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直接標價法下,匯率上升,本幣是升值還是貶值
在直接標價法時,匯率貶值=匯率上升=貨幣貶值
匯率表示有直接標價與間接標價,直接標價就是以本幣表示單位外幣的價格,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採用直接標價法,中國是直接標價法。
匯率的概念來說,是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僅是一個數字而已,可以理解為價格,如1美元=7人民幣,7就是匯率,又稱為外匯匯率,7變為8就是匯率上升,在直接標價法下,匯率上升=匯率貶值=本幣貶值。
1955年澳大利亞經濟學家斯旺(Trevor Swan)在闡述一國宏觀經濟的內部和外部均衡目標及相互關系。
以及一國貨幣匯率變動和宏觀經濟政策的實施對內部和外部均衡的影響問題的過程中提出了著名的斯旺曲線。主要一國的貨幣價值,國內外物價水平的變化來考察。
因此在理解其解釋中,其"實際匯率貶值"和"名義匯率貶值"前應該加上本幣兩字,即R上升意味著(本幣)實際匯率貶值,可以由(本幣)名義匯率貶值、國內價格水平下降,或國外價格水平上升造成。
(1)直接標價法的買入匯率擴展閱讀:
各國的匯率是經常變動的。如果用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價格下跌了,則稱為匯率升值。如果用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價格上升了,則稱為匯率貶值。
通俗地說,匯率升值是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價值上升了,同樣一單位本國貨幣能買到更多外國貨幣;匯率貶值是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價值下降了,同樣一單位本國貨幣能買到的外國貨幣少了。
例如,如果人民幣對美元的比率變為1美元兌換5元人民幣,則人民幣匯率升值;如果人民幣對美元的比率變為l美元兌換10元人民幣,則人民幣匯率貶值。
在前一種情況下,1元人民幣可以買到0.122美元變為可以買到0.2美元;在後一種情況下,1元人民幣從可以買到0.122美元變為只可以買到0.1美元。
『貳』 匯率、本幣匯率、外幣匯率的關系,它們與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有關嗎,這五個概念之間又有什麼關系
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幣摺合本幣較大的匯率稱為買入匯率.(錯誤)
買入匯率(BuyingRate)又叫做買入價,是外匯銀行向客戶買進外匯時使用的價格。一般地,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小的那個匯率是買入匯率,它表示買入一定數額的外匯需要付出多少本國貨幣。因其客戶主要是出口商,幫賣出價常被稱作「進口匯率」。
『叄』 不分直接/間接標價法,如何區分外匯買入價和賣出價
1、買入價:
買入價 :該價格是市場在外匯交易合同或交叉貨幣交易合同中准備買入某一貨幣的價格。以此價格,交易者可賣出基礎貨幣。位於報價中的左部,例: USD/CHF 1.4527/32, 買入價為1.4527,意為銀行買入1美元願付出1.4527瑞士法郎,於此相應投資者賣出1 美元,收入1.4527 瑞士法郎。
買是站在銀行角度來說的,買就是銀行買,即我們把外幣交給銀行,換回人民幣.
不同標價方法下買入價的含義不同。在直接標價法下,買入價指銀行買入一定的外幣而付給顧客的若干本幣數。銀行實行賤買貴賣的原則,買入價是較小的數,即買入外幣時付給顧客較少的本幣。因此,在直接標價法下,買入價在前;在間接標價法下,買入價指銀行買入若干個外幣而付給顧客一定的本幣數。銀行實行賤買貴賣的原則,買入價是較大的數,即買入較多的外幣時付給顧客一定的本幣。因此,在間接標價法下,買入價在後。
2、賣出價:
賣出匯率也叫外匯賣出價、賣出價。是外匯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所以賣出匯率又被稱為進口匯率。
賣出匯率,即賣出價。在採用直接標價法時,銀行報出的外幣的兩個本幣價格中,後一個數字(即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多的那個匯率)是賣出價;在採用間接標價法報價時,本幣的兩個外幣價格中,前一個較小的外幣數字是銀行願意以一單位的本幣而付出的外幣數,即外匯賣出價。
外匯平台的交易價格買入價高於賣出價,直接標價與間接標價一致,差價即為點差,銀行的標價買入價低於賣出價,是按照銀行買入/賣出定義的,也就是圍繞中間價賺取手續費。
『肆』 匯率的直接標價和間接標價是什麼意思
匯率的直接標價和間接標價,這是因為:匯率也稱為外匯買賣價格,是兩個國家不同貨幣之間的交換比率,是一國貨幣用另一國貨幣表示的價格。例如,1美元摺合6.45元人民幣,就是美國貨幣用中國人民幣表示的價格。從中國角度看,這種以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帀(1美元)為標准,摺合若干單位本國貨幣(6. 45元)的匯率標價方法,是匯率的直接標價法。上述人民幣和美元的比價也可以表示成1元人民幣摺合成0.155 1美元。這種以一定單位本國貨幣單位(1元人民幣)為標准摺合成若干單位外國貨幣(0.155 1美元)的匯率標價方法,就是匯率的間接標價法。當前世界上除英、美等極少數國家採用間接標價法外,一般都採用直接標價法。我國也採用直接標價法。顯然,一種貨幣匯率的直接標價的「倒數」值,就是其間接標價值。因此,按直接標價法,匯率升降與本國貨幣對外帀價格成反比,即匯率上升表示本幣相對外幣而言是貶值了。例如,1美元從摺合人民幣6.345元,變成1美元摺合人民幣6.448元,表示1元人民幣交換的美元更少了,即人民幣貶值了,美元升值了。相反,按間接標價法,匯率升降與本國貨幣對外幣價格成正比,即匯率上升表示本幣相對外幣而言是升值了。例如,1元人民幣從摺合0.1551美元,變成0.157 5美元,表示人民幣升值了,美元貶值了。
『伍』 匯率的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什麼意思,能舉例說明么。
直接標價法:直接標價法(Direct Quotation),又稱應付標價法(GivingQuotation)。這種標價法是以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為標准,摺合若干單位的本國貨幣。
就相當於計算購買一定單位外幣所應付多少本幣,所以叫應付標價法。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國貨幣作為基準貨幣 ,本國貨幣作為標價貨幣;標價貨幣(本國貨幣)數額隨著外國貨幣或本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變化。
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目前都採用直接標價法。在國際外匯市場上,日元、瑞士法郎、加元等均為直接標價法。
例子:日元119.05即一美元兌119.05日元。
間接標價法:間接標價法又稱應收標價法。它是以一定單位(如1個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收若干單位的外國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歐元、英鎊、澳元等均為間接標價法。
例子:歐元0.9705即一歐元兌0.9705美元。
(5)直接標價法的買入匯率擴展閱讀:
相互關系:
直接標價與間接標價實際上互為倒數關系。一般說來,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其外幣的折算方法只能採用其中一種。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用直接標價法,只有少數發達國家用間接標價法。
例子:英國,美國(1978年9月1日開始改用間接標價法),但美元對英鎊採用直接標價法。
在直接標價法下,若一定單位的外幣摺合的本幣數額多於前期,則說明外幣幣值上升或本幣幣值下跌,叫做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來較少的本幣即能兌換到同一數額的外幣,這說明外幣幣值下跌或本幣幣值上升,叫做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幣的價值與匯率的漲跌成正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直接標價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間接標價法
『陸』 直接標價法下,買入價指銀行買入單位外幣的本幣價格。買入價在前,賣出價在後,且買入價小於賣出價。
所謂 買入價 是站在銀行的角度說的,是銀行向客戶買外匯的價格,其實也就是客戶向銀行賣外匯的價格,比如,銀行買入1美元,其實就是你賣給銀行1美元,同理,賣出價也是銀行報出來的,銀行賣給你1美元,就是你從銀行買入1美元。
銀行當然是低價從你那裡買外匯,然後高價賣給你,賺取差額。
『柒』 匯率 直接標價法 間接標價法 本幣匯率 外匯匯率 的概念
1、匯率:就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例;
2、直接標價法:就是以本國貨幣標示的外幣的價格,也就是單位外幣可以兌換多少單位本國貨幣;
3、間接標價法:就是以外幣標示的本幣的價格,也就是單位本幣可以兌換多少單位外幣;
4、本幣匯率:實際應該是間接標價法;
5、外匯匯率:這個應該是外幣之間的兌換比例。
以上為個人通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