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杠桿題目
先看1,2,4磚塊,
把2磚看作一個杠桿,支點在4
的邊緣上。設露出的邊緣部分為專
X;。1磚作用在2磚上的力屬等於G/2,力臂為X,2磚受到的重力等於G,力臂為(L/2-X)。
(G/2)
X
=
G
×(L
/2
-
Χ)
X
=
L/3
把4磚看作一個杠桿,支點在6的邊緣上,設4的邊緣到6的邊緣(支點)為y。
把1和2看成一個整體,作用在4的邊緣上的力等於(G/2
+
G
),力臂為y,4磚受到的重力為G,力臂為(L/2
-
y
)
(G/2
+
G
)×
y=
G
×(L/2
-
y
)
Y
=
L/5
∴
S
=
L
+
2(X+Y)
=
31L/15
㈡ 初中杠桿原理。
①支點:杠桿圍著轉動的固定點。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④動力臂: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⑤阻力臂: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㈢ 初中物理的杠桿
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
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是杠桿。
在生活中回根據需要,杠桿可以答做成直的,也可以做成彎的,但必須是硬的物體。
蹺蹺板、剪刀、扳子、撬棒、釣魚竿等,都是杠桿。
滑輪是一種變形的杠桿,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動滑輪的實質是阻力臂是動力臂一半的杠桿。
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和支點
⒈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通常用O表示。
⒉動力:為達到目的而使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表示。
⒊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2表示。
⒋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叫動力臂,通常用L1表示。
⒌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叫阻力臂,通常用L2表示。
註: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就說此時杠桿處於平衡狀態。
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
F1×L1=F2×L2變形式:
F1:F2=L1:L2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那麼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㈣ 初中杠桿題!
A
因為平衡就是說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因為這是不等臂杠桿,所以支點一定不內是杠桿中點,若在杠桿上容再施加一個力,使這個力的作用線通過杠桿的中點,但不通過支點,假設這個力施加在支點靠動力一側,那此時動力*動力臂就一定不等於阻力*阻力臂,不平衡。
其它選項都能保證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因此選擇A
㈤ 初中杠桿問題
不是很理解你的問題。
初高中物理基本都是理想模型,杠桿都是均質的,所以內直接用重心容即可,若杠桿左邊和右邊的質量不同,則不能單獨找中點為重心。其餘大多數情況,只看重心就好。
重心這個概念的目的就是為了使題目簡化,假設整個物體的質量都在那一點上,所以不用考慮其他部分。
支點左右兩邊確實都受到重力,你也可以分開算,先求出左邊的重心去乘以力臂,再求右邊的。等式麻煩一點,但是結果和只算重心是一樣的。
㈥ 杠桿問題(初中)
不難,其實抄應用的還是杠桿原理:動力*動力=阻力*阻力臂
A、B點的支持力是Fa、Fb,則
Fa*L=(M*g)*(L/2-d) Fa=(M*g)*(L/2-d)/L
Fb*L=(M*g)*(L/2+d) Fb=(M*g)*(L/2+d)/L
㈦ 初中物理 杠桿
C 這個力垂直作用於支點就行
㈧ 初中杠桿題
1.某人用力抬起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勻質杠桿的A端,F始終與直桿垂直,專如圖12—4所示,則在抬屬起直桿的過程中
A.F逐漸變大
B.F逐漸變小
C.F保持不變
D.無法確定
2、如圖2所示,用方向不變的力F,將杠桿從A位置勻速提升到B位置的過程中,F的大小變化情況有
A.保持不變 B.逐漸變小 C.逐漸變大 D.無法判定
3、如圖,一支長梯斜靠在光滑的豎直牆壁上,人沿著梯子往上爬的過程中,梯子對牆壁的壓力將如何變化?(地面粗糙,梯子不滑動)
A.逐漸變大 B.逐漸變小 C.先變小後變大 D.先變大後變小
答案:1.B
阻力大小不變,動力臂長度不變.在杠桿被抬起時,阻力臂逐漸變小,所以所需的動力也會變小
2.A
動力、阻力的方向始終為豎直方向,則動力臂與阻力臂之比保持不變,可知:所需的動力大小不變
3.A
以梯子的著地點為支點
重力大小不變,力臂不斷變大
而梯子對牆壁的力臂不變,所以梯子對牆壁的壓力會逐漸變大
㈨ 初中杠桿
答案一定是C。設粗端的重力為G粗,細端的重力為G細,設它們的支點距離為L粗和L細,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得,G粗L粗=G細L細,由於L粗<L細,則G粗>G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