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匯率的定義是什麼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專一種貨幣的價格。由屬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匯率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調節杠桿。因為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都是按本國貨幣來計算成本的,要拿到國際市場上競爭,其商品成本一定會與匯率相關。匯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響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和價格,直接影響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㈡ 誰知道匯率的定義是什麼。影響匯率的因素有哪些
說了那麼一大堆廢話,樓上的到底懂不懂什麼是匯率啊,是人都被你弄糊塗拉。
匯率簡單來說就是外幣的價格。貨幣本身就是一種商品,只是人們不習慣把貨幣當成商品來看。
在外匯交易中,你就直接把外幣看成一種商品就簡單多啦,匯率就是外幣的價格啦。直接標價法下,把一單位外幣寫在左邊,把你買這一單位外幣所付出的人民幣寫在右邊,中間等號,就象商品標價一樣簡單吧。間接標價法下就反過來,一單位人民幣寫在左邊,一單位人民幣能買到的外幣寫在右邊。
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你就樓上的好了。
㈢ 如何利用利率匯率變動對外轉嫁經濟危機
希望能幫到你。。。。但是請給分啊。。。
匯率變動無非升值或者貶值,先來說說貶值:
本幣貶值是常用手段,意圖降低本國商品的價格以擴大貿易量。一國貨幣貶值通過降低本國商品相對外國產品的價格,使國外人們增加對本國產品的需求,本國居民減少對外國產品的需求,從而有利於本國的出口,減少進口;外國貨幣的購買力相對提高,貶值本國商品、勞務、交通、住宿等費用相對便宜,有利於吸引外國遊客,擴大旅遊業發展,推動就業增加和國民收入的增長。舉例子就是原來1000人民幣買進口coach,現在人民幣貶值,要花1500才能買到coach,估計你就不買了,進口需求減少;原來1美金可以買中國一個雞蛋,現在變成0.5美金可以買一個,那他就多買一個,因此出口需求增加。
當然了,還有另外一種原因就是國家一般都有外債,比如中國買了美國很多債券,這些債務美國到期是要償還並且支付利息的,如果經濟危機來了,美國無力或者不想償還可以通過貶值的方式使債務規模實際上縮小,比如說1000萬美債,到了今天由於貨幣貶值(實際上是美國政府又開始死命印錢)實際上這1000萬只值800萬了,無形中中國損失了200萬,美國少付了200萬
升值也是手段之一:
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元持續被動走高,導致全球資本迴流美國,所以美國活的相當滋潤。由於資本的逐利性,會往價格高的地方跑,因此本幣升值使得本幣更值錢,因此大家更願意來投資以獲得未來的回報,比如人民幣近年來持續升值,很多外國人都買人民幣,升值後賣掉,賺錢了。對我們來說那就吸引投資了。
㈣ 匯率的不完全轉嫁對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有什麼影響嗎
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匯率的不完全轉嫁。理論上,當匯率發生變化的時候,國家和國家之間的貿易應該受到相對應的影響。所謂匯率的不完全轉嫁就是說,匯率變化和國家貿易量之間的變化,相關性比較小。也就是,匯率發生劇烈變化,而國家貿易進出口變化不大。
那麼我們來看AA-DD模型。以中國為例,調整匯率水平,對人民幣進行一次性較大幅度升值。
如果匯率不存在不完全轉嫁問題:BP曲線左移。人民幣升值將導致凈出口減少,國民收人下降,國內吸收萎縮,IS曲線左移。如果希望保持IS曲線,那麼我們需要執行比較激進的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類似的,為了達到人民幣升值的目的,我們要執行一定程度的緊縮性貨幣政策,來讓進口量增加。
相同的問題,在匯率存在不完全轉嫁問題的情況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執行程度不同。首先,人民幣升值因為匯率轉嫁不完全,進口量增加沒有那麼大。因此,為了達到相同的進口量,緊縮性貨幣政策需要執行的更加激進。類似的,因為匯率轉嫁不完全,人民幣升值導致凈出口減少的程度沒有那麼大,因此為了刺激經濟而執行的刺激性財政政策,不需要執行的那麼激進。
綜合來說,和匯率完全轉嫁相比,在匯率不完全轉嫁的前提下,為了達到對進出口數量上同樣的影響,貨幣政策需要執行的更加激進,財政政策則可以執行的沒那麼激進。
㈤ 匯率變動的定義
匯率變動(fluctuations in exchange)是指貨幣對外價值的上下波動,包括貨幣貶值和貨幣升值。匯率是一個國家的貨幣可以被轉換成其他貨幣的價格。匯率變動是指匯率發生變化,或某貨幣相對於另一個貨幣價值的改變。引起匯率變動的因素很多,如貿易、通貨膨脹等。
貨幣貶值是指一國貨幣對外價值的下降,或稱該國貨幣匯率下跌。匯率下跌的程度用貨幣貶值幅度來表示。
貨幣升值是指一國貨幣對外價值的上升,或稱該國貨幣匯率上漲。匯率上漲的程度用貨幣升值幅度來表示。
㈥ 匯率中的買入價和賣出價各指什麼
1、現匯定義:現匯指由國外匯入或從國外攜入的外幣票據,通過轉賬的形式,入到個人在銀行的賬戶中。現匯又稱為轉帳外匯,用於國際匯兌和國際間非現金結算的、清償國際間債權債務的外匯。現匯賬戶系指由港、澳、台地區或者境外匯入外匯或攜入的外匯票據轉存款賬戶。由於銀行受理現鈔交易的成本高於現匯交易,因此現匯價一般都優於現鈔價。
2、買入價(Bid rate)是銀行向客戶買入外匯(標價中列於"/"左邊的貨幣,即基礎貨幣)時所使用的匯率。
3、賣出價(Offer rate)是指銀行賣出外匯(標價中列於"/"左邊的貨幣,即基礎貨幣)時所使用的匯率。
4、總結:買入價和賣出價兩者均是從銀行的角度出發,是針對報價中的前一個幣種而言的,即銀行買入前一個幣種的價格和賣出前一個幣種的價格。
㈦ 匯率的定義是怎樣的
匯率又稱外匯利率,外匯匯率或外匯行市,指的是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版比率,亦可視為一個國家權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具體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上升,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下降,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㈧ 外匯風險的轉嫁方法有哪些
方法:
(1)採取貨幣保值措施
由於外匯風險產生於貨幣匯率,即貨幣對外價值的變動,因此,可主動採取各種措施對貨幣保值,以消除風險。一般可通過遠期外匯交易、掉期交易、外匯期貨交易、外匯期權交易達到貨幣保值的目的。遠期外匯交易廣泛應用於進出口貿易、國際短期投資和借款中的貨幣保值;掉期交易常用於短期投資或短期借貸業務的外匯風險防範;外匯期權交易在避免外匯風險方面比遠期外匯交易和外匯期貨交易顯然更為靈活,但其成本也較高。
除上述幾種外匯交易之外,還可利用貨幣市場保值、超前或滯後收付外匯、貨幣保值條款等方法達到貨幣保值目的。
(2)貨幣互換交易
貨幣互換交易((currency swap),適用於中長期借貸或籌資業務的外匯風險轉移。較常見的為固定利率的兩種貨幣的債務互換(debt swap)。這種交易是兩個獨立的籌資者,利用各自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籌資的相對優勢,以固定利率籌措到一筆到期日和計息方法相同,但幣種不同的資金,然後,通過中介人(通常是銀行)簽訂貨幣互換協議,調換所借債務的貨幣種類,按期以對方借進的貨幣還本付息。貨幣互換一般以即期匯率為基礎,兩種互換貨幣之間存在的利差,則按利息平價原理,由資金借入利率較低者向資金借入利率較高者定期貼補。進行貨幣互換交易的目的是避免外匯風險,降低籌資成本。
㈨ 匯率傳遞效應的發生機制
匯率傳遞通常定義為進出口國家之間的匯率變動對其國內總體消費者價格的影響。實際上,與此相關的研究可以從進口國家的角度,測量匯率與其國內商品價格的彈性系數,也就是由名義匯率變動1%所引起的國內消費者本幣商品價格變動的百分比。
彈性系數大說明匯率變動引起的商品價格變化,大部分都被終端消費者價格吸收,代表匯率傳遞效應相對高。假如由匯率波動引起的價格變動完全被終端消費者吸收,則理論上稱為完全傳遞,如果只有一部分因匯率產生價格影響被吸收則是不完全傳遞。
(9)匯率轉嫁定義擴展閱讀:
總體來看,匯率波動主要通過兩種渠道引起國內消費者價格的變動,一方面是通過對進口商品價格帶來直接的變動影響,另一方面是通過對進口生產材料以及中間商品價格的影響,帶來加工商品生產製造成本的變化,從而間接將影響轉嫁到終端消費品的價格上。
假設國家的匯率傳遞程度相對高,那麼貨幣貶值會給國內通貨膨脹帶來上升壓力,而貨幣升值則會產生相反的影響。因此,宏觀經濟政策制定者需要將本國貨幣與匯率波動納入統籌考慮,才能更好地對通貨膨脹率進行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