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美關系緊張對匯率的影響
5月9日至10日,在第十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期間,美方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的關稅從10%升至25%,並計劃對額外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25%關稅。中美貿易再掀波瀾,離岸人民幣匯率一周之內貶值超千點,收於6.845,而且是在美元指數走弱的情況下大幅貶值。中美貿易戰下,人民幣匯率將向何處去?
我們認為,中美貿易沖突迭起勢必帶來人民幣貶值壓力,但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和大幅貶值的空間都沒有。而若中美貿易談判走向緩和,人民幣匯率仍將受到更多支撐:金融對外開放帶來外資流入,以及中美利差短期回到安全區間,是其中比較突出的兩個因素。
看形勢:中美貿易戰勢必帶來人民幣貶值壓力
年初以來,人民幣匯率升值主要是市場供求推動的結果,其核心原因是中美談判取得積極進展提振了市場情緒,而與政策干預關聯不大。而人民幣匯率近期快速貶值,也與中美貿易談判的反復相吻合(圖1)。當前情境,與去年6月下旬美方決定加征關稅後,人民幣匯率的一波急貶有相似之處,但市場供求的主導性更強。當時,人民幣中間價的拆解中可以看到政策助推貶值的影子;而上周人民幣中間價的變化也呈現出這一跡象,但市場供求是主導因素,逆周期因子是否助推貶值有待觀察(圖2)。上周期權市場反映人民幣貶值預期快速躥升,體現中美關系反復導致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看法轉變。
看美元:人民幣與美元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美元震盪偏強但缺乏持續大幅上行的動能,因此人民幣匯率有階段性的、較有限的貶值壓力
當前,美國經濟「一枝獨秀」的現狀尚未根本改變。近期受困於「火車頭」德國經濟的波折,歐洲經濟復甦之路依然蹣跚反復,只有美國經濟依然保持相對強勢的狀態。不過,今年一季度美國經濟表現強勢,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中美貿易談判的轉圜、得益於全球風險偏好的回升;而一旦中美貿易關系走向惡化,這一切可能都會打個折扣。根據IMF的測算,對中美之間所有貿易徵收25%的關稅,將使美國的GDP下降0.3%-0.6%,使中國的GDP下降0.5%-1.5%。近期,美國經濟超預期的程度已持續弱於歐洲,其在中美貿易戰中面臨的「雙輸」沖擊,將會進一步限制美元指數上行的空間(圖3)。
看經濟:外部沖擊下需要人民幣匯率更有彈性,機械承諾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不太可取
中美貿易戰最直接的沖擊就體現在出口上。2018年11月以來,全球出口增速大幅下挫,全球貿易向2015-2016年的形勢演化。2018年對美國對中國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25%關稅,導致這部分商品出口增速從20%下挫至-10%左右;美方此番對中國商品全面徵收25%的關稅,將對中國出口產生重大沖擊。
事實上,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出口凋敝已經構成中國經濟減速的一條主線。2012年,中國出口增速從20%下挫至8%,當年中國GDP增速目標不再「保8」(從9.5%下降到7.9%),而是把新增就業作為政府工作報告的首要目標。國內政策也只進行了有限的寬松,繼續踐行房地產調控,當年4月12日人民幣匯改也進行了一次比較實質性的改革,將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從0.5%擴展到1%;2015年,中國出口增速從6%下挫至-3%,當年8月11日的匯改引入了人民幣中間價的市場定價,國內政策在寬松基礎上又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
回顧過去,至少有兩個啟示:1)出口減速是倒逼中國加速改革調整的因素;2)出口減速要求人民幣匯率更有彈性。
當前中美貿易談判正酣,美國率先加征關稅,而中國不加干預,讓人民幣按市場供求方向貶值,是短期博弈的一個層面。但中美貿易談判只要繼續,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和大幅貶值的空間都沒有:大幅升值,不符合當前人民幣匯率並未明顯低估的基本面,也會顯著削弱中國的出口競爭力,並可能加劇不利的資本流動壓力;大幅貶值,不符合秉持重商主義理念、施壓中國迅速削減對美貿易順差的美方訴求。目前來看,中美匯率協議的大框架或與《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的匯率部分相似:更加註重匯率(調整)規則的「公平」,而不以促成美元大幅貶值為目的。何況,人民幣也不是美元指數的構成貨幣!
如果中美貿易談判走向緩和,那麼人民幣匯率仍將受到支撐。
第一個支撐是,金融對外開放帶來外資流入。2019年,受益於MSCI提高A股納入因子、富時羅素GEIS指數集合納入A股、彭博巴克萊指數納入中國債券,海外資金被動流入將大幅增加,規模保守估計在1000億美元以上。對比2018年中國國際收支總差額為1087.7億美元,該體量不容小覷。而且,海外還可能繼續主動增配中國。目前,全球資金對美國資產的配置處於歷史最高水平(超高配),但新興市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邊際貢獻已經超過60%,中國又是新興市場的佼佼者,海外資金的重新配置有望帶來可觀的外資流入。
第二個支撐是,中美利差短期回到安全區間。
隨著美聯儲暫停加息並於5月啟動停止縮表計劃,年初以來美債收益率震盪下行;倘若中美談判走向緩和,以當前中國經濟展現出的「韌性」,以及中國政府不「走老路」的決心,中國利率下行速度應不會太快。短期內,中美利差能夠提供一定緩沖,但其走向取決於中美貿易戰的形勢
② 人民幣匯率在中美關系中到底有多重要
人民幣匯率在中美關系中起到一個杠桿作用。它撬動著兩國的經濟使之保持在一種雙方都能接受的局面,達到一種戰略上的再平衡。
③ 政治課要做的時事政治播報 關於中美匯率什麼關系的問題
這是經濟問題政治化的表現
中美匯率是美國要求中國提高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
將1:6點幾大幅度提高
其結果就會是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增加,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減少,使美國企業擴大生產增加美國就業。
這只是表面,其實質危害(以前回答過該問題先引用)
第一,阻礙我國對外經濟的良好發展勢頭,使我國作為全球製造業中心的地位發生逆轉
第二,加重通貨緊縮,使宏觀調控面臨種種陷阱。
一是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出口產品成本走低,進而對國內價格產生一種比價效應,使關聯產品價格下跌;
二是人民幣升值使進口成本下降,會形成輸入性通貨緊縮,助長使用進口投入品部門及相競爭部門的價格下跌;
三是人民幣匯率持續的升值預期,會對市場價格產生超前的和趕浪頭式的下行壓力,造成市場運行的扭曲和紊亂,使通縮壓力加倍放大;
四是持續強勁的本幣升值壓力和預期,還會通過金融和投資渠道對國內物價產生間接的、有時是非常強烈的緊縮沖擊,如日本在日元升值誘發的泡沫經濟破滅後,金融體系背負天文數字的呆壞賬,出現了持續的信貸收縮,明顯加重了日本的通縮。
④ 為什麼今年一月美元對人民幣大跌
1、10月7日,央行宣布降准1個百分點,隨後兩天,人民幣匯率連續走低,而央行負責人認為本次降准彌補了銀行體系流動性缺口,銀根沒有放鬆,市場利率是穩定的,不會形成貶值壓力。但是實際上,根據「不可能三角」,既想降准釋放流動性,又想匯率保持穩定,恐怕天底下沒有那麼好的事。什麼是「不可能三角」?如下圖,我們把資本自由流動、貨幣政策獨立和固定匯率這三項分別置於三角形的三個角,一國政府最多隻能實現兩項,這個很好理解,我們看三角形的每條邊就知道了,舉個例子,要想保持資本自由流動和貨幣政策獨立,就得犧牲固定匯率,變成浮動匯率,要想保持貨幣政策獨立和固定匯率,就得犧牲資本自由流動,實行資本管制。
4、美聯儲激進的加息,對人民幣匯率走勢形成了較大壓力。今年以來,美聯儲已經加息三次了,10月2日和3日,美聯儲主席連續兩日表態,認為美國經濟前景良好,寬松政策不再適合,未來將進一步加息直至超過中性利率,這種鷹派的表達加劇了對美聯儲進一步加息的預期,無疑是把刀子架在人民幣上面,「我已經加了,並且還要加大力度加,你看著辦」。對於美聯儲更激進加息的態度,特朗普也怒了,痛批美聯儲「你們瘋了」。
總而言之,中美關系的惡化、中美貿易繼續站上風口的浪尖、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激進、國內貨幣政策的進退兩難,導致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形成趨勢,技術上存在破「7」的可能。
⑤ 人民幣匯率和美國就業是否有關為什麼
肯定有關系,但這種關系只能是一時刺激美國國內的就業率,不是長久穩定的方式,但對美國緩解目前美國國內的失業率問題有一定幫助。
比如,當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升時,更加有利於美國國內企業向中國的出口,同時也可以限制中國企業對其的出口,進一步刺激美國國內經濟,經濟越有活力的國家相應的就業率就越高,反之在金融危機下經濟發展速度低迷甚至倒退導致企業生存不下去再導致企業倒閉關門最後導致人民失業。
但這個並不是美國失業率高居不下的根本性問題,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無論是企業還是國家更看重利益,所以在資本家大肆攫取利益的時候導致分配的不均衡,民眾難以維持生計。這個才是最根本的問題,而這個也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點。這也與目前中國國內的很多問題相類似,在鄧爺爺的理論下造就了中國目前5%的富貴階層,但90%的資本或者社會資源也集中在這些人或者企業中(國企也算),這個也是目前國際經濟震盪使得中國民眾的CPI指數上升原因之一。國家目前已經在對此進行調節,至少在中央的政策上已經有了先富帶動後富,全民小康的思想。
⑥ 假如人民幣匯率升值對美國的經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上任以來首次訪問美國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或許對東道國政府在國際經濟問題上有時採取的模稜兩可但又合乎法律要求的做法深感困惑。根據美國公法100-418號第3004款,對於中國這樣對全球其他國家有經常項目盈餘或對美國有高額雙邊貿易順差的國家,美國財政部應對其是否操縱匯率,阻止國際收支的有效調整或者在國際貿易中獲得不公正的競爭優勢作出評估。
左右為難的財政部長斯諾(John Snow)是否願意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並相應採取某些制裁措施呢?這個問題可以說是當前中美關系中最關鍵的「著火點」。不幸的是,美國國會議員和許多經濟學家(如果還不是大多數的話)都沒能認識到中國實行釘住匯率制度的動機所在:他們選擇這種制度安排是為保證國內金融穩定,而不是為了在國際出口市場獲得不應有的貿易優勢。上述法律條文將經常項目盈餘視為所涉及國家操縱匯率的實質性證據,這是錯誤的想法。
的確,中國的貿易順差非常龐大,而且還有可能繼續擴大。從2000年到2004年,中美貿易順差在世界各國對美貿易中是最高的。但2004年之後,石油出口國對美順差合計規模一直都高於中國。
不過,兩者關鍵的不同之處在於,中國的順差主要來自製造業產品出口,這個出口大國讓美國製造業感到了很大競爭壓力,而進口石油和天然氣等自然資源則被視為向美國企業輸血的必要做法。由此可以理解,為什麼國會議員們認為來自中國的是「不公正」的競爭,而順差更大的石油出口國則沒有這頂帽子。而且,在美國龐大且不斷上升的貿易赤字里,對中國的「赤字」已佔到四分之一左右。今年截至目前,美國的貿易赤字已接近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
第3004款不能分辨出這樣一個事實,即中國長期的貿易順差及美國的貿易逆差反映了中美兩國在儲蓄率方面一高一低兩個極端的情況。這種差距靠匯率調整是無力改變的。中國人的儲蓄額甚至比國內投資額(佔GDP的40%)還多;相比之下,美國的國內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16%-17%,處於一個比較正常的水平,而儲蓄水平更是低得多。結果是,中國(像其他許多亞洲國家一樣)很自然地總體上處於經常項目盈餘狀態,而美國處於赤字狀態。
造成美國巨大的經常項目赤字(來自商品貿易的部分大於服務)的原因之一是美國從其他國家借錢來彌補自身儲蓄的不足。如果沒有這些來自別國的儲蓄使美國人得以消費更多商品、享受更多服務,美國將發生信貸危機。利率會升高,投資(無論是工業投資還是住宅投資)會下降。如果從外國的凈借款突然減少,並引起經常項目赤字迅速下降,而美國人儲蓄不足的情況沒有改變,那麼,美國經濟將被迫進入一個類似1991-92年「信貸危機」時期的周期性下滑階段。另一方面,如果這種減少是逐步的、延續多年的,那麼,隨著國內投資和經常項目赤字相對於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相應下降,美國的長期經濟增長也將放緩。
有兩個要點必須認清。首先,匯率調整並不能糾正美國經常項目赤字以及儲蓄與投資關系的失衡。其次,如果美國的儲蓄率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長,那麼經常項目赤字也就會逐漸減少——從而無需對美元兌主要貿易夥伴國貨幣名義匯率作任何重大調整,包括人民幣。
美國儲蓄規模的增長必定來自兩個渠道:聯邦政府和普通居民。(美國企業利潤留存的儲蓄很豐厚。)美國政府必須做出艱苦努力,削減聯邦財政赤字。目前佔GDP 3%-4%的赤字規模不啻是吸干全國儲蓄的無底洞。用國際標准衡量,美國政府的稅收收入已經嚴重偏低。要解決美國人偏低甚至已是負值的儲蓄問題,從理論上講是一個比較棘手的難題。但可以考慮帶些「強迫」色彩的措施,比如在社會保障(Social Security)計劃之外再構建一套全國性的退休金計劃。在這方面,新加坡的公積金(Provident Fund)是一個很值得借鑒的模式。
但是,設想一下將美國經常項目赤字的原因錯誤地斷定為匯率問題所致,那會怎樣呢?20多年前,當日本對美國出現創紀錄的雙邊貿易順差時,美國政府持續向日本施壓,要求其提高日圓匯率。日圓果真從1971年的1美元兌360日圓一路飆升,直到1995年4月達到1美元兌80日圓的頂點。但由此也引發了80年代末期日本股市和地產市場的嚴重泡沫,1991年泡沫破滅後日本隨即步入通貨緊縮時代,陷入零利率怪圈,整個90年代成為日本「失落的十年」。但是,盡管日本GDP迅速下滑,日圓升值也並沒有顯著壓低日本貿易順差占其GDP的比例。實際上,經濟低迷導致的進口萎縮抵消了日圓升值使出口減少的影響。
中國會重演這一幕嗎?1994年至2005年7月21日,中國將人民幣匯率維持在1美元兌人民幣8.28元一線,並調整國內貨幣政策來保證這一點。這套政策的理念是,中國正在經歷重大的金融轉型期,國內各項貨幣指標很難解讀,因此借用美元匯率來錨定中國的價格水平。這在熨平前一次國內價格激增和經濟飛速增長時已經見效。90年代中期高高在上的通貨膨脹率逐步回落,向美國靠攏——這一現象驗證了相對購買力平價理論。
現在,中國承受著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巨大壓力,這壓力主要來自美國。2005年7月21日以來,人民幣一直在緩慢升值——迄今只有3.5%。但3004款是促使美國繼續向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的重要內容。2006年,中國CPI指數已降至1%,而美國同一指標超過3%。顯然,人民幣進一步大幅升值會將中國推入CPI開始下滑的境地。的確,中國的實體經濟仍然活力十足,但如果在錯誤理論指導下迫使人民幣升值,就不能排除發生類似日本通貨緊縮式經濟衰退的可能。
那麼,在最理想的情況下,胡錦濤和布希應該在什麼基礎上達成調整兩國貿易失衡的共識呢?中國應該鼓勵私人消費,以便消化巨額儲蓄。中國剛剛制訂的新的五年規劃已經指明了這一方向。但美國必須採取積極措施,嚴格控制聯邦預算赤字,以彌補國內儲蓄的不足。如果中國信守承諾,但美國不了了之,那麼中國減少的貿易順差(即減少對美國的借款)就意味著美國及世界各地的利率會進一步上升。但是,不論這樣一項廣泛共識能否達成並實施,美國財政部長斯諾對3004條款的解讀都應該是直截了當的:中國並不是一個匯率操縱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最好基本保持現狀。
⑦ 人民幣匯率與中美關系 1500字,急啊急啊……
美國的長期戰略國策當然是遏制、延遲中國的復興,畢竟,老大隻能有一個!——這是基調!
只要中國不高興,美國自然就高興!問題是現在中美已經相互綁架,相互制約!美國捏著中國的睾丸,中國揪著美國的大鼻子!誰用下力,對方也得嗷嗷一陣子!當然,還是中國處下風!但是中國目前貌似要迎頭趕上,漸漸擺脫處於下風的弱勢,美帝當然要急!特別是危機後,處境更加不妙!不行,得想轍整整你!——這是現狀。
人民幣升值,就是美帝想的轍之一。這對美國來說有2大利好,其一為陽謀,可以增加中國出口成本,打壓中國貿易,提振美國對中出口,增加產業內就業機會,減小逆差!其二為陰謀,美國投機政治資本已經在中國大量布局,看看干係你生活的產品,還有哪裡沒有外資的影子!據說高盛在中國養豬,你說邪惡不邪惡!更不要說樓市、股市裡的一大堆牛鬼蛇神!資本獲利出逃的路徑只有一個:拉高後拋盤!所以,想想,誰在期盼人民幣升值!?誰將獲利!?
當然,一旦資本勝利大逃亡,中國也就危機了!
好了,嘗試給你提供一個骨架,你展開就行了!要有理有據的寫明白,1500字遠遠不夠吧!
⑧ 中美關系
毫無疑問,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從歷史上看,影響中美關系的因素很多,諸如國際格局、經濟和意識形態、地緣政治和國家利益以及彼此處理雙邊關系的政策等等。一直以來,中美關系都是中國外交關系當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兩國對亞洲和世界局勢的發展都有重要影響。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中美之間在許多全球性和區域性的重大問題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著廣泛的合作基礎,中美經濟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當然,影響兩國關系的負面因素也不容忽視,諸如人權問題、貿易問題、軍售問題和台灣問題等,其中台灣問題事關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影響中美關系改善和發展的最大障礙,也是最容易導致中美兩國發生直接沖突的敏感問題。所以,中美關系的變化,不僅僅關繫到中美兩國的利益,更關繫到整個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經濟發展的和平與穩定。
自從1979年中美建交30多年以來,雖然麻煩頻頻,但雙方「穩定」這一大的主題始終沒有改變,而且,似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不會改變的。中美兩國在如何處理雙邊關系這一問題上,一直都比較理智和成熟的,而且,必須成熟。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對世界第一的經濟大國,中國不能隨隨便便與美國發生摩擦,即使發生了一些摩擦,我們也是能忍則忍,能讓則讓。如果僅僅因為一些小的貿易摩擦,就影響到了中美關系的話,那美國勢必也會抓住這種小缺點,小題大作,在各各方面為難中國,而一旦中國受到了美國的各種不公平待遇,首先勢必會在經濟上遭受巨大的損失,從而引起一系列社會問題,對我國的社會穩定肯定不利。所以,我國政府肯定會竭盡力去維持中美友好關系。當然,如果中美關系破裂,對美國也會有著強烈的影響。無論是從經濟,政治,還是從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美國政府在處理中美關系問題上,勢必也會考慮同樣的問題。
最近,朝韓關系突然變得異常緊張,而且已經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天安艦事件後,朝鮮當局宣布與韓國當局斷絕所有關系。朝鮮在處理朝韓關系這一問上,就一直是不明智的。本來就是鄰國,而且,本來就是一家人。為何在面對天安艦事件是如此地不冷靜?本來,他們兩國人民流著相同的血,為何又如此仇視?朝鮮和韓國就像兩個長不大的小孩子一樣,發生了一點兒小摩擦,就小題大作。確實,朝鮮可以為了自己的尊嚴而戰,但殊不知,一旦開戰,美國肯定會以維和的名義駐兵韓國(美國最擅長維護別國的和平),到時損失最嚴重的肯定是朝鮮而非他國。而且真如此的話,美國在韓國的駐軍肯定大大增加,勢必會嚴重影響到中國的國家利益和國際影響力。所以,只能用一句話來奉勸鮮當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所以,希望朝鮮在處理朝韓關繫上能夠顯得更成熟一些。這樣,中美關系才不至於在接下來的短時間里變得更為不利,同時,也不至於使朝鮮人民遭受戰爭的災難。
隨著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不斷崛起,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肯定會感覺到巨大的壓力,所以,美國不斷採取各種手段給中國政府造成壓力也是情理之中,但似乎近幾個月來,美國的行為變得不可理喻了。美國政府要求人民幣匯率升值問題,中美兩國是可以通過協商解決的。但對於美國對台軍售問題,中國則不是能一直可以忍下去的。畢竟,一個中國是不爭的事實,對台軍售必須要經過大陸政府協商,而且,國家憲法規定台灣可以擁有自己的武器,但不能對大陸政府構成成威脅。但美國政府,一再無視中國政府的主權,私自對台軍售,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變本加厲,美國這種行為,一次又一次嚴重損害了中美關系。相信,中國政府的忍耐力是足夠強的,畢竟中美關系是一個大到不能倒的國際雙邊關系,中國政府出於各種原因,都必須忍耐。但是,一個人的忍耐力是有限的,更何況是一個東方大國面對美國如此頻繁的「挑釁」呢?所以,如果美國在未來的時間里,再有更多更過分的舉動的話,中國政府有可能會「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所以說,中美關系並不一定一直是完好無損的,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關系充滿了變數,到底中美兩國的關系會朝何方向發展,這就要看兩國政府高層在未來的時間里會作出什麼樣的舉動的。畢竟,很多事情都是沒有定數的,國際關系也是如此。
⑨ 如何看待中美關系(人民幣升值的問題)
金融暗戰:
逼人民幣大幅升值
郎咸平在今年4月就曾警告國人,繼成功打敗歐元、維護了美元的強勢地位後,美國一定追尋下一個政治目的,那就是對付china。他認為,為了美國經濟盡快復甦,為了不失去領導世界的地位,大約有30%的可能性,美國將對中國發起匯率大戰。
當時,在美國還處於嚴重的經濟危機之際,中國經濟在全球相對較好的表現,讓全世界的china威脅論再度抬頭。「中國可能左右世界的未來;中國與美國可合作成為G2,以攜手領導世界經濟體系;沒有強大的G2,就沒有G20。」如此這般的種種言論,彷佛讓全世界人民看到了一個經濟非常強大的中國。
可是,正為這些言論沾沾自喜的國人,根本不相信郎咸平的警告。美國那邊,卻正如郎咸平所擔憂的那樣,悄然地展開了行動。
早在今年8月,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開出的一份報告,對各國的基本匯率進行了評估,其中提到讓人民幣貿易加權的有效匯率至少升值20%,對美元匯率則要升值40%。
9月下旬,在紐約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中國領導人一如既往的表達互惠善意,但美國總統奧巴馬卻劈頭蓋臉般拋給中國領導人一句話:人民幣應該升值,中國的出口應該減少。
由於全球很多國家唯美國馬首是瞻,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自然就有不少國家跟進。10月3號,七大工業國(G7)在土耳其聯合發布會議公報,敦促中國允許人民幣升值。第二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再度就人民幣升值問題向中國施壓。
⑩ 中美關系(追分100)
中美貿易關系正處於敏感階段
――美國前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談中美貿易摩擦
9月,美國財政部長斯諾訪華,向中國提出人民幣匯率浮動的要求;10月,美國貿易代表佐利克和商務部長埃文斯先後訪問北京,表示了對中美貿易逆差和公平貿易環境的關注;在10月舉行的APEC高峰會前,美國總統布希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談時,也提及了相關問題。
日前,美國前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來華參加了博鰲亞洲論壇,本報記者就中美貿易摩擦對她進行了采訪。她說,有關中美貿易關系的辯論正在美國展開,這意味著過去兩年平靜的美中整體關系正在接近一個敏感階段,而這個階段將會持續到美國周期性經濟復甦之後,持續到明年美國總統選舉之後。
巴爾舍夫斯基曾於1997年至2001年擔任美國貿易代表,曾是美國的貿易談判首席代表和貿易政策首要制訂者,中美兩國關於中國入世協議即是在她的任期內達成的。中國人對她的印象是「強硬但令人尊敬」。巴爾舍夫斯基現任威凱平國際律師事物所資深合夥人。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她做了「美中經濟關系:挑戰在前」的演講。參會的一位高層人士說,她的演講「刺耳卻十分中肯」,和其他美國官員相比,中國人更喜歡接受她的意見。而她的老對手、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也當場表示,將會把巴爾舍夫斯基的精彩演講稿轉交給中國領導人。
貿易摩擦會動搖中美關系基礎
巴爾舍夫斯基說,在1999年兩國達成中國入世協議和其後一年關於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系地位的辯論之後,到2000年,兩國政府事實上已達成一個新的、相當穩定的共識。這一共識是三個因素的總和:對兩國關系一旦發生根本性問題將產生的後果,兩國政府有清醒的認識;對雙邊貿易及中國經濟改革的長期成功,兩國有強烈的共同利益;在亞洲金融危機、朝核問題、中亞問題等一系列地區性問題上,兩國有共同的立場。在這樣的共識下,兩國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從而帶來了美中關系15年來的第一個持久的平靜階段。但在最近幾個月里,華盛頓對美中關系的爭辯已經再次開始。
巴爾舍夫斯基認為,與20世紀90年代的辯論相比,這些摩擦並不直接指向中美政治關系的核心,而一直集中在貿易和經濟問題上。但是,其重要性不應被低估。短期內,這種辯論可能波及到政治領域;長期來看,這一辯論涉及的是處在中美關系中心位置的經濟問題。
特別要指出的是,中美貿易問題頗似當年日美貿易問題。20世紀80年代,美國指責日本只重商業利益,逼日元升值,最終迫使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巴爾舍夫斯基對這兩場辯論做了對比,她說,美日關系的脆弱之處是可以解決的,因為日本是美國的盟國。這一點總會對涉及經濟的國會決定和行政部門的政策,發揮抑制性影響。相比之下,中國和美國不是盟國。雖然兩國在有共同基礎的問題上可以密切合作,但兩國的安全關系頗為復雜,有時候容易波動。在此情況下,經濟對美中兩國關系整體穩定的影響,遠比經濟對美日關系的影響要大得多。
中國已成為了美國國會以及下屆總統競選進行貿易政策辯論的中心議題。一項有7位參議員提出的議案,要求除非中國同意人民幣匯率浮動,否則將對中國商品徵收27.5%的關稅。還有人提議,要取消中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系地位。另外,也有人要求根據貿易法對中國的貨幣措施進行調查。巴爾舍夫斯基表示,這些提議很少能變成法律,但是立法建議的提出,是國會意見和廣泛的美國社會意見的指示劑,而且是對行政部門施加壓力的一種強有力方法。
上月,中國美國商會主席孟克文在北京指出,美國商界已不再像前幾年那樣,普遍支持加強中美雙邊貿易關系。在中小企業的壓力下,美國全國製造商協會的立場正在和其他傳統上反對與中國深化經貿往來的團體靠攏,而大型企業此時卻又因為不滿中國開放市場的進度而不願為中國說話。「如果國會現在召開一次聽證會,要找一些企業舉證指責中國,很多人會願意出面,但是如果要一些大企業來為中國說話卻不容易,他們現在都袖手旁觀。」
美國加大指責火力的背後
美國抨擊中國的背景是:美國經濟衰退已持續3年。2001年和2002年,美國就業率降低,標志著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首次出現持續兩年的減弱。如果今年的就業率繼續降低,將是自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的首次。這些崗位流失的大部分,發生在製造業。美國報紙充斥著關於工廠倒閉、市長憂心重重、白領失業、家庭焦急、貿易競爭以及潛在的經濟長期低迷的報道。
而在這個時候,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讓人驚嘆。從1997年到2002年的5年中,美國從中國的進口從620億美元躍至1250億美元,2003年可能會達到1600億美元。按照美國統計,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在2002年達到了1030億美元,2003年可能超多過1300億美元。
巴爾舍夫斯基說,中國向美國出口的增長不僅迅速,而且集中在經濟中最容易注意到的部分,即美國人在當地市場上、在壁櫥里、在廚房和辦公桌上看到的東西,這些東西都是「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給人的感覺是中國商品鋪天蓋地。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章啟月日前對解決中美貿易逆差問題提出建議,「中國願意進一步增加從美國的進口,但我們也希望美國減少或者取消對中國出口的限制。」對此,巴爾舍夫斯基表示,美國認為即使開放高技術領域,也解決不了大問題,因為美國計算過,這樣做只能增加3%的對華出口。另外,很多美國政客還擔心中國將高技術產品用於軍事用途,這樣政客們將受到巨大的壓力。他們不願為此承擔風險,因為對於他們來講,最高追求就是「重新當選」。
面對記者提出的如何看待人民幣匯率的問題,巴爾舍夫斯基表示,「我不認為人民幣浮動匯率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她說,當美國民眾對兩國貿易狀況不滿時,就會找一個最明顯且最容易被攻擊的目標,人民幣匯率就承擔了所有的不滿,這一點,其實很多美國人心裡都清楚。
為中國想對策
巴爾舍夫斯基警告說,如果中國不被視為已認識到全球不平衡所導致的問題,並願意對問題的解決作出貢獻,中國將會被越來越廣泛地認為是造成問題的原因,真正成為美國經濟疲軟的「替罪羊」,這可能會帶來嚴重的政治後果,甚至會動搖兩國的戰略關系。
這位美國前貿易代表專門為中國提出了如下化解壓力的建議。首先,全面執行在農業和服務業等領域的WTO承諾。她認為全面履行WTO承諾至關重要,特別是加速執行某些承諾,尤其在服務業領域,是對緩和緊張形勢有助的方法。其次,巴爾舍夫斯基表示,如果能把人民幣和美元在更高的匯率上重新掛鉤,或者採用一個更寬的匯率波動區間,自然會大大減緩壓力。但是,中國必須伴之以銀行業的改革,否則將對中國經濟甚至世界經濟造成傷害。第三,中國可以進一步改革出口退稅政策。
此外,她還提出了一些其他選擇,包括允許外國人更容易購買中國公司的證券,繼續用外匯儲備購買美國長期財政債券,允許中國人攜帶更多的錢到海外,允許公司保留從國際銷售獲得的外匯,鼓勵中國企業對在美國的生產性資產進行投資等。她認為,採取這幾項或其中的一項會創造一種氛圍,即讓美國人看到,中國正在採取合作的態度解決問題。所有這些都有助於緩和這場辯論,有助於確保中國不背上是一個只重商業利益而缺乏責任的經濟強國的名聲。
最後,她認為,中美兩國正處在雙邊關系的敏感點上,雖還不是危機時刻,但困難和麻煩正在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