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杠桿為什麼能傾斜平衡杠桿原理
杠桿可以在任何位置保持平衡的。
要使杠桿平衡,就要滿足: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這個條件的。
滿足杠桿平衡條件的,就可以保持平衡了。
㈡ 關於阻力的方向(物理杠桿知識)
1.這個圖沒有問題。
2.不同地方不一樣,也沒問題。因為,力的作用方向不是唯一的。
3.阻力是否向下取決於棒和物體是否有摩擦力。若無摩擦力,則是斜向左下。
4.確定阻力要根據題意來做。就本題而言,題目應該有說明,若無說明,兩種做法都算對。
㈢ 傾斜的彈簧測力計和豎直的彈簧測力計的杠桿平衡有什麼不同
不同就在於由於力的方向不同,會導致力的大小不同。
解析:
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要求是把杠桿調節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於測量力臂」。
因為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如下圖:
l1和l2就是對應的力臂,此時的力臂不在桿上,測量困難。
所以,當杠桿水平時,物體對杠桿的拉力的力臂恰好與杠桿垂直,力臂在桿上,可用刻度尺直接測出;而當傾斜測力計時,測量力臂不方便。
㈣ 杠桿為什麼能斜著平衡
在初中物理實驗時發現,力臂相同時兩邊重力相同,杠桿平衡,杠桿在偏轉一些的地方停止了.此時兩邊重力相同,力臂產生變化 都變小。可還是相同。你可以作出圖來乍一下。
㈤ 杠桿、斜面、滑輪、輪軸、定滑輪、動滑輪的原理
一、杠桿原理
杠桿又分稱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
二、斜面原理
斜面(inclined
plane)是一種傾斜的平板,能夠將物體以相對較小的力從低處提升至高處,但提升這物體的路徑長度也會增加。斜面是古代希臘人提出的六種簡單機械之中的一種。
假若斜面的斜率越小,即斜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越小,則需施加於物體的作用力會越小,但移動距離也越長;反之亦然。假設移動負載不會造成能量的儲存或耗散,則斜面的機械利益是其長度與提升高度的比率。
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會使用到斜面。行駛車輛的坡道是一種常見的斜面;卡車裝載大型貨物時,常會在車尾斜搭一塊木板,將貨物從木板上往上推,所應用的也是斜面的理論。
三、滑輪原理
滑輪主要的功能是牽拉負載、改變施力方向、傳輸功率等等。多個滑輪共同組成的機械稱為「滑輪組」,或「復式滑輪」。滑輪組的機械利益較大,可以牽拉較重的負載。滑輪也可以成為鏈傳動或帶傳動的組件,將功率從一個旋轉軸傳輸到另一個旋轉軸。
四、輪軸原理
輪軸的實質是可以連續旋轉杠桿.使用輪軸時,一般情況下作用在輪上的力和軸上的力的作用線都與輪和軸相切,因此,它們的力臂就是對應的輪半徑和軸半徑.
由於輪半徑總大於軸半徑,因此當動力作用於輪時,輪軸為省力費距離杠桿(下面的第一幅圖),實際的例子:有自行車腳踏與輪盤(大齒輪)是省力輪軸.當動力作用於軸上時,輪軸為費力省距離杠桿,實際的例子有:自行車後輪與輪上的飛盤(小齒輪)、吊扇的扇葉和軸都是費力輪軸的應用。
五、定滑輪原理
使用時,滑輪的位置固定不變;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但可以改變作用力方向.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分別是滑輪的半徑,由於半徑相等,所以動力臂等於阻力臂,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定滑輪不能省力,而且在繩重及繩與輪之間的摩擦不計的情況下,細繩的受力方向無論向何處,吊起重物所用的力都相等,因為動力臂和阻力臂都相等且等於滑輪的半徑。
六、動滑輪原理
動滑輪省1/2力多費1倍距離,這是因為使用動滑輪時,鉤碼由兩段繩子吊著,每段繩子只承擔鉤碼重的一半,而且不能改變力的方向。實質是個動力臂(L1)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桿:圖中,O是支點,F1是提升物體的動力,F2是物體的重力(也可理解為不用機械時提升物體用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