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杠桿的概念是什麼
初中物理學中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繞固定點轉動的堅實物體叫做杠桿。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
杠桿原理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阿基米德曾講:「給我一個支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杠桿,我就可以撬動地球」。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但是找不到那麼長和堅固的杠桿,也找不到那個立足點和支點。所以撬動地球只是阿基米德的一個假想。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其中公式這樣寫:支點到受力點距離(力矩) * 受力 = 支點到施力點距離(力臂)* 施力,這樣就是一個杠桿。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力臂 > 力矩);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杠桿。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 (力矩 > 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兩種杠桿都有用處,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評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動作范圍。另外有種東西叫做輪軸,也可以當作是一種杠桿的應用,不過表現尚可能有時要加上轉動的計算。
㈡ 杠桿原理的定義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
l1=w•l2。式中,f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w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1.省力杠桿:l1>l2,
f1<f2
,省力、費距離。如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等。
2.費力杠桿:
l1<l2,
f1>f2,費力、省距離,如釣魚竿、鑷子等。
3.等臂杠桿:
l1=l2,
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如天平、定滑輪等。
㈢ 科學:杠桿的定義是什麼
物理學中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
回古希臘答人將杠桿歸類為簡單機械。,並且嚴謹地研究出杠桿的操作原理。某些杠桿能夠將輸入力放大,給出較大的輸出力,這功能稱為「杠桿作用」。
杠桿原理:F1L1=F2L2 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
㈣ 杠桿公式,定義是什麼
答:前提條件:要求F都是垂直於杠桿的力,如果不是就將F分解得到垂直於杠桿的分力。
F1*S1=F2*S2 S1,S2分別是F1,F2力作用點到杠桿支點距離。FS就是力矩,杠桿原理就是特殊情況力矩相等。
㈤ 杠桿的定義,平衡條件,五要素,分類
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
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是杠桿回。
在生活中根答據需要,杠桿可以是任意形狀。
蹺蹺板、剪刀、扳子、撬棒、釣魚竿等,都是杠桿。
滑輪是一種變形的杠桿,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動滑輪的實質是阻力臂是動力臂一半的省力杠桿。
杠桿的五要素: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支點就是杠桿圍繞一個點轉動的,那個點就是支點 動力臂就是動力那個箭頭到支點的垂直距離 ,要作垂線的.阻力臂就是阻力那個箭頭到支點的垂直距離,也是作垂線.
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通常用字母O來表示。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來表示。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2來表示。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1表示。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2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