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杠桿和滑輪的知識點。。
杠桿 、滑輪知識點總結李偉志的工作室杠桿滑輪知識點總結
1.杠桿: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 棒就叫杠桿。
2.什麼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o)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1)。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3.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寫作:F1L1=F2L2 或寫成 。這個平衡條件也就是阿基米德發現的杠桿原理。
4.三種杠桿:
(1)省力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省力,但費距離。(如剪鐵剪刀,鍘刀,起子)
(2)費力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費力,但省距離。(如釣魚杠,理發剪刀等)
(3)等臂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如:天平)
5.定滑輪特點: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實 質是個等臂杠桿)
6.動滑輪特點: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動力方向,要費距離.(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
7.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8.實際滑輪組:機械效率η = W有用功/W總功 = Gh/Fs = G / nF,n為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
9.忽略繩重和摩擦的滑輪組:η =G物*h /(G物*h+G動*h) = G /(G +G動),
拉力:F=(G +G動)/n
⑵ 什麼事杠桿_怎樣使用
杠桿的定義與使用方式
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其本質是一種能夠放大力量的裝置。它主要由杠桿支點、動力點和阻力點構成。使用杠桿時,通過對其施加一定的力量,可以輕松地移動重物或完成其他工作。下面將詳細介紹杠桿的定義和使用方法。
一、杠桿的定義
杠桿是一個能圍繞其固定點旋轉的硬桿。支點在杠桿的中間,它將杠桿分為兩部分。其中,施加力量的點稱為動力點,承受重物的點稱為阻力點。杠桿的主要作用是通過集中力量來移動重物或改變物體的位置。它通過力的放大作用,允許使用者使用較小的力量完成較大的工作。在物理學中,杠桿是簡單機械的重要類型之一。
二、如何使用杠桿
使用杠桿時,首先要確定支點、動力點和阻力點的位置。然後,根據實際需要調整各點的位置,以達到最佳效果。具體步驟如下:
1.確定支點並固定杠桿。根據工作需求選擇合適的支點位置,確保杠桿穩定固定。
2.確定動力點和阻力點的位置。根據要移動的重物的大小和位置,以及所需施加的力量的大小,選擇合適的動力點位置。
3.施加力量。在動力點處施加力量,通過杠桿的作用,將力量放大並傳遞到阻力點,從而移動重物或完成其他工作。
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保持杠桿的平衡,避免過度施加力量或超出杠桿的承載能力。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各點的位置,以獲得最佳的杠桿效果。
總之,杠桿是一種非常實用的簡單機械,通過其放大作用可以輕松地完成重物的移動或其他工作。正確使用杠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勞動強度。
⑶ 簡單機械和杠桿原理的公式有哪些請總結一下
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 F2L2 F1:動力 L1:動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輪 F=G物
S=h F: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體的重力
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h:物體升高的距離
動滑輪 F= (G物+G輪)/2
S=2 h G物:物體的重力
G輪:動滑輪的重力
滑輪組 F= (G物+G輪)
S=n h n:通過動滑輪繩子的段數
機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有用功W有 =G物h
總功W總 W總=Fs 適用滑輪組豎直放置時
機械效率 η=W有/W總 ×100%
⑷ 科學中 杠桿 功 滑輪 的知識總結 詳細點
簡單機械
(一)杠桿
1. 定義
(1)杠桿: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是杠桿。
(2)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
(3)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
(4)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5)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6)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2. 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寫作 ,也可寫成 。
杠桿平衡時,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3. 杠桿的種類
(1)省力杠桿:動力臂大於阻力臂的杠桿。例如:起子、扳子、撬棍、鍘刀等。
(2)費力杠桿:動力臂小於阻力臂的杠桿。例如:鑷子、釣魚桿,賽艇的船漿等。
(3)等臂杠桿:動力臂等於阻力臂的杠桿。例如:天平。
省力杠桿省力,但費距離(動力移動的距離較大),費力杠桿費力,但省距離。等臂杠桿不省力也不省距離。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杠桿是不存在的。
(二)滑輪
1. 定滑輪
(1)定義: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叫定滑輪。
(2)原理: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不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
2. 動滑輪
(1)定義:軸可以隨物體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2)原理: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滑輪直徑D)為阻力臂(滑輪的半徑R)2倍的杠桿。動滑輪省一半力。
3. 滑輪組
(1)定義:由幾個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就叫滑輪組。
(2)原理:既利用了動滑輪省一半力又利用了定滑輪改變動力的方向。
功
(一)內容
1. 功
(1)功的初步概念: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作用下通過了一段距離,這個力就對該物體做了功。
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功的計算:功等於力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公式:功=力×距離,即 。
(3)功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為J。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N,距離的單位是m,功的單位就是 , 。
2. 功的原理
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等於不用機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這個結論叫做功的原理。
3. 機械效率
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公式:
4. 功率
(1)功率的概念:單位時間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計算:公式為功率 , 。
(3)功率的單位:功率的單位是瓦特。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J,時間的單位是s,功率的單位就是J/s。J/s的專用名稱叫做瓦特,簡稱瓦,符號W。
,意思是1s內完成了1J的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