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歐洲央行為什麼可以下調匯率
歐元匯率不斷下跌,是跟歐元區的基本面密切關聯的。
歐元區經濟在經濟危機以後,一直沒有大的起色目前仍處於經濟衰退之中。歐元區的高失業率以及歐元區目前陷入的通貨緊縮,都引發了歐元匯率的疲弱。歐元區的經濟衰退以及通貨緊縮逼迫歐洲央行不得不採取量化寬松的政策。與此相對應。美國經濟明顯復甦,失業率不斷下降,美聯儲將在今年年中首次加息,並將貨幣政策逐步回歸正常。歐元區經濟和美國經濟基本面的分化是導致歐元兌美元出現下跌的主要原因。未來一段時間這一差異不會得到改變,這也意味著歐元相對美元繼續下跌。歐元兌美元的下跌將是一個長周期的下跌,下跌幅度可能十分巨大,當然中間有可能伴隨著小幅反彈。歐元對美元真正的探底反彈,可能會在若干年以後。
B. 因國際油價下調,嚴重影響了俄羅斯經濟,引發了2014年12月的什麼危機
B 盧布危機
12月11日,俄羅斯央行宣布再次加息,由9.5%上調至10.5%,試圖遏制居高不下的通脹率以及盧布匯率的持續貶值。俄羅斯央行同時表示,如果通脹率仍加速上升將繼續加息。俄羅斯央行近日公布加息決議後,盧布對美元匯率不升反降,再次跌至歷史新低,1美元最高可兌55.7178盧布。
12月16日,俄羅斯央行在上次加息僅過了5天後宣布年內第6次意外加息,將關鍵利率從10.5%大幅上調650個基點到17%。俄央行指出,此舉旨在阻止盧布貶值、防止通脹大幅走高的風險。盧布一夜暴跌13%,美元對盧布盤中突破66,1美元兌60盧布的「生死線」已是曾經。
在美元對盧布暴漲超12%後,俄羅斯莫斯科交易中心立即宣布,美元對盧布觸及64.4459的匯率風險管理通道上限,高於該上限的報盤不會被接受。
據悉,該項法案包括對俄羅斯武器公司和高科技石油項目的投資者實施新的制裁措施等,在盧布出現暴跌的情況下,這一消息無疑是火上澆油。
12月19日,俄羅斯國家杜馬(下議院)通過一項法律草案,同意向銀行業提供最高達1萬億盧布(約合165億美元)的資金支持,以應對西方的經濟制裁。
C. 2015匯率下降,存款利率也會下降嗎
一、人民幣匯率的下降:一方面是因為美元強勢美國經濟復甦強勁,另一方面是國內經濟增速達到瓶頸,以房地產為支柱的經濟發展模式走到了盡頭,而這兩方面的因素共同促使人民幣匯率下降。
二、由於人民幣匯率下降,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導致國內的熱錢(尤其是外資)紛紛流出中國進入強勢增長的美國大肆購入美元資產或美元外匯,這就導致了國內資本市場的活躍資金不斷流失,資本的流失會進一步打壓經濟增速,使經濟活性進一步降低,這種情形下,央行很可能會通過降低存貸款利率(降息)的方式來促使很多存放在銀行里的「死錢」活動起來,從銀行進入資本市場,從而對沖外資流出帶來的沖擊。
2014年年底股市大漲就是因為央行降息間接帶動的,所以2015年如果人民幣匯率繼續下降的話,央行很可能會進一步降息來刺激國內經濟活性對沖外資流出利空。
個人觀點,純手打,希望能幫到你,還望採納。
D.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大幅下調222點,為什麼人民幣加入SDR後一跌再跌
去年人民幣尚未IMF投票之前,我曾在香港《亞洲財經》撰文《人民幣大步邁向世界貨幣》,成功預言人民幣的國際化。當時人民幣的公開市場交易尚未展開,但隨著一系列的改革也在推動,人民幣跨國交易比重逐步增加。
IMF對人民幣加入SDR是有兩個要求的:一個是看你在國際貿易中進出口比例的份額,目前中國佔世界的18%,穩居第一位;第二就是「自由可兌換」。而這個「自由可兌換」正是人民幣的軟肋。目前人民幣自由可兌換的程度比較低,國內的資本賬戶沒有完全放開,外匯更是受到嚴苛的監控與管制。
目前,人民幣國際化最大的阻礙是人民幣的自由兌換。隨著金融改革的深水區拓展,人民幣即將在10月1日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創設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成為繼英鎊、歐元、日元和美元之後的第五種納入SDR籃子的全球主要貨幣。
首先,人民幣進入世界貨幣過程中在香港的人民幣市場有著激烈的資本博弈過程。從9月14日到9月19日,香港隔夜人民幣銀行同業拆息利率不斷創新高,連續多天脫離市場正常水平。9月19日,隔夜香港人民幣同業拆借利率(CNH Hibor)甚至報到了23.68%,較9月15日的7.95%大幅飆升,創下2010年3月有數據以來的歷史第二高值,僅次於今年1月12日的66.81%。不僅是隔夜利率,其餘所有期限的離岸人民幣拆借利率都處於歷史次高位,7天期CNH Hibor從8.99%升至12.45%,14天期CNH Hibor也攀升至12.45%。
毫無疑問,人民幣的國際化對中國來說是重大利好,人民幣納入SDR將在未來5年吸引4-7萬億元人民幣(6260億-1.1萬億美元)的資金進入中國。加入SDR無疑將推動人民幣國家化,而在這一方面最利好的板塊就是人民幣跨境結算銀行、國際商務和物流公司。
人民幣加入SDR之後,人民幣事實上要經歷一段人民幣貨幣美元化的過程。即人民幣與世界其他貨幣的自由兌換,而這個兌換過程事實上是以美元為動態基準來判斷的。所以,基於美元的貨幣強勢地位以及世界貨幣的屬性,人民幣將在加入SDR之前的三到五個月面臨一個貶值的調整區。中國央行於去年8月11日實施「匯改」,一天內貶值1.83%,才終於在去年年底獲IMF批准為SDR的第五種貨幣。在關鍵時刻秀了肌肉後,央行更多是「表現」。果不其然,在去年年底人民幣正式被批准入籃SDR之後,今年的資本管制力度明顯加大。
在10月1日正式加入SDR後,人民幣更加不會有動力因此去實行快速的大幅貶值。所以在這個調整期之後,人民幣就開始展開自由兌換模式,一旦流通量加大,這就意味著貨幣本身的世界貨幣屬性加強。人民幣又有著強大的商品兌付的支撐,勢必成為強大的優勢世界貨幣資產,開啟一個較強的貨幣升值之路。
作為IMF的第三大股東和新的SDR貨幣發行國,中國有必要保持匯率政策的穩定、透明以增強政策可信度。G20會議強調匯率過度波動會影響經濟和金融穩定,並承諾避免競爭性貶值。作為今年輪值主席國,中國不會率先放手人民幣貶值。
人民幣10.92%的權重意味著IMF成員國將通過所持SDR份額自動形成對人民幣約309億美元的敞口,這不是一筆小數目。外匯儲備加上中國不斷推進的雙邊貨幣互換已經如火如荼的進行,入籃會促進儲備資產向人民幣再配置,人民幣資產的實際估值會提升。
十月一日對於中國是個重大的值得紀念的節日,人民幣加入SDR也隨之並行,人民幣的世界貨幣之路一路光明。
E. 央行降息會使人民幣匯率怎麼變化
央行降息會使人民幣利率可降、匯率難貶,降息未必會引發人民幣匯率走弱,但藉助此次降息確實讓人民幣升值得以「降降溫」,人民幣匯率總體上仍會保持堅挺。
過去的兩年多以來,雖然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中國央行一直沒有調整過基準利率。鑒於社會融資規模與各項經濟增長數據連續低於預期,且融資難的問題尚未緩解,央行在維持「定向寬松」操作的同時,宣布全面降息。野村證券、等多家國際金融機構預計,中國央行將於明年繼續下調基準利率。
從利差角度看,部分投資者擔心降息對人民幣匯率產生沖擊。事實表明,降息後的首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的中間價與即期匯率雙雙出現下跌。24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較前一交易日調低了0.05%至6.1420。當日在即期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大跌將近200個基點,創出近2個月以來的最大跌幅。25日是降息後的第二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格雖然小幅上行了30個基點。但在即期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依然徘徊在6.14的下方。
與此同時,對於各國貨幣競爭性貶值的擔憂情緒再起。自日本央行10月底意外推出新刺激政策以來,日元已累計下跌約7%,投資者也正在減持韓元、新加坡元等其他亞洲貨幣。在此背景下,部分市場人士認為,人民幣的升值空間明顯收窄,在央行實行寬松貨幣政策後,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也可能會出現較為顯著的一輪貶值。
對人民幣匯率而言,理論上降息後存在貶值壓力,但人民幣匯率只會出現溫和的回調,總體上仍會保持堅挺。
首先不可低估央行穩定匯率的能力,不可簡單預測降息一定帶來人民幣匯率走弱。由於中國目前採取「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因此人民幣持續貶值的情況不會出現,甚至不排除進一步升值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