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杠桿抑制了資產泡沫還是經濟增長
去杠桿,既會抑制資產泡沫,也可能一時抑制經濟增長。
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刺破泡沫,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
但在經濟繁榮時期,金融市場充滿了大量復雜的、杠桿倍數高的投資工具。如果大部分機構和投資者都加入「去杠桿化」的行列,這些投資工具就會被解散,而衍生品市場也面臨著萎縮,相關行業受創,隨著市場流動性的大幅縮減,將會導致經濟衰退。
2. 各位股友,金融去杠桿化是什麼意思最通俗的講是不是去泡沫化
1、金融去杠桿化是指銀行等金融機構減少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例如CDO CDS等,使用這些金融創新工具可以放大貨幣量,例如100元可以變成1000元使用,這樣就是10倍杠桿。
2、泡沫通俗講就是不該有很多錢的地方多出了很多的錢,例如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一些人去投資5000/m的房子抄到20000這就是泡沫化,這個價格是脫離真實物價水平的,就像是吹的泡沫一般價格脹大但也容易破裂。
拓展資料
1、簡介
"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
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2、概述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高杠桿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
3、階段
當前,世界范圍內最常見的風險名詞就是"債務",就本質而言,債務其實就是對信用的一種過度透支,濫用信用就會造成債務風險,並最終導致債務危機。從資產負債表角度看,經濟周期波動往往體現為經濟體系杠桿率的調整過程。往往會經歷三個階段的去杠桿化過程:早期衰退、私人部門去杠桿化、經濟回升和公共部門去杠桿化。
3. 去杠桿為什麼人民幣資產價格會大跌
人民幣目前被國際金融機構認為是高估貨幣,對應的人民幣資產就是高估資產,一旦去杠桿情況加劇,就會造成價格下跌。
4. 經濟中的泡沫
下面是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和房地產泡沫產生的原因,蠻容易理解的:
一、杠桿:
目前,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杠桿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杠桿就是900億。也就是說,這個銀行A以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二、 CDS合同:
由於杠桿操作高風險,所以按照正常的規定,銀行不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杠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CDS。
比如,銀行A為了逃避杠桿風險就找到了機構B。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諸如此類。
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麼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5千萬,連續10年,總共5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麼這筆保險費你就白拿了,假如違約,你要為我賠償。
A想,如果不違約,我可以賺45億,這裡面拿出5億用來做保險,我還能凈賺40億。如果有違約,反正有保險來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
B是一個精明的人,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違約的情況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
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歡喜。
三、CDS市場:
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在旁邊眼紅了。C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CDS賣給我怎麼樣,每個合同給你2億,總共200億。B想,我的4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在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馬上就成交了。
這樣一來,CDS就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上C拿到這批CDS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標價220億;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400億減去220億,還有180億可賺,這是「原始股」,不算貴,立即買了下來。一轉手,C賺了20億。從此以後,這些CDS就在市場上反復的抄,現在CDS的市場總值已經抄到了62萬億美元。
四、次貸:
上面A,B,C,D,E,F....都在賺大錢,那麼這些錢到底從那裡冒出來的呢?從根本上說,這些錢來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資人的盈利。而他們的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人們說次貸危機是由於把錢借給了窮人。
筆者對這個說法不以為然。筆者以為,次貸主要是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人。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對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時A很高興,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B也很高興,市場違約率很低,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後面的C,D,E,F等等都跟著賺錢。
五、次貸危機:
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房子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於到了走頭無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此時違約就發生了。
此時A感到一絲遺憾,大錢賺不著了,不過也虧不到那裡,反正有B做保險。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已經賣給了C。
那麼現在這份CDS保險在那裡呢,在G手裡。G剛從F手裡花了300億買下了100個CDS,還沒來得及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1%到2%的違約率。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1300億。雖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瀕臨倒閉。
六、金融危機:
如果G倒閉,那麼A花費5億美元買的保險就泡了湯,更糟糕的是,由於A採用了杠桿原理投資,根據前面的分析,A賠光全部資產也不夠還債。因此A立即面臨破產的危險。除了A之外,還有A2,A3,...,A20,統統要准備倒閉。因此G,A,A2,...,A20一起來到美國財政部長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游說,G萬萬不能倒閉,它一倒閉大家都完了。財政部長心一軟,就把G給國有化了,此後A,...,A20的保險金總計1000億美元全部由美國納稅人支付。
七、美元危機:
上面講到的100個CDS的市場價是300億。而CDS市場總值是62萬億,假設其中有10%的違約,那麼就有6萬億的違約CDS。這個數字是300億的200倍。如果說美國go-vern-ment收購價值300億的CDS之後要賠出1000億。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違約CDS,美國go-vern-ment就要賠出20萬億。如果不賠,就要看著A20,A21,A22等等一個接一個倒閉。無論採取什麼措施,美元大貶值已經不可避免。
以上計算所用的假設和數字同實際情況會有出入,但美國金融危機的嚴重性無法低估。
5. 什麼叫杠桿效應
您好!1。保證金margins
在證券市場融資購買證券時,投資者所需繳納的自備款。 2.保證金也指合同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保證合同的履行,而留存於對方或提存於第三人的金錢。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流行的保證金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合同當事人為保證其債權的實現而要求另一方提供的保證金。如建築施工合同中,建設方在工程結算時依工程保修條款的約定將應付的部分工程款留作保修金,用來保證施工方保修義務的履行;如出現工程質量問題而施工方不予修理,建設方可使用保修金自行修理或請第三人修理。另一種形式的保證金,是雙方在合同成立時候,為保證各自義務的履行而向共同認可的第三人(通常為公證機關)提存的保證金。而任何一方在其合同義務全部履行前均不得取走保證金。如一方違約,另一方可從保證金中獲得違約金或賠償金。
可見,保證金也具有類似定金一樣的擔保合同實現的作用。但就定金的功能而言,並不只限於我國《民法通則》和《擔保法》規定的,只將定金作為債履行的一種擔保方式。實踐中,當事人可以自行約定定金的作用功能。定金依其給付目的,可以作為合同訂立的保證、合同生效的條件、合同成立的證明、或者合同解除的代價。因此,定金除了具有擔保債履行的功能外,還具有立約功能、成約功能、證約功能和維護合同關系、預防隨意毀約的功能。而這些功能是保證金不具備的。
還應看到,保證金留存或提存的時間和數額是沒有限制的。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約定在合同履行前、合同履行過程中皆可;保證金的數額可以相當於債務額,並不像定金那樣,其總額不得超過主合同總價款的20%,而且必須是在合同約定時或者合同簽訂前給付。
期貨的交易都是用杠桿效益 股指期貨一樣 所謂的杠桿效應其實就是指保證金制度比如股指期貨 股指中一個點是300元 那麼比如現在的滬深300指數是3100點 那麼按正常交易 一手的價格應該是3100*300=9300000 但是股指期貨採用保證金制度 股指的保證金比例現在沒有明確規定 我們假設保證金比例是10% 那麼 用9300000*10%=930000 一手 這樣就形成了杠桿效應用10%的資金去操作100%的貨物關於盈利虧損比如 你在3100的時候做了一手多單 那麼 在他漲到3200的時候你平倉 你的盈利就是(3200-3100)*300=30000 反則虧損
6. 金融次貸危機中的杠桿效應詳解
杠桿效應
這名字是你自己起的嗎
次貸危機根源是銀行為了大額利潤大量發放次貸無法回收而造成的(目前只有美國這樣玩)
比如這個銀行資金有3億,他敢投資(就是次貸)90億出去賺錢,投資盈利超過3.3%,他們暴力就能超過100%,(肯定都超過3.3%),因此一旦賠了,整個銀行都會賠掉
這就是你說的杠桿效應吧
因為高暴力所以很多銀行樂死不疲,因為高風險,所以CDS應運而生
因為一旦賠就賠了整個身價,所以銀行決定去買保險(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保險公司,只是一家機構而已,只要這個機構有錢就可以,可以是另一家銀行也可以是保險公司或者其他的公司)
銀行找到一家機構,簽訂10年的協議,每筆次貸如果盈利他們提取盈利的5%,如果賠了委託機構承擔,第一家被找到的委託機構調查發現成功率在95%以上,這個穩賺,就同意了
還沒結束,第二家機構看見了,也想轉這個錢,就對第一家說:「你把這個協議賣給我,我一次性給你次盈利的1%」,然後第二家轉第三家第四家第五家,一個能賺4.5億的CDS協議最後可以買到十幾億
這就是第二個杠桿
很多人疑惑,CDS協議根本不值那麼多錢。為什麼有人買,這就是炒的力量,就好像天朝的房價,永遠是鋼筋水泥混凝土,為什麼幾萬一平,有人炒,一個道理
因為買進後有人會用更高的價格買走
最後悲劇了,大量錢貸款出去了,經濟泡沫了,很多人換不起銀行的錢,銀行想到了CDS,找到了第一家,然後找到了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
最後一個花了十幾億買了CDS協議,發現沒人願意接了,原來是賠了(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悲劇了,巨額的賠償金賠不起,要錢沒有要命一條,最後所有銀行的座館去找財政部長,銀行都要倒閉了,你看看怎麼辦把
最後財政部長一狠心,把最後一個接收CDS的機構國家收購,所有賠款國家來支付
這就是次貸危機 謝謝
7. 杠桿效應對公司理財活動的影響
金融杠桿主要作用是資金放大,可以加大盈利,也可能導致更多的虧損,對公司的理財活動主要是貸款杠桿,加速企業發展的同事,如果企業盈利不足,債務負擔也會加重!
8. 杠桿的金融杠桿效應
金融杠桿簡單地說來就是一個乘號。使用這個工具,可以放大投資的結果,無論最終的結果是收益還是損失,都會以一個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這個工具之前必須仔細分析投資項目中的收益預期和可能遭遇的風險。另外,還必須注意,使用金融杠桿這個工具的時候,現金流的支出則可能會增大,常見的比如有福匯環球金匯的外匯保證金交易,否則資金鏈一旦斷裂,即使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巨大的收益,投資者也必須要提前出局。
杠桿率即一個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風險與資產之比。杠桿率是一個衡量公司負債風險的指標,從側面反映出公司的還款能力。一般來說,投行的杠桿率比較高,美林銀行的杠桿率在2007年是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桿率在2007年為33倍。 財務中的杠桿效應,即財務杠桿效應,是指由於固定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也就是指在企業運用負債籌資方式(如銀行借款、發行債券、優先股)時所產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現象。由於利息費用、優先股股利等財務費用是固定不變的,因此當息稅前利潤增加時,每股普通股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將相對減少,從而給投資者帶來額外的好處。
財務中的杠桿效應,包括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三種形式。
1、經營杠桿是指由於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導致息稅前利潤變動大於產銷業務量變動的杠桿效應。
2、財務杠桿是指由於債務的存在而導致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的杠桿效應。
3、復合杠桿是指由於固定生產經營成本和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大於產銷業務量變動的杠桿效應。 期貨中的杠桿效應是期貨交易的原始機制,即保證金制度。「杠桿效應」使投資者可交易金額被放大的同時,也使投資者承擔的風險加大了很多倍。
假設一個交易者一筆5萬元的資金用於股票或者現貨交易,交易者的風險只是價值5萬元的股票或者貨物所帶來的。如果5萬元的資金全部用於股指期貨交易,交易者承擔的風險就是價值50萬左右的股票或貨物所帶來的,這就使風險放大了十倍左右,當然相應得利潤也放大了十倍。應該說,這既是股指期貨交易的根本風險來源,也是股指期貨交易的魅力所在。 權證的杠桿效應是由權證產品特性所決定的。
假設標的股票2013年價格為10元,標的股票認股權證執行價格為12元,認股權證市價(假設權證兌換比例為1:1)為0.5元。投資者如果購買一張認股權證,相當於用0.5元的代價來投資12元的標的股票,如果今後標的股票上漲到15元,則其報酬率(不考慮交易成本)為:
投資認股權證報酬率=(15-12-0.5)/0.5=500%
若投資者直接投資標的股票,則其報酬率=(15-10)/10=50%
由於權證具有杠桿效應,如果投資人對標的資產後市走勢判斷正確,則權證投資回報率往往會遠高於標的資產的投資回報率。反之,則權證投資將血本無歸。當然,投資者如果將原本買入標的資產的數量,改為以買入標的資產認購權證的方式買入同樣的數量,其餘部分則以現金方式持有,則風險是較小的,因為投資者最大損失是並不太高的權利金。 外匯交易的杠桿效應在國內也相當普遍,交易者只付出1%至10%的保證金,就可進行10至100倍額度的交易。更甚者保證金低至0.5%,進行高達200倍額度的交易。由於杠桿式外匯交易對投資者的資金要求甚低,可以無限期持有頭寸;加上交易方式靈活,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由於亞洲市場、歐洲市場、美洲市場因時間差的關系,連成了一個全天24小時連續作業的全球外匯市場。不管投資者本人在哪裡,他都可以參與任何市場、任何時間的買賣,外匯市場是一個沒有時間和空間障礙的市場。
杠桿式外匯交易看似本小利大,實質屬於一種高風險的金融杠桿交易工具。由於按金交易的參與者只支付一個很小比例的保證金,外匯價格的正常波動都被放大幾倍甚至幾十倍,這種高風險帶來的回報和虧損十分驚人。另一方面,國際外匯市場的日成交金額可以達1萬億美元以上,眾多的國際金融機構和基金參與其中。各國經濟政策隨時變化,各種突發性事件時有發生,這些都可能成為導致匯率大幅度波動的原因。大機構僱用大量人力資源,從各種渠道獲得第一手信息,投資團隊實時運用分析結果買賣圖利。
杠桿式外匯交易保證金的金額雖小,但實際動用的資金卻十分龐大,而且外匯價每日的波幅又很大,如果投資者在判斷外匯走勢方面失誤,就很容易全軍覆沒。一旦遇上意料之外的市況而沒有及時採取措施,不僅本金全部賠掉,而且還可能要追加差額。各投資者切不能掉以輕心。在決定杠桿倍數時,必須明白其中的風險。 所謂「黃金杠桿」,是指客戶根據自己對國際黃金價格未來變動的判斷,向銀行支付一定金額的期權費後買入一個月內到期的保證金合約(黃金看漲美元看跌期權或黃金看跌美元看漲期權),在期權到期日客戶有權按協定價格從中行買入或賣出規定面值的紙黃金。客戶以有限的投入,以小博大,獲得無限的收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