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杠桿平衡的原理是什麼
它的原理是使兩端的力或重量相等,即平衡。 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貳』 什麼杠桿平衡原理
動力臂*動力=阻力臂*阻力
『叄』 杠桿平衡的原理
杠桿原理就是「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版和阻力)權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
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3)杠桿平衡原理擴展閱讀: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杠桿原理基本有3種類型,第一類的杠桿例子是天平、剪刀、鉗子等,第二類杠桿的例子是開瓶器、胡桃夾,第三類杠桿如錘子、鑷子等。 杠桿分為3種杠桿。第一種是省力的杠桿,如:開瓶器等。第二種是費力的杠桿,如:鑷子等。第三種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如天平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杠桿平衡
『肆』 牛頓發現杠桿平衡原理
A、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杠平衡原理,故A錯誤;
B、赫茲通過實驗證明了電磁波的存在,故B錯誤;
C、盧瑟福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現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故C正確;
D、焦耳發現了焦耳定律,牛頓發現了光的色散現象,故D錯誤.
故選:C
『伍』 杠桿的原理是什麼
原理簡介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或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
L1=W•L2。式中,F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W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概念分析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
其中公式這樣寫:支點到受力點距離(力矩)
*
受力
=
只點到施力點距離(力臂)
*
施力,這樣就是一個杠桿。
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
(力臂
>
力矩);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杠桿。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
(力矩
>
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
兩種杠桿都有用處,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評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動作范圍。另外有種東西叫做輪軸,也可以當作是一種杠桿的應用,不過表現尚可能有時要加上轉動的計算。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把地球挪動!"這句話不僅是催人奮進的警句,更是有著嚴格的科學根據的。
『陸』 杠桿平衡的原理是什麼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如果有幫到您 請給予好評 謝謝拉#^_^#祝您愉快
『柒』 杠桿定律 原理以及公式、用法
杠桿比率=正股現貨價÷(認股證價格x換股比率) 杠桿又分稱費力杠專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屬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來源於《論平面圖形的平衡》。
『捌』 杠桿的原理的原理是什麼
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專即:動力×動力臂=阻力屬×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因此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果想要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
當杠桿的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於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是省力杠桿,反之則是費力杠桿。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
杠桿原理的應用:
1、省力杠桿:L1>L2, F1<f2 ,省力、費距離。如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瓶蓋扳子等。
2、費力杠桿: L1<L2, F1>F2,費力、省距離。如釣魚竿、鑷子等。
3、等臂杠桿: L1=L2, 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如天平、定滑輪等。
『玖』 杠桿原理及公式
杠桿的平衡來條件:動力×動源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L1=F2×L2變形式:F1:F2=L1:L2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那麼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杠桿靜止不動或勻速轉動都叫做杠桿平衡。
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的直線叫做力的作用線
從支點O到動力F1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1叫做動力臂
從支點O到阻力F2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2叫做阻力臂
杠桿平衡的條件(文字表達式):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動力臂×動力=阻力臂×阻力,即L1×F1=L2×F2,由此可以演變為F1/F2=L1/L2杠桿的平衡不僅與動力和阻力有關,還與力的作用點及力的作用方向有關。
假如動力臂為阻力臂的n倍,則動力大小為阻力的1/n"大頭沉"
動力臂越長越省力,阻力臂越長越費力.
省力杠桿費距離;費力杠桿省距離。
等臂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可以用它來稱量。在力學里,典型的杠桿(lever)是置放
『拾』 杠桿平衡原理公式
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
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