全班內進行交流匯報。
小結:定滑輪的作用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會移動的輪子
1、 出示塔吊的滑輪圖,並問:「這個滑輪是定滑輪嗎?」
2、 認識動滑輪的定義。
3、 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安裝一個動滑輪。並思考:「動滑輪有什麼作用?」
4、 在提升重物時,我們需要向什麼方向用力?這說明定滑輪能否改變用力方向?
5、 用測力計研究動滑輪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學習使用測力計,認識力的單位:牛頓。並進行鞏固練習,拉出3N、5N的力。
2)教師示範用測力計測量將重物不通過動滑輪提升時的重力度數;示範用測力計測量將重物通過動滑輪提升時的重力度數。
3)請學生小組合作用測力計按順序分別測量不同個數(1~5個)的鉤碼直接提升的重力讀數和用動滑輪提升重物的重力讀數,並把實驗結果填寫在P13的表格內。並比較表內數據,發現了什麼?
4)全班內進行交流動滑輪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
四、比較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
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有這么大的不同,那麼我們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定滑輪,什麼情況下使用動滑輪?
第六課 滑輪組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構成滑輪組,滑輪組能夠改變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過程與方法:結合對滑輪組的研究,解釋起重機的工作原理。
情感態度價值觀:能積極參與科學實驗和游戲活動並與同學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學重點難點】用實驗研究探究定、動滑輪的作用。
【教學准備】鐵架台、線、滑輪、鉤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問導入: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家村,都有許許多多的建築工地,參觀這些忙碌的建築工地,我們會有很多的發現。起重機是怎樣把那麼重的物體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 研究滑輪組的作用
1、 滑輪組的定義引入
原來,起重機內發揮作用的是滑輪組,那麼什麼是滑輪組呢?(把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就構成了滑輪組。)
2、 實驗探討簡單滑輪組的作用。
a) 小組合作組裝一個最簡單的滑輪組。
b) 試用這個最簡單滑輪組吊起一個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
請學生猜想,
c) 學生分組實驗,分別用這個滑輪組吊起不同重量(學生自己定)的重物,並和直接吊起該重物的力比較,能發現什麼?
(實驗要求:1、明確分工。2、擬定實驗計劃草案後實行。3、進行實驗並作好實驗記錄。)
d)匯報交流,說說有一個動滑輪的滑輪組的作用。(在這里可能會出現重物比較輕的時候省力效果不明顯,但隨著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顯,越趨向於省一半的力)
3、實驗探討有2個動滑輪的滑輪組的作用。
(1)提出疑問:如果增加滑輪組的數量,用力大小會怎麼變化?
(2)用與前面實驗相同的方法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情況,並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三、游戲體驗
小個子戰勝大力士:游戲規則見教材P15
1)出示游戲器材,找2個大個子學生和一個小個子學生參加游戲。
2)要求沒有直接參加游戲的同學對數據進行記錄,尋找其中的規律。
3)、說出自己的發現
學生自由表述自己的發現並從這個游戲中明白了什麼?
從我們的研究中明白為什麼起重機能夠吊起那麼重的物體。
第七課 斜面的作用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認識像搭在汽車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過程與方法:制訂一個簡單的研究計劃並用實驗的數據來說明斜面的省力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參與科學實驗,願意與同學進行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學准備】1塊搭斜面的平木板,4個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鉤碼、測力計、實驗計劃表。
【教學過程】
一、結合影視導入新課
出示盤山公路的圖片。
提問:「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要這樣修建?」
二、探究斜面有什麼作用
1、 提出一個簡單任務:老師要把這個大木桶搬到講台上來,有什麼好方法?
今天老師就介紹一個更簡單的機械叫斜面。(示範用木板把木桶滾上講台)
2、 斜面概念引入:像這樣搭在高台邊緣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斜面。
3、 跟據老師提出的情境得出的問題:斜面能省力嗎?
4、 分組研究斜面是否能夠省力。
實驗要求:
1)、指導如何用測力計測斜面上的拉力。(當測力計處於勻速運動時,讀出其讀數)
2)、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反饋交流實驗方案。
3)、分工提升不同的物體
4)、在操作員操作的時候,其他同學注意觀察,並取其正確的值,做好記錄。
5、 對研究結果作出分析,發現其中的規律。(發現同一物體從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於直接把物體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提問:剛才我們在實驗過程中,和其他組的數據相比較,你還發現了什麼?
(發現每個組的用斜面拉上去所用力的大小不同,這是因為有的小組坡度高,有的小組坡度低)。
那麼坡度不同對於沿斜面拉物體所用的力也不同嗎?我們能不能設計實驗來證明?
2、分組設計實驗,並分工合作完成實驗和記錄分析工作
Ⅳ 初中物理免費課件哪裡有
初中物理全套課件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rbj0UIWP5gyJ10HEJXws7w
初中物理全套課件|九下物理知識點精講(贈送)|九下物理課件|九上物理課件|八下物理課件|八上物理課件|第一章 機械運動|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第四章 光現象|第三章 物態變化|第六章 質量與密度|第二章 聲現象|八上知識點精講課件(贈送)|9.凝固與凝固放熱的特點.ppt|8.溫度、溫度計.ppt
Ⅵ 教科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自然與科學《工具和機械》課件【三篇】
【 #課件# 導語】認識機械指的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杠桿、滑輪、斜面等都是機械。簡單機械又被人們習慣地稱為工具。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教科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自然與科學《工具和機械》課件,歡迎閱讀與借鑒。
教學活動內容:
知道杠桿可以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
活動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驗,知道杠桿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個點的位置決定的培養學生認識不同種類的杠桿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條件下需要使用不同類型的杠桿。培養嚴謹的科學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找出不同杠桿的三個點和是否省力情況。
教學准備:
螺絲帽、塑料盤、桿秤、螺絲刀、開瓶器、鑷子、啤酒、、鑷子等物品。
教學過程:
一、趣味引入游戲:
1、出示啤酒一瓶、開瓶器。然後用工具打開啤酒瓶,倒一杯啤酒;
2、用夾子夾1支粉筆。比一比,哪個同學完成地快,請其他同學為他們加油。
二、杠桿察棚擾類工具的比較
1、通過二位同學的演示,首先讓我們思考一下,他們使用的工具合適嗎?(合適)
2、他們所使用的二種工具哪種是省力的?哪種是費力的?
①判斷他們是否是省力工具的方法是什麼?
②請同學們在老師為你們准備的圖片上畫出每件工具的三個點。
③然後在小組內討論一下這些工具是否省力?為什麼?
④分組交流反饋;重點分析鑷子和開瓶器的三點位置的變化
3、小結:怎麼樣的工具是省力的?怎麼樣的工具是費力的?(請同學找出其中規律)
4、判斷一下它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費力?
5、學生各自作圖、填表。
6、思考:我們都知道杠桿能省力,能幫助我們抬起自己無法徒手搬動的東西;但是為什麼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工具他們有的是費力的呢?為什麼這樣設計呢?
【 《輪軸的秘密》 】
【設計思想】
本課以《科學課程標准》為指導,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樂於探究、注重科學事實、樂於合作與交流的和肢意識,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知道什麼是輪軸,認識在輪軸的輪上用力能夠省力,輪越大越省力;在軸上用力費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螺絲刀游戲和兩次在輪軸上掛重物的實驗數據分析,認識輪越大越省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活動體會和感悟輪軸是如何省力的,知道敗旦游戲中也含有科學道理,積極了解輪軸在生活中的應用,發展研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了解輪軸作用和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教學難點】
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對比分析,發現軸不變,輪越大越省力的原理。
【教學准備】
學生材料(每組):1盒鉤碼(系線)、1個輪軸、1個輪圈、2把螺絲刀、2瓶水(系線)、1套支架、1張記錄表。
教師材料:學生材料1套、教學課件、組裝水龍頭1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實物水龍頭)這是什麼?誰能把它擰開?老師再給你一樣東西,把它們組合起來,你再來試一試!前後兩次擰水龍頭,你有什麼想說的?
2、為什麼加了一樣東西就能輕松的擰開水龍頭呢?
3、讓我們一起來仔細觀察水龍頭,它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每部分有什麼特點?
4、歸納:我們把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輪軸的秘密》。
二、玩變形輪軸螺絲刀
1、認識螺絲刀
(課件出示螺絲刀)螺絲刀是輪軸嗎?哪個是輪?哪個是軸?
小結:螺絲刀的確是輪軸,只不過它的輪和軸為了人們使用的方便變長了。
2、「吊水瓶」游戲
下面,讓我們來玩一玩螺絲刀!我們要用螺絲刀這個輪軸來吊起這瓶水,老師向大家推薦兩種玩法!第一種玩法是把水瓶系在螺絲刀的軸上,轉動輪,把水吊起來。第二種玩法是把水瓶系在輪上,轉動軸,把水吊起來。你覺得玩的時候應注意什麼?
老師還有兩個要求:第一,每位同學每種玩法都要玩一次!第二,吊水時必須把水瓶口吊到與桌面基本相平為止。學生領取材料後實驗。
交流:這兩種玩法,哪種省力?哪種費力?在玩的過程中你還有什麼發現?
三、輪軸原理深度研究
1、(課件出示)老師這里有一個輪軸,你知道它哪部分是輪?哪部分是軸嗎?
2、我們就借用這個輪軸來作進一步研究。現在老師要在這個輪軸的輪和軸上分別吊一個鉤碼。為了防止鉤碼掉到地上,可將輪軸朝向盒子的內部!我們先拿出系有線的鉤碼,把線頭放進輪上的凹口中,在輪上繞幾圈。然後,我們用同樣的方法在軸上再掛上一個方向相反的鉤碼。如果我把手放掉,輪上和軸上的鉤碼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為什麼?
3、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來知道結果?不過,老師還有一個要求,如果輪軸沒有平衡,請你想辦法把輪軸調平衡。學生領取材料後實驗。
4、現在老師還要為這個輪軸加上一個輪圈,組合成一個新的輪軸,(教師操作組裝輪軸)這個輪軸與剛才的輪軸相比,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如果老師在這個輪軸的輪上掛一個鉤碼,同學們還能把這個輪軸調平衡嗎?學生領取材料後實驗。
5、交流:(同學之間交流想法)。
6、如果老師再將這個輪軸的輪擴大,在輪上還是掛一個鉤碼,你能猜一下這個軸上需要掛幾個鉤碼才能保持兩邊的平衡?
四、拓展整理
1、現在誰能告訴大家,(出示組合式水龍頭)為什麼加了這個東西,水龍頭就能夠輕松的擰開?
2、這就是輪軸的秘密。老師有一個疑問:我們都知道汽車是很重的,而駕駛員卻能很輕松的轉動汽車輪子,他靠的是什麼呢?
3、在我們周圍還有哪些物品應用了輪軸?
4、總結:生活當中的輪軸還有很多。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找一找,並思考這些輪軸幫我們解決了哪些問題?
【 《定滑輪和動滑輪》 】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定滑輪固定在一個地方,不能隨著物體的移動而移動。知道動滑輪不固定,可以隨著重物的移動而移動。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不相同。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行設計實驗方案來研究定滑輪是否省力、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發展探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滑輪的工作原理。
【教學難點】
通過實驗來認識其工作原理。
【教學准備】
鐵架台、滑輪、鉤碼、線、測力計、實驗計劃表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⒈播放學校早晨升國旗的過程,並提問:「升旗的時候,我們的隊員是往下拉繩子,為什麼國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學生回答:因為旗桿頂部有一個輪子)
⒉概念引入:像旗桿頂部的滑輪那樣,固定在一個位置轉動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
二、研究旗桿頂部的滑輪
⒈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做一個定滑輪,模擬升旗的情形,並思考:當我們利用定滑輪提升重物時,需要向什麼方向用力?這說明定滑輪有什麼作用?
⒉根據學生回答進行引導「定滑輪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況下,學生已習以為常地認為我們所學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⒊請同學們自行設計研究定滑輪是否能省力的實驗方案。(提供實驗設計方案表)
要研究的問題定滑輪是否能省力
預測是()否()
要改變的條件
不要改變的條件
實驗設計(可附圖)
⒋小組合作進行實驗,並記錄下研究的數據。
左邊鉤碼個數右邊鉤碼個數定滑輪的狀態我們的發現
小結:定滑輪的作用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會移動的輪子
⒈出示塔吊的滑輪圖,並問:「這個滑輪是定滑輪嗎?」
⒉認識動滑輪的定義。
⒊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安裝一個動滑輪。並思考:「動滑輪有什麼作用?」
⒋在提升重物時,我們需要向什麼方向用力?這說明定滑輪能否改變用力方向?
⒌用測力計研究動滑輪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⑴學習使用測力計,認識力的單位:牛頓。並進行鞏固練習,拉出3N、5N的力。
⑵教師示範用測力計測量將重物不通過動滑輪提升時的重力度數;示範用測力計測量將重物通過動滑輪提升時的重力度數。
⑶請學生小組合作用測力計按順序分別測量不同個數(1~5個)的鉤碼直接提升的重力讀數和用動滑輪提升重物的重力讀數,並把實驗結果填寫在P13的表格內。並比較表內數據,發現了什麼?
⑷全班內進行交流動滑輪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四、比較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有這么大的不同,那麼我們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定滑輪,什麼情況下使用動滑輪?
《滑輪組》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構成滑輪組,滑輪組能夠改變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過程與方法:
結合對滑輪組的研究,解釋起重機的工作原理。
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積極參與科學實驗和游戲活動並與同學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學重點】
用實驗研究探究定、動滑輪的作用。
【教學難點】
認識起省力的大小關系和規律。
【教學准備】
鐵架台、線、滑輪、鉤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問導入: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家村,都有許許多多的建築工地,參觀這些忙碌的建築工地,我們會有很多的發現。(學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見的,並說說自己有些什麼問題)起重機是怎樣把那麼重的物體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研究滑輪組的作用
⒈滑輪組的定義引入
原來,起重機內發揮作用的是滑輪組,那麼什麼是滑輪組呢?(把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就構成了滑輪組。)觀察結構圖P14,理解滑輪組的構造。
⒉實驗探討簡單滑輪組的作用。
⑴小組合作組裝一個最簡單的滑輪組。
⑵試用這個最簡單滑輪組吊起一個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請學生猜想
⑶學生分組實驗,分別用這個滑輪組吊起不同重量(學生自己定)的重物,並和直接吊起該重物的力比較,能發現什麼?(實驗要求:1、明確分工。2、擬定實驗計劃草案後實行。3、進行實驗並作好實驗記錄。)
⑷匯報交流,說說有一個動滑輪的滑輪組的作用。(在這里可能會出現重物比較輕的時候省力效果不明顯,但隨著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顯,越趨向於省一半的力)
⒊實驗探討有2個動滑輪的滑輪組的作用。
⑴提出疑問:如果增加滑輪組的數量,(例如用2個動滑輪和2個定滑輪),用力大小會怎麼變化?
⑵用與前面實驗相同的方法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情況,並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三、游戲體驗
小個子戰勝大力士:游戲規則見教材P15
⒈出示游戲器材,找2個大個子學生和一個小個子學生參加游戲。
⒉要求沒有直接參加游戲的同學對數據進行記錄,尋找其中的規律。
⒊說出自己的發現
學生自由表述自己的發現並從這個游戲中明白了什麼?
從我們的研究中明白為什麼起重機能夠吊起那麼重的物體。
Ⅶ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杠桿》教案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杠桿》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教案欄目。
教學目標
1. 了解杠桿的分類;
2.能說出杠桿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能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並能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進行相關計算
教學難點:畫杠桿的力臂
教學過程
學習指導一、 杠桿的分類
●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第79面,完成下面填空:
省力杠桿:動力臂大於阻力臂的杠桿叫省力杠桿;
費力杠桿:動力臂小於阻力臂的杠桿叫費力杠桿;
等臂杠桿:動力臂等於阻力臂的杠桿叫等臂杠桿;
釣魚桿、鍘刀、筷子、啤酒瓶起子中屬於省力杠桿的是 鍘刀、啤酒瓶起子;
辨別省力、費力、等臂杠桿,你的方法是看動力臂與阻力臂大小關系.
●小組討論
1.蹺蹺板屬於上面的哪類杠桿?托盤天平呢?說說你的看法。
解:等臂杠桿.
2.說一說你身邊還有哪些杠桿屬於省力杠桿,哪些屬於費力杠桿?哪些屬於等臂杠桿?分析使用各種杠桿的好處.
3.分析各種杠桿,完成下表:
●教師點撥
●跟蹤訓練
1.如圖所示,下列工具的使用,屬於費力杠桿的是( A )
ABCD
2.如圖所示的四種工具在使用過程中,屬於費力杠桿的是( B)
A.獨輪車 B.鑷子 C.鋼絲鉗子 D.扳子
3.衣服夾是一種常用物品,如圖所示給出了用手捏開和夾住物品時的兩種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B)
A.當用手將其捏開時,它是費力杠桿
B.當用其夾住物品時,它是費力杠桿
C.無論用手將其捏開還是夾住物品時,它都是費力杠桿
D.無論用手將其捏開還是夾住物品時,它都是省力杠桿
學習指導二、 杠桿的應用
●小組討論
如何畫出使杠桿平衡時的最小動力?結合下圖給同學們介紹你有什麼好的方法技巧.
●教師點撥
解決杠桿平衡時動力最小問題:此類問題中阻力×阻力臂為定值,要使動力最小,必須使動力臂最大,要使動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桿上找一點,使這點到支點的距離最遠;②動力方向應該是過該點且和該連線垂直的方向.
教學目標
1.能識別出杠杠,並能准確找出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2.通過實驗探究能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並能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進行相關計算
3.能對杠桿進行分類,並能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杠桿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能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並能利用杠桿的平 衡條件進行相關計算
教學難點:畫杠桿的力臂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杠桿、鐵架台、鉤碼
教學過程
【引入】:展示圖片,提出問題
阿基米德能夠說出這句“誑語”的原理是什麼?
學生:“杠桿”
學生閱讀本節教學目標
【自學指導一】:杠桿
學生認真閱讀課本76頁,帶著下面的問題把重點知識用橫線畫出來(2min)。
(1)什麼是杠桿?
(2)認識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教師講解:
1.利用圖片,引出杠桿的定義,並指出注意事項
2.杠桿五要素
首先強調杠桿的三大要素,支點,動力、阻力
再利用圖片引出力臂
動畫演示力臂的畫法(本節重點)
動力臂(L1):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阻力臂(L2):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練習力臂畫法:畫出下面杠桿(一根鐵棒)的力和力臂。
總結杠桿的五大要素:
練習:
讀出下圖兩個力旳力臂L1= cm, L2= cm,
利用上面的練習題,提出問題,杠杠在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需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
【自學指導二】:杠桿的平衡條件
學生認真閱讀課本77頁,並填寫學案(3min)
1. 提出問題: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
2. 猜想與假設
(1) F1+L1=F2+L2
(2) F1 · L1=F2 ·L2
3. 設計並進行試驗
教師講解:
利用多媒體,展示實驗步驟以及實驗中的注意事項
學生動手進行試驗,並填寫表格中的數據
分析論證:得出結論
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練習
1. F1=15 N,F2=75 N,L1=15 cm,L2=___。
2. 如圖是搬運磚頭的獨輪車,車箱和磚頭所受的總重力G=800N,推車時,人手豎直向上的力F應為多少N.
省力了還是費力了?
利用上題中的問題引出生活中的杠桿
【自學指導三】:生活中的杠桿
學生認真閱讀課本79頁,並觀察下圖的杠桿,帶著下面的問題把重點知識用橫線畫出來(2min)
(1)省力杠桿的特點?
(2)費力杠桿的特點?
(3)等臂杠桿的特點?
教師講解:
利用圖片展示不同的杠桿,分析受力大小,以及力臂長短總結杠桿的種類及特點
【本節小結】共享收獲。
Ⅷ 科學六年級上冊課件
杠桿是我們生活中經常要用到的物理現象,下面就是我為您收集整理的科學六年級上冊課件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科學六年級上冊課件:杠桿的研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理解杠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過程與方法:用杠桿尺做實驗、收集並整理數據,分析認識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不費力的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意義,並意識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對杠桿尺進行研究
【教學難點】對數據的整理和分析
【教學准備】
杠桿尺、鉤碼、記錄紙(學生);杠桿類和非杠桿類工具3~5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活動:請問我們班有沒有「大力士」,誰能幫我把講台抬起來,我的一枝筆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請同學們推薦「大力士」上來抬講台)
哎,講台實在太重了,搬不動,能不能利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這件事?
用吊機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輪吊……(請學生出謀劃策)
二、認識杠桿
1、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一種非常簡單的卻能很輕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桿。
什麼是杠桿?——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個支撐的物體,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們常把這樣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們科學地把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稱為「杠桿」。
2、示範用杠桿撬講台。
3、板書分析杠桿的各個部分名稱和定義。
阻力點 用力點
支點
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
4、出示P4的兩張圖片:壓水井、蹺蹺板。
請大家在上面畫一畫,他們的三個點分別在什麼位置
5、在展台底下進行反饋交流。
6、分辨杠桿
觀察P4 P5的這些工具,說說哪些是杠桿,哪些不是杠桿?並說明理由(找一找三點)
學生自己體驗杠桿尺的組成及變化。
三、研究杠桿的秘密
1、 剛才我們用杠桿輕松地撬起了講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是省力的呢?
(學生一般認為都是省力的,教師在課堂上舉例費力的事件)
讓我們用杠桿尺這個工具,來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研究。
2、 對杠桿尺的構造進行介紹和使用方法
3、 教師問題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桿尺的左邊第四格掛上一個鉤碼,要使杠桿尺保持平衡,我應該在杠桿尺的右邊什麼位置掛上幾個鉤碼 ?(請同學上台來試一試,並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4、 還有其他方法嗎 ?
5、 老師剛才是在左邊第四格掛了一個鉤碼,還可以怎麼掛?那麼右邊又應該在什麼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呢?請大家在小組內合作開展實驗,並且把數據記錄在P6上的表格內。完成實驗之後再把實驗數據進行統計:省力情況有( )種,費力情況有( )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 )種。
6、 對所有的數據進行觀察和分析。
1) 在什麼情況下,杠桿省力?
2) 在什麼情況下,杠桿費力?
3) 在什麼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7、 教師進行總結:省力、費力、不省力不費力各情況的比較和分析。
四、收集數據步驟的反思
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步驟收集數據的?哪種方法更合理?
五、全課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