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看待當前人民幣匯率波動
人民幣匯率有漲有跌是正常現象
從國際金融史上看,無論採取什麼樣的匯率制度安排,都沒有隻漲不跌的貨幣。尤其是匯率形成越市場化,匯率制度越靈活,匯率彈性就越大。戰後,伴隨著經濟起飛,日元和馬克均成為世界強勢貨幣。
1970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後,日元和馬克在長期升值趨勢過程中都經歷過起伏調整。
1994年匯率並軌之前,人民幣是一種弱勢貨幣,官方匯率由改革開放初期的1美元兌1.58元人民幣,螺旋式貶值至並軌前夕的5.80元人民幣。並軌後,人民幣匯率開始轉強,特別是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承諾人民幣不貶值,逐步確立了人民幣新興強勢貨幣的國際地位。
1994年初並軌到2013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升值43%,國際清算銀行編制的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即衡量人民幣相對主要貿易夥伴貨幣平均匯率水平的多邊匯率),分別累計升值55%和81%。在國際清算銀行監測的61種貨幣中,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升幅分別排第四和第八位。其中,2005年7月份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升值36%,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分別累計升值32%和42%,後兩者分別排國際清算銀行監測貨幣的第一和第二位。過去二十年,人民幣雙邊和多邊匯率持續堅挺,逐漸形成並強化了市場關於人民幣匯率長期升值不可避免的印象。
從2016年2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匯率開始有所走低。但是,一季度,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僅下跌了0.9%,境內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即CNY)下跌了2.6%,境外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即CNH)下跌了2.2%。同期,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也僅分別下跌了1.4%和1.1%。這一調整幅度,與過去二十年的升幅相比,並不算多。另外,JP摩根新興市場貨幣指數顯示,2013年初到2014年3月末,主要新興市場貨幣平均貶值了8.2%,同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仍升值2.5%,也表明現在人民幣匯率調整幅度有限。3月末,境內外6個月期權市場反映的人民幣匯率隱含波動率僅為2.5%左右,仍遠低於同期24種主要發達和新興市場貨幣平均波動率為9.5%的水平。
一般認為,股指漲跌20%才能被稱作牛市或者熊市,不能對人民幣匯率有一點雙向波動就大驚小怪。對於人民幣匯率的短期波動不應該過度解讀,更不應該上綱上線為中國匯率政策的改變。
❷ 近5年人民幣匯率變化狀況
我認為現在人民幣升值正當其時,它將降低進口成本,而且在國際石油價格、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升值將有利於我國經濟的發展。
美國只是單方面想減少逆差,相對於人民幣的升值,美元即在貶值,有利於美國的出口。它的一般項目的收支將會變化,但是資本項目不會有很大的變化。
❸ 利用匯率決定理論對近年來人民幣匯率變動情況進行分析
金融、經濟 - 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匯率
近期,隨著人民幣匯率突破.6關口,人民幣匯率問題再一次強勢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對於股票市場投資者,由於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和快慢,直接關繫到股價走勢,故此問題顯得更為重要。基於上述原因,潘大認為,普通投資者如能掌握一些匯率方面的基本知識,對獨立研判大盤走勢,避免受市場傳言和謠言的困擾,將有望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首先,潘大將向投資者簡要介紹兩個最著名的匯率決定理論。
一、購買力平價理論(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
購買力平價理論規定,匯率由同一組商品的相對價格決定。通貨膨脹率的變動應會被等量但相反方向的匯率變動所抵銷。《The Economist》推出的「巨無霸指數」,就是一個很經典的案例。如果麥當勞的巨無霸漢堡包在美國值 2.00 美元一個,而在英國值 1.00 英磅一個,那麼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匯率為1英鎊兌2 美元。如果當前市場匯率是1英磅兌 1.7 美元,那麼英磅就被稱為低估通貨,而美元則被稱為高估通貨,且此理論認為未來匯率將趨向於2美元兌1英鎊的平價匯率變化。
購買力平價理論的主要不足:
A) 它假設商品能通過自由貿易輸出,且不計關稅、運輸等成本。
B) 它對服務等商品不適用。
二、利率平價理論(Interest Rate Parity,簡稱IRP)
利率平價理論規定,一種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升值(貶值)必將被利率差異的變動所抵銷。如果美國利率高於日本利率,那麼美元將對日元貶值,貶值幅度根據防止無風險套匯而定。未來匯率會在當日規定的遠期匯率中被反映。在我們的例子中,美元的遠期匯率被看作貼水,因為以遠期匯率購得的日元少於以即期匯率購得的日元。日元則被視為升水。
但這一理論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現在:
A) 利率平價說沒有考慮交易成本。
B) 利率平價說假定不存在資本流動障礙。
C) 利率平價說假定套利資金規模無限。
(請到原站看圖)
2005年至今的人民幣匯率走勢(9月16日更新)
是人民幣應該升值還是美元想貶值
潘大認為,人民幣升值問題,從表象上看,是人民幣被「低估」;而從實質上看,則是美元被高估;不是人民幣應該升值,而是美元想貶值。在以美元為本位的世界金融體系下,美元貶值表現為其他貨幣的相對升值。而美國為應對美元貶值所造成的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和國際壓力,往往不採取普遍貶值的措施,而更傾向採用對某一種或幾種貨幣定向貶值的措施。
美元貶值的原因不僅僅是是美元自身的問題,而是在二戰後形成的以美元為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的問題。從這一體系形成開始到現在,美元總處在多發行貨幣和貶值傾向的狀態。
對於一般貨幣而言,多發貨幣體現在國內,該貨幣貶值,這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有限的。但對於美元這種世界主要結算和儲備貨幣來講,多發行美元就體現為美元對全世界貶值。以美元為本位的世界貨幣體系的主要特點,就是美國可以隨時開動印鈔機到全世界買東西,不論是要打伊拉克或是要提高美國公民的社保水平,都可以通過產生大量赤字的方式來解決。現在美元存在雙赤字,即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這種赤字政策,如在除美國外的一般國家採用,該國需要獨立承擔該政策帶來的一切後果,但由於美元處於本位幣的特殊地位,美國多發貨幣產生的後果,將由全世界共同承擔。
根據美聯儲的數據,美元的60%在美國境外流通。現在我國擁有1萬多億美元外匯儲備,整個亞洲約為3萬億,石油輸出國國家的石油美元增長速度甚至比亞洲更快。當地球上的的美元越來越多時,美元必然就有貶值的要求。而美元如過採取普遍貶值的方式,不但會引起國際社會較大的壓力,而且存在對整個國際金融體系產生沖擊的風險。正因為如此,美元貶值存在一個特點,即誰經濟增長快,誰的競爭力改善得快,它就對誰定向貶值。70年代的西德馬克,80年代的日元和新台幣都是這樣的例子,現在人民幣也是這樣。而目前,由於印度經濟勢頭良好,印度比索身上也出現了這種趨勢。潘大認為,如果我們了解了人民幣升值問題問題的國際大背景,並站在歷史的角度看待人民幣升值問題,就更容易得出客觀合理的結論。
為何近期人民幣升值的速度有所加快
潘大認為,近期人民幣升值速度有所加快,主要是我國貨幣當局應對國內的通脹壓力的對策,而國際壓力不是主要原因。根據經濟學理論,控制通脹和控制人民幣升值速度,兩者是不可兼得的。控制通脹所出台的緊縮性貨幣政策,都將進一步加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而如果央行放任國內通脹(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則人民幣升值壓力將得到緩解。故投資者可繼續關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CPI和PPI等反映通脹的指標,這些指標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未來人民幣的升值速度。
❹ 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幅度是怎麼規定的有什麼影響
有一定影響,但不會直接影響到
人民幣匯率
。因為我國目前實行的是人民幣與美元掛鉤的政策,我國匯率採用的是與美元掛鉤的
固定匯率
❺ 人民幣匯率未來走勢如何
以「8·11匯改」為分水嶺,人民幣匯率徹底告別單邊升值模式,有彈性的雙向浮動成為新常內態。未來,容人民幣將在雙向波動中,長期保持趨勢性穩定,並堅守調節中國經濟內外部均衡的功能本位。
人民幣有望加大雙向波動力度。8·11匯改以來,人民幣雖然在大部分時間里貶值,但也有部分階段小幅升值,並非單邊走勢。
未來還是希望升值。
❻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現狀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就是如何選擇以及如何制定匯率制度的問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亦簡稱匯率制度。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加強和成熟,我國的社會和經濟對匯率波動承受力的要求,尤其在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後,中國的資本市場日益開放的大勢下,也迫切要求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
關鍵詞:匯率 外匯市場 彈性 政策敏感性
我國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從1994年元旦開始實行的。這是我國人民幣匯率的生成逐步向市場化靠攏的開始。以外匯市場供求為基礎,允許市場匯率在一定范圍內圍繞基準匯率上下浮動這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核心。這個核心所規定的匯率形成機制是非常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的,20年來促進了我國的經濟發展。然而,客觀上來說,目前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也存在著的諸多的缺陷,需要我們進一步改革加以完善。
1、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被歪曲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和銀行結售匯制的建立,一直是我國人民幣外匯體制改革的十分重要的一面。同時,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現行基礎包括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和銀行結售匯制。從理論上來看,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反映的是市場供求關系。然而現行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卻存在著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其一是是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封閉性,其二是銀行結售匯的強制性。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扭曲以上兩點有不可忽視的貢獻。由此可以看來人民幣匯率在是難以形成有效的市場匯率的,而相反卻可以基本上體現的是政府意志。
(1) 銀行間外匯市場具有封閉性
所謂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它的建立初衷是為了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加以改進,但是實踐來看,初衷並沒有達到這一目標並未達到,反而暴露了銀行間外匯市場自身存在的缺陷這:
第一,封閉性的市場。在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實行的是會員制,作為外匯市場的主體,首先銀行必須是中央銀行指定的,確定銀行獲得了會員資格,然後要報送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局審批。這樣嚴格的市場准入規則,自然就使這個市場失去了開放性。
第二,被動干預的市場。在外匯市場上,中央銀行會彌補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不完全匹配的頭寸。為了保證外匯市場的「出清」,保證外匯市場的有效運轉,中央銀行就處在了被動干預的角色上。這種迫不得已,不僅限制了央行干預的靈活性,而且使外匯市場的人民幣匯率趨於僵化,浮動空間非常狹窄。顯而易見,這種扭曲的人民幣匯率制約了市場的外匯資源配置,大大降低了外匯的使用效率。
第三,嚴格管制的市場。不僅在市場准入上非常嚴格,在外匯的持有額度上,中央銀行也有嚴格的規定,這樣外匯指定銀行也不能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持有外匯,更難以進行資產的收益最大化和規避匯率風險,比如依據人民幣與外幣資產的合理組合。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所有交易當中,處於壟斷地位的是中央銀行,外匯銀行的持有額度,控制權在於中央銀行。與此同時龐大的外匯儲備與貨幣供應這三者使得中央銀行擁有了絕對的壟斷地位,人民幣匯率的形成具有非常強的政府意志。
第四,單調的市場。在我國目前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上,交易的幣種尚且只有美元、歐元等幾種外國貨幣,其中,成交量也主要以美元為主。人民幣的外匯遠期交易,只有極少幾家銀行有資格辦理,根本沒有外匯的期貨交易等豐富的匯率衍生工具,使得外匯市場顯得沒有生機。交易種類的單調與稀少,嚴重製約了形成多層次的外匯市場結構。
(2) 具有強制性的銀行結售匯制
我國的結售匯這種制度安排本身就具有挺大程度上的強制性。在這種制度下,所有的出口企業因出口所得的外匯,必須毫無條件的賣給外匯銀行。出口企業不可以自己持有單獨的外匯賬戶,以後雖然允許大型的外貿企業持有部分的外匯,但是要受到非常嚴格的限制,根本不能依據企業自身對未來的外匯需求和對未來的匯率走勢預期,自行選擇適宜的數量和出售時間。但是出口企業的非貿易用匯則受到了比較嚴格的人民幣外匯審批的制約。這樣一來,出口企業就沒有辦法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有選擇的持有外匯。所以說,這樣的「強賣」所形成的人民幣匯率不會是真實的市場匯率。
2、人民幣匯率缺乏應有的彈性
沒有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制度,弱化了企業的風險意識。人民幣匯率長期在很小幅度內的波動,導致整個外匯市場忽視了匯率風險,導致企業在自身經營當中,在進行融資活動當中,很少考慮到風險,這樣就累積了一定的風險。
沒有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制度,使得人民幣的名義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之間產生了差距。由於我國實行的是盯住美元的單一匯率制度,所謂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也只是浮動在很窄的范圍之內,這樣其他貨幣間的匯率變化就讓人民幣匯率不好及時調整。近年來,由於歐元對美元的匯率,日元對美元的匯率不太穩定,美元處於不斷貶值的趨勢,導致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下降。結果就使名義匯率表面上保持穩定,其實早就與實際有效匯率發生了差距。
1994年我國人民幣實行並軌制,人民幣的匯率波動每天就只有幾個基本點。究其原因是中央銀行每天都參與外匯市場,市場有買賣差額,央行就進行平補。這種制度造成了人民幣匯率的政策敏感性。長期的結果就是向市場傳達一個信號,匯率的大幅度波動是政府允許或者說意願的。這樣一來,匯率政策的操作彈性就大大降低了以至於沒有了彈性。
3、人民幣匯率調整沒有準確的依據
我國是在1996年實現了人民幣的可兌換,但只限於經常項目。在資本項目下,仍然實行嚴格的管制。這樣銀行間的外匯市場,外匯的供給與需求就取決於貿易項目。但是,在國際貿易中,與貿易有關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貨幣的購買力。所以,購買力平價理論就有必要成為人民幣匯率形成的理論依據。這就與已經逐步成為固定匯率制度的人民幣匯率相悖。在目前的情況與條件來看,購買力平價的理論適用條件幾乎通通不可以滿足,比如信息充分,交易成本為零,關稅為零等等。但是,在購買力平價的理論下,一般物價水平的計算包括貿易品和非貿易品,這樣的結果是存在很大的偏差的。這樣,從理論上看,人民幣的匯率調整的真實依據也不充足。
4、維持現行匯率制度成本高
就目前的趨於固定匯率制度的匯率制度,維持它需要付出的代價也很大。
首先是加大操作貨幣政策的難度。在資本流動的條件下,固定的匯率制度下的貨幣政策,其唯一用途是維持本國貨幣的穩定;而在資本管制的條件下,資本不能自由流動,不能進行資本套利,利率平價理論也發揮不了作用,固定的匯率制度下的貨幣政策,也因此又獲得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其次增加了財政負擔。在美元強勢的趨勢下,若繼續維持人民幣對美元的比例,我國的出口將受到沖擊。
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步伐,我國外匯市場相比以前,已經日趨活躍了,但是與此同時也給我國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有一種市場倒逼改革的趨勢。所以人民幣匯率改變的步伐迫在眉睫,完善人民幣的匯率的形成機制刻不容緩。■
❼ 人民幣匯率升值現狀
[摘 要]人民幣升值在增強人民幣的支付能力、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優化貿易條件、提高中國經濟國際地位、緩解貿易矛盾、 加大與世界經濟的融合度等方面有著積極意義,但同時也會對出口、吸引外資等方面產生不利影響,應從積累外匯 知識、培養外匯人才、定位產業結構等方面採取積極措施加以應對。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匯率;中國經濟;影響;對策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08年3月20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7.0512元,人民幣匯率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大漲136個基點,一舉突破7.05和7.11,日漲幅1.93‰,再度創下匯改以來的新高。
2005年7月21日,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當日19時,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自從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以來,由於各種內外因素推動,人民幣匯率持續走高。我們應客觀看待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產生的影響,積極應對,把握機遇,迎接挑戰。
一、人民幣匯率概述
(一)匯率的概念。何為匯率?兩國之間貨幣折算的比率即為匯率。一個國家要與其他國家發生貿易或非貿易交往,必然要進行貨幣的支付。然而由於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兩國等面額的貨幣所代表的實際購物量並不相等,這就需要將兩國貨幣按一定的比率進行折兌,雙方交易才能夠公平進行。
(二)人民幣匯率變動情況。從長期看,一個經濟持續增長的國家,本幣會呈現升值的趨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中國經濟增長率遠高於同期世界各國經濟增長率,這促進了人民幣的升值。同時由於近年來我國經常項目、資本項目「雙順差」呈擴大趨勢,我國出口的迅速增長均推動了人民幣的升值。而來自國際上的壓力,尤其以美、日、歐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強烈要求,也成為我國人民不斷升值的因素之一。
二、人民幣升值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
人民幣升值是一個系統過程,它對於我國經濟的發展有著巨大推動作用,合理的升值能讓我國更好地融入全球一體化。
(一)人民幣升值增強了人民幣的支付能力。人民幣支付能力的增強可以減輕我國償還外債的壓力,提高我國企業海外並購的能力。近幾十年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明朗。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中國企業必須果斷實行「走出去」的戰略,而要「走出去」其中一種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並購國外企業。人民幣升值之後,中國企業在國外並購的時候會變得更富競爭力。
人民幣支付能力的提高能夠降低我國進口商品的成本。合理升值能夠促進國民對國外優質產品的消費和購買,降低原材料進口依賴型廠商的成本。此外,國民出國學習、培訓和出國旅遊探親的機會也因此而受益。
(二)人民幣升值有利於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人民幣的升值,將導致流向出口部門即勞動密集型部門的資金向資本密集型部門流入,使我國的產業結構向有利的方向調整,最終資本會轉向投資國內市場,當貨幣升值後,資本就會尋找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業進行投資,使這些產業有更多的資金進行技術創新改革,增加其國際市場競爭力,以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品進軍國際市場。
中金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同樣持這一觀點,他認為「人民幣升值有利於淘汰一部分生產力落後的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在人民幣升值階段,由於流向的變化,中國三大產業的比例調整可以同步進行,在貿易品出口受阻情況下,非貿易品的投資與生產必然加大,第三產業將得到發展,使中國產業結構趨於合理。
(三)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優化我國出口貿易結構,優化貿易條件,擴大內需。人民幣匯率的上升雖然對我國大量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競爭力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並最終導致出口的減少。但從中國經濟發展的宏觀層面分析,升值有利於促進我國的出口貿易結構的完善,改善我國的貿易條件,從而對出口企業產生正面推動作用。為此,我國應該調整粗放式外貿發展戰略,促進外貿出口由規模導向型向效益導向型轉變。同時,各企業應注重提高我國出口產品的附加值,改變以低廉價格水平參與競爭的局面,更好地融入國際市場。
人民幣的升值增加了消費者對進口商品的購買力,促進了國內需求及外需與內需的協調發展,形成了內外貿結合的發展態勢,緩解了對外貿易的不平衡,對中國經濟的增長起到了穩固的作用。
(四)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提高中國經濟的國際地位。從國內與國際上看,一國貨幣的升貶主要與其綜合國力的興衰密切關聯。在人民幣長期升值的趨勢中,國內外對人民幣和中國經濟的信任將與日俱增。因此,人民幣升值是中國經濟綜合實力強、經濟形勢好的信號,有利於增強國內外投資者的信心以及改變他們對政府行動和經濟運行的預期,增強投資者的投資意願,為人民幣成為區域化、國際化貨幣創造有利條件,實現人民幣的國際發行收益。
(五)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平衡與緩解各國的貿易矛盾,減少糾紛和摩擦。中國積累的巨額貿易順差,經常會受到美、歐、日國內政治及其利益集團的抨擊,貿易糾紛呈現越來越多之勢,中國近年來頻繁遇到的反傾銷訴訟和其他貿易爭端均與這一背景有某些關聯。
隨著對人民幣的升值,不僅可以改變對外均衡的問題,而且在我國出口產品的生產成本和國際價格上提升後,可以起到緩解與美國、日本等主要貿易夥伴國在低價反傾銷上的貿易摩擦,進而減少貿易糾紛、高額成本、征稅等方面的成本。
(六)合理的人民幣升值有助於我國加大與世界經濟的融合度。在我國加入WTO後,我國的企業必須積極融入世界經濟,參與到全球范圍內的競爭中去。匯率作為國際經濟的紐帶,對一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融合度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立足於我國經濟發展背景上的人民幣合理升值既是現實經濟情況的正常反映,也表明了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時的負責態度,有助於減少國際貿易摩擦,促進我國與世界經濟的融合度。
三、人民幣升值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挑戰
(一)出口將受到制約,從而減少中國國民收入,增加就業壓力。人民幣升值後,我國出口廠商的生產成本會相應的提高。在國際市場產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出口的利潤將下降。如果提高產品價格,根據產品需求理論,對於需求彈性大的產品來說,又將使產品需求量減少,降低出口商品或勞務的價格競爭力。這不但會影響到出口廠商的積極性,而且會削弱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從而使一國的國民收入減少。
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使國外進口商品在國內售價相對低廉,進口量進一步增加,國外商品對國內商品的市場份額競爭壓力將進一步增強。
(二)不利於吸引外資,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資將受到抑制。在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下,外商在中國的投資成本如投資建廠、購置設備、在華勞動力的成本無疑提高。其次在華外商投資企業的各類產品和服務中有相當部分是面向國際市場的,人民幣幣值的上升同樣給這些企業的產品走向海外市場的競爭力打了折扣,這些給我國政策的制定也帶來巨大挑戰。
(三)迎合投機資本的預期,製造資產泡沫,同時可能引發部分國際游資外逃。人民幣升值帶來更大的升值預期,會減少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吸引更多的非直接短期資本的流入,增加對地產、股市等投資和投機,製造資產泡沫,甚至將製造虛假繁榮,誤導經濟向非理性方向的發展。而在進入我國的國際資本中,不乏相當部分是對人民幣有升值預期的國際游資,這部分國際游資察覺到人民幣升值的潛在收益,當人民幣升值特別是短期內迅速大幅上升時,就會兌現收益,實現資本外逃,如何防止資本出逃成為一個巨大的挑戰。所以保持人民幣匯率維持漸進性小幅度升值對於金融市場的穩定極為重要。 (四)人民幣升值使我國巨額外匯儲備面臨縮水的可能。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一。充足的外匯儲備是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外開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標志,也是我們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參與對外經濟活動的有力保證。然而,人民幣升值將使我國巨額外匯儲備面臨縮水的可能。
(五)人民幣升值使我國經濟進一步與國際接軌,給我國各級政府帶來巨大挑戰。人民幣升值的國際背景是中國與世界經濟、政治的一體化,這種一體化要求我國政府實現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同時匯率形成機制必須是合理的,有利於中國金融的穩定,人民幣升值要在人民幣經常項目放開,實現完全可自由兌換,走向國際化硬通貨的大前提下逐步實施。
四、對外貿易行業的應對策略
中國加入WTO後,外貿業的平均增長率明顯加快,使得中國在國際貿易舞台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隨著全球製造業的重新布局,中國的加工貿易持續發展,加工貿易成了中國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隨著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外貿業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變壓力為動力實現外貿業的健康發展是當前大計。我國如何應對匯率調整,做貿易強國,這是新時期對外貿業提出的新問題。
(一)培養風險意識,積累外匯知識,主動進行匯率風險管理。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背景下,外貿企業應有風險意識,積累外匯業務知識,以便在匯率波動的市場上有前瞻性,真正做到運籌帷幄,掌握主動權。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從多方面入手,加強避險能力,主動進行匯率風險管理。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企業,存在著不同的規避匯率風險的方式。企業可以根據我國外匯管理部門與銀行出台的一些新政策措施和避險工具,因企制宜選擇不同的產品構成適宜的投資組合,以規避人民幣升值導致的收益減少風險。
具體有以下四種避險方法:一是利用金融工具進行避險。目前的匯率避險產品主要有遠期結售匯業務、結構性結匯業務、擇期交易等。遠期結售匯是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上主要的避險方式。二是通過合同條款的選擇迴避匯率風險。如與進出口保險公司合作或者通過與外商在合同協議中註明匯率變動後的措施等來達到保值的目的。三是採用貿易融資形式迴避匯率風險。目前我國主要融資品種有授信開證、出口押匯、打包放款、外匯票據貼現、進口押匯和國際保理融資等。貿易融資可以較方便地解決企業資金周轉問題。如通過出口押匯等貿易融資方式,獲得外幣貸款並立即結匯,企業既滿足了出口發貨與收匯期間的現金流需要,又規避了匯率風險。四是利用出口信用保險規避風險。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成立以來,已有上千家企業享受了出口信用保險項下融資便利,直接避免了匯率波動損失。
(二)注重培養企業外匯人才。當今世界,技術快速發展,知識日益創新,體制不斷變革,競爭日益激烈。而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使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變得愈加復雜,在愈演愈烈的市場經濟和金融環境中,在應對匯率改革所帶來的挑戰時,企業碰到很多新問題。人才資源作為企業發展中的第一資源和企業的財富和資本,它的管理與發展對於企業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有著重大意義。在應對匯率的變動所帶來的影響時,企業應注重培養外匯專業人才,這對於企業面對人民幣升值如何做出預測並且及時採取措施降低企業匯率風險有著重大作用。
(三)對企業發展戰略和產品結構重新定位。企業的決策層應該對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產品結構進行重新定位。中國目前外貿產品的突出問題是高物耗高能耗,附加值低,國際技術競爭力不強,產品長期處於低層次。外貿企業只有通過大力推動技術創新,樹立品牌觀念,積極創造品牌優勢,實施品牌戰略,提升產品檔次和質量,加大自主研發高新技術產品的力度,把自己的牌子打出去,增強核心競爭力,創造綜合效益。同時要注重改變外貿出口產品的結構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外貿行業的持續增長。
人民幣的升值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從我國宏觀形勢上看,人民幣的升值利大於弊。綜合全面考慮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產生的所有正反兩方面影響及其在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歷程中的重大意義,人民幣的升值是有利的。從全面,長遠的發展上看,積極穩妥地推進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將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促使我國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匯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貿易差額,但絕不是唯一決定的因素。人民幣升值後,中國的出口並沒有減少,這反映了中國產品的競爭優勢。在今後的匯率升值中,人民幣匯率不應大幅波動,應根據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維持漸進式小幅度升值步伐。人民幣的漸進式升值有利於確保市場對於人民幣升值預期的穩定,同時能夠避免可能引發的大幅度的投機活動和市場波動。
希望採納
❽ 90年代至今人民幣匯率變化歷程
下表列出了1971年至2015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化:
注:年平均值,1美元兌換人民幣金額。特別說明:1949年-1952年採用浮動匯率換算,53-71年都是2.462。
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影響匯率變化因素:
(1)國際收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外匯收入大於外匯支出,外匯儲備增加,該國對於外匯的供給大於對於外匯的需求,同時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則該國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對外升值;如果為逆差,反之。
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不斷增加,但美元卻保持長期的強勢,這是很特殊的情況,也是許多專業人士正在研討的課題。
(2)通貨膨脹率。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通貨膨脹,如果本國通貨膨脹率相對於外國高,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外匯匯率上升。
(3)利率。利率水平對於外匯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資金流動導致外匯需求變動。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該國貨幣升值,則其匯率下降。當然利率影響的資本流動是需要考慮遠期匯率的影響,只有當利率變動抵消未來匯率不利變動仍有足夠的好處,資本才能在國際間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