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杠桿收購
收購不是目的,而是在於整合被收購企業的資源,非上市公司的作為目標客戶的選擇在於收購方的收購目的。
被收購方的意願決定了談判的難易程度,主動訴求收購的談判會相對輕松容易一些,不願意被收購的往往在公司章程中設置了障礙,目前比較流行的是毒丸計劃等。利益的博弈是收購方與被收購方博弈的焦點,是否實施收購需要權衡利弊,比如目標公司一家游戲公司,實施收購主要的程序設計人員跑光了,即使很低的收購價格收購也沒有現實意義。企業兼並與收購只能站在企業的戰略角度考慮,而不是做買賣那樣只考慮無關緊要的小利益。
杠桿收購的本質是舉債收購,杠桿收購最大的風險存在於出現金融危機、經濟衰退等不可預見事件,以及政策調整,等等。這將會導致:定期利息支付困難、技術性違約、全面清盤。此外,如果被收購經營管理不善、管理層與股東們動機不一致都會威脅杠桿收購的成功。目前在我國只看到杠桿收購的優點,忽略了風險的存在,往往收購導致失敗。對被收購目標公司的價值評估在於收購方的意志與目的,能不能實現與目標公司雙贏的。如果不是雙贏的話,無論是股權並購還是實物要約收購都會步履維艱,即使收購成功,肉也不多,沒意義。收購的合理性在於資本結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為避免風險及時退出,沒辦法啊,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冒巨大的風險是不值得的,不要相信什麼所謂的公司利益最大化,公司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是高風險性,傷不起啊。只有利益的最大優化才是最理性的
『貳』 什麼叫杠桿收購啊
http://www.fl114.cn/Article/Print.asp?ArticleID=2639
這是一篇關於介紹杠桿收購的,可惜不能下載~~
杠桿收購概述
杠桿收購是以少量的自有資金,以被收購企業的資產和將來的收益能力作抵押,籌集部分資金用於收購的一種並購活動。當企業全部資產收益率大於借入資本的平均成本時,企業凈收益和普通股收益都會增加。這其實是一種混合融資形式,其特徵有:可利用的融資方式有銀行信用額度、抵押貸款、長期貸款、商業票據、可轉換債券、認股權證等多種形式;參與融資的機構有商業銀行、保險公司、投資銀行等多家部門;投入少量資金就可獲得大量銀行貸款,財務風險高。
(1) 應用程序 在具體應用杠桿收購一般是按以下步驟進行。
第一階段:杠桿收購的設計准備階段,主要是由發起人制定收購方案,與被收購方進行談判,進行並購的融資安排,必要時以自有資金參股目標企業,發起人通常就是企業的收購者。
第二階段:集資階段,並購方先通過企業管理層組成的集團籌集收購價10%的資金,然後以准備收購的公司的資產為抵押,向銀行借入過渡性貸款,相當於整個收購價格的50-70%的資金,向投資者推銷約為收購價20-40%的債券。
第三階段:收購者以籌集到的資金購入被收購公司的期望份額的股份。
第四階段:對並購的目標企業進行整改,以獲得並購時所形成負債的現金流量,降低債務風險。
(2) 目標企業的選擇 一般情況下,目標企業的選擇取決於並購企業的並購目的及能力,對於有良好組織管理層,長期負債不多,市場佔有率高,流動資金較充足穩定,企業的實際價值超過賬面價值,但經營業績暫時不景氣,股價偏低的企業,即具有巨大的潛在價值,這樣的企業應該是首要考慮的目標,同時,目標企業的有形資產是否適合作貸款的抵押物,以及無形資產是否被低估等也是並購企業應考慮的問題。因此,成功的並購所需的條件有:應有一個較為發達的資本市場作為資金運作的背景;並購企業須具有一流的資本運作能力和良好的經營管理水平,才能順利獲得和適時償還並購所需的高額債務融資,並有效進行並購後的整改;被並購企業的產品需求和市場佔有較為穩定;被並購企業的經營狀況和企業價值被市場低估;預期並購後的現金流量穩定[39]。杠桿收購中所涉及的被收購方通常是規模較大的上市公司,若收購方的收購時機和收購策略把握不當,如高息風險債券所帶來的資金成本過高負債比例過大等,很容易導致失敗。
(3) 杠桿收購優勢 該方式實際上是舉債收購,通過投資銀行安排過渡性貸款,並購企業只要很少部分資金就可買下目標企業,以目標企業的資產為擔保對外舉債,並且還可通過投資銀行安排發行該利率的高息債券來償還過渡性貸款;其中,銀行貸款約占並購資金的60%,高息債券約佔30%,而並購企業自己投入的股本資本只約佔10%;該方式的股權回報率遠高於普通資本結構下的股權回報率,被並購方的股票溢價高達40%;享受債務免稅優惠;減少代理成本。
『叄』 杠桿收購的優勢
杠桿收購方法的典型優勢在於:
並購項目的資產或現金要求很低。
產生協同效應。
通過將生產經營延伸到企業之外。 比較: Horizontal Integration[橫向整合]
運營效率得到提高。
通過驅除過度多元化所造成的價值破壞影響。
改進領導力與管理。
有些管理人員管理公司的方式(通過控制、回報等管理手段來提高個人權威),往往是以犧牲公司股東利益和公司長遠優勢為代價的。通過並購可以讓這些管理人員或者立馬出局,或者遵守「規矩」。 高額利息償付的壓力,迫使管理人員不得不想法設法提高運營績效和生產效率。頭腦里緊緊綳著「債務」這根弦,他們的注意力不得不時時集中在各種提高績效的行動上,如剝離非核心業務、縮減規模、降低成本、投資技術改造,等等。註: 由此而言,借貸不僅僅是一種金融手段,而且也是一種促進管理變革的有效工具。
杠桿作用。
當債務比率上升時,收購融資的股權就會做一定程度的收縮,使得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只要付出整個交易20%-40%的價格就能夠買到目標公司。
『肆』 什麼是杠桿收購啊
所謂杠桿收購(Leverage Buy-Out,簡稱LBO),是企業資本運作方式的一種特殊形式,它的實質在於舉債收購,即通過信貸融通資本,運用財務杠桿加大負債比例,以較少的股本投入(約佔10%)融得數倍的資金,對企業進行收購、重組,,並以所收購、重組的企業未來的利潤和現金流償還負債。這是一種以小博大、高風險、高收益、高技巧的企業並購方式。正是基於杠桿收購的特性,在過去的20年間,英美的投資銀行家們將MBO與金融創新工具結合在一起,以垃圾債券、可轉換債券等創新的金融手段應用於購並業務,成功地解決了管理層的收購資金問題。
杠桿收購的融資方式與普通收購的方式有明顯不同,它的融資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杠桿收購的資金來源主要是不代表企業控制權的借貸資金
杠桿收購中的杠桿即是指企業的融資杠桿,反應的是企業股本與負債的比率,發生杠桿作用的支點即是企業融資時預付給貸款方的利息。杠桿收購的融資結構為:優先債券,約占收購資產的60%,是由銀行提供的以企業資產為抵押的貸款;其次是約占收購資金30%的居次債券,它包括次級債券、可轉換債券和優先股股票。最後是體現所有者權益的普通股股票,是購並者以自有資金對目標企業的投入,約占收購資金的 10%,如此的融資結構產生的結果是:(1)企業負債率大幅度上升;(2)如果企業盈利增加,那麽每股收益會大幅度上升,因為每單位利潤所承擔的利息支付是固定的。而之所以如此安排就在於購並者不希望讓他人過多的分享並購後產生的利潤,所以不享有企業控制權的融資方式進行融資就成為理所當然。
2.杠桿收購的負債是以目標企業資產為抵押或以其經營收入來償還的,具有相當大的風險性。
在杠桿收購中購並企業主要不是用本企業的資產或收入作為擔保對外負債,而是用目標企業作擔保的。在實際操作中,一般是由購買企業先成立一家專門用於收購的「紙上公司」,再由投資銀行等向購並企業提供一筆「過渡性貸款」用於購買目標企業股權,取得成功後,以這家「紙上公司」的名義舉債和發行債券,然後依照公司法使兩者合並,將「紙上公司」因購並的負債轉移到目標公司名下,再通過經營目標公司償債、獲利。由此而發行的債券一是由於企業負債率較高,二是由於以未來收入或資產作擔保,因而信用等級不到,被稱為垃圾債券。
3.杠桿收購融資中投資銀行等市場中介組織的作用十分重要
以投資銀行為主的市場中介組織在杠桿收購的融資中作用重大,由於杠桿融資的資金絕大部分依賴於外部融資,並且風險較高,因此只有獲得金融組織的強力支持才能完成,一般的商業銀行往往不願涉足風險較高的投資,只有投資銀行願意承擔較高的風險,以求獲取豐厚回報,並且垃圾債券的發行也只有由投資銀行進行操作,才能發行出去。而投資銀行之所以願意提供服務,是因為投資銀行在獲取高利率回報的同時,還可以得到巨額的傭金。因此,有人將杠桿收購歸納為投資銀行和購並企業的合作博奕,雙方都從中獲得了巨額交易合作剩餘。
4.杠桿收購融資依賴於發達資本市場的支持
杠桿收購以外部融資為主,其中間接融資由投資銀行等提供,居次債券中的次級債券、可轉換債券以及優先股股票都是直接融資形式,嚴重依賴於資本市場的發展。首先資本市場得允許企業以這些金融工具進行籌資,有相應市場環境和制度安排,其次投資者也需要通過資本市場來分散風險。更為重要的是資本市場中要有進行杠桿收購的大環境,形成對杠桿收購的信任預期,只有如此,杠桿收購的融資才會順利進行,否則,只能是一些意見而已。
杠桿收購在國外已被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收購融資工具,在中國同樣有廣泛的適用范圍。 因為中國大多數國企負債比例高,不良資產多,需要合適的融資途徑來解決資本運營環節的 大量資金,即使少數有條件以自有資金購並的國企,也成考慮適度融資,以實現資本結構的 最優化,降低收購資金成本。目前中國國企運用杠桿收購有諸多有利條件,比如政府為保持 國民經濟持續增長而採取的一系列啟動經濟的措施,鼓勵通過國企購並進行戰略性改組和調整產業結構,人民銀行一再降低存貸款利率並增加貨幣投入,以及啟動財政杠桿等。然而,要恰當地運用杠桿收購,就要在遵循政府政策導向的前提下,減少對獵物企業的盲目性炒作 和投機,通過杠桿收購優化資源配置,改善國企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把杠桿收購引 向健康軌道。在中國,杠桿收購尚未被各方普遍認識和接受,更缺乏法律依據的保障,但在 實際經濟生活中也並非是空白。比如被廣泛關注並引起強烈反響的「中策現象」。香港中策 集團公司一方面通過國際金融資本,另一方面採用壓低收購價格、分期付款、拖延付款等方 法降低資金支出,大舉收購中國國有企業,並予以轉手出售所購的國有企業股權。深圳寶安 收購延中股份,數年後又減持股份回收投資並從中獲利。武漢大地集團曾以分期付款方式兼 並了有九十八年歷史且規模比自己大一部的國有企業武漢火柴廠。等等。可以預見,隨著中 國產權改革,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發展,杠桿收購必將受到重視。然而,目前中國國企涉足 的杠桿收購還只能算是一種「准杠桿收購」,並非國外真正意義上的杠桿收購。但杠桿收購 在中國國企資本運營中的具體運用,仍不乏啟發性和借鑒性。
『伍』 企業並購形式有哪些並購類型有哪些並購動因有哪些並購的優缺點是什麼
公司並購的類型
2.1 按照並購出資方式劃分
出資購買資產式並購
出資購買股權式並購
股票置換資產式並購:在此類並購中,目標公司應承擔兩項義務,一是同意解散公司,二是把所持有的收購公司的股票分配給目標公司的股東。
股票置換式並購
2.2 按行業關系劃分
橫向並購(horizontal M&A):競爭對手之間的合並,結果是資本在同一領域或部門集中,優勢企業吞並劣勢企業,組成橫向托拉斯,實現最佳經濟規模。橫向並購的條件是:收購公司有能力擴大經營規模,雙方的產品及服務具有同質性。應注意的是,這種並購因限制競爭,可能招致反壟斷訴訟。
縱向並購(vertical M&A):縱向並購根據方向不同,又可分為向前並購與向後並購。此種並購主要集中在加工業和與此相關的其他產業。縱向並購的優點在於能夠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節約通用設備、費用等。
混合並購(conglomerate M&A):包括橫向並購與縱向並購,一般包括產品擴張型、地域擴張型、純粹混合型。
2.3 按並購是否通過中介機構劃分
直接並購
間接並購
2.4 按是否利用目標公司本身資產支付並購資金劃分
杠桿收購(leveraged buy-out) :利用借入的資本收購目標公司,一般是收購公司向目標公司提供貸款,同時以目標公司的資產作為擔保,實現收購行為,而後用目標公司的現金流收回貸款。這種方式通常用於轉為非上市公司(going private)是指從公眾持股公司(public corporation)轉變為私人控制的公司(privately—held firm)。
在一般情況下是一種控股股東尋求將少數者權益排擠出去的行為,稱之為擠出(squeeze out)。這種收購主要表現為接管。根據接管者地位不同,又有管理層收購(MBO)與部門管理層收購(unit MBO)。當前又有一些以前轉為非上市公司的公司或公司部門開始重新公開交易,被稱為反向杠桿收購(reverse LBO)。
非杠桿收購
2.5 按並購雙方在並購完成後的法律地位劃分
吸收合並
新設合並
2.6 其他分類方法
如善意收購、惡意(敵意)收購 (如bear hug)
公司並購的動因分析
追求利潤
競爭壓力
具體而言:
4.1 經營的協同效應
4.2 財務協同效應
4.3 市場份額效應
4.4 企業發展動機
5. 公司並購動因及效應分析
5.1 經營協同效應:1+1>2
最明顯表現為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層次一:工廠規模經濟
企業通過並購調整工廠資產,達到較佳經濟規模,
降低生產成本;
並購可實現集中單一品種生產,達到專業化生產;
並購能解決專業化生產存在問題(流程分離、運輸
成本、操作成本等)
►規模經濟層次二:企業規模經濟——置於統一企業管理
節省管理成本;
針對客戶和市場專業化生產服務,統一銷售渠道,節
省營銷費用;
集中經費用於科研、工藝提高、設計、及發展核心競爭力
5.2 財務協同效應:—稅法、會計處理慣例、證券交易規則
►通過並購實現合理避稅
不同資產、股息、利息、營業收益、資本收益稅率不同;
利用稅法中虧損遞延條款;買殼的第一原則
以股換股的並購在不納稅前提下,實現資產的流動和轉移;
買方企業可將被購企業的股票轉換為可轉債;
►通過並購產生的巨大預期效應產生對企業股票價值評估的改變
並購中市盈率和每股收益的變動———A+B=A的應用
不斷並購較低市盈率和每股收益的企業,實現企業每股收益提
高
內幕交易帶來的投機收益
5.3 市場份額效應——企業對市場的控制力
►橫向並購:實現規模經濟;提高行業集中度
減少競爭對手,改善行業生存環境,保持較高利潤率;
降低行業退出壁壘,穩定供求,穩定價格;
解決行業整體生產能力擴大速度與市場擴大速度的矛盾;
►縱向並購:控制原材料、銷售渠道、用戶
對上下游企業實施有效控制,節約交易成本,降低產業流程風險;
控制競爭對手。
►混合並購:以隱蔽方式實現
橫向並購效果最大;縱向並購次之;混合並購間接。在
很多情況下會形成壟斷。
壟斷與競爭的對立均衡——反托拉斯法的應用
5.4 企業發展動機效應——內(自身投資)外(並購)雙修
►有效降低新行業的進入壁壘(競爭、製品差別轉換、資本規模限制、上下游企業關系、專門技術、成本、銷售渠道等)
►降低企業發展風險與成本
菲利普·莫里斯公司案例
萬寶路香煙 (並購) 食品(啤酒)行業(並購) 的低熱量產品(麥氏咖啡) (並購) 卡夫卡食品公司
►充分利用經驗——成本曲線效應(飛行經驗曲線)
►獲得科技競爭優勢(美國汽車工業和日本汽車工業的競爭)
『陸』 什麼是杠桿收購
杠桿收購來是指收購方利源用自己的資產作為債務抵押,以取得大規模的融資去收購另一家公司,並且以目標公司資產及未來收益作為借貸抵押,以被收購公司的未來現金流來支付借貸利息的收購策略。 杠桿收購的主體一般是專業的金融投資公司,收購目標企業的目的是以合適的價錢買下公司,通過經營使公司增值,並通過財務杠桿增加投資收益。通常投資公司只出小部分的錢,資金大部分來自銀行抵押借款、機構借款和發行垃圾債券(高利率高風險債券),由被收購公司的資產和未來現金流量及收益作擔保並用來還本付息。如果收購成功並取得預期效益,貸款者不能分享公司資產升值所帶來的收益(除非有債轉股協議)。在操作過程中可能要先安排過橋貸款作為短期融資,然後通過舉債完成收購。杠桿收購在國外往往是由被收購企業發行大量的垃圾債券,成立一個股權高度集中、財務結構高杠桿性的新公司。在中國由於垃圾債券尚未興起,收購者大都是用被收購公司的股權作質押向銀行借貸來完成收購的。
『柒』 杠桿並購為什麼要叫杠桿並購 急急急!!!!
1) 杠桿收購復作為收購的一種形式制主要強調其收購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借款而非自有資金。
2)財務杠桿不牽涉到收購,只是企業自身日常經營中,在一定范圍內的負債經營。經營杠桿和上述兩個概念距離最遠。因為和借款沒有關系,只是針對生產成本中的固定成本邊際效益遞增的探究。
換句話說應該可以將經營杠桿歸為規模效應的范疇。而前兩者是企業融資范疇,區別在於融資後的用途不同,一個用於收購,一個用於自身經營。
『捌』 我國企業實施杠桿並購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杠桿收購的優勢是利用第三方資源,實現並購目的;杠桿並購的批評主要集中在,並購公司通過盜用第三方的財富來榨取目標公司的額外現金流。
我國企業實施杠桿並購面臨的問題:
1)財務風險。杠桿並購主要是通過銀行貸款或企業資金拆借來達到籌資的要求,一旦被購企業不能盈利,償還這些債務,則面臨破產或被再次並購的風險(債權轉股權)。
2)管理層與股東利益差異。管理層出於自身利益,不能從並購中得到直接好處,會發生內部人控制的情況,做假賬或不作為,都會使杠桿並購失敗。
3)出現金融危機、經濟衰退等不可預見事件。
4)出現政策調整。由於支付利息而享受的免稅政策,在隨後的生產運營過程中只有很少的賦稅,但股東分配到的股息享受不到這樣的優惠。一旦出現政策性改變,杠桿並購的優勢則消失或減弱。
對策:
1)合理選擇杠桿資金與自有資本的比例,杠桿資金一般應控制在50%以內。
2)強化並購後的內部整合,尤其是文化整合,一致利益目標,擴大利益集團范圍,如工效掛鉤。一般並購後整合應在2年內完成,否則並購效應將失去。
3)制定風險防範預案和措施,將外部風險最小化。
能想到的就大致這些,你再自己擴展一下吧。
『玖』 杠桿並購的好處
下面主要分析一種典型的杠桿收購(把上市公司轉為非上市的杠桿收購)杠桿收購,尤其是管理層收購(以目標公司管理層為主要推動力量的杠桿收購),使管理人員持股增加,從而增加了他們提高經營業績的動力。首先,一些高效益的投資項目需要管理人員付出極其艱辛的努力,因此,只有在管理人員獲得與該項目收益相應的收益時,該項目才會被採納。但是,外部股東可能會認為對這些管理人員報酬合同「過於慷慨」。在這種情況下,將上市公司轉為非上市有助於報酬協議的達成。其次,上市公司管理人員可能浪費資源,以在潛在的競爭者和外部的股東面前保住自己的職位。他們可能進行一些利潤並非最高、但收益比較容易受到外部人士注意的項目。轉為非上市可以消除這類成本。一般說來,按管者持有大量股權。因此,他們會密切關注接管後的企業管理。這將減少管理人員與股東之間的信息不通暢、不對稱現象。從這種角度來說,杠桿收購導致的「股權集中」反映了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再結合,這必然會降低代理人成本。再次,自由現金流量往往促使管理人員進行奢侈的支出,而不是將其作為股息分發給股東。通過杠桿收購而增加債務,可以迫使這些現金流量被用於償還債務。此外,杠桿收購是支付股息的有效替換方式。相對於股息的發放來說,管理人員對於償還債務的自由選擇餘地就比較小了。因此,債務的增加減少了管理人員對自由現金流量的分配權;杠桿收購減少了自由現金流量引致的代理人成本。債務的增加也會給管理人員帶來壓力,並促使其加倍努力,以避免公司破產。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杠桿收購代表了一種債務約束行為,對管理人員有一定的制約作用。
下面兩組數據可作為上述理論的經驗證據。第一,在管理層收購後,管理人員持有股權比例大大增加。一項1980年到1986年間對76例管理層收購的抽樣表明,接管前,總裁和管理人員的持股份額比例分別為1.4%、5.88%。按管後,分別變為6.40%和22.63%。因此,管理人員所有權在接管後增加了三倍。第二,杠桿收購企業的經營業績。研究人員通過對重新上市的公司的第二次公開發行公告書的發現,超過2/3的企業(72家中有54家)揭示了在杠桿收購後至少進行了一項重組活動。這些活動包括重新調整資產(生產設備重組以及資產剝離等等)、採取成本降低計劃、改變市場策略(包括產品線、產品質量、定價以及客戶服務)等等。作為這些重組活動的結果,這些公司的經營業績有了很大改善。在35例可以獲得相關數據的案例中,對於中等規模的企業,在杠桿收購後到第二次公開發行前這段時期(平均為29個月)中,以不變價格衡量的總銷售額增加了94%,毛利潤和經營利潤分別上升了27.0%和45.4%,成果是比較顯著的。 (1)對被收購方而言:
由於公司整體經營戰略的變化,本公司的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可能已不再適宜繼續經營,那麼可以通過杠桿收購賣出股權同時保全自己員工的利益,避免勞資沖突。另外,如果股票市場不活躍,很多股票的市價低於其資產凈值,而杠桿購並卻能在市價基礎上為其支付一筆溢價;對於那些「煙囪工業」(夕陽產業)來說,因為發展前景不樂觀,這種溢價效應更加明顯。
(2)對於收購方而言:
a.杠桿作用,以少量的投資購得一家頗具規模的企業,並充分享受高額負債帶來的杠桿作用。
b.納稅優惠,高杠桿帶來更多利息避稅。帳面資產價值增加帶來較高折舊;如果被收購方是虧損企業,還會產生虧損遞延等等作用。
(3)對債權人而言:
可獲得高於優惠利率3-5個百分點的利率好處,另一方面又可通過接受抵押、擔保,參股等多種形式降低貸款風險。
(4)對政府而言:
前面提到參與杠桿購並的公司可以獲得納稅優惠,那麼這是否意味著財富由國家轉向企業,國家利益受到損害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對於在杠桿收購中出售的股票,股東要為相應的資本利得繳納所得稅;另外,如果以後企業變得更加強大並重新公開上市,公司將會交納更多的公司稅。
為什麼國家和企業均可受益,原因就在於杠桿購並往往會帶來價值創造的過程。這在前面所述的管理人員激勵效用中可以得到一定的啟示。另外一個價值源泉可能來自杠桿購並帶來的資產重組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拾』 什麼是杠桿收購
杠桿收購(Leveraged Buy-out,LBO)是指公司或個體利用自己的資產作為債務抵押,收購另一家公司的策略。交易過程中,收購方的現金開支降低到最小程度。換句話說,杠桿收購是一種獲取或控制其他公司的方法。
杠桿收購的突出特點是,收購方為了進行收購,大規模融資借貸去支付(大部分的)交易費用。通常為總購價的70%或全部。同時,收購方以目標公司資產及未來收益作為借貸抵押。借貸利息將通過被收購公司的未來現金流來支付。
杠桿收購的主體一般是專業的金融投資公司,投資公司收購目標企業的目的是以合適的價錢買下公司,通過經營使公司增值,並通過財務杠桿增加投資收益。通常投資公司只出小部分的錢,資金大部分來自銀行抵押借款、機構借款和發行垃圾債券(高利率高風險債券),由被收購公司的資產和未來現金流量及收益作擔保並用來還本付息。如果收購成功並取得預期效益,貸款者不能分享公司資產升值所帶來的收益(除非有債轉股協議)。在操作過程中可能要先安排過橋貸款(bridge loan)作為短期融資,然後通過舉債(借債或借錢)完成收購。杠桿收購在國外往往是由被收購企業發行大量的垃圾債券,成立一個股權高度集中、財務結構高杠桿性的新公司。在中國由於垃圾債券尚未興起,收購者大都是用被收購公司的股權作質押向銀行借貸來完成收購的。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_CEa0H33u-tOd_nPKnkUPpFyHN-P3yp7uhxTxRSjQsVTy_WEm_wu_XSLHJ0UqB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