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利潤杠桿的題
第一題:某公司銷售收入是5000萬元,,稅前利潤率4%,采購成本為銷售收入的50%。
采購成本減少1%,帶來成本節約是多少?利潤率提高了多少。?
這道題的成本節約是25萬,還是50萬。?書上是50萬,利潤變成250萬了,率就提高20%。
第二題:某公司銷售收入是1000萬,稅前利潤率5%,采購成本為銷售收入的60%,假設采購成本減少1%,則利潤杠桿效應使利潤率增加了多少?
我的答案是12%。
2. 什麼是采購利潤杠桿效應
舉個例子,假設一個企業50%的資金用於采購原材料,其稅前利潤為10%,那麼它每收入10萬元,它將獲得1萬元的利潤,並且這10萬元收入中將有5萬元用於采購,我們假設采購部經過努力降低了2%的采購成本,那麼在利潤中將增加1000元,如果換成通過增加銷售來獲取這1000元利潤的話,那麼要增加10%的銷售額才能實現,即賣多1萬元才行。但是不要簡單的將2%和10%進行比較,因為要降低2%的采購成本看似不難,但在實際作業中可能就要為這2%費盡心機,有時經過了努力但仍有可能達不到目標。
3. 根據采購杠桿原理,如果采購成本降低1%,企業的利潤就會增加5%,那我想知道怎麼計算這個1%
采購成本包括采購人員工資福利、電信費(網路、電話)、差旅費、運雜費、你將上述費用進行統計,然後進行對比,假如去年全年統計為100萬,今年全年為90萬,90/100=0.9、那麼今年與去年的比率為0.9 就是下降了10%
4. 采購與供應管理學的采購與供應管理作用
采購與供應管理主要有利潤杠桿作用、資產收益率作用、信息源作用、營運效率作用、對企業競爭優勢作用五個方面的作用。
采購的利潤杠桿作用是指當采購成本降低一個百分點時,企業的利潤率將會上升更高的比例。這是因為采購成本在企業的總成本中占據著比較大的比重,一般在50% 以上,而這個比例遠遠高於稅前利潤率。例如,某公司的銷售收入為5000萬元,假設其稅前利潤率為4%,采購成本為銷售收入的50%,那麼采購成本減少 2%,就將帶來50萬元的成本節約,也就是利潤上升到了250萬元,利潤率提高了20%。可見,利潤杠桿效應十分顯著。
資產收益率作用是指采購成本的節減對於企業提高資產收益率所帶來的巨大作用。資產收益率指的是企業的凈利潤和企業總資產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出來就是資產收益率=凈利潤/總資產,該公式可以轉換為:
資產收益率=(凈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收入/總資產)
公式右邊第一個括弧里的內容我們稱之為利潤率,第二個括弧裡面的內容叫做資產周轉率(投資周轉率),這樣,資產收益率就可以表示為企業的利潤率和總資產周轉率的乘積的形式。當采購成本下降一定比例時,通過利潤杠桿效應可以使利潤率提高更大的比例。另一方面,采購費用減少,則庫存同樣數量物資佔用的資金就少,即資產降低,這就提高了投資周轉率,兩者的乘積就是一個更大的比例,大的收益率有利於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融資。
至於信息源作用、營運效率作用和對企業競爭優勢的作用,比較容易理解,這里就不再一一加以分析了。總之,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和經營管理理念和方法的發展,采購在企業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采購部門也必將在未來發揮更深遠的影響力。
5. 什麼是采購的利潤杠桿效應它在所有企業都一樣嗎
利潤杠桿效應是一種衡量采購工作績效最直接的手段。在實際工作中體現在 Cost down,在很多企業里,特別是在面試時,基本上都會提到降成這個問題。
好的采購能為企業創造利潤,獲得潛在的市場資源。質量過關的產品(條件是產品定位沒有問題),具有價格優勢,其市場前景是非常廣闊的。而采購正是目前很多企業日益重視的利潤源。
舉例說明這個問題:
某公司(生產企業)(單位:萬元)
銷售額 1000
采購額(假設采購額占銷售額的50%) 500
利潤(假設稅前利潤為5%) 50
如果該企業通過更好地管理采購職能,將其采購成本降低了10%,那麼這會使得公司的稅前利潤增加50萬元。為了增加這50萬元的稅前利潤,如果單靠增加銷售額來實現,那至少要1000萬元的銷售額,也就是說銷售量得提高一倍。
在這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的今天,談何容易,大家都在提高效率,壓縮其它的成本,而采購成本(特別是原材料成本)正是人們正在爭奪的利潤源。
采購的任務是任重道遠,一個好的采購工程師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地學習與積累。
這種問題你網路就好了,沒必要問,這轉自搜狐博客
6. 采購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
采購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1、財務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寫為:DFL=(△EPS/EPS)/(△EBIT/EBIT)。
2、在有優先股的條件下,由於優先股股利通常也是固定的,但應以稅後利潤支付,所以此時公式應改寫為:DFL=EBIT/[EBIT-I-(PD/(1-T))]。
財務杠桿系數的意義:
DFL表示當EBIT變動1倍時EPS變動的倍數。用來衡量籌資風險,DFL的值越大,籌資風險越大,財務風險也越大。
在資本結構不變的前提下,EBIT值越大,DFL的值就越小。
在資本總額、息稅前利潤相同的條件下, 負債比率越高,財務風險越大。
負債比率是可以控制的, 企業可以通過合理安排資本結構, 適度負債, 使增加的財務杠桿利益抵銷風險增大所帶來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