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下列關於杠桿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的 B.動力、阻力使杠桿轉
A、杠桿是硬棒,形狀可以是直棒,也可以是彎曲的,故A正確; B、動力、阻力是一個使杠桿轉動、一個是阻礙杠桿轉動;故使杠桿轉動方向相反,但他們的方向不一定是相反的,故B正確; C、杠桿繞著轉動的點叫支點,支點一定在杠桿上,可以在杠桿上的任何位置,故C正確; D、力臂是從支點到力作用線之間的距離,不是到力作用點之間的距離,所以動力臂與阻力臂之和不一定等於杠桿的長度,故D錯誤. 故選D. |
❷ 杠桿原理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
其中公式這樣寫:支點到受力點距離(力矩) * 受力 = 支點到施力點距離(力臂) * 施力,這樣就是一個杠桿。
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 (力臂 > 力矩);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杠桿。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 (力矩 > 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
兩種杠桿都有用處,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評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動作范圍。另外有種東西叫做輪軸,也可以當作是一種杠桿的應用,不過表現尚可能有時要加上轉動的計算。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把地球挪動!"這句話不僅是催人奮進的警句,更是有著嚴格的科學根據的。
❸ 幫我搞懂九上科學杠桿知識,50分砸了!
首先要會找力臂,這是最基本的。
杠桿的題目,大多圍繞平衡條件來考。
把你的問題補充出來,我來幫你搞定。
❹ 既然杠桿不一定是直棒那還有什麼其他的形狀嗎
物理學中把能繞固定點(支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由杠桿的定義可知:當一條硬棒靜放在地面上時它不是杠桿,杠桿必須是堅硬的,杠桿的形狀不一定是直的,可以是直棒,也可以是彎曲的.
故答案為:能繞固定點(支點)轉動的硬棒;不是;堅硬的;不一定.
❺ 關於杠桿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杠桿必須是一根直棒B.杠桿不一定要有支點C.杠桿可以是直的,
杠桿可以是直棒,也可以是彎曲的,但杠桿一定是硬棒,故A錯誤,C正確;
杠桿一定有支點,故B選項錯誤;
杠桿受兩個力的作用而處於平衡狀態,這兩個力使杠桿轉動的方向相同,但兩個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同,故D選項錯誤.
故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