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鋼鐵行業去杠桿存在的問題

鋼鐵行業去杠桿存在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4-12-07 14:58:26

㈠ 國企去杠桿最大的困難在哪

我國非金融企業杠桿率上升趨勢已出現改變,但國企高杠桿問題依然突出。專家認為,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有關部署,方向明確,對象具體,將會加速國企降杠桿進程。

另一方面,國企負債主要對應著國有銀行資產。國有企業通過處置資產而承受的損失,有相當部分要傳導到國有銀行部門,形成不良貸款。當前,在金融監管強化的背景下,大型國有銀行承擔著較大的資本金壓力。國有銀行部門為了規避不良貸款,很難積極配合國有企業去杠桿。

在降杠桿的過程中,很多企業寄希望於「債轉股」。國家發改委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各類實施機構已與鋼鐵、煤炭、化工、裝備製造等行業中具有發展前景的70餘家高負債企業積極協商談判達成市場化債轉股協議,協議金額超過1萬億元。

從目前情況看,「債轉股」落地狀況並不理想。一位不願具名的銀行人士表示,落實債轉股的資金都是通過市場化籌集的,本身就有利息成本,銀行也得有收益的考慮。同時,對於鋼鐵等周期性行業的發展前景,仍需謹慎觀察。

如何可持續發展才是重要的。

㈡ 國企去杠桿最大的困難在哪

「去杠桿」是中國正在推動的五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之一。

國有企業去杠桿的困難主要有以下四點:
第一,國有企業的職能過多,背負了額外的負擔。這種負擔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穩定稅收。國有企業貢獻了大量的國家稅收,其每100元營業收入的納稅額是8.55元,私營企業是3.02元,外資企業是3.03元。國有企業的稅賦約為其他企業的2.8倍。

二是穩定就業。國有企業解決的就業人口在1997年達到了總就業人口的73.4%。隨著國有企業的改革,該比例逐年下降。截至2014年,這一比例下降到了34.5%,但仍然大於全國就業人口的三分之一,是穩定就業的重要陣地。國有企業創造就業機會的效率實際上要低於私營企業,但是穩定內部就業的壓力又迫使國有企業要從事很多非核心業務。例如,武漢鋼鐵集團公司辦養豬場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富餘的後勤人員,解決職工就業問題,履行社會責任」。因這種原因而形成的資產和負債都不屬於主營業務,在對這部分業務去杠桿時更是面臨非常大的阻力。

三是穩定投資和GDP。從效率的角度來看,國有企業的投資效率和GDP創造能力並不比私營企業更有效率和優勢,相反甚至遠遜於私營企業。但在特殊時期,地方政府與國有企業之間更容易達成默契,國有企業因此成了政府部門實施逆周期調控的核心主體。

第二,國有資產處置敏感。去杠桿意味著資產和負債兩端同時承壓。其中,資產端的壓力主要體現為國有資產處置比較敏感。一方面,如果處置國有企業資產的過程不順利,就會出現舊賬變新賬的問題。這會對國有企業的責任人產生負向激勵。另一方面,任何資產處置都對應著沉沒成本的流失。沉沒成本、估值損失等價值消失成了阻礙國有企業資產處置的重要原因。國有資產流失一直是非常敏感的話題,因處置資產而導致資產變現價值下降,是對國有企業負責人的另一個負向激勵。

第三,國有銀行部門面臨較大的損失壓力。除了資產端面臨阻力,國有企業的負債端也面臨巨大壓力,因為國有企業的負債主要對應國有銀行的資產。國有企業通過處置資產而承受的損失,部分可以通過自身消化,但仍有相當多的部分將傳導到國有銀行部門,形成不良貸款。當前,大型國有銀行在金融監管強化的背景下已經苦不堪言,承受著較大的資本金壓力。因此,國有銀行部門為了規避不良貸款風險,很難積極配合國有企業去杠桿,地方性城市商業銀行更是如此。地方性城商行的客戶主要是地方國有企業,地方國有企業又是最近一輪加杠桿的主力。這些地方性銀行的抗風險能力本身就較弱,在國有企業去杠桿的過程中,承受的壓力尤其大。

第四,國有企業去杠桿過於追求效率,反而導致效率下降。根據國發[2016]54號文,降杠桿要充分考慮不同類型行業和企業的杠桿特徵,分類施策,有扶有控,不搞「一刀切」。然而在政策落實的過程中,各方都在分類施策的標准中找到對自己有利的解釋,從而導致分類處置的結果是「都不用處置」,穩妥有序的初衷產生了效率低下的後果。此外,去杠桿只是一種手段和過程,最終目的是通過降低國有企業杠桿率,促進國有企業改革和提質增效。然而,當前在推動去杠桿的過程中,部分領域和部門把去杠桿從手段變成了目的。目前以「明股實債」形式推動的債轉股就是最好的例證。雖然企業通過將債權變更為股權,在名義上降低了杠桿率,但股權要求的回報率往往高於債權利息率,這反而增加了企業的流動性壓力。這種去杠桿是典型的本末倒置,無助於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提質增效。

㈢ 如何理解2016年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去產能
: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
去庫存:化解房地產庫存
去杠桿: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降成本:幫助企業降低成本
補短板:擴大有效供給

㈣ 三去一降一補落實方案3篇

三去一降一補方案一

「十三五」開局之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發力攻堅。如何完成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考驗著宏觀調控和深化改革的能力,決定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前景,成為前來參加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

去產能

下決心落實到位

「壓減產能不是動動嘴皮子那麼簡單,整個過程非常艱難,涉及企業債務、職工安置、轉型升級等一系列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河北永洋特鋼集團公司董事長杜慶申告訴記者,公司產能從300萬噸壓減到240萬噸後,通過調整生產線生產汽車用鋼、挖掘機鏟頭等新產品,企業利潤不降反升。

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痼疾,經濟步入新常態後,這個問題越發成為轉型升級的羈絆。「去產能是五大任務之首。這個問題不解決,去杠桿、去庫存等其他問題也難以取得實際效果。」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一語中的。

全國人大代表、經濟學家辜勝阻分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就是要把資源要素從產能過剩行業企業中釋放出來,並通過創業創新為新興產業輸送更多勞動力、資本和技術。

去產能,關鍵在於落實。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冷水江鋼鐵公司董事長陳代富說,政府和社會要多方面創造新就業機會,為企業員工謀出路;企業自身也要擺脫「等要靠」心理,努力通過科技創新解決效率低下和效益不高的問題。

辜勝阻說,去產能會帶來失業和稅收減少等問題,是非常痛苦的過程,關鍵要做好社會政策兜底。同時大力推動創新創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有效對沖去產能對經濟發展造成的壓力。

去庫存

妥善應對分化格局

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火爆、房價持續上漲,而不少二線特別是三四線城市卻依然「寒意十足」。

「房地產市場分化加劇,增加了去庫存的難度和復雜性。」全國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專職副主委郭乃碩說,一線城市本身具有較強的「虹吸效應」,房價上漲有一定基礎。但非理性上漲顯然不利於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並透支三四線城市的購買力。

「現階段三四線城市是去庫存的焦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建議,要發展批量化租賃市場,在人口凈流出地區控制房地產用地供給量,並為農村轉移人口提供政策優惠。

在市場分化加劇背景下,「一刀切」式的調控手段已不能適應房地產市場的變化。

「解決矛盾的關鍵是改革和調整房地產供給結構。」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說,要把投資型市場與自住和改善型市場區分開來。

去杠桿

守好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部分銀行貸款不良率抬頭,「去杠桿」壓力進一步增強。

通俗地說,杠桿率就是債務負債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認為,中國債務水平需要引起警惕,既要防止過高債務率可能造成的問題,也要審慎分析中國國情,尋找一條道路逐步緩解這樣的現象。

「金融風險點多面廣,相互傳染,要高度重視當前金融領域各種風險點。」辜勝阻代表說,這需要把握好去產能、去庫存和去杠桿的力度和節奏。要更多用市場化方法去產能,建立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規范地方政府舉債。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說:「關鍵還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通過提高經濟總量『分母』來降低杠桿率。」

降成本

讓企業「輕裝上陣」

「長期以來,我國實體經濟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成本居高不下,高昂的成本擠佔了企業狹窄的利潤空間。」辜勝阻代表說。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下,企業面臨的融資貴、稅負重、用工難、隱性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更為突出。據統計,去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率僅為5%出頭,而僅貸款利息一項通常就會超過5%。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副所長李蘭建議,在已採取一系列減稅措施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企業減稅力度,提振企業家信心和發展動力,調動企業家投資實業的積極性。

辜勝阻代表說,穩固經濟增長之基,要打好削減實體經濟成本的「組合拳」,讓企業「輕裝上陣」。

補短板

抓住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點

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最薄弱的環節制約著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水平。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蔡玲說,當前扶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不足,百姓對教育、養老、醫療、旅遊、文化等領域的需求不斷升級,這些都是補短板的主要領域。

「扶貧攻堅是最緊迫的,提高創新能力是最長遠的。提高有效供給核心還是要靠創新,而不論企業技術升級設備改造還是研發創新,都需要巨大的投入。」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說。

近期國家確定了進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措施。蔡繼明代表說,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不僅能緩解困擾我國的資源環境等問題,還將帶動整個產業鏈飛躍式發展。「在經濟新常態下,有效『補短板』對於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意義重大。」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重點任務有壓有保,有減有加。」辜勝阻代表說,在經濟下行壓力下,補短板可成為經濟增長新的發力點。

三去一降一補方案二

同時,有些政策措施需要進一步研究制定,有的地方還沒有有力行動起來,有的工作抓得還不精準。要深刻理解時代背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有周期性、總量性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給質量滿足需要,使供給能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當前重點是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本質屬性是深化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價格、財稅、金融、社保等領域基礎性改革。

要把工作做細做實,有針對性制定政策、解疑釋惑;具體工作要從實際出發,盯住看,有人管,馬上干。

關於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強調,必須堅持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為人民群眾生活改善打下更為雄厚的基礎;必須弘揚勤勞致富精神,激勵人們通過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必須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處理好政府、企業、居民三者分配關系。

必須強化人力資本,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力度,著力把教育質量搞上去,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必須發揮好企業家作用,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化解困惑,保障各種要素投入獲得回報;必須加強產權保護,健全現代產權制度,加強對國有資產所有權、經營權、企業法人財產權保護,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產權保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增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感。

******黨校教授辛鳴、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勝軍分別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內容要點做出解讀評論。

三去一降一補方案三

************、******、中央******、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5月16日上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分別研究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工作。******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綜合研判世界經濟形勢和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作出的重大決策,各地區各部門要重點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不能因為包袱重而等待、困難多而不作為、有風險而躲避、有陣痛而不前。

會議分別聽取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住房城鄉建設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工作方案的匯報,聽取了江蘇、重慶、河北以及深圳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情況的匯報,聽取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工作的匯報。領導小組成員進行了討論。

深化價格、財稅、社保等領域改革

******指出,黨中央作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策後,各地區各部門認識不斷提高、主動開展工作,有關部門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許多地區研究制定了綜合性方案和專項方案,成效逐步顯現,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同時,有些政策措施需要進一步研究制定,有的地方還沒有有力行動起來,有的工作抓得還不精準。

******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系全局、關系長遠,一定要切實抓好。要深刻理解時代背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有周期性、總量性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要准確把握基本要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給質量滿足需要,使供給能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當前重點是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本質屬性是深化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價格、財稅、金融、社保等領域基礎性改革。

******強調,要發揮好市場和政府作用,一方面遵循市場規律,善於用市場機制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政府要勇於承擔責任,各部門各級地方政府都要勇於擔當,干好自己該乾的事。要突破重點難點,堅持重點論,集中攻關,以點帶面。要把工作做細做實,有針對性制定政策、解疑釋惑;具體工作要從實際出發,盯住看,有人管,馬上干。要平衡好各方面關系,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注意減少風險隱患。

保障各種要素投入獲得回報

******強調,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是轉方式調結構的必然要求,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必須堅持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為人民群眾生活改善打下更為雄厚的基礎;必須弘揚勤勞致富精神,激勵人們通過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必須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處理好政府、企業、居民三者分配關系;必須強化人力資本,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力度,著力把教育質量搞上去,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必須發揮好企業家作用,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化解困惑,保障各種要素投入獲得回報;

必須加強產權保護,健全現代產權制度,加強對國有資產所有權、經營權、企業法人財產權保護,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產權保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增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感。

中等收入群體如何界定?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介紹,中等收入群體有很多定義,國際通行的標準是收入處於社會平均收入或收入中位數及其附近區間的勞動者。

我國高度重視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調控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欖形分配格局。

形成橄欖形分配格局,關鍵是讓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是釋放消費潛力、擴大內需,建設「橄欖形」社會的重要基礎。此前,遲福林提出建議,應當把中等收入群體倍增作為國家戰略,在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基礎上,制定專項國家規劃。

2013年,我國發布《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橄欖形」分配結構逐步形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完善收入分配製度,縮小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

近年來,全社會收入差距逐漸縮小,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斷擴大,但邁向「橄欖形」分配結構仍有發力空間。蘇海南說,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重點和難點是:一方面要使偏低收入者群體進入中等收入群體,另一方面要讓現有的中等收入勞動者不因為各種原因重新下掉到低收入群體。

㈤ 如何破解去產能與企業增產擴張的矛盾

在穩增長政策適度回歸的情況下,不能不高度警惕投資模式的慣性復歸對於去產能和去杠桿進程的阻滯,尤其當前地方政府維護和擴大產能和杠桿的舉動已超出了穩增長范疇,異化為借經濟增長將產能和杠桿利用擴大到關聯社會就業和銀行貸款的高度,這無疑將全部風險甩給了銀行以及國家信用,加速全局性金融風險的逼近。

經濟運行合理區間上下限的明確,以及未來經濟增速「破下限」的可能,使得宏觀經濟政策在近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以「保下限」為目標的穩增長再次回到了政策目標的大框架中。而管理層關於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新開工和建設進度的加快,以及破解中小企業投資意願低下等局部性鼓勵政策的出台,也佐證了短期政策目標的這一變化。

在「促改革、調結構」占據上半年經濟工作重心的情況下,穩增長之所以再次被提及,是為了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因為,不僅采購經理人指數、PPI等先行指標預示著經濟下滑的趨勢在延續和加重,而且今年以來單位GDP的產出在嚴重下滑,企業盈餘不足覆蓋當前應償利息,融資出現「龐氏化」特徵,投資出現「投機化」傾向,資金紛紛流向政府隱性擔保的項目和房地產資產,事實上的企業破產已大量存在。如果堅持「促改革、調結構」,去杠桿和去產能就要提速,存量資金鏈就會出現斷裂。特別是在近幾個月凈出口和最終消費動力減弱的幅度和趨勢超過預期、美國QE政策導致資本大規模外流等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變化可能成為風險觸發點的情況下,系統性金融風險逼近正在成為可能。

所以,筆者認為,穩增長政策的回歸,需要拿捏「穩增長」與「去產能」、「去杠桿」的平衡。在歐美,去產能和杠桿盡管很痛苦,卻是一個市場化的、自然的「破壞性增長」過程。美國2008年以來的降杠桿進程歷時近五年,盡管到目前為止已顯現結束的跡象,但期間也遭遇了企業破產、經濟下滑、金融動盪、失業率居高不下的陣痛。有中國特色的去產能進程除了必經痛苦之外,更要考慮產能的頑固性。在中國各地,產能一旦形成一定規模,便逐漸固化為地方經濟增長、稅收來源、利益分成、就業穩定和政治績效的組成部分,很難被淘汰。對於過剩產能的不斷容忍,後果就是過剩產能的累積到了「大而不倒」的地步,經濟增長和銀行信貸被綁架。過去十年,由於外需比較平穩,地方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土地市場持續繁榮(土地出讓收入佔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從2001年的16.6%上升到2009年的48.8%),產能過剩被掩蓋了,即使暴露出過剩的問題,也在地方政府巨額補貼、稅收返還、新增產能消化舊產能、產能轉移和調整等騰挪術下獲得存在,甚至以房地產輔業盈餘來彌補企業主業產能過剩的虧損,過剩加重的現象不斷上演。去年以來,上述騰挪術越來越難以為繼,不得不通過銀行貸款展期,甚至通過信託銀行理財等變相的高利貸作為選擇。產能過剩和不斷加杠桿的結果,就是金融機構對企業存量風險資產規模的不斷上升。2008年至2012年,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業和居民四部門中,企業部門債務增速最快,從2008年的28.9萬億元增至2012年的64.4萬億元。在過去四年中,企業債務與GDP之比猛增30%以上,去年則為124%,高於國際上一般在60%至70%的閾值,而工業企業的凈利潤率只有5%左右,僅為國際企業的一半。

因此,一方面,由於信息不對稱和政策漏洞,去產能和去杠桿過程會遭遇到地方政府的抵制。近期,河南、山西等產煤大省為保持煤炭產能規模,無視「煤-運-電」產業鏈市場化改革,靠行政手段讓本地電廠買本地煤的「保煤運動」;地方政府幫助產能過剩企業逃避國家投資管理規定、補辦環評手續、補繳罰款、暫停後重啟等現象屢見不鮮。另一方面,每當有政策放鬆時,便是過剩產能復生甚至擴大的機會。去年下半年「穩增長」的階段性、局部性政策刺激,盡管在政策導向上一再提出要規避「兩高一剩」行業,但產能過剩行業依然得到了回顧。例如,在「新型城鎮化」的刺激下,去年粗鋼產量達到7.23億噸,同比增長3%左右,進一步加劇了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另外,即便是清理產能,由於政策制定與執行分屬不同部門,協調落實和效果存在很長的周期和時滯,而強行執行時又遇到與地方政府的關系問題。同時,地方政府也會以「拉郎配式」的產能合並(而非重組)來柔和應對,實際產能並未減少,反而因為單一規模產能的大體量而加劇了後續產能清理的難度。

在穩增長政策適度回歸的情況下,我們不能不高度警惕投資模式的慣性復歸對於去產能和去杠桿進程的阻滯,這在2008年和2012年都曾出現。而當前地方政府維護和擴大產能和杠桿的舉動已超出了穩增長的范疇,異化為借經濟增長將產能和杠桿利用擴大到關聯社會就業和銀行貸款的高度,致使管理層無法下決心真正清理產能和降低杠桿的地步。地方政府的隱性擔保是吸引包括銀行在內的社會資金流向的原動力,是引發全局性金融風險的源頭。地方政府對於過剩產能和加杠桿背書所隱含或保證的收益率是導致銀行對企業貸款激增的源頭。只是,去年以來,由於外需長期回落、地方財政收入增速嚴重下滑、房地產和銀行信貸增速進入了下行周期,依靠傳統手段尋求騰挪過剩產能空間的做法難以為繼。具有信貸優勢的國有企業繞開銀行信貸投向的監管,通過信貸資金錶外運營曲線投向政府基建項目和房地產。一方面,基建投資和房地產的泡沫化增長是地方能維持、消化和掩蓋過剩產能和高杠桿,以及美化國有企業資產負債表的手段;另一方面,基建和房地產泡沫化增長是維持地產上行周期、保證地方土地財政和短期經濟增長的手段。而當前地方擴大產能和杠桿的新舉動,無疑將全部風險甩給了銀行以及為銀行做背書的國家信用,加速全局性金融風險的逼近

㈥ 中國的鋼琴製造行業產能過剩嗎

杠桿,撬動了發展,也積累著風險。
加杠桿易,去杠桿難。然而為了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再難也要堅定推進。
去杠桿半年來,正對中國經濟金融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新華社記者調研發現,越來越多的資金正從傳統產能過剩領域逐步退出,向高新技術產業等新經濟聚集,企業和金融機構的發展模式和互動關系在悄然變化。
實體企業:產能過剩行業融資受限正艱難轉型,科技創新等「新經濟」資金湧入
「誰的電話都可以不接,銀行行長的電話不能不接。」以鋼鐵為主業的江蘇常州東方潤安集團董事長蔣中敏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中途出去接了一個電話。
幾分鍾後他回來告訴記者,某股份制銀行接總行通知,鋼鐵企業授信額度都要壓降,他的授信降低30%。他在這家銀行半年後到期的貸款,還後只能續貸原來金額的70%。
「我們不當祥林嫂,活著就證明有水平,而且要活得更好。」在鋼鐵業摸爬滾打28年的蔣中敏,堅持轉型不轉行,不斷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他們和義大利合資設立了馬拉茲電梯導軌公司,用公司產的軋鋼和余熱余氣深加工製造電梯導軌,效益比同行高兩三成,三年多市場佔有率做到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銷售同比增長約八成。
去杠桿主攻方向是降低企業債務,而鋼鐵、煤炭等資金密集、產能過剩行業首當其沖,去杠桿與去產能如影隨形。如今,仍然存活下來的這類企業,多在有限的資金中閃轉騰挪,艱難推進著轉型升級。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金司副司長孫學工指出,中國總體杠桿率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屬中等水平,但上升較快,分布不均衡,去杠桿主要是針對企業杠桿率。
記者采訪多家銀行了解到,隨著去杠桿的推進,銀行業普遍對產能過剩行業實行「行業准入限制+企業白名單管理」,放貸普遍收緊。
去杠桿任務還指向過度融資企業。在經濟上升期擴張過快的企業,在下行期資金鏈趨緊。有的還貸後少貸甚至不貸,主動去杠桿;有的陷入停產半停產,被動去杠桿。
去杠桿效果初顯。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5月末下降0.5個百分點;全國產能過剩行業中長期貸款6月末余額同比下降0.5%,連續4個月下降。
並非所有的行業都要去杠桿,新經濟發展需要融資大力支持。
杭州,錢塘江畔、六和塔對岸。每周一次的六和橋投融資沙龍,為社會資金對接雙創項目。隨身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陳平川,在這里找到了250萬元投資。他開發的鋼琴學習軟體APP,以及與之藍牙連接的智能鋼琴即將上市。
兩年多來,這里已為互聯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葯等項目融資7.2億元。沙龍主辦者杭州楓惠咨詢總經理馬海邦說,現在民間資金充裕,越來越多的資金正在進入新經濟。
金融機構:銀行傳統信貸風險攀升正積極拓展新空間,多渠道融資格局正在形成
去杠桿影響的不止是企業的前途命運,也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業務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人們眼中「金飯碗」的銀行業,如今日子也不好過。
「現在公司貸款負增長,主要是沒有好項目。每年到期的幾百億上千億的信貸規模,要維持住很難。」某國有大銀行遼寧分行信貸部負責人告訴記者。
有的企業銀行圍著轉,有的企業銀行躲著走。多位銀行人士直言,現在安全是第一位的。今年5月末,全國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已超過2萬億元,比年初新增2800多億元,不良率達到2.15%⊥戶經理做的業務如果出現不良,處罰遠遠超過提成。
但由此也產生了新風險。在東北某地級市,各大銀行對鋼鐵業的授信近90%都集中在一家企業,貸款風險在集中。
對金融業來說,去杠桿有壓力,但也是調整業務發展模式的契機。
銀行正從單一的信貸提供者,演進成綜合性的金融服務提供商。
「去杠桿其實也在倒逼銀行轉型和金融改革。」浙商銀行行長劉曉春說,我們提出搞全資產經營,不把經營局限在以存貸款為主的模式,而是實現信貸市場、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的統籌管理與集約經營,推動信貸類資產、交易類資產、同業類資產、投資類資產的多元發展,為實體企業提供多渠道融資。
債券市場發展迅猛,有實力的企業往往發債融資。建行江蘇分行今年上半年承銷的債券平均年化利率只有3.28%,而同期貸款的平均利率是4.44%。
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打通直接融資的管道。
7月7日,南京埃斯頓(11.730, -0.28, -2.33%)自動化公司的定向增發計劃拿到了監管部門批文。公司將募集3.9億元,用於正在南京興建的用機器人(21.610, -0.39, -1.77%)生產機器人的工廠。這家掌握了機器人製造核心技術的企業,去年3月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上市後融資容易多了,銀行主動找上門。應當在去杠桿的同時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為企業融資打開多元化通道。」公司財務總監袁琴說。
未來思考:金融應精耕細作企業應苦練內功,金融與實體經濟共榮共生
我國人民幣貸款余額今年5月底首次突破100萬億元,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超過149萬億元。在去杠桿背景下,無法期待貨幣信貸再度高增長。怎麼用已有的上百萬億元的資金,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服好務
誕生了新中國第一台手扶拖拉機的武漢黃鶴拖拉機公司,正咬牙進行脫胎換骨的變革:停產老舊產品,依託華中農業大學技術進軍精耕播種機領域。在這個節骨眼上,看見企業銷售一度腰斬,多家銀行抽貸撤退。而武漢農村商業銀行到企業深入調研,不僅追加授信1500萬元,還量身定做金融產品幫企業減少財務支出。
如今,他們的新產品受到農民歡迎,產品已進入十幾個省份的農機補貼目錄。「雖然今年還虧損,但明年有望扭虧為盈。」公司總經理劉世順說。
對金融業而言,雖然風險防範是關鍵,但實體經濟是盈利來源。如果對遇到困難但仍在努力、仍有前景的企業「一刀切」退出,而對目前效益不錯的企業蜂擁而上,可能會埋下更多隱患。
「銀行要反思自身的經營模式,集中抽貸和蜂擁授信都容易產生不良。」某國有大行省級分行副行長說,同質化、粗放式的金融服務應當改變,要突出專長、精耕細作,培養長期客戶。
同樣需要深思的,還有企業的發展模式。
在遼寧重工業城市撫順,一牆之隔的兩家企業,境遇大相徑庭。撫順特鋼(5.500, 0.00,0.00%)生產的是高精尖的特鋼,價格是普鋼平均價格的4倍,紅紅火火;而撫順鋁業生產的普通電解鋁因虧損嚴重而停產,冷冷清清。

「不管什麼行業,都有好的企業。關鍵是企業自身要練好內功,增強核心競爭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說。
金融和實體經濟能否走上共榮共生之路,不僅關繫到去杠桿之役的成敗,更是經濟健康、金融穩定的關鍵。
雖然從體量看,創投只是國內金融業的小弟,但其機制理念值得借鑒,目前正在部分銀行試點的投貸聯動就借用了類似機制。浙江如山匯金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今年4月為上海一家做智能汽車操作系統的高技術公司,投了數以千萬元計的A輪融資,期待其成為我國汽車智能化革命的新興中堅。而這只是這家創投公司投的近90個高新項目之一。

閱讀全文

與鋼鐵行業去杠桿存在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池介面 瀏覽:515
湖南盛景股票 瀏覽:737
鄭大公司金融論文 瀏覽:875
哈爾濱股指期貨 瀏覽:872
6月份股指期貨走勢 瀏覽:173
新加坡有幾個交易所 瀏覽:491
外匯局支持貿易新業態發展問題建議 瀏覽:486
國盛集團副董事長 瀏覽:504
廣東銀信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856
投資與理財書本信息 瀏覽:617
立新能源股票 瀏覽:166
招商閃電貸授信貸款 瀏覽:166
現金貸款投訴電話 瀏覽:682
商業銀行匯率風險管理中主要的金融衍生工具 瀏覽:252
奇獲期貨真實 瀏覽:37
信用卡融資杠杠 瀏覽:790
北方信託領導班子成員 瀏覽:54
益學社股票群 瀏覽:686
中道教育投資控股集團 瀏覽:69
貸款按照性質分類 瀏覽: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