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匯率戰爭內容簡介
貨幣霸權的掌握者,通過操縱匯率的波動,實質上影響著全球的經濟秩序和國際關系格局。匯率,這個看似抽象的金融指標,實則蘊含著深遠的政治與經濟含義。中美兩國間的匯率較量,背後隱藏著復雜的利益博弈和戰略考量,每一絲匯率的變動都可能揭示出國家政策的導向和國際地位的較量。
這場被世人稱為「匯率戰爭」的斗爭,其威力不容小覷。它不僅影響著國際貿易的平衡,還影響著投資決策、貨幣政策的制定,甚至可能引發金融市場的動盪。對於人民幣的未來走勢,人們密切關注,因為它的強弱不僅關繫到中國自身的經濟穩定,也牽動著全球對中國經濟實力和全球角色的期待。
因此,理解匯率戰爭的本質,不僅是投資者的必修課,也是國際社會理解世界金融版圖變遷的關鍵。它揭示了貨幣權力在國際體系中的重要性,以及各國如何通過匯率手段來實現其國家利益。然而,匯率的未來並非一成不變,它將隨著全球經濟形勢和各國政策的演變而不斷演變。
《匯率戰爭》由企業管理出版社於2010年7月正式出版發行,本書將為讀者掀開一層層罩在這些艱澀深奧的經濟學概念上的面紗,揭開匯率戰爭的謎底,因為這並非只是街談巷議的高端搏殺,更非僅僅是國與國之間的外交風雲,要知道,這關繫到我們每個人,每個人實實在在的生活。
② 如何看待二十一世紀中美關系的博弈與較量
中美兩國,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明顯的成本優勢,廣闊的市場和無可限量的發展潛力;另一個是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經濟,科技實力的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兩國的關系,直接影響到世界經濟的發展。就中美當前的關系來說,是處於一個蜜月期,但問題與沖突同樣存在。因為在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就中美目前的情況來看,還在意識形態,政治影響,經貿摩擦等方面存在問題。
在現代國家的發展進程中,經濟是一個國家強大的物質條件,是最核心,最現實也是最切實的國家利益,直接決定著國家的地位與影響力。所以經貿是國家間關系的晴雨表。中美兩國處於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兩國之間的經濟關系具有很強的互利性和互補性。同時,在互相競爭中,又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摩擦。中美在經貿中存在的摩擦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貿易差額,人民幣匯率,知識產權保護。
不斷擴大的中美貿易逆差是中美關系動盪的一個決定因素。2005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1629億美元,從美國進口487.3億美元,順差為1147.7億美元。根據美方統計,2005年美對華貿易逆差激增24.5%,達2016億美元。中美之間之所以會產生如此大的貿易差額,一方面與中美雙方採取的統計方法有關;另一方面又與美國將經濟問題政治化有關。中美又方的統計差異主要緣於中美貿易的特殊性和統計方法的不同。中國對美國出口的60%和自美國進口的30%,是經過以香港為主的第三方轉口進行的。美國把中國出口至香港,東南亞等國家後,這些國家再轉口到美國的產品都算作從中國的進口。而美國在統計對中國的出口時,卻對其通過香港等對華轉口的商品忽略。這是造成統計不同的一個原因。在中國對美出口的商品中,很多是美國企業在華分公司的商品。中國賺取的只是很少的加工費,大量利潤被美國在華企業取得。根據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利益學說,一國應該生產它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通過自由貿易出口這種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同時,進口其沒有比較優勢或有比較劣勢的產品。在這種自由貿易的框架下,按照比較利益學說進行的國際貿易會使所有參與國得到貿易利益最大化。中美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經濟的互補性很強,也符合比較利益學說。中美貿易會造成如此大的貿易差額,與美國對華採取的貿易限制有關。中國向美國的出口產品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主要是農產品,附加值低,滿足了美國一般消費者的需要。而美國向中國的出口產品應該以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但美國把經貿政治化,以安全為由拒絕向中國出口高新技術。美國的高新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技術產品在美國對外出口中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處於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對技術產品的需求不斷擴大。美國的這種經貿限制,嚴重影響了貿易的互補性,導致貿易差額進一步擴大。由中美貿易逆差這問題來看,中美缺失的是一種理解,信任。正是這種不理解,不信任,造成了貿易摩擦。中美雙方只有靜下心來,加強了解,信任,才是更好的解決方法,而不是直接對抗。
中美經貿的另一個結就是人民幣的匯率問題。自1994年以來,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按照1美元兌8.277左右的匯率自由兌換。美元從2002年開始持續貶值。從2003年起,美國公開要求中國採取「靈活匯率」。在美國,有一種意見認為,中國的匯率政策加重了美國國內失業問題。許多美國人把美中貿易赤字歸咎於匯率過低。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美國企業和民眾都希望看到人民幣升值。目前,中國已成為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國。中國如調高人民幣匯率而大量減持美國國債,美國的政府開支和個人消費可能都受到沖擊。實行浮動匯率和開放資本市場會使中國金融業固有的困難加惡化,擾亂中國經濟,甚至擾亂全球經濟。事實上,中國已實行人民幣匯率浮動的機制,只是這過程比較緩慢,但這是完全按照中國國情來發展的,適合中國的實際發展情況。美國一再要求人民幣升值,而且要求升值的幅度大,要一步到位,這是不現實的。世界上不存在什麼正確或錯誤的匯率。只有在適當的是機,實現浮動匯率才會對中美兩國的經濟和貿易有利。美國在人民幣升值這個問題,一方面要求人民幣大幅度升值,一方面又沒有為人民幣升值高定「時間表」。可見,中美雙方都是利益相關者,誰也離不開誰的發展。只有雙方更了解對方的國情與現實,才能找到雙方平衡的支點。強勢壓迫並不是解決之道。
知識產權保護,是夾在中美貿易中的一根刺。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美就在知識產權問題上出現糾紛。美國在技術密集型產業領域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美國十分關注知識產權保護,並將其視為事關美國核心競爭力和優勢地位的重大問題。在知識產權保護這方面,我們中國確實做到不夠好,但我們在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和執法方面都不斷取得重大進步。我們加強了打擊盜版和仿冒的稽查行動,並加強了對公眾尊重知識產權的宣傳工作。但是,保護知識產權也是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國際合作,並不是一個國家內部的事情。中美雙方只有在實事求是的精神指導下,加強對話,加強監督與合作,才能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保證充分的自由競爭,最終解決知識產權紛爭。
在相互依存的世界裡,在經濟全球化的世界裡,摩擦是正常的,也是無法避免的,這並不可怕。中美經常性的經貿摩擦,反映兩國經濟關系的密切。中美經濟對雙方的重要性與俱增。貿易中產生的問題,雙方只有理性面對,在經常性的協調和合作機制中,通過平等協商的辦法加以妥善處理。從中美貿易摩擦來看,都是因為中美雙方的意識形態不同,國情不同,相互不了解,不信任等原因引起的。中美雙方都應該擺正心態,採取合作,尊重的態度,才能更切實地找到兩國利益的平衡點,才能達到雙羸。
為了改善中美貿易關系,消除貿易摩擦,我們中國可以在以下方面採取措施: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市場經濟運作方式,使中國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的市場經濟體。在處理中美貿易逆差與具體的貿易摩擦中,中國有必要採取國際上常用的自動出口限制等貿易政策措施。這樣既起到了安撫的作用,又減少了貿易摩擦的代價。積極籌劃、組織、實施對美國的直接投資。這樣不僅可以避開貿易壁壘,大大減少貿易摩擦,而且通過投資設廠可以更有效地引進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提高中國企業的綜合國際競爭能力。中國還應該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諸多方面對美國進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中國必須學會站在美國人的角度認識與思考中美之間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對美貿易政策和運作技巧。通過這種了解的增進,以使對美貿易政策與對策更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貿易戰並不是出路,中美雙方誰也打不起貿易戰。只有雙方妥善處理好貿易關系,才能更好地鞏固雙方的關系,才能更好使意識形態,政治問題得到解決。處理好一個地區發展大國與一個世界強國的關系,不但對兩國有益,達到雙羸;而且對世界的和平發展,持續發展也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中美關系錯綜復雜,並不是一兩天能全部解決的。但只要本著接觸,了解,信任,尊重,合作的原則,就能把這些問題逐步理清,並逐步解決。
③ 美金對人民幣的匯率 過幾年 怎麼樣
最近幾日人民幣兌美元上漲多少?人民幣兌美元匯率4天上漲600點。
今年以來持續疲軟的人民幣匯率,近幾日忽然迎來了一次大翻身。截至3月20日收盤,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收在6.2052,盤中一度創下過去3個月以來的最高值6.18,過去4個交易日累計上漲幅度超過600個基點,一舉收復今年以來的大部分跌幅。
一位美資銀行外匯交易員分析,這主要是因為美聯儲暗示會暫緩加息進程,令美元匯率大幅下跌。
他認為,金融市場圍繞人民幣匯率的博弈卻正在升級。近日的外匯市場中,當國際投資機構趁美元反彈或境內外匯差擴大,在境內大額購匯壓低人民幣匯率時,總有中資銀行頻頻結匯反向操作。這似乎是雙方在彼此試探對方底線,以此評估人民幣匯率未來走向。
人民幣的強勢反彈,也得到央行的力挺。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在兩會期間明確指出,人民幣匯率可以保持基本穩定。
他指出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的3個理由:一是盡管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放眼全球,國內整體GDP增長依然較快;二是中國仍將維持貿易順差,對人民幣匯率穩定有支撐作用;三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全球資產管理機構都願意配置一部分人民幣資產。
回答不易,望採納
④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動原因分析
我們首先來看一看匯率的基礎知識。關於匯率的決定,是大國之間政治經濟的博弈,貿易摩擦、貿易戰、就業組織、失業率等眾多復雜因素摻雜其中。在學術界則把購買力平價當做一種理論,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理論。
它怎麼來決定一國與一國之間匯率的比價呢?就是通過看在各國購買同樣的消費品,尤其是大家經常所需要的消費品的價格的比率,來決定匯率的比率。比方說,麥當勞的巨無霸漢堡包,在中國可能是賣1美元,而在美國可能是賣3美元,它就認為兩國的比價大概可能是1∶3。
通過這樣一種簡單的方式來進行匯率的決定機制,這是學術界的觀點,所以,當年英國的《經濟學家》雜志曾經就以麥當勞漢堡在中國和美國的價格比率做出一個建議,說中國兌美元的匯率是被低估了56%。
實際上,在各國政府的匯率決定當中,不會採取這樣一種決定的方法,所以,我們把它當做一種非常有趣的匯率決定的方法來與讀者分享。匯率是由大國之間,在經濟、政治、就業、貿易戰等等各種綜合因素的考量之後決定的。
這次人民幣升值,為什麼中國壓力非常之大?是因為以下幾點因素導致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其一是美元的持續貶值;其二是中國龐大的貿易順差;其三是國際熱錢的投機。這三大因素綜合發力,形成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美元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持續貶值,對16個主要國家的貨幣都是貶值,那在過去的四五年裡面,美元實際上已經貶值超過了40%。
美元為什麼會陷入一個貶值的通道呢?
首先,美元貶值的大背景是美國的貿易和財政的雙赤字。美國民眾處於多年過度消費狀態,都是借款消費。中國現在人均才2000多美元產值,我們是一個低收入國家,其實相比美國,我們大家都是富人,因為我們在銀行都有存款,而美國人是沒有存款的,美國人都是借款消費,所以呢,有人提出來,美國是全世界最「負有」的國家,因為美國人均負債15萬美元,這就是美國過度消費的結果。
其次,此次美元貶值的核心導火索又是房地產泡沫的破裂,所以,請大家注意,這個房地產價格的泡沫對於各國的經濟,對於匯率都有極大的影響。
美元危機,是在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大背景之下,導致了次級貸款出現了重大問題,次級貸款又被幾何級地放大到了「次級債」,次級債的債務危機,也是大家現在通常所講的「次債風波」。「次債風波」導致美國陷入了相當嚴重的經濟衰退。
此次中國經濟受到美國經濟這么大的影響,實際上表明了中國經濟正在加速融入全球化,中國經濟正在成為全球化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美國感冒了,中國就得打個噴嚏,這是非常形象的一個表達。
正如我們天天喜歡講的,中國正在對全世界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東方睡獅正在崛起,不可否認,這完全成立。但是,與此同時,我們更要清醒地看到,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中國也不得不受到來自於世界經濟的重大影響。我們已經無法再回到過去「閉關鎖國」的時代,無法回到我們內生循環的時代,我們是在一個開放的全球化的時代下,中國在影響著世界,而世界也在影響著中國。
美元持續貶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之大難以估量。我們就來回顧導致美元貶值的罪魁禍首之一的「次級債務風波」。
現在的經濟學家普遍都認為,美國正在陷入歷史上非常大的一次經濟衰退,甚至有人認為,它是僅次於1929年那次最著名的經濟大崩潰以後的經濟衰退。無論是長盛不衰的股神巴菲特,還是新任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甚至是過去被奉為神明,今天很多人認為是他製造了美國泡沫的前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都認為美國已經陷入一個經濟衰退的通道。那美國這次經濟衰退的背景又是怎樣的呢?
大家如果還有印象的話,可以回想在2000年,就是美國科技泡沫的破裂,互聯網公司股票大幅度跳水,美國納斯達克股市從5000多點下降到2000多點,到今天也沒有恢復過來。當時也有人認為,美國將陷入一次衰退。美聯儲是通過「吹大泡,抵抗小泡」這樣的做法來避免美國經濟衰退。科技股的股市泡沫破裂了,它就想到了房地產,所以,通過大幅度地降低利率推動房地產價格不斷地上漲,促使美國當時很快就走出了科技股泡沫破裂的衰退。當時,美國經濟復甦的速度超過了各界普遍的分析與認識。房地產的貸款政策非常寬松,為了促進美國的經濟增長,基本上不用還錢不用交錢就能貸款住上房子。這種做法聽起來令人震驚。
所謂次級貸款的危機,就是因為美國放寬了貸款政策。過去,貸款只能夠提供給那些優質貸款人,也就是信用等級分在660分以上的、有充分的收入證明的這樣一群人,發放優質貸款,使他們享受低利率政策。房地產價格不斷在上漲,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美國的銀行鋌而走險,把房地產貸款發放到那些沒有償還能力的人手上。這些人過去是無法想像竟然可以申請到房地產貸款。這些人群的信用等級分相對比較低,在620分以下,甚至沒有收入證明,這樣的房屋貸款就被稱之為「次級貸款」。它是相對於優質貸款而言的。
那這些無償還能力的貸款人為什麼敢貸款?因為銀行給他要求的還款政策是「前松後緊」,前幾年你幾乎不用還錢,還得很少,但是,到後面突然就漲上去了。要還的錢突然漲上去也不可怕,因為銀行會把你的房地產價格上漲部分進行轉按揭再貸款,這樣,相當於你還是不用自己還錢。這些貸款戶就發現,有房子住為什麼不住呢。反正房地產價格在不斷上漲,還不用還錢。於是,大家都很高興地進行了次級貸款的申請與次級貸款的發放。
這裡面,整個游戲規則的假設前提就是房地產價格不斷地上漲。在美國,資本主義發展到今天,也會出現這樣盲目的樂觀,非常值得中國各級政府官員和廣大民眾警醒。
僅此還遠遠不夠,如果只是次級貸款,以美國的家底,絕對不會讓美國蒙上經濟衰退的陰影,問題是次級貸款被證券化以後,就成幾何級地放大了風險。投資銀行發現,次級貸款這個生意模型不錯,房價不斷上漲,要賺更多的利潤,就要把次級貸款證券化,也就是發行了次級債券。把它反復地分割,反復地打包,然後推廣到資本市場上,讓更多人進行交易和購買,這就是美國資產證券化的重要體現,也是美國金融衍生產品的重要體現。
在美國,凡是一個業務有未來現金流,就具備被資產證券化的可能。比如說,在美國,甚至有一種「死亡債券」,就是可以把你死亡後的保險金提前拿出來用,按照20%~40%的比例提前拿出來用,這個保險金是你死了以後留給繼承人的,那何不拿出來自己先花了?美國人的這種心態,跟我們中國人不太一樣。連保險都可以被證券化、被債券化,可想而知美國的金融衍生交易是多麼發達。
這樣一個次級貸款推出的次級債券被推到市場以後,怎麼讓大家蜂擁而至來購買呢?因為,畢竟它的貸款風險還是非常之大,因為,這些都是那些沒有收入證明的人去申請的房地產貸款。美國的銀行都非常聰明,也非常有盈利的沖動,所以,他們做通了美國三大評級機構的工作,通過標普和穆迪等知名評級機構,給這個債券評級到3A級。
各位讀者朋友要注意,這些債券評級機構不是國立的,不是官辦的,而是民營公司。所以,這些民營公司在把次級債券評高到3A級的過程當中是有盈利沖動的。它可以獲得評估費,甚至可以在交易當中獲得一筆分成費。3A級的債券當然會受到投資者廣泛的追捧。這時,保險公司一看,哎,這生意也不錯,那我來給你提供保險吧。於是,參與者都越來越覺得心裡踏實了。不斷上漲的房價就使得所有參與者都獲利了,所有參與者都獲利了,就必然推動了整個次級債券的不斷發展。琳琅滿目,紛繁復雜,五花八門,從幾千億次級貸款擴展到了幾十萬億的次級債券、保險等等。這就使得美國陷入了一個巨大的金融風險旋渦之中。
這種「天方夜譚」的故事,幾乎是一個後現代版「皇帝的新衣」的故事。那麼,誰來扮演那個小孩,戳穿這個「謊言」呢?
天底下的金融故事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它發端於房地產價格的上漲,這個泡沫破裂必然源自於房地產價格的下跌。隨著美國房地產價格的下跌,購房者就開始違約不還錢了,因為他們本身就沒有償還能力。購房者一旦違約不還錢,銀行就只能把這個房地產進行拍賣。隨著拍賣的增多,房地產價格不斷地下跌,連環的下跌、持續的下跌,進一步引起更多的人還不了貸款,更多的房地產被拍賣。這種時候,整個房地產價格陷入一個下跌的通道。
此時,三大評級機構又跳出來了,說不能給3A級了,次級債券有風險。它這一評可好,債券價格也下跌了。相應的,所有的金融機構這時候都虧損慘重,從商業銀行、投資銀行、養老基金、社保基金、政府基金、保險基金,你能夠想到的幾乎所有美國的金融機構都陷入了嚴重虧損。在過去的一兩年裡面,各大金融機構的高管被迫紛紛辭職,從高盛銀行的董事長,到美林證券董事長,再到貝爾斯登投資銀行的董事長,紛紛辭職下課。這些人原本掌控的是什麼呢?是美國最大的銀行、美國最大的證券公司和美國老牌的投資銀行。這些金融機構紛紛嚴重虧損,就導致了美國金融當中的流動性嚴重不足。
〖=QLTS〗〖=5〗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過去四五年美國的房地產泡沫,讓很多人賺著錢了,今天,房地產價格下跌之後,這些人就被套牢了。這種情形警醒我們:大家以後在自己投資的過程當中,如果遇到了所謂的大牛市、大發展的時候,要有警戒的意識。無數的案例、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出來混,欠下的早晚都是要還的。〖=B〗美國次級債券的危機,重創了美國的金融系統和美國的房地產系統,使得美元加速貶值。美元加速貶值,轉化成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匯率其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決定機制,匯率是貨幣的核心,貨幣是金融的核心,金融是經濟的核心。在美元、歐元、石油、黃金這些國際重要的金融要素裡面,都是大國博弈的結果,都是各個國家之間主流利益集團博弈的結果,是各個階層利益最大化博弈的結果。凡是既得利益者,都想辦法把這些規則和原理去固化,中國作為一個後發的發展中國家,就是和這些既得利益者進行連續博弈的一個過程。
匯率是國與國之間經濟博弈的結果,也是政治博弈的結果,也是就業、貿易摩擦等諸多因素參與博弈過程的結果。人民幣自2005年以來進入持續升值軌道,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美國經濟結構調整、貿易結構失調和失業率趨高壓力的影響。急劇放大的一般性貿易逆差、由於產業結構調整造成的結構性失業率的上升使得美國的政黨、政府不得不通過對中國施加壓力的方法來上演對美國選民的政治宣傳秀。
雖然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改變不了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現狀,卻是大國之間博弈的一個力量。同時,中國的博弈力量也在增長,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2008年6月參加「中美年度戰略經濟會議」時就明確提出對美元持續政策性貶值的批評,而由於國際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特別是大型跨國公司全球產業布局的完成,人民幣匯率單邊上升所帶來的利益和損失常常是沖抵的,很難有哪個國家是絕對的受益者或者淪為百分之百的受害者。
〖=QLTS〗〖=4〗在這種情況之下,無論是地方政府、產業協會,還是企業,都無法左右或干預、影響宏觀經濟。我們只能做到,首先充分去理解,然後積極去應對,這才是一種正確的方法和心態。抱怨是沒有意義的,漠然置之不理更是大錯特錯。〖=B〗我們要極為清醒地看到金融大地震有可能產生的損失,對一個國家、產業、企業和民眾的影響可能會遠大於自然大地震。
日本在1985年以後處理日元兌美元匯率政策就出現了重大失誤。當時,日本經濟歷經戰後40年重建已然成為龐然大物,從規模上看僅次於美國,GDP已經達到了美國的60%,在特定產業和製造技術領域甚至超越美國水平。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在於政府採用了出口導向型戰略,因此,經濟的發展就導致日本製造產品像潮水一樣湧向全世界,特別是湧向美國,引發美國對日本出現持續而巨大的一般性貿易逆差,招來美國勞工組織和產業保護勢力的強烈抗議。
這種抗議很快轉換成一種政治力量,向日本政府施加巨大的壓力。1985年,美國在紐約市中心的廣場飯店召開西方七國會議,強烈要求這些發達國家經濟盟友改變當前經濟政策,通過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升值來減少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幫助美國緩解因為巨大貿易逆差而導致的經濟和政治不穩定,同時,加大對美國資本市場的投資,意圖通過資本項下的資金節余來彌補一般性貿易導致的逆差。
在西方發達國家中,日本是美國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因此也是在本次會談中受到壓力最大的國家。日本被迫快速進入升值軌道。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從250∶1一路飆升到了120∶1,稍經反復之後又繼續摸高,最高達到了79∶1。在這樣快速升值的過程中,日本國內資產價格出現大幅度攀升,以日本地產價格為例,最高的時候,日本皇室擁有的一座皇宮所佔土地的估價幾乎可以買下美國整個加利福尼亞州。日本國民一夜之間成為世界收入最高的群體,他們瘋狂地購物、購買藝術品、購買全球市場的股票、購買建築物,大批大批地周遊歐美國家,所到之處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日本人真富裕。
這種經濟上的樂觀主義情緒甚至迅速蔓延到政治上。20世紀80年代,日本有一本轟動國際社會的名著就叫《日本可以說不》。這本書中所流露出來的經濟獨立引發的政治雄心令全世界為之側目,甚至有媒體驚呼,即將到來的21世紀將是日本世紀。
在《廣場協定》簽訂後的五年裡,日本在當時超低利率政策之下,資產的價格大幅度抬升,房地產價格上升了四倍,股票的價格上升了四倍。但是,好景不長,國際投資資本早就看好日元升值帶來的巨大商業利益,因此先是一致看高日本兌美元匯率,其後又通過「遠程核打擊」做空遠期外匯指數拋出日元,導致日元兌美元匯率出現巨幅波動,隨後出現了資產泡沫的緊縮,這個大泡泡被吹破。國際游資撤出日本,股市跌幅高達70%,房地產跌幅達60%,如此整體性、全局性暴跌,勢必對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其毀滅性與嚴重後果無異於一場金融大地震。
日本經濟迅速進入不景氣時代,企業被迫大量裁員,銀行被迫縮緊銀根。曾經被作為日本經濟奇跡謎底的「銀企聯盟合作模式」遭受到了沉重打擊。一批金融機構破產,國內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由於匯率的不穩定甚至影響到了國際出口市場信心。以出口為導向的出口經濟政策不得不進行轉型。日本此次金融戰敗造成的損失絕對不會小於二次世界大戰戰敗的損失。直至今天,這段「失去的十年」對東亞經濟和中國經濟的影響依然深刻。
從日本經濟的戰敗中,中國學會減少通過政府去人為設計大型財團,避免銀行與企業之間無風險控制的合作,強調保持匯率的穩定性和對外匯的嚴格管制。同時,日本金融危機所引發的產業外移也促成了東亞經濟特別是中國經濟繁榮時代的到來。
無獨有偶,在10年前,東南亞的金融危機也對東南亞的長期發展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我們知道,在這之前,亞洲經濟奇跡被全世界所矚目,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虎的快速發展,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但是,東南亞的金融危機就像一場大地震一樣終止了所謂的亞洲奇跡,在整個過程當中,亞洲損失真金白銀至少在數千億美元。
相比金融危機後的日本與東南亞企業,今天的中國企業賺錢無疑要容易得多,這就是一個宏觀經濟環境對一個產業和企業的影響。當宏觀經濟環境好的時候,其實誰都能掙錢,無非是多與少。水平差的人也能掙錢,大家相差不大。當宏觀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卻連聰明人都很難掙到錢,好的企業掙錢都相當不容易。
我們對這樣的金融大地震要有深刻的認識,東南亞金融危機是在貨幣貶值的過程當中,出現了巨大的金融大地震。日本是升值後動盪,而東南亞國家是劇烈貶值,但是,同樣的結果都是股票價格大幅度下跌,房地產泡沫破裂,銀行系統出現大量的呆壞賬,銀行被迫關門,企業被迫關閉破產。
在這裡面,我們看到,房地產、股票這些資產的泡沫早晚都是要破的。最重要的就是提醒我們中國的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我們的金融知識必須補充與提升,否則將蒙受嚴重的損失。與日本和東南亞相比,各位讀者朋友的金融知識還相差甚遠。當金融大地震來臨的時候,他們都出現了應對上的錯誤,都沒有進行積極的預防,那更何況我們呢?所以,金融大地震,對產業、對企業、對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對民眾產生的影響,將遠大於自然大地震,我們必須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應對和積極的預防准備。
美國經濟的秘密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考慮到兩種交易對本國貨幣流動性的重大影響,一種是貿易往來所產生的結余;另一種是資本型交易所產生的結余。進出口貿易中間,出口所產生的收入大於進口的各項支出,就稱之為順差;反之,則稱之為逆差。在資本項下的交易,如果流入的資本大於本國流出的資本,這稱之為資本上的順差;反之,則稱之為在資本上的逆差。
任何一個經濟體必須在這兩者之間尋求一種資金流動的平衡,也就是說,如果你的一般性貿易方面產生了大量逆差,你就必須在資本性項目下產生足夠的順差,以此平衡整個資金流動。如果不能夠產生足夠的平衡,比如說,一個國家在一般性貿易以及資本性的項目之下都持續地出現逆差,就會導致這個國家在經濟層面上出現收支不平衡,這種收支不平衡達到一定規模後,就會誘發這個國家的金融風險。通過金融風險的擴散,影響到這個國家的一般性貿易和產業結構,影響到該國的生產要素成本和企業經營的宏觀環境,進而深刻地影響到該國企業的競爭力,導致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衰退。
因此,任何國家,不管它是什麼樣的性質,都努力追求這樣一種平衡。眾所周知,美國在一般貿易上的逆差非常大,以中美貿易為例,2007年度,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已經超過2000億美元。美國大量的一般性對外貿易逆差,必須通過資本項目下的收支結余來進行平衡。因此,美國經濟的一個很大特點就在於,它必須通過金融的手段來控制產業,同時,也必須通過金融手段來實現自身的收支平衡。
所謂金融的手段,說得簡單一點就是,美國必須持續地在經濟生活中間,要麼通過自身的信用實現持續的負債,要麼通過自身資本市場足夠高的回報率來吸引投資和投機的外來資本。除此以外,別無他法。
因此,美國保持龐大的國債來維持一般性貿易失衡下的經濟運轉。但又不能僅僅依靠龐大的國債,它必須發育出來足夠多的、足夠想像空間的龐大資本市場,而這個資本市場必須源源不斷地給投資人帶來更大的回報、更高的預期和更有效的金融產品,以便不斷地吸引世界各國的外匯儲備以及發達國家的既有資本源源不斷地湧入美國,進入到美國的資本市場,以此來實現資本項下的節余,對沖一般型貿易的逆差,形成國際收支平衡。
〖=QLTS〗〖=4〗就美國經濟的特點來講,實質上它是一種金融經濟。金融經濟就必須強化它的信用和它的回報率。因此,美國必須不斷地製造出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回報率,並依託這個高水平的回報率來吸引海外資本,以實現美國經濟的平衡。〖=B〗按照經濟學的一般邏輯,回報率從哪裡來呢?回報率是從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中來,回報率是通過不斷增加對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等類似的要素的投入來獲取。如果美國不能保持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要素投入,或者說美國不能保持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要素投入效率,則美國經濟無法保持對外部資本的強大誘惑力,也就無法保持自身經濟的正常循環。因此,美國必須在生產要素的投放和生產要素投入效率方面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以解決吸引資金的問題。
這種吸引效能如果通過傳統產業來實現,那將非常之困難。因為傳統產業的局限,現代技術的傳播,現代人力資源開發的速度,後發展中國家有很強大的後發優勢,通過快速的模仿,通過密集的人力資源使用,通過資金與資本的密集型投入,很快地形成一種後發的追趕優勢,因此,單純靠傳統產業上的生產效率提升,美國很難獲得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增長率,也很難吸引世界資本流向美國。
美國的做法就是通過不斷地開展所謂的金融創新,推出所謂創新的金融衍生產品,從而不斷地提出更加具有誘惑力的回報水平,以便吸引來自全球范圍內的龐大資金。
⑤ 影響歐美匯率變動的原因因素分析
影響歐美匯率變動的原因因素分析
是大國之間政治經濟的博弈,貿易摩擦、貿易戰、就業組織、失業率等眾多復雜因素摻雜其中。在學術界則把購買力平價當做一種理論,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理論。
它怎麼來決定一國與一國之間匯率的比價呢?就是通過看在各國購買同樣的消費品,尤其是大家經常所需要的消費品的價格的比率,來決定匯率的比率。比方說,麥當勞的巨無霸漢堡包,在中國可能是賣1美元,而在美國可能是賣3美元,它就認為兩國的比價大概可能是1∶3。
通過這樣一種簡單的方式來進行匯率的決定機制,這是學術界的觀點,所以,當年英國的《經濟學家》雜志曾經就以麥當勞漢堡在中國和美國的價格比率做出一個建議,說中國兌美元的匯率是被低估了56%。
實際上,在各國政府的匯率決定當中,不會採取這樣一種決定的方法,所以,我們把它當做一種非常有趣的匯率決定的方法來與讀者分享。匯率是由大國之間,在經濟、政治、就業、貿易戰等等各種綜合因素的考量之後決定的。
這次人民幣升值,為什麼中國壓力非常之大?是因為以下幾點因素導致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其一是美元的持續貶值;其二是中國龐大的貿易順差;其三是國際熱錢的投機。這三大因素綜合發力,形成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美元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持續貶值,對16個主要國家的貨幣都是貶值,那在過去的四五年裡面,美元實際上已經貶值超過了40%。
美元為什麼會陷入一個貶值的通道呢?
首先,美元貶值的大背景是美國的貿易和財政的雙赤字。美國民眾處於多年過度消費狀態,都是借款消費。中國現在人均才2000多美元產值,我們是一個低收入國家,其實相比美國,我們大家都是富人,因為我們在銀行都有存款,而美國人是沒有存款的,美國人都是借款消費,所以呢,有人提出來,美國是全世界最「負有」的國家,因為美國人均負債15萬美元,這就是美國過度消費的結果。
其次,此次美元貶值的核心導火索又是房地產泡沫的破裂,所以,請大家注意,這個房地產價格的泡沫對於各國的經濟,對於匯率都有極大的影響。
美元危機,是在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大背景之下,導致了次級貸款出現了重大問題,次級貸款又被幾何級地放大到了「次級債」,次級債的債務危機,也是大家現在通常所講的「次債風波」。「次債風波」導致美國陷入了相當嚴重的經濟衰退。
此次中國經濟受到美國經濟這么大的影響,實際上表明了中國經濟正在加速融入全球化,中國經濟正在成為全球化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美國感冒了,中國就得打個噴嚏,這是非常形象的一個表達。
正如我們天天喜歡講的,中國正在對全世界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東方睡獅正在崛起,不可否認,這完全成立。但是,與此同時,我們更要清醒地看到,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中國也不得不受到來自於世界經濟的重大影響。我們已經無法再回到過去「閉關鎖國」的時代,無法回到我們內生循環的時代,我們是在一個開放的全球化的時代下,中國在影響著世界,而世界也在影響著中國。
美元持續貶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之大難以估量。我們就來回顧導致美元貶值的罪魁禍首之一的「次級債務風波」。
現在的經濟學家普遍都認為,美國正在陷入歷史上非常大的一次經濟衰退,甚至有人認為,它是僅次於1929年那次最著名的經濟大崩潰以後的經濟衰退。無論是長盛不衰的股神巴菲特,還是新任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甚至是過去被奉為神明,今天很多人認為是他製造了美國泡沫的前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都認為美國已經陷入一個經濟衰退的通道。那美國這次經濟衰退的背景又是怎樣的呢?
大家如果還有印象的話,可以回想在2000年,就是美國科技泡沫的破裂,互聯網公司股票大幅度跳水,美國納斯達克股市從5000多點下降到2000多點,到今天也沒有恢復過來。當時也有人認為,美國將陷入一次衰退。美聯儲是通過「吹大泡,抵抗小泡」這樣的做法來避免美國經濟衰退。科技股的股市泡沫破裂了,它就想到了房地產,所以,通過大幅度地降低利率推動房地產價格不斷地上漲,促使美國當時很快就走出了科技股泡沫破裂的衰退。當時,美國經濟復甦的速度超過了各界普遍的分析與認識。房地產的貸款政策非常寬松,為了促進美國的經濟增長,基本上不用還錢不用交錢就能貸款住上房子。這種做法聽起來令人震驚。
所謂次級貸款的危機,就是因為美國放寬了貸款政策。過去,貸款只能夠提供給那些優質貸款人,也就是信用等級分在660分以上的、有充分的收入證明的這樣一群人,發放優質貸款,使他們享受低利率政策。房地產價格不斷在上漲,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美國的銀行鋌而走險,把房地產貸款發放到那些沒有償還能力的人手上。這些人過去是無法想像竟然可以申請到房地產貸款。這些人群的信用等級分相對比較低,在620分以下,甚至沒有收入證明,這樣的房屋貸款就被稱之為「次級貸款」。它是相對於優質貸款而言的。
那這些無償還能力的貸款人為什麼敢貸款?因為銀行給他要求的還款政策是「前松後緊」,前幾年你幾乎不用還錢,還得很少,但是,到後面突然就漲上去了。要還的錢突然漲上去也不可怕,因為銀行會把你的房地產價格上漲部分進行轉按揭再貸款,這樣,相當於你還是不用自己還錢。這些貸款戶就發現,有房子住為什麼不住呢。反正房地產價格在不斷上漲,還不用還錢。於是,大家都很高興地進行了次級貸款的申請與次級貸款的發放。
這裡面,整個游戲規則的假設前提就是房地產價格不斷地上漲。在美國,資本主義發展到今天,也會出現這樣盲目的樂觀,非常值得中國各級政府官員和廣大民眾警醒。
僅此還遠遠不夠,如果只是次級貸款,以美國的家底,絕對不會讓美國蒙上經濟衰退的陰影,問題是次級貸款被證券化以後,就成幾何級地放大了風險。投資銀行發現,次級貸款這個生意模型不錯,房價不斷上漲,要賺更多的利潤,就要把次級貸款證券化,也就是發行了次級債券。把它反復地分割,反復地打包,然後推廣到資本市場上,讓更多人進行交易和購買,這就是美國資產證券化的重要體現,也是美國金融衍生產品的重要體現。
在美國,凡是一個業務有未來現金流,就具備被資產證券化的可能。比如說,在美國,甚至有一種「死亡債券」,就是可以把你死亡後的保險金提前拿出來用,按照20%~40%的比例提前拿出來用,這個保險金是你死了以後留給繼承人的,那何不拿出來自己先花了?美國人的這種心態,跟我們中國人不太一樣。連保險都可以被證券化、被債券化,可想而知美國的金融衍生交易是多麼發達。
這樣一個次級貸款推出的次級債券被推到市場以後,怎麼讓大家蜂擁而至來購買呢?因為,畢竟它的貸款風險還是非常之大,因為,這些都是那些沒有收入證明的人去申請的房地產貸款。美國的銀行都非常聰明,也非常有盈利的沖動,所以,他們做通了美國三大評級機構的工作,通過標普和穆迪等知名評級機構,給這個債券評級到3A級。
各位讀者朋友要注意,這些債券評級機構不是國立的,不是官辦的,而是民營公司。所以,這些民營公司在把次級債券評高到3A級的過程當中是有盈利沖動的。它可以獲得評估費,甚至可以在交易當中獲得一筆分成費。3A級的債券當然會受到投資者廣泛的追捧。這時,保險公司一看,哎,這生意也不錯,那我來給你提供保險吧。於是,參與者都越來越覺得心裡踏實了。不斷上漲的房價就使得所有參與者都獲利了,所有參與者都獲利了,就必然推動了整個次級債券的不斷發展。琳琅滿目,紛繁復雜,五花八門,從幾千億次級貸款擴展到了幾十萬億的次級債券、保險等等。這就使得美國陷入了一個巨大的金融風險旋渦之中。
這種「天方夜譚」的故事,幾乎是一個後現代版「皇帝的新衣」的故事。那麼,誰來扮演那個小孩,戳穿這個「謊言」呢?
天底下的金融故事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它發端於房地產價格的上漲,這個泡沫破裂必然源自於房地產價格的下跌。隨著美國房地產價格的下跌,購房者就開始違約不還錢了,因為他們本身就沒有償還能力。購房者一旦違約不還錢,銀行就只能把這個房地產進行拍賣。隨著拍賣的增多,房地產價格不斷地下跌,連環的下跌、持續的下跌,進一步引起更多的人還不了貸款,更多的房地產被拍賣。這種時候,整個房地產價格陷入一個下跌的通道。
此時,三大評級機構又跳出來了,說不能給3A級了,次級債券有風險。它這一評可好,債券價格也下跌了。相應的,所有的金融機構這時候都虧損慘重,從商業銀行、投資銀行、養老基金、社保基金、政府基金、保險基金,你能夠想到的幾乎所有美國的金融機構都陷入了嚴重虧損。在過去的一兩年裡面,各大金融機構的高管被迫紛紛辭職,從高盛銀行的董事長,到美林證券董事長,再到貝爾斯登投資銀行的董事長,紛紛辭職下課。這些人原本掌控的是什麼呢?是美國最大的銀行、美國最大的證券公司和美國老牌的投資銀行。這些金融機構紛紛嚴重虧損,就導致了美國金融當中的流動性嚴重不足。
〖=QLTS〗〖=5〗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過去四五年美國的房地產泡沫,讓很多人賺著錢了,今天,房地產價格下跌之後,這些人就被套牢了。這種情形警醒我們:大家以後在自己投資的過程當中,如果遇到了所謂的大牛市、大發展的時候,要有警戒的意識。無數的案例、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出來混,欠下的早晚都是要還的。〖=B〗美國次級債券的危機,重創了美國的金融系統和美國的房地產系統,使得美元加速貶值。美元加速貶值,轉化成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匯率其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決定機制,匯率是貨幣的核心,貨幣是金融的核心,金融是經濟的核心。在美元、歐元、石油、黃金這些國際重要的金融要素裡面,都是大國博弈的結果,都是各個國家之間主流利益集團博弈的結果,是各個階層利益最大化博弈的結果。凡是既得利益者,都想辦法把這些規則和原理去固化,中國作為一個後發的發展中國家,就是和這些既得利益者進行連續博弈的一個過程。
匯率是國與國之間經濟博弈的結果,也是政治博弈的結果,也是就業、貿易摩擦等諸多因素參與博弈過程的結果。人民幣自2005年以來進入持續升值軌道,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美國經濟結構調整、貿易結構失調和失業率趨高壓力的影響。急劇放大的一般性貿易逆差、由於產業結構調整造成的結構性失業率的上升使得美國的政黨、政府不得不通過對中國施加壓力的方法來上演對美國選民的政治宣傳秀。
雖然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改變不了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現狀,卻是大國之間博弈的一個力量。同時,中國的博弈力量也在增長,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2008年6月參加「中美年度戰略經濟會議」時就明確提出對美元持續政策性貶值的批評,而由於國際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特別是大型跨國公司全球產業布局的完成,人民幣匯率單邊上升所帶來的利益和損失常常是沖抵的,很難有哪個國家是絕對的受益者或者淪為百分之百的受害者。
〖=QLTS〗〖=4〗在這種情況之下,無論是地方政府、產業協會,還是企業,都無法左右或干預、影響宏觀經濟。我們只能做到,首先充分去理解,然後積極去應對,這才是一種正確的方法和心態。抱怨是沒有意義的,漠然置之不理更是大錯特錯。〖=B〗我們要極為清醒地看到金融大地震有可能產生的損失,對一個國家、產業、企業和民眾的影響可能會遠大於自然大地震。
日本在1985年以後處理日元兌美元匯率政策就出現了重大失誤。當時,日本經濟歷經戰後40年重建已然成為龐然大物,從規模上看僅次於美國,GDP已經達到了美國的60%,在特定產業和製造技術領域甚至超越美國水平。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在於政府採用了出口導向型戰略,因此,經濟的發展就導致日本製造產品像潮水一樣湧向全世界,特別是湧向美國,引發美國對日本出現持續而巨大的一般性貿易逆差,招來美國勞工組織和產業保護勢力的強烈抗議。
這種抗議很快轉換成一種政治力量,向日本政府施加巨大的壓力。1985年,美國在紐約市中心的廣場飯店召開西方七國會議,強烈要求這些發達國家經濟盟友改變當前經濟政策,通過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升值來減少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幫助美國緩解因為巨大貿易逆差而導致的經濟和政治不穩定,同時,加大對美國資本市場的投資,意圖通過資本項下的資金節余來彌補一般性貿易導致的逆差。
在西方發達國家中,日本是美國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因此也是在本次會談中受到壓力最大的國家。日本被迫快速進入升值軌道。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從250∶1一路飆升到了120∶1,稍經反復之後又繼續摸高,最高達到了79∶1。在這樣快速升值的過程中,日本國內資產價格出現大幅度攀升,以日本地產價格為例,最高的時候,日本皇室擁有的一座皇宮所佔土地的估價幾乎可以買下美國整個加利福尼亞州。日本國民一夜之間成為世界收入最高的群體,他們瘋狂地購物、購買藝術品、購買全球市場的股票、購買建築物,大批大批地周遊歐美國家,所到之處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日本人真富裕。
這種經濟上的樂觀主義情緒甚至迅速蔓延到政治上。20世紀80年代,日本有一本轟動國際社會的名著就叫《日本可以說不》。這本書中所流露出來的經濟獨立引發的政治雄心令全世界為之側目,甚至有媒體驚呼,即將到來的21世紀將是日本世紀。
在《廣場協定》簽訂後的五年裡,日本在當時超低利率政策之下,資產的價格大幅度抬升,房地產價格上升了四倍,股票的價格上升了四倍。但是,好景不長,國際投資資本早就看好日元升值帶來的巨大商業利益,因此先是一致看高日本兌美元匯率,其後又通過「遠程核打擊」做空遠期外匯指數拋出日元,導致日元兌美元匯率出現巨幅波動,隨後出現了資產泡沫的緊縮,這個大泡泡被吹破。國際游資撤出日本,股市跌幅高達70%,房地產跌幅達60%,如此整體性、全局性暴跌,勢必對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其毀滅性與嚴重後果無異於一場金融大地震。
日本經濟迅速進入不景氣時代,企業被迫大量裁員,銀行被迫縮緊銀根。曾經被作為日本經濟奇跡謎底的「銀企聯盟合作模式」遭受到了沉重打擊。一批金融機構破產,國內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由於匯率的不穩定甚至影響到了國際出口市場信心。以出口為導向的出口經濟政策不得不進行轉型。日本此次金融戰敗造成的損失絕對不會小於二次世界大戰戰敗的損失。直至今天,這段「失去的十年」對東亞經濟和中國經濟的影響依然深刻。
從日本經濟的戰敗中,中國學會減少通過政府去人為設計大型財團,避免銀行與企業之間無風險控制的合作,強調保持匯率的穩定性和對外匯的嚴格管制。同時,日本金融危機所引發的產業外移也促成了東亞經濟特別是中國經濟繁榮時代的到來。
無獨有偶,在10年前,東南亞的金融危機也對東南亞的長期發展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我們知道,在這之前,亞洲經濟奇跡被全世界所矚目,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虎的快速發展,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但是,東南亞的金融危機就像一場大地震一樣終止了所謂的亞洲奇跡,在整個過程當中,亞洲損失真金白銀至少在數千億美元。
相比金融危機後的日本與東南亞企業,今天的中國企業賺錢無疑要容易得多,這就是一個宏觀經濟環境對一個產業和企業的影響。當宏觀經濟環境好的時候,其實誰都能掙錢,無非是多與少。水平差的人也能掙錢,大家相差不大。當宏觀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卻連聰明人都很難掙到錢,好的企業掙錢都相當不容易。
我們對這樣的金融大地震要有深刻的認識,東南亞金融危機是在貨幣貶值的過程當中,出現了巨大的金融大地震。日本是升值後動盪,而東南亞國家是劇烈貶值,但是,同樣的結果都是股票價格大幅度下跌,房地產泡沫破裂,銀行系統出現大量的呆壞賬,銀行被迫關門,企業被迫關閉破產。
在這裡面,我們看到,房地產、股票這些資產的泡沫早晚都是要破的。最重要的就是提醒我們中國的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我們的金融知識必須補充與提升,否則將蒙受嚴重的損失。與日本和東南亞相比,各位讀者朋友的金融知識還相差甚遠。當金融大地震來臨的時候,他們都出現了應對上的錯誤,都沒有進行積極的預防,那更何況我們呢?所以,金融大地震,對產業、對企業、對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對民眾產生的影響,將遠大於自然大地震,我們必須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應對和積極的預防准備。
美國經濟的秘密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考慮到兩種交易對本國貨幣流動性的重大影響,一種是貿易往來所產生的結余;另一種是資本型交易所產生的結余。進出口貿易中間,出口所產生的收入大於進口的各項支出,就稱之為順差;反之,則稱之為逆差。在資本項下的交易,如果流入的資本大於本國流出的資本,這稱之為資本上的順差;反之,則稱之為在資本上的逆差。
任何一個經濟體必須在這兩者之間尋求一種資金流動的平衡,也就是說,如果你的一般性貿易方面產生了大量逆差,你就必須在資本性項目下產生足夠的順差,以此平衡整個資金流動。如果不能夠產生足夠的平衡,比如說,一個國家在一般性貿易以及資本性的項目之下都持續地出現逆差,就會導致這個國家在經濟層面上出現收支不平衡,這種收支不平衡達到一定規模後,就會誘發這個國家的金融風險。通過金融風險的擴散,影響到這個國家的一般性貿易和產業結構,影響到該國的生產要素成本和企業經營的宏觀環境,進而深刻地影響到該國企業的競爭力,導致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衰退。
因此,任何國家,不管它是什麼樣的性質,都努力追求這樣一種平衡。眾所周知,美國在一般貿易上的逆差非常大,以中美貿易為例,2007年度,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已經超過2000億美元。美國大量的一般性對外貿易逆差,必須通過資本項目下的收支結余來進行平衡。因此,美國經濟的一個很大特點就在於,它必須通過金融的手段來控制產業,同時,也必須通過金融手段來實現自身的收支平衡。
所謂金融的手段,說得簡單一點就是,美國必須持續地在經濟生活中間,要麼通過自身的信用實現持續的負債,要麼通過自身資本市場足夠高的回報率來吸引投資和投機的外來資本。除此以外,別無他法。
因此,美國保持龐大的國債來維持一般性貿易失衡下的經濟運轉。但又不能僅僅依靠龐大的國債,它必須發育出來足夠多的、足夠想像空間的龐大資本市場,而這個資本市場必須源源不斷地給投資人帶來更大的回報、更高的預期和更有效的金融產品,以便不斷地吸引世界各國的外匯儲備以及發達國家的既有資本源源不斷地湧入美國,進入到美國的資本市場,以此來實現資本項下的節余,對沖一般型貿易的逆差,形成國際收支平衡。
〖=QLTS〗〖=4〗就美國經濟的特點來講,實質上它是一種金融經濟。金融經濟就必須強化它的信用和它的回報率。因此,美國必須不斷地製造出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回報率,並依託這個高水平的回報率來吸引海外資本,以實現美國經濟的平衡。〖=B〗按照經濟學的一般邏輯,回報率從哪裡來呢?回報率是從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中來,回報率是通過不斷增加對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等類似的要素的投入來獲取。如果美國不能保持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要素投入,或者說美國不能保持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要素投入效率,則美國經濟無法保持對外部資本的強大誘惑力,也就無法保持自身經濟的正常循環。因此,美國必須在生產要素的投放和生產要素投入效率方面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以解決吸引資金的問題。
這種吸引效能如果通過傳統產業來實現,那將非常之困難。因為傳統產業的局限,現代技術的傳播,現代人力資源開發的速度,後發展中國家有很強大的後發優勢,通過快速的模仿,通過密集的人力資源使用,通過資金與資本的密集型投入,很快地形成一種後發的追趕優勢,因此,單純靠傳統產業上的生產效率提升,美國很難獲得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增長率,也很難吸引世界資本流向美國。
美國的做法就是通過不斷地開展所謂的金融創新,推出所謂創新的金融衍生產品,從而不斷地提出更加具有誘惑力的回報水平,以便吸引來自全球范圍內的龐大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