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杠桿秤

杠桿秤

發布時間:2021-03-16 22:08:22

1. 自製秤的原理

自製秤的原理主要就是根據杠桿原理,還有就是壓敏電阻這種壓力和數碼的轉換性原理調整,這樣需要看是原理性的杠桿秤,還是比較高科技一點的數字型轉換工具。

2. 杠桿稱重系統,隨著重量的增加比例會變化什麼原因

杠桿稱重系統,隨著重量的增加比例會變化什麼原因
即不省力也不費力的原理:動力臂=阻力臂 原理簡介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這句話有著嚴格的科學根據.
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杠桿原理。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這些公理是:(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5)相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
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桅般順利下水,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編輯本段]概念分析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
其中公式這樣寫: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這樣就是一個杠桿。
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 (力臂 > 力矩);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杠桿。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 (力矩 > 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
兩種杠桿都有用處,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評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動作范圍。另外有種東西叫做輪軸,也可以當作是一種杠桿的應用,不過表現尚可能有時要加上轉動的計算。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假如給我一個支點,就能撬起地球"這句話不僅是催人奮進的警句,更是有著嚴格的科學根據的。 [編輯本段]杠桿分類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這幾類杠桿有如下特徵:
1.省力杠桿:L1>L2, F1<F2 ,省力、費距離。如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瓶蓋扳子,動滑輪,手推車等。
2.費力杠桿: L1<L2, F1>F2,費力、省距離,如釣魚竿、鑷子,筷子,船槳等。
3.等臂杠桿: L1=L2, 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如天平、定滑輪等。 [編輯本段]人體內的杠桿幾乎每一台機器中都少不了杠桿,就是在人體中也有許許多多的杠桿在起作用。拿起一件東西,彎一下腰,甚至翹一下腳尖都是人體的杠桿在起作用,了解了人體的杠桿不僅可以增長物理知識,還能學會許多生理知識。

3. 支力在動力點和阻力點的杠桿稱a速度杠杠

答案:C費力杠桿
解析:
實際上還要看力的方向,應該是不確定的,但沒有這個選項,大多情況下,這種杠桿都是費力的.
不明追問.

4. 怎麼做杠桿稱

1)選取一次性筷子一根,用刀及砂紙打磨光滑; (2)把鐵皮剪成圓形制專成秤盤,用細繩在圓盤四周屬綁好吊起; (3)在打磨好的秤桿的一端鑽上一個洞,把圓盤掛上; (4)用一顆5克左右的小螺母綁上繩子製成秤砣; (5)把秤桿、圓盤、螺母掛好,找出整個系統的重心,在重心上鑽上小洞,掛上繩子作為提紐; (6)不放物體使桿秤平衡,找出零刻度線的位置並做好記號; (7)放上20克的物體,找出20克物體平衡時秤砣的位置,此處即為20克物體的位置; (8)在零刻度線到20克位置之間平均畫上20個刻度,每一刻度即為1克。 (9)用一顆牙齒做成秤角。

5. 使用杠桿秤稱重秤砣向外移動表示物體的重量越重為什麼

這是根據物理學的力矩原理,力等於力乘以垂直與力方向的距離。支點兩端平衡時,是兩邊力矩相等,秤砣外移,距離變大,秤砣重量(重力)不變,力矩變大,而另一端距離是不變的的,根據平衡原理,物體重力就越大。希望能幫到你。

6. 電子秤 桿稱 台磅哪一個較准確

肯定是電子秤啦,我現在用的是蘭洋的電子秤,數據精確。

7. 求杠桿稱的家族史發展史簡介

簡略說一下:

一、最早的杠桿秤是天平。

據記載,最早的秤是埃及人發明的。在7000多年前,埃及人就用一種懸掛式雙盤秤來稱麥子,這種秤就是用兩個秤盤,掛在秤梁的兩端,是一種等臂秤,即是原始的天平。

中國大約在四五千年前,黃帝時代發明了這種原始的天平。目前國內保存有戰國時代的楚國的天平——木衡,木衡桿長27、銅盤直徑4厘米。這是完整的一套權衡器。木衡桿作扁條形,桿正中鑽一孔,孔內穿絲線作為提紐。桿兩端內側0.7厘米處,各有一穿孔,內穿絲線以系銅盤。系盤絲線長9厘米。銅盤兩個,底略圓,邊緣有四個對稱的小孔,用以系線。環權重量大體以倍數遞增,分別為一銖、二銖、三銖、六銖、十二銖、一兩、二兩、四兩、半斤。以半斤權推算,一斤合250克。

天平作為一種等臂秤,要稱量多重的物品,就必須有多重的砝碼,所以只能用來稱量一些較輕的物品,像黃金之貴金屬之類的。

(楚 木衡)

二、不等臂秤

因為天平在稱量上的局限,人們也在摸索著衡器的發展。在中國,天平出現大約兩千年後,即在春秋戰國時代,出現了不等臂秤。

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有中國現存最早的兩件不等臂秤——「王」銅衡,以其上刻有「王」字而得名。(這個找不到圖片)

這兩件「王」銅衡傳為安徽省壽縣出土。衡體扁平,橫截面作長方形。正中有鼻紐,紐下形成拱肩,臂平直。甲衡重93.2克,長23厘米,臂高1.22厘米,厚0.35厘米,鼻紐外緣高2.15厘米,紐孔徑0.38厘米。正面有縱貫衡面的十等分刻度線。衡長相當戰國1尺,每等分相當1寸。紐下居中有尖端向下的60度夾角刻線,第 5寸刻度恰將夾角平分。背面紐下斜刻一「王」字。乙衡重97.6克,長23.15厘米,臂高1.3厘米,厚0.35厘米,鼻紐外緣高及孔徑與甲衡同。衡正面也有每寸刻度及居中夾角刻線,除中間二寸外,每半寸處還有刻線。背面中部和一端各橫刻一「王」字。兩衡表面另有淺刻文字, 尚未能通讀。兩衡紐孔內有磨損,乙衡紐孔內殘留絲線痕跡,表明是懸吊使用的。但其兩臂平直,沒有固定的天平吊耳痕跡。

衡面刻線是貫通上下,便於准確觀察權和物的懸掛位置。「王」銅衡有鼻紐和拱肩,從中間向兩端逐漸縮小斷面,使衡桿各處有大體相等的抗彎強度,同時也提高了重心,縮短了支點與重心的距離,符合提高靈敏度的要求。實測表明,感量小於 0.1克。「王」銅衡鑄造上的這些特點,符合作衡桿用的要求。這類不等臂衡秤不能直接讀出所稱物的重量,而是通過砝碼重量和懸掛位計來進行計算而得出所稱重量的,這是從天平向提系桿秤發展的過渡型衡器。

這種不等臂桿秤在耶穌誕生前由游牧部傳入了西方,被命名為羅馬秤。在許多拉丁語作家的著作中都有關於這種秤的記載。

三、提系桿枰

在不等臂秤發明一千多年後,在南北朝時代(公元420—589年),中國開始出現了提系桿秤,即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手桿秤。

四、案秤

在西方,1670年,法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和機械設計師吉爾.佩爾索納.德.洛百瓦爾(Gilles Personne de Roberval,1602—1675)於1670年將他發明的案秤報送巴黎科學院。這是一種等臂雙盤案秤(又名磅秤)。秤盤裝在秤梁兩端,下面裝有剛性導桿,可在稱座上相應的導孔內上下上下移動。這樣,當秤梁繞軸擺動時,在導桿作用下,秤盤可做上下移動,但其水平狀態保持不變。直到現在,洛百瓦爾案秤仍然是世界上使用最為普遍的商業秤。

從這以後的秤就是電子秤,彈簧秤之類的了。

8. 衡器的歷史

衡器(weighing machine),是計量器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過去人們稱計量為'度量衡'。所謂度,是指用尺(如古時的骨尺、牙尺及以後漸次問世的竹尺、木尺、皮尺、鋼尺等)測量物體的長短;所謂量,是指用容器(如古時的合、升、斗、斛及以後使用的量桶、量杯等)測量物體的體積;所謂衡,則是指測量物體重量。 衡,應始於原始社會末期,據史料記載距今已有4000多年,當時出現了物品交換,但計量方法則是靠眼看手摸;而作為計量重量的器具 --衡器,在我國最早出現於夏朝;春秋戰國時期已掌握了杠桿原理,戰國中期在楚中一帶已廣泛使用天平和砝碼稱量黃金,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計量標准不一,較為混亂,直到秦統一天下後,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實行商鞅變法(公元前221年),才統一了度量衡標准;宋朝時期出現了准確度達到1厘(40mg)的戥秤,標志著當時的衡器已具有相當可觀技術水準。
衡器是在商品的交換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人類最早使用的衡器是原始天平。約在公元前5000年,埃及就已使用等臂天平秤(圖1 )。它是在簡易杠桿中點設一支點,在杠桿一端(圖中右端)的盤(鉤)上放置被測物,在另一端(圖中左端)的盤上逐個放置形狀、質量一樣的物體,當這種裝置平衡時,就意味著兩邊的質量相等,並可從左端物體的個數推定右端被測物的質量。
中國的度量衡制始於公元前2500年的「黃鍾」律。據記載,「度本於黃鍾之長,量本於黃鍾之侖,權衡本於黃鍾之重」。黃鍾器已失傳。夏代,中國始用權衡作為稱重器具。權相當於砝碼,衡指杠桿。杠桿正中有一小孔用作支點,在桿的兩端各懸有掛鉤,一邊掛被稱物,一邊掛權。每一副權衡都有一組權。權的重量逐一遞增,以稱不同重量。漢代出現木質桿秤,此後一直沿用了2000多年。
18世紀,蘇格蘭化學家J.布萊克首次將刀子、刀承應用在天平上,從而製得精確的稱重器具。1831年,美國人T.費爾班克斯發明台秤,綜合了不等臂桿秤和天平的優點,使各種機械式衡器趨於完善。20世紀中葉出現了簡單的電子衡器,使衡器跨入電子時代。微處理機與稱重感測器的結合引起了稱重領域的變革,此後,微處理機在稱重尤其是在動態稱重方面的應用愈來愈廣,已基本取代原來結構復雜的計算系統。微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出現,使得稱重與過程式控制制等功能可以合並到同一電子單元中。20世紀80年代,電子衡器已遍及從微量稱重到大型專業稱重的各個領域,衡器產品已發展到上千個規格品種,靜態准確度一般都在0.1%以上,動態准確度一般在1%~0.2%。中國約有250個衡器製造廠,能成批生產大型專用衡器19類、150多個品種、500多個規格。機械式衡器生產具有相當規模,電子衡器已形成年產幾萬台的能力。
分類 衡器按結構原理可分為機械秤、電子秤、機電結合秤三大類,機械秤又分為杠桿秤(包括等臂杠桿秤也即狹義的天平、不等臂杠桿秤)和彈簧秤。衡器還可按衡量方法分為非自動衡器和自動衡器。衡器的主要品種有天平、桿秤、案秤、台秤、地中衡、地上衡、軌道衡、裝載機電子秤、皮帶秤、郵政秤、吊秤、配料秤和裝袋秤等。

9. 杠桿秤稱東西是貼近人的身體會怎樣

這樣的稱來稱東西貼近身體肯定會不準。
這種稱的准確性並不是特別高。
手若是不穩它的重量都會有變化。
現在還是用電子秤准確性更高。

閱讀全文

與杠桿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月報表 瀏覽:845
工行的理財產品休息日可以買嗎 瀏覽:571
中信集團領導下的行業 瀏覽:801
客戶融資模式案例 瀏覽:573
蘇黎世外匯市場特點 瀏覽:144
圖c股票 瀏覽:799
上海廢銅交易價格最新 瀏覽:313
如何在中國外匯公眾號上提問 瀏覽:602
平安銀行價格走勢圖 瀏覽:364
趙老哥股票吧 瀏覽:226
政府投融資平台企業所得稅管理 瀏覽:325
聚財寶貨幣基金理財 瀏覽:542
金融食品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瀏覽:459
8號黃板紙價格是多少 瀏覽:692
公司一般幾輪融資可以上市 瀏覽:157
張庭賓土地信託 瀏覽:274
配資杠桿幾倍合法 瀏覽:690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融資 瀏覽:509
上海諾友金融服務公司怎麼樣 瀏覽:586
匯率換算查詢器app 瀏覽: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