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杠桿收購基金

杠桿收購基金

發布時間:2021-03-04 04:08:07

㈠ 基金公司和私募的區別

1、私募基金:私人股權投資(又稱私募股權投資或私募基金,Private Fund),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用來指稱對任何一種不能在股票市場自由交易的股權資產的投資。被動的機構投資者可能會投資私人股權投資基金,然後交由私人股權投資公司管理並投向目標公司。私人股權投資可以分為以下種類:杠桿收購、風險投資、成長資本、天使投資和夾層融資以及其他形式。私人股權投資基金一般會控制所投資公司的管理,而且經常會引進新的管理團隊以使公司價值提升。

2、風險投資: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簡稱是VC,在中國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內涵的概念,其實把它翻譯成創業投資更為妥當。廣義的風險投資泛指一切具有高風險、高潛在收益的投資;狹義的風險投資是指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生產與經營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投資。根據美國全美風險投資協會的定義,風險投資是由職業金融家投入到新興的、迅速發展的、具有巨大競爭潛力的企業中一種權益資本。

3、兩者區別:私募股權基金行業起源於風險投資,在發展早期主要以中小企業的創業和擴張融資為主,因此風險投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私募股權投資的同義詞。從1980年代開始,大型並購基金的風行使得私募股權基金有了新的含義,二者主要區別在投資領域上。風險投資基金投資范

㈡ 杠桿收購的歷史

你好,杠桿收購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盛行,當時公開市場發展迅猛,向借版貸人敞開了方便之權門,允許他們借貸數百萬美元去購買那些本來是很勉強的項目(先前是絕不可能的)。在杠桿收購發展之初的1980年,被認為是杠桿收購之基的四大並購項目,其累計交易額就達到了17億美金。1988年是杠桿收購的發展巔峰時期,當時累計交易額已經達到了1880億美金。這些通過大舉借貸完成的交易行為,必然會導致極大的風險,也就是那些利率極高的「垃圾股」。這些所謂的垃圾股,之所以風險極大,是因為它們往往用高利率去吸引股東,而其背後卻無支持力量。所以,毫不奇怪,一些80年代的項目最終演變成了災難,並以借貸人的破產收場。

㈢ 杠桿收購的基本類型包括什麼

【杠桿收購的類型】杠桿收殉的種類形式繁 不勝舉。下面我們僅從收購對象、收購者、『收 購態度這三方面,試對杠桿收購作簡單的劃 分,以使讀者對杠桿收購有一概括的了解。 1.根據收購對象所作的分類 杠桿收購對象可以是上市公司,也可以是 私人公司,亦可以是大公司擬脫手的子公司或 部門機構。 卷六投資業務 571 對上市公司發動杠桿收購並將其私有化在 西方並不少見,這類杠桿收購在兩種情況下發 生:一是公司外的收購者或公司內的收購者欲 藉此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二是為使公司不落 人未經征詢、帶有敵意傾向的外部收購者之 手,公司內的管理層藉杠桿收購之力贖出公司 轉為私有。在前一種情況下,股市對獵物公司 的估值偏低,激起收購者杜桿收購的慾望,藉 收購後重構公司,提高運作和管理效率,實現 公司的潛在價值。如紐約最大的百貨商店麥錫 公司就是據此被杠桿收購私有化的。在後一種 情況下,獵物公司管理層深諳公司價值和潛力 所在,當他們認為外部獵手公司或投資個體的 要約價過低時,就會以比外部收購者更高的價 格向股東發出收購要約。.1987年,美國的超 級市場總公司就是這樣被管理層杠桿收購並私 有化的。在KKR公司收購用R納比斯科公司 時,後者的管理層也提出過杠桿收購的議案, 但最終因要約不如KKR公司提高後的要約具 有吸引力,未獲成功。 杠桿收購私人公司多因私人公司股東尋求 套現而起。私人公司股東套現股份可以尋求公 開招股上市,也可以將公司售給大公司而實 現,但這兩條途徑均不完美。在前一種方案 下,股權只具部分的流通性,拋售全部股份一 則為法律限制,二則可能引起價格劇烈下挫。 在後一方案下,買主通常是同行業的競爭對 手,公司出售後就再無獨立性可言,原來的董 事會、經理層恐怕統統得離職。這樣,私人公 司的管理層和部分股東可能就會與投資銀行、 信託公司聯手,杠桿收購這家私人公司。如 此,經理層可以留任,欲套現的股東亦可以不 菲的價格出售所持有的全部股權。 當大公司出於戰略考慮欲脫手某子公司或 所屬部門時,子公司或部門的經理層若覺得子 公司的價值在母公司的售價以上,他們就會與 金融機構聯手,杠桿收購該子公司或部門。這 樣的收購可以使收購對象的動作免遭沖擊,而 且經理層在成為大股東後,從自身利益出發, 當會更盡心盡力地經營。1982年,當美國無 線電公司出售屬非核心的業務的吉布遜賀卡公 司時,該子公司的經理層就與賽門的公司聯 合,杠桿收購了吉布遜賀卡公司。杠桿收購 後,賽門的公司控股70%,吉布遜公司的經 理層和職員擁有其餘30%的股權。 2.根據收購者所作的分類 根據獵物公司經理層有無參與對本公司的 收購,可以將杠桿收購分為經理收購(Man- 嗯ement Buyou)和非經理收購。 經理收購是杠桿收購中很常見的一類。在 經理收購下,股權投資者與經理層一道組成一 個收購集團,與獵物公司或獵物公司的母公司 的董事會在友好的氣氛下拾商收購的條款,達 成後即實施杠桿收購。經理收購下,風險投資 基金和投資銀行等股權投資者常贈送給經理層 一些股權,以作勉勵,更好地構築命運共同 體。比如,經理層只提供股權資本的巧%, 但卻得到了30%的股權。經理收購的最終成 功依賴於經理層在收購後的優秀管理。所有的 股權投資者均期望良好經營一段時期後,將獵 物公司再行出售,實現巨大的投資收益。 在經理收購的交易中,收購的非經理方發 起人(S卯nsor)發揮著重大的作用。擔任發起 人的多為投資銀行或專事杠桿收購的投資集 團,它們充任著集資、策劃、交易談判、融資 工具發行等工作。經理層和發起人為尋找合適 的夥伴均得四處奔波。一般說,經理層從以下 幾條標准來選擇作為發起人的投資銀行:發起 人擁有雄厚的資本實力,有發達的證券銷售網 絡,願意贈給經理層更多的股權或賦予他們廉 價購買股權的優惠,不幹涉公司的日常運作。 投資銀行選擇作為夥伴的經理層亦有較高的要 求,以保證杠桿收購這種高風險交易和投資的 成功。首先,投資銀行會盡力要求經理層自己 投人更多的資本,從而使後者能竭盡全力地去 經營公司。其次,投資銀行希望融資的期限盡 量壓縮,從而能提高資金的流動性和周轉速 度。投資銀行要想成功地充任發起人介人經理 收購,既要擁有廣泛的公司方面的客戶基礎, 又要擁有深遠的投資者方面的客戶基礎以保證 杠桿收購資金的充足。 除了經理收購和非經理收購外,還有一種 杠桿收購形式值得一提,這就是被稱為公開杠 桿收購(巧bi。LBO)的「杠桿資本結構重構」 (玩ve娜岡Rec即i園ization)。嚴格地說,它並不 是收購行為,只是因其機制酷似杠桿收購而被 納人廣義的杠桿收購之列。它的實施方不是別 人,而是上市公司自己。上市公司發行債券籌 集資金,然後將所得資金以特別股息形式返還 給股東。這一舉動提高了債務資本比率而降低 了股東權益的比重,從而有效地強化了資本結 構中的杠桿效應。由於不帶來追加的股權資 本,債權人在資本結構重構後風險增大,故杠 桿資本結構重構能籌集的債務資本較普通的杠 桿收購為少。美國的聯合碳化公司曾經應用過 杠桿資本結構重構。 3.根據收豹態度所作的分類 我們已經知道,並購中根據獵手公司接觸 獵物公司的態度可將並購分為敵意和善意兩大 類。同樣,杠桿收購中也存在敵意收購和善意 收購。一般說,經理收豹中收豹集團均持善意 收購的態度,但當純粹由外部投資者組成的收 購集團涉足杠桿收購時,後者就有可能強硬 地、敵意地發動收購。 敵意杠桿收購的發展是公開垃圾債券市場 擴張的產物。由於敵意收購風險頗高,幾乎沒 有一個傳統的夾層債券投資者願意參與。事實 上,差不多所有的敵意杠桿收購資金得自分開 的夾層債券的發行。最為出名的敵意杠桿收購 是梅薩(Me6a)石油公司對海灣石油公司一 投,1984年,皮根斯領導下的梅薩公司在德 ,克塞爾公司的安排下,發行了20億美元的 商利風險債券(即垃圾債券),據此對規模大 於其6倍、市值63億美元的海清公司發起了 敵意杠桿收購。雖然梅薩公司最終未能如願以 償,但也迫使海灣公司咨與加利福尼亞州的標 准石油公司。較為有名的敵愈杠桿收購的成功 案例當數1985年彼里爾受對萊夫隆(Revlon) 發動的標購。這次戰役中,德蓄克塞爾公司的 米爾肯為標助籌資而設立了一筆7.3億美元 的「盲目債券驀金」,購買這些高利風險債券 的投資者在認購時尚不知獵物公司究竟是哪 家。

㈣ 杠桿收購的過程分析

杠桿收購一詞在英語中為Leveraged Buyouts,一般縮寫為LBOS,這種收購戰略曾於80年代風行美國。

杠桿收購是指收購者用自己很少的本錢為基礎,然後從投資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籌集、借貸大量、足夠的資金進行收購活動,收購後公司的收入(包括拍賣資產的營業利益)剛好支付因收購而產生的高比例負債,這樣能達到以很少的資金賺取高額利潤的目的。這種方式也有人稱之為高度負債的收購方式,這樣的收購者往往在做出精確的計算以後,使得收購後公司的收支處於杠桿的平衡點,他們頭腦靈活,對市場熟悉,人際關系處理恰當,最善於運用別人的錢,被稱為「收購藝術家」。

總的來看,杠桿收購可以分為三步來進行:

第一步:集資。

第二步:購入、拆賣。

第三步:重組、上市。

以上三步概括了杠桿收購的基本程序,又被稱為「杠桿收購三部曲」。

==========================================================

隨著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的產業結構面臨著整合和調整,企業也開始採取多種方式發展和壯大自己。兼並收購的浪潮開始席捲中國。而在兼並收購的過程中,必然涉及融資方式的選擇。如果採取債務融資,就是杠桿收購。請看《國際融資》報道繆家文所著杠桿收購:小資金撬來大回報

什麼是杠桿收購對於一些很大的收購交易,收購需要通過大量的舉債(gearing)才能完成,這就是所謂的杠桿收購(LBO或leveraged buy-out)。杠桿收購的主體一般是專業的金融投資公司,投資公司收購目標企業的目的是以合適的價錢買下公司,通過經營使公司增值,並通過財務杠桿增加投資收益。通常投資公司只出小部分的錢,資金大部分來自銀行抵押借款、機構借款和發行垃圾債券(高利率高風險債券),由被收購公司的資產和未來現金流量及收益作擔保並用來還本付息。如果收購成功並取得預期效益,貸款者不能分享公司資產升值所帶來的收益(除非有債轉股協議)。在操作過程中可能要先安排過橋貸款(bridge loan)作為短期融資,然後通過舉債完成收購。杠桿收購在國外往往是由被收購企業發行大量的垃圾債券,成立一個股權高度集中、財務結構高杠桿性的新公司。在中國由於垃圾債券尚未興起,收購者大都是用被收購公司的股權作質押向銀行借貸來完成收購的。

杠桿收購必須考慮到債務的償還能力,採用這種大量舉債的收購方式,必須要有足夠的信心償還債務和利息。因為利息支出可在稅前所得扣除,因此可減少稅負,所以企業的實際價值比賬面價值要高很多。杠桿收購的目標企業大都是具有較高而且穩定的現金流產生能力,或者是通過出售或關停目標公司部分不盈利業務和經過整頓後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空間的企業。因為杠桿收購需要通過借債完成,因此目標企業本身的負債比率必須較低。

杠桿收購一般都兼有MBO/MBI的操作,也就是要組建一個可能包括目標企業內部管理層和引進管理層在內的新管理層。一方面很多MBO、MBI和IBO都是用杠桿收購的方式完成的;另一方面杠桿收購往往也有管理團隊的參與(LMBO),這種LMBO與一般的MBO的區別在於管理團隊只佔很小一部分股份,而支持交易的機構投資者要佔絕大部分股份。杠桿收購完成後,通常會以各種方式使管理人員的持股比例達到20%~30%,這樣將大大提高管理人員的經營積極性,加快現金迴流和償還巨額債務。

杠桿收購也可以是一家有潛力、有管理能力的中小型公司,在投資公司的幫助下收購一家陷入困境的大公司或上市公司。這種操作的結果是原來的收購主體公司變成被收購公司的子公司,而同時收購主體公司獲得被收購公司的絕對控股權。

在一家小公司兼並一家大公司的情況下,往往是被兼並公司的業務或形象在新的合並公司中佔主要地位。小公司可以藉助杠桿收購而迅速擴大生產規模或獲得已經建立的市場渠道和品牌,被收購的大公司則藉助小公司帶來的新的管理機制或新技術以獲得新生。有很多企業重組的實例是通過這種方式引入新的管理機制和資金,從而達到高速增長或扭虧為盈(turn around)的目的。從事這類交易的投資公司都是專注於重組或扭虧企業的投資行家,因此它們有能力從事復雜的交易,應付頭痛的管理問題。

在杠桿收購最熱的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歐洲杠桿收購的杠桿比率(總負債對總資產的比率)一般在3~4倍,美國交易案的杠桿比率往往達9~10倍,很多金融機構拚命促成這種高杠桿比率的交易以賺取手續費。在中國由於杠桿收購基金和垃圾債券市場尚未起步,杠桿收購一般是通過銀行股權質押貸款來完成的。由於杠桿收購公司一旦出現現金流困難,將難以支付債務利息,所以銀行出於控制風險的考慮,一般會要求杠桿比率不要太高,而且要求測算的現金流利息比有2~3倍以上。

如何抓住杠桿收購的機會

杠桿收購的成功必須能籌到大額的貸款,能夠吸引並留住有能力的管理人員,而且還需要目標企業有適當的資源,有很大的增值潛力。如果目標公司已經有一個很強的管理團隊,那麼將大大增強投資者和借貸者的信心,而投資者也會給管理團隊安排一定比例的股份,以保證交易後公司的穩定性和成長性。

杠桿收購是高負債杠桿率的收購模式,故要求目標公司在收購前的長期負債比較少,而在收購後要有大量穩定的現金流來承擔還本付息的壓力。獲得貸款的關鍵是企業有穩定的現金流,而且這個現金流足以支付貸款利息和本金,或者企業有很多非戰略性資產可以出售變現,用於償還部分貸款。由於大量的債務,使得目標公司的整體價值降低,同時也為企業的增值留下想像空間。以後隨著企業效益的好轉和債務的逐步減少,企業的價值也逐漸增加,而當初收購時作低固定資產的價值,也對企業的升值有貢獻。

在杠桿收購交易中,由於很強的信息不對稱性,目標企業的管理層最清楚企業的價值。如果企業的管理層參與收購,他們有隱瞞企業的價值、壓低成交價的傾向。而交易中參與的中介機構又會與交易各方有利益沖突,加上出售方往往要價過高,所以這類交易的談判利益平衡往往會錯綜復雜。

如何操作和運作杠桿收購

在杠桿收購交易中,金融機構投資者一般要尋求在五年左右時間退出的機會,並且期望有20%以上的投資回報率。杠桿收購交易結構的關鍵是確定最大的杠桿系數以保證高收益率,同時還要保持經營的靈活性和償債能力的保險性。在投資者尚未退出之前,企業必須能夠產生足夠的現金流用於支付債務利息和本金。典型的杠桿收購交易中只有30%~40%的成交金額是股權,其餘的是債權。投資機構在評估交易結構的可行性時通常要考慮以下四個參數:總負債/EBITDA;總負債/總資本;EBITDA/債務利息;(EBITDA -資本支出)/債務利息。另外,優先順序債務的還款期限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

精細的現金流預測是成功的杠桿收購的必要前提,如果不能准確地預測企業將來支付債務本息的能力,就無法保證企業的成功。因此,杠桿收購需要有經驗的投資銀行家、律師和財務分析人員共同參與,設計復雜的財務交易結構。

杠桿收購交易的過程一般是先成立一個收購主體公司,這個主體公司只是一個殼公司,用於融資以便進行收購。然後通過一系列的債務安排和債務重組,收購目標公司的股權。理想的情況是收購完成後馬上能出售部分資產償還部分債務,並且預計以後現金流量遠高於應付利息,而且企業的現金收入受經濟波動的影響不大。

杠桿收購的結果一般都可以令資產轉移到最有能力管好企業的管理者手中,所有權換手之後,企業一般都有一個高速成長期,企業經濟效益大大提高。

收購之後的首要工作是組織機構的重組,以便提高工作效率、改進工作技能和增加透明度。這些工作包括新的匯報制度、新的戰略定位、新的員工激勵機制。在這個過程中,少數管理人員可能被替換,有一些會自動辭職,一部分非戰略性資產會被出售。收購後裁員的事情並不太多,也就是說,新產生的價值基本上並不是通過降低工資成本來實現的。

在杠桿收購交易中,出售方可能是:

1.政府企業主管部門;

2.上市公司母公司;

3.上市公司;

4.家族企業第二代;

5.外國母公司在中國的子公司;

6.以前的MBO/MBI;

7.私營企業。

杠桿收購成功的要素如下:

1.有一個能乾的企業管理層;

2.管理層有一個可行的企業經營計劃;

3.業務性質受經濟周期波動影響小;

4.企業能實現充足而穩定的現金流量;

5.長期負債不高;

6.企業的資產適宜作貸款抵押物;

7.部分企業資產可以變賣,用於支付一部分借款;8.預計現金利息覆蓋率比較高;9.目標企業實際價值遠遠高於賬面價值。

㈤ 《並購基金和私募的區別是什麼

看門狗財富為您解答。
普遍的看法是,並購基金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一個分支。回私募股權投資是答指以非公開方式募集資本,投資於企業股權的一種投資形式。相對於企業發展所處的種子期、初創期、發展擴張期和 Pre-IPO 時期,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可分為天使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增長型基金和 Pre-IPO 基金;對於企業成熟階段和衰退階段的投資,主要由並購基金完成。
然而,在國外資本市場,私募股權基金主要指並購基金,與之呼應的一詞是風險投資基金;而在國內資本市場,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主要指投資於 Pre-IPO階段的資金。造成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內涵差別的主要原因在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並不是一個劃分各類投資基金的合適標准。私募股權投資的特點在於融資方式,而並購基金著重於強調交易方式。
從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發展歷史來看,私募基金起源於並購基金。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前,杠桿收購是並購基金採用的典型交易方式,並購基金就意味著杠桿收購。杠桿收購在二十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達到高峰,之後隨著垃圾債券市場的崩潰而逐漸將萎縮,而後又在二十一世紀復甦。

㈥ 並購夾層基金是什麼

夾層資本是收益和風險介於企業債務資本和股權資本之間的資本形態,本質是長期無擔保的債權類風險資本。並購基金,是專注於對目標企業進行並購的基金,其投資手法是,通過收購目標企業股權,獲得對目標企業的控制權,然後對其進行一定的重組改造,持有一定時期後再出售。

夾層基金(Mezzanine Fund)是杠桿收購特別是管理層收購(MBO)中的一種融資來源,它提供的是介於股權與債權之間的資金,它的作用是填補一項收購在考慮了股權資金、普通債權資金之後仍然不足的收購資金缺口。國內採用的術語MBO基金,實際上指的就是夾層基金。但是由於MBO交易中融資渠道是多樣化的,融資結構是分層次的,不同的資金來源、進入方式、收益率要求、償還方式等都是不同的,所以統稱為MBO基金是不準確的。

管理層收購的支付方式是全現金收購,而非換股收購,所以收購融資至關重要。在一項典型的MBO融資結構中,資金來源包括三個部分:

1、購買價格的10%由管理層團隊提供,這部分資金形成了購並完成後重組企業的股本資本。

2、購買價格的50—60%由銀行貸款提供,這部分資金形成了高級債權,有企業資產作抵押,一般是由多家銀行組成的銀團貸款。

3、30—40%的購買資金由夾層基金提供。

夾層基金的本質是一種借貸資金,它提供資金和收回資金的方式與普通貸款是一致的,但在企業償債順序中位於銀行貸款之後。因此在購並融資中,銀行貸款等有抵押的融資方式屬於高級債權,夾層基金則屬於次級債權。在杠桿收購融資中非常著名的垃圾債券,也是一種提供次級債權資金的方式,和夾層基金的作用是一樣的,不過由於20世紀90年代以後垃圾債券市場出現了信用危機,西方杠桿收購中次級債權資金主要來自夾層基金。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並購夾層基金是什麼?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㈦ 杠桿收購要付出哪些成本呢

杠桿收購(Leveraged buy-outs),是指收購者用自己很少的本錢為基礎,然後從投資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籌集、借貸大量、足夠的資金進行收購活動,收購後公司的收入(包括拍賣資產的營業利益)剛好支付因收購而產生的高比例負債,這樣能達到以很少的資金賺取高額利潤的目的。這種收購戰略曾於20世紀80年代風行美國。
目錄
1基本信息
▪ 簡介
▪ 復興
▪ 操作過程
▪ 杠桿購並在中國
2好處
▪ 對管理人員有激勵效應
▪ 其它好處
3適用條件
▪ 穩定的現金流量。
▪ 穩定而富有經驗的管理層。
▪ 充裕的成本降低空間。
▪ 一定規模的股東權益。
▪ 收購前較低的負債。
▪ 易於分離的非核心產業。

1基本信息
簡介
杠桿購並(leveraged buyout)起源並風行於美國。今天,在變革的中國,其生命力已初露端倪。杠桿購並就是收購方主要通過借債來獲得目標公司的產權,即藉助財務杠桿作用完成購並活動,因而被稱為「杠桿購並」。杠桿購並資金來源於風險資本,即稱為風險杠桿購並。
復興
一般意義上的「企業購並」在美國由來已久,但為什麼從70年代後期開始,杠桿購並會在美國復興呢?它興起的原因和背景是什麼?總的來說,主要是由於70年代後期和80年代初期,美國的經濟環境發生了一些重要變化.具體分析,有以下幾點:
(一).這一時期發生的通貨膨脹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很大.通貨膨脹對公司資產的價值和運用都有直接的影晌。第一,通貨膨脹使公司資產的名義價值超過其歷史成本。美國1981年」 經濟復興稅法」 (ERTA)允許企業對新購進的舊資產和全新資產採用加速折舊。企業利用這一機會收購資產,可以在較大基數之上從頭加速提取折舊.而且,依據美國1986年稅制改革以前的稅法,全盤收購對企業稅賦更為有利,因為稅法規定;清算中的企業出售其資產可免繳資本收益稅.第二,通貨膨脹使企業實際債務負擔減輕.因為債務利息率是固定的,並不隨物價指數上漲而升高,從而通過舉債可以獲得通貨膨脹帶來的部分收益,進而轉移債務負擔。
(二) 稅法的變動是促進杠桿作用兼並的另一重要原因。50年代到60年代,由於聯邦所得稅率(適用於公司營業收入)與資本收益稅率之間差異較大,相比而言,美國聯邦所得稅率偏高,而資本收益稅率偏低,從而極大地推動了股票市場的繁榮。70年代後,國家對稅率進行了調整:所得稅率下降為50%,資本收益稅率 的上限提高至35%。兩者稅率差距縮小,使得股票交易在70年代處於「零增長」時期,很多股票不得不以低於公司帳面價值的價格出售。股票的上市與發行也不活躍,企業主要以借債來融通資金。而且,持續的通貨膨脹及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使得借債更為合算。1981年的「經濟復興稅法」使得職工持股計劃(ESOP)更具吸引力。職工持股計劃,是一項鼓勵職工購股、參股,增強職工參與意識的計劃方案。利用該計劃,可以從銀行貸款購買公司股票,並且在利率和本金償付上享有優惠。因而,公司通過ESOP計劃借進貸款更加有利可圖。
(三)購並活動需要巨額資金,金融機構的貸款是購並資金的重要來源。由於政府對金融管制的放鬆,金融機構之間競爭加劇,金融機構自身取得資金的成本也在上升,這使得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努力尋找放款渠道。1978年以前,為杠桿並購提供貸款的只是少數大保險公司。而現在,各種金融機構都設置有專門的並購部門。據估計,並購所需資金90%是來自金融機構的貸款,並且貸款的數目和種類都在不斷增多。
綜上所述,通貨膨脹、稅制修改、充足的金融市場是促進杠桿購並的三個宏觀經濟條件。為適應宏觀經濟變動,企業紛紛採取措施,期望從中獲得好處,杠桿購並隨之興起。
風險杠桿購並與一般杠桿購並的區別在於,前者的債務資金不是來源於銀行貸款,而是來源於風險投資資金。而且風險杠桿購並的資金運用也與一般杠桿購不同,它是用於富有創新精細和潛在市場的風險企業。
操作過程
下面以杠桿購並的一種典型形式,即把已上市的公司通過杠桿購並轉為非上市公司為例,介紹一下杠桿購並的主要過程。
第一階段:籌措接管所需要的資金,以及設計出一套管理人員激勵體系。通常情況下,由公司的最高管理人員或接管專家們領導的收購集團提供10%的資金,作為新公司的權益基礎。以股票期權或認購權的形式向管理人員提供基於股票價格的激勵報酬。這樣,如果企業經營得好,管理人員(不包括董事)的股份額將不斷增加,一般最終會高於30%。所需要資金的50%到60%通過以公司資產為抵押向銀行申請有抵押收購貸款。該貸款可以由數家商業銀行組成辛迪加來提供。這部分資金也可以由保險公司,或專門進行風險資本投資或杠桿收購的有限合夥企業來提供。如果資金來源為風險投資,這樣的標桿收購就叫做風險杠桿購並,其他資金以各種級別的次等債券形式,通過私募(針對養老金基金、保險公司、風險投資企業等)或公開發行高收益率債務(也就是垃圾債券)來籌措。
第二階段:組織起來的收購集團購買目標公司所有發行在外的股票(購買股票形式),或者購買目標公司的所有資產(購買資產形式)。為了逐漸償還銀行貸款,降低債務,公司新的所有者將公司的一部分出售,並大力降低庫存。
第三階段:管理人員通過削減經營成本,改變市場戰略,力圖增加利潤和現金流量。他們將整頓和重組生產設備,增強庫存控制和應收賬款管理,改變產品質量、產品線及定價,調整雇員工作,並努力與供應商達成更為有利的條款。為了按時支付大大膨脹的債務,他們甚至將進行裁員,並削減在研究和新廠房設備方面的投資。
第四階段:如果調整後的公司能夠更加強大,並且該投資集團的目標已經達到,該集團可能使公司重新變為公眾持股公司,稱為反向杠桿收購。這個過程可以通過公開發行股權來實現(這一發行通常稱為第二次公開發行)。這樣做的一個原因就是為現有股東提供流動性。此外,一項針對1976年到1987年間72家進行反向杠桿收購的企業進行的研究揭示了86%的企業打算用第二次公開發行籌集的資金來降低公司的杠桿率。進行反向杠桿收購的大多數是成功的杠桿收購公司。以上除第一階段以外,風險杠桿購並與一般杠桿購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杠桿購並在中國
當前,中國經濟改革正全方位進行,然而重中之重在於企業改革。在企業改革中,「購並」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形式,越來越愛到政府和各屆的重視和青睞。 中國現代的經濟結構以及企業制度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已到了必須進行調整和升級的階段。一些歷史累積問題只有通過比較劇烈的手段才能解決。例如,對一些包袱沉重且缺少存在必要的企業實行破產或兼並。但是,中國目前的社會政治與經濟體制不容許企業大規模破產,而將眾多勞動者拋向街頭。因而,在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備的情況下,需要主要運用兼並和資產重組這種比破產更溫和的手段來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
我國由政府推動的資產重組和企業兼並活動始於1984年,到1988年達到一個小的高潮。1989年經濟緊縮後逐漸終止。1993年開始的經濟軟著陸使政府重新起動購並與重組。十五大召開後,企業改革力度加大,步伐加快,再加之市場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和市場機制的進一步健全,這一切都為企業購並創造了良好的土壤。可以說,企業購並的新時代已經到來!
作為購並形式的一種,杠桿購並在中國具有其廣闊的發展前景。
第一,我國目前存在大量應該被收購的企業,這些企業擁有相當數量的有形無形的資產,便資產運營效率較低,迫切需要進行重組,尋找出路。
第二,除了極少數實力相當於雄厚的公司之外,大多數優勢企業無法完全靠自有資金進行購並活動。況且,即使資金雄厚的公司,出於資本結構優化等方面的考慮,也可能通過舉債實現購並。
第三,我國金融機構存在數萬億的存款,這些存款急待尋找有效率的投資渠道。
綜上所述,盡管在實際運作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系列的障礙與困難,但「杠桿購並」作為一種有效的經濟調整方式,在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風險投資業的興起和發展,我國的風險杠桿購並也將會逐漸發展,成為一種重要的金融方式。

2好處
對管理人員有激勵效應
下面主要分析一種典型的杠桿收購(把上市公司轉為非上市的杠桿收購)杠桿收購,尤其是管理層收購(以目標公司管理層為主要推動力量的杠桿收購),使管理人員持股增加,從而增加了他們提高經營業績的動力。首先,一些高效益的投資項目需要管理人員付出極其艱辛的努力,因此,只有在管理人員獲得與該項目收益相應的收益時,該項目才會被採納。但是,外部股東可能會認為對這些管理人員報酬合同「過於慷慨」。在這種情況下,將上市公司轉為非上市有助於報酬協議的達成。其次,上市公司管理人員可能浪費資源,以在潛在的競爭者和外部的股東面前保住自己的職位。他們可能進行一些利潤並非最高、但收益比較容易受到外部人士注意的項目。轉為非上市可以消除這類成本。一般說來,按管者持有大量股權。因此,他們會密切關注接管後的企業管理。這將減少管理人員與股東之間的信息不通暢、不對稱現象。從這種角度來說,杠桿收購導致的「股權集中」反映了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再結合,這必然會降低代理人成本。再次,自由現金流量往往促使管理人員進行奢侈的支出,而不是將其作為股息分發給股東。通過杠桿收購而增加債務,可以迫使這些現金流量被用於償還債務。此外,杠桿收購是支付股息的有效替換方式。相對於股息的發放來說,管理人員對於償還債務的自由選擇餘地就比較小了。因此,債務的增加減少了管理人員對自由現金流量的分配權;杠桿收購減少了自由現金流量引致的代理人成本。債務的增加也會給管理人員帶來壓力,並促使其加倍努力,以避免公司破產。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杠桿收購代表了一種債務約束行為,對管理人員有一定的制約作用。
下面兩組數據可作為上述理論的經驗證據。第一,在管理層收購後,管理人員持有股權比例大大增加。一項1980年到1986年間對76例管理層收購的抽樣表明,接管前,總裁和管理人員的持股份額比例分別為1.4%、5.88%。按管後,分別變為6.40%和22.63%。因此,管理人員所有權在接管後增加了三倍。第二,杠桿收購企業的經營業績。研究人員通過對重新上市的公司的第二次公開發行公告書的發現,超過2/3的企業(72家中有54家)揭示了在杠桿收購後至少進行了一項重組活動。這些活動包括重新調整資產(生產設備重組以及資產剝離等等)、採取成本降低計劃、改變市場策略(包括產品線、產品質量、定價以及客戶服務)等等。作為這些重組活動的結果,這些公司的經營業績有了很大改善。在35例可以獲得相關數據的案例中,對於中等規模的企業,在杠桿收購後到第二次公開發行前這段時期(平均為29個月)中,以不變價格衡量的總銷售額增加了94%,毛利潤和經營利潤分別上升了27.0%和45.4%,成果是比較顯著的。
其它好處
(1)對被收購方而言:
由於公司整體經營戰略的變化,本公司的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可能已不再適宜繼續經營,那麼可以通過杠桿收購賣出股權同時保全自己員工的利益,避免勞資沖突。另外,如果股票市場不活躍,很多股票的市價低於其資產凈值,而杠桿購並卻能在市價基礎上為其支付一筆溢價;對於那些「煙囪工業」(夕陽產業)來說,因為發展前景不樂觀,這種溢價效應更加明顯。
(2)對於收購方而言:
a.杠桿作用,以少量的投資購得一家頗具規模的企業,並充分享受高額負債帶來的杠桿作用。
b.納稅優惠,高杠桿帶來更多利息避稅。帳面資產價值增加帶來較高折舊;如果被收購方是虧損企業,還會產生虧損遞延等等作用。
(3)對債權人而言:
可獲得高於優惠利率3-5個百分點的利率好處,另一方面又可通過接受抵押、擔保,參股等多種形式降低貸款風險。
(4)對政府而言:
前面提到參與杠桿購並的公司可以獲得納稅優惠,那麼這是否意味著財富由國家轉向企業,國家利益受到損害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對於在杠桿收購中出售的股票,股東要為相應的資本利得繳納所得稅;另外,如果以後企業變得更加強大並重新公開上市,公司將會交納更多的公司稅。
為什麼國家和企業均可受益,原因就在於杠桿購並往往會帶來價值創造的過程。這在前面所述的管理人員激勵效用中可以得到一定的啟示。另外一個價值源泉可能來自杠桿購並帶來的資產重組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3適用條件編輯
何種企業適合杠桿購並很難一概而論。然而,一般而言,並購目標對並購方的吸引力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穩定的現金流量。
債權人對現金流量的穩定性尤為關注,在他們看來,現金流量的穩定性甚至比其數額大小還要重要。
穩定而富有經驗的管理層。
貸款方對於收購目標的管理人員的要求往往比較苛刻,因為只有管理人員盡心盡力,才能保證本金和利息如期償還。人員的穩定性一般根據管理人員的任職時間長短判斷。管理人員就職時間愈久,則貸款方認為他們在完成收購後留任的可能性愈大。
充裕的成本降低空間。
杠桿收購後目標公司不得不承擔新的負債壓力,如果公司可以比較容易地降低成本,那麼這種壓力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緩沖,可能的降低成本措施包括裁員、減少資本性支出、清理冗餘設備、控制營運費用等。據統計,美國公司發生並購後,行政人員的平均裁減比例為16%,而生產線上的工人的裁減比例則微乎其微。
一定規模的股東權益。
目標企業用於抵押的資產可以為債權人提供某種保護,再此基礎上,如果收購方能夠做一定數額的權益投資,如增加一定的股本金等,那麼債權人的風險就可以得到進一步的緩沖。進入九十年代以來,貸款方的自我保護意識普遍有所增強,因此對收購方權益投資比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收購前較低的負債。
如果目標企業在收購前的負債低於可抵押資產的價值,那麼收購方在收購該企業後就可以承擔更多的債務。而如果目標企業已經是負債累累以至資不抵債,那麼收購方就不能獲得新的負債能力。
易於分離的非核心產業。
如果目標企業擁有較易出售的非核心部門或產業,那麼,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通過出售這樣的部門或產業,迅速地獲得償債資金。這是能夠吸引貸款方的優勢之一。

㈧ 私募股權基金的特點有哪些

首先,對非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資,因流動性差被視為長期投資,所以投資者會回要求高於公開市答場的回報。其次,因沒有上市交易,所以沒有現成的市場供非上市公司的股權出讓方與購買方直接達成交易。而持幣待投的投資者和需要投資的企業必須依靠個人關系、行業協會或中介機構來尋找對方。第三,資金來源廣泛,如富有的個人、風險基金、杠桿收購基金、戰略投資者、養老基金、保險公司等。最後,投資回報方式主要有三種:公開發行上市、售出或購並、公司資本結構重組。

㈨ 並購基金是屬於私募股權投資范圍嗎

普遍的看法是,並購來基金是私源募股權投資基金的一個分支。私募股權投資是指以非公開方式募集資本,投資於企業股權的一種投資形式。相對於企業發展所處的種子期、初創期、發展擴張期和 Pre-IPO 時期,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可分為天使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增長型基金和 Pre-IPO 基金;對於企業成熟階段和衰退階段的投資,主要由並購基金完成。

然而,在國外資本市場,私募股權基金主要指並購基金,與之呼應的一詞是風險投資基金;而在國內資本市場,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主要指投資於 Pre-IPO階段的資金。造成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內涵差別的主要原因在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並不是一個劃分各類投資基金的合適標准。私募股權投資的特點在於融資方式,而並購基金著重於強調交易方式。

從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發展歷史來看,私募基金起源於並購基金。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前,杠桿收購是並購基金採用的典型交易方式,並購基金就意味著杠桿收購。杠桿收購在二十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達到高峰,之後隨著垃圾債券市場的崩潰而逐漸將萎縮,而後又在二十一世紀復甦。

㈩ 高收益債券與杠桿收購怎麼樣

IPO和並購有一個承前啟後的關系:前者為資本市場提供了足夠多的上市公司資源,而後者則是上市公司間的資源整合,實際是金融資本提高產業資本的效率。對投行來說,IPO考察的是估值定價和銷售能力,而並購除了對估值定價,對產業的深刻理解,擁有復雜的關系網路,也是必須的。並購是資本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成為主流的業務,它的魅力還在於:不同於IPO,每個人做並購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而比誰的玩法最高明實在是一件刺激的事情。所以,做投行業務的人偏愛做並購,就如同做投資的都喜歡和對沖基金搞搞曖昧。 上世紀八十年底的美國,無疑是做並購人的夢想。華爾街的傳奇米爾肯繼承和發揚光大了一種非主流的金融產品:高收益債券。高收益債券(high yield bond),還有一個更為大眾所熟知的名字:垃圾債券(junk bond)。高收益債券名字的分裂正如同一種辯證哲學的表述,任何事物都有對立性。說它垃圾的人是強調這種債券信用評級低(通常為BBB或更低)而違約風險高,說它高收益的人是強調高收益債券對國債有較大的基差,收益好。簡言之,高收益債券體現了風險和收益配比這個規律。但是米爾肯不這么看,他在研究了上千份財報之後,得出結論:高收益債券的風險沒有看起來那麼高!因此,高風險債券物超所值。按照這種思路,米爾肯開拓出了一個垃圾債券市場。 最初用於投資的垃圾債券,很快成為了杠桿收購(LBO)的的工具。杠桿收購的原理是私募股權基金物色合適的收購對象,為了保證收購的成功,杠桿收購特別關注被收購企業的現金流,保證收購後能夠償還債務。除此以外:企業經營管理層應當在企業管理層工作年限很長;據偶較大的成本下降、利潤提高的空間和能力;企業債務比例低。而資金來源上:收購發起人通常提供完成收購所需的10%資金,主要由高收益債券提供30%左右的夾層基金,其他資金由商業銀行提供。 杠桿收購的實質是用債務替換被收購企業的股權,並且最大程度實現了以小博大。很多中小企業通過杠桿收購完成了對行業巨人的兼並。KKR在著名的對雷諾茲-納貝斯克收購中收購金額為250億美元,但是KKR實際出資僅為1500萬美元,其他資金全部來自於德崇債券的垃圾債券。 盡管杠桿收購在國外已經是很成熟的技術,但是在國內資本市場鮮見,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內資本市場的法律和監管體系。 商業銀行貸款:《貸款通則》規定不得用貸款從事股本權益性投資,《商業銀行法》要求商業銀行對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償還能力、還款方式等進行嚴格審查。 過橋貸款:在國外杠桿收購中,投資銀行通常會提供一筆過橋貸款,幫助完成股權的初步收購,之後由倍收購企業發債替換此貸款。國內的投行則受限於分業經營,不得提供貸款業務。 債券融資:國內目前主要的債券品種,對發行額度、用途都有明確的要求,通過發行債券來進行杠桿融資從法律上來看較不可行。

閱讀全文

與杠桿收購基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選出來的都是強勢股選股指標 瀏覽:447
菲莫國際股票今日價格 瀏覽:245
中小企業融資難調查問卷 瀏覽:218
固定匯率制度導致本幣幣值高估 瀏覽:143
飛牛網傭金怎麼拿 瀏覽:182
固定收益證券組合 瀏覽:203
人民幣對盧布銀聯匯率 瀏覽:756
新疆創博融資有限公司 瀏覽:387
上海魚耀金融服務公司 瀏覽:788
壹方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496
現在的一克黃金的價格是多少 瀏覽:117
1升原油價格 瀏覽:415
西安有哪些期貨公司 瀏覽:108
融資租賃的瓶頸 瀏覽:229
質權人股票 瀏覽:583
銀行用創新資本工具融資 瀏覽:597
名字騷的股票 瀏覽:184
人民幣美金匯率央行 瀏覽:112
國際三大金融機構是什麼 瀏覽:90
股票年線軟體 瀏覽: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