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未來人民幣匯率彈性將進一步加大是真的嗎
人民幣兌美元逐漸企穩(2017年初至2017年5月)。進入2017年之後,人民幣兌美元並未繼續走弱,而是逐漸趨穩,離岸在岸匯率之間甚至出現了持續時間較長的倒掛。與之相應的,則是外匯儲備扭轉了連續下滑的局面,從2017年2月開始止跌回升。這一階段,官方的一系列政策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繼續收緊資本項目。通過進一步嚴格企業的對外投資行為以及居民的購匯需求,加強真實合規性審核,限制資本外流。
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有效釋放,波動幅度保持在可控范圍內。匯改之前,人民幣跟隨強勢美元對非美貨幣大幅升值,積累了一定貶值壓力,通過一年半的四輪貶值,人民幣兌美元最多貶值了10.5%,基本屬於可控范圍,沒有發生部分機構認為的20%、30%,甚至更大幅度的貶值。二是經濟內外部環境更加均衡。人民幣貶值後,我國國際收支表現更加平衡,同時,外匯占款也不再成為流動性輸入的外生因素。三是匯率形成機制更加市場化。人民幣匯率彈性大幅增加,中間價形成機制更為合理,同時貨幣政策獨立性也隨之提高。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轉向升值,首要原因在於美元自身的貶值。2017年開年美元指數在達到103.8的高峰後開始不斷下滑。一方面,隨著特朗普在醫改方案、減稅新政上屢屢受挫,「特朗普行情」不斷被證偽,導致市場回歸理性而看空美元。另一方面,盡管美聯儲在一季度與二季度如期加息,但全年三次加息的預期早已被市場透支。而非美地區貨幣收緊預期接踵而來,歐元區經濟穩健復甦,英國經濟受脫歐影響好於預期,都加強了歐洲推進貨幣政策正常化的預期,使得非美貨幣不斷走強。
2. 離岸與在岸人民幣出現倒掛是什麼意思
離岸與在岸人民幣出現倒掛就是兩者反過來了,離岸人民幣比在岸人民幣更值錢。
大多數時間離岸人民幣是弱於在岸人民幣的。比如1美元可以兌換6.96離岸人民幣,但只能兌換6.95在岸人民幣,說明在岸人民幣比離岸人民幣值錢。
在岸人民幣就是在中國大陸流通的人民幣,在大陸以外地區流通的人民幣叫離岸人民幣。理論上離岸人民幣是不受限制的,可以自由兌換美元。而在岸人民幣每年根據央行規定只能兌換5萬美元。
股票市場很多人「打新股」,打新股意思就是申購新股。過去,在一級市場申購到新股,幾乎都能在二級市場順利上市,而且上市首日幾乎都能高價賣出,新股上市首日有的漲幅高到200%。
後來,新股不一定能在二級市場順利上市,即便上市了,也有可能跌破發行價,這樣的話,在一級申購時花了很大資金、還要搖號抽簽、還要等候一段時間,最終等來的卻是虧損。
1999年曾經試過1元發行的基金,上市首日就跌破發行價,最終導致政府幹預股市,迎來歷史著名的「5.19」上漲行情。
股票如此,債券、央票也如此。
金融機構在一級市場低價買入央票(相當於股民申購債券、股票),然後在二級市場高價賣出央票,從而實現盈利,其前提是二級市場的價格比一級市場價格高。一旦二級市場的價格比一級市場的價格低,金融機構買入央票後就會虧損賣出,這種情況就叫央票二級市場和一級市場利率倒掛。
3. 什麼是匯率倒掛
是指人民幣在境內外的匯率呈相反走勢:境外,人民幣在貶值(很多機構和投資者在香港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大批拋售人民幣,買入美元;預期人民幣跌、美元漲);境內,人民幣是在升值的,與美元的兌換價屢創新高。受危機影響的歐美機構,減少在亞洲的資金頭寸,國際資本有撤退的跡象。由於擔心中國恢復人民幣對美元的穩定,以及市場上出現炒作唱空中國經濟的聲音,過去做多人民幣做空美元的套利投機者紛紛買進美元平倉。一些利用境內外利差、匯差進行套利的國內機構和企業,境外外匯借款也面臨再融資的壓力。有一段時間香港市場上包括中銀香港在內的所有機構都無美元頭寸可售,市場幾近關閉,只能到國內尋找美元,把壓力傳導到國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