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杠桿示意圖原理
若兩個力方向相同,則合力大小等於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
方向跟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若兩個力方向相反,則合力大小等於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
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方向相同
口訣:同向相加,異向相減,方向隨大
使這個嗎?
B. 魚竿杠桿示意圖 (要圖)
魚竿杠桿示意圖
C. 杠桿示意圖
用網路搜
畫出如圖所示漁民扳魚網的杠桿示意圖
就能找到
(圖不能復制到這上,sorry)
D. 怎麼畫杠桿的力的示意圖
杠桿的示意圖要注意五要素,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表示。
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F2表示。
說明:動力、阻力都是杠桿的受力,所以作用點在杠桿上。
動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們使杠桿的轉動的方向相反。
④
動力臂
: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
E. 畫杠桿示意圖
杠桿的示意圖要注意五要素,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表示。 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F2表示
F. 指甲鉗的三個杠桿示意圖(五要素及清楚的圖)
第一個左端為支點
後兩個右端為支點
第一個右端為動力
後兩個左端為阻力
第一個折彎處為阻力
第二個被第一個折彎處壓的為動力
第三個靠中間的部分為動力
G. 畫出掃把的杠桿示意圖(五要素)
掃把的杠桿示意圖(五要素)如下圖:
杠桿五要素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通常用字母O來表示。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來表示。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2來表示。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1表示。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2表示。
(7)杠桿示意圖擴展閱讀:
杠桿原理,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其中公式這樣寫:支點到受力點距離(力矩) * 受力 = 支點到施力點距離(力臂)* 施力,這樣就是一個杠桿。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
(1)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力臂 > 力矩);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杠桿。
(2)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 (力矩 > 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
H. 釣魚竿的杠桿示意圖
基本來和魚竿的方向一致,自畫一個杠桿,沿釣魚繩的方向垂直向下畫一段阻力,支點在魚竿的末端(假定用左手支撐),稍向上拉釣魚竿的右手處就是動力作用點,力的方向沿手臂斜向上。
之後,過支點、並且垂直於力的作用線分別畫出兩個力臂就完了。
I. 怎樣畫杠桿示意圖
先畫出杠桿,找支點。圖中最左端的那個螺絲處即為支點
再畫動力(即手對杠桿施加的力),阻力(核桃對杠桿的力)
最後畫動力臂、阻力臂,即動(阻)力作用線到支點的距離
別忘了標上力的符號f1,f2
在力臂下標大括弧,寫l1,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