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購買華安養老基金12萬,一年後顯示:持有份額118919元,但參考市值128683,我是虧還是盈
基金份額的單位是份,現在是贏是虧以參考市值為准。根據問題,基金是盈利的。
⑵ 在哪裡可以看到每天的基金持倉情況
基金持倉是每季度的季報更新一次的,不會每天更新的,除非你是基金經理,不然你不
可能看到每天的持倉變化。所以基金持倉具有滯後性的特點,可能你買進去的時候人家
已經出來了。
⑶ 基金持倉明細
基金持倉明細每季度才公布一次,要想知道可以到各基金的網站上查,最近的應該是2006年12月31日更新的。
⑷ 在哪裡可以查詢到社保基金的持倉
上市公司根據有關法規於規定時間編制並公布的反映公司業績的報告內稱為容定期報告。定期報告包括年度報告和中期報告。年度報告是公司會計年度經營狀況的全面總結。中期總結是公司半年度經營狀況的總結。
上市公司根據有關法規對某些可能給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事件予以披露的報告稱為臨時報告。臨時報告包括重大事件公告和公司收購公告。上市公司披露信息里的主要股東列表裡就可以看到的。一般在行情軟體的F10里就可以看到,如果想要詳細的,得去各上市公司揭露的定期報告里看。另外,如果有條件的話,像WIND這樣提供證券資訊的資料庫里有很詳細的數據可查。
⑸ 目前中國哪個城市養老基金余額最多,為什麼
養老基金參與「一帶一路」利耶弊耶
馬宇
今天六一兒童節。大家都在給孩子們慶賀節日。但我很意外地看到如下一則報道:
參考消息網6月1日報道港媒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錶示正在籌劃一系列投資。隨著人口老齡化,擴大社保基金資產規模的壓力越來越大。規模龐大的中國養老基金將搭上「一帶一路」倡議的便車,加入到其他有國家背景的機構行列,在新絲路沿線國家尋找可以獲利的投資機會。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31日報道,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王忠民說,該基金將採取漸進、低調的投資方式。他承認正在籌劃一系列投資協議。他對《南華早報》說:「我們將在沿線進行投資。我們決心走出國門,但我不能透露投資項目和金額的細節。」
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極為震驚。眾所周知,任何一個國家,養老基金的投資原則都是「安全第一」,理由無需多說。但怎麼在我國,就變成「xx第一」了呢?
我不知道王忠民們是否做過基本的風險評估。我可以提供一點基本資料: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國別風險研究中心曾對「一帶一路」65個國家進行了風險評估。中國信保的國家風險評價模型從政治風險、經濟風險、商業環境風險和法律風險4個角度分析和評估一國的國家風險,包含17個一級指標,53個二級指標,基本覆蓋了各種類型的國家風險事件,9級為風險最高。整體來看,「一帶一路」65個國家評級為5-9級的國家佔比為84%,區域絕對風險水平處於相對高位。其中5級的有俄羅斯、哈薩克等20國,6級的有印度、印尼等16國,7級的有伊朗、越南等17國,8級的是阿富汗,9級的是敘利亞。
眾所周知投資的基本定律是「高風險高回報」--我們中國人所謂的「富貴險中求」。但「一帶一路」,作為我們的國家戰略,卻並不是完全的投資戰略,不能用商業來衡量,絕對不能套用「高風險高回報」的套路。即使那麼多個西方國家跟著我們走,也並不意味著他們贊襄我們的國家戰略,而是為了投資回報的商業利益--並且,他們跟著我們走,很大程度上已經規避了商業風險。但我們自己的社會保障基金--養老基金,能夠也不考慮商業風險,也這么玩么?
答案無疑是否定的。
本人堅決反對養老基金投入「一帶一路」。理由如下:
第一,風險太高。養老基金絕對不能承受。如前所說,不再贅述。
第二,回收期太長。目前看來,「一帶一路」投資基本是基礎設施項目,一般回收期都在十幾二十年甚至更長,利潤率也不可能高,根本不適合養老基金介入。
第三,產能轉移及資源類項目也不適於養老基金投資。不管王忠民們怎麼設計項目,怎麼跟「一帶一路」國家政府或我方(「有國家背景的機構」?)及他方操作機構簽署什麼樣的投資協議,投資領域、投資項目基本都確定在這幾個方面:除了基礎設施,就是我國的產能轉移項目(優勢產業)或資源開發項目。基礎設施項目回收期太長(同時也有政治風險商業風險在內),這些國家的這類產業投資、資源投資也不適合養老基金投資。業內人士應有基本判斷。
我曾經研究過日本對我國的黑字還流項目。這種項目的性質及運作有點類似我們如今的「一帶一路」投資。即使黑字還流屬於優惠貸款,我們的絕大多數項目還是遇到了還貸問題(當然也有日元升值原因),起初確立的原則是「統借自還」(國家統一貸款,項目單位用收益還貸),最後不得不中央財政資金兜底還款。幸虧我們在高速增長時期,有了龐大的外匯收入,才沒有釀成國家債務危機。大家可以憑借自己的基本觀感考慮一下,「一帶一路」65國,有幾個國家能有我們國家當初的高成長和還貸能力?
這種情況下,把我們中國人的養老錢投入進去,可能會造成什麼後果?主管部門做過認真的風險評估嗎?他們真敢承擔最終責任嗎?
社會保障基金,養老金,不是商業資金,也不是援外資金,有權力動用(實際本來只是代管啊)這筆資金的部門、官員一定要弄明白自己的職責所在。不能為了緊跟國家戰略而把社保基金置於險境。何況,我們的社保基金,本來就已經寅吃卯糧、岌岌可危了,還要通過國民多交保險金、延長退休來解決困境了,怎麼敢再去冒險?!
必須強調,中國人的養老金,是中國人的保命錢,是最低的生活底線保障,是關繫到數以億計的家庭、國民基本生活的保障!不容有任何的不負責任,不容有任何的風險!
如果有失,相關部門和決策者,都將是國家、國民的罪人。
(2
017年6月1日)
⑹ 如何查詢國際基金持倉情況
只能看基金10大重倉股,不能查國際基金持倉情況、打開所要看的基回金。
http://vip.stock.finance.sina.com.cn/mkt/ 進入網站、對自己有興趣答的基金公司、輸入代碼即可看到
⑺ 挪威主權財富基金持有中國哪些股票
威財富基金的中國A股投資配額從15億美元提高至25億美元。截至去年底,該基金已在中國大陸和香港共計投資約270億美元。
⑻ 全球養老基金如何投資 兩種監管規則實際比較
待遇確定型(Defin ed Benefit,簡稱DB)養老金計劃的監管要比繳費確定型(Defined Contribution,簡稱DC)養老金計劃更加嚴格,後者主要受謹慎人規則的約束。
1、採用謹慎人規則國家的監管規定。 美國1974年頒布的《雇員退休收入保障法案》規定,養老基金必須具有開展信託和金融業務的專業化水平、經驗和能力,但監管機構不會對養老基金的資產配置作出嚴格的數量限制;該法案要求養老基金進行多樣化投資,並採取普遍認可的謹慎行動;監管機構實行「謹慎人」的監管規則,在具體的投資行為和其他方面則給予養老基金充分的自由。 美國的401(K)計劃提出,養老基金的投資方向由參與者來決定,這對參與者本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於發起人的破產可能無法達到承諾的投資收益,使雇員的收益遭受影響,所以英國和紐西蘭均規定,DB養老金計劃的自我投資不得超過5%。在英國,謹慎人規則主要用於監管DC養老金計劃;在紐西蘭,自有的留存可以適用「謹慎人規則」10%的要求。同加拿大和義大利一樣,日本也在適用謹慎人規則的基礎上加入了數量限制的因素。日本規定,在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中,債券不得低於50%,股票不得高於30%,地產不得高於20%,國外資產不得高於30%,對單個公司的投資不得高於10%。
2、採用嚴格數量限制規則國家的監管規定。 比利時規定,在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中,對發起人的投資不超過15%,地產不高於40%,存款不低於10%。丹麥規定,在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中,國內債權不得低於60%,而國外資產不得超過20%,房地產和股票均不得超過40%。挪威規定,在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中,股票不超過20%,貸款不超過30%。葡萄牙規定,在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中,自我投資不超過15%,政府債券不低於30%,地產不超過50%,國外上市的證券不超過40%。瑞典規定,在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中,國內債券、貸款應當占很大比例,投資於國外資產的限制比例為5-10%。
拉美國家適用於嚴格數量限制規則,對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也做出了嚴格的監管規定。從國債投資的限制比例來看,墨西哥要求養老基金的全部資產投資於國債,烏拉圭的限制比例為70-90%,智利、阿根廷和哥倫比亞均規定不得低於50%,秘魯規定不得低於30%。從國內股票投資的限制比例來看,秘魯、智利、阿根廷和哥倫比亞分別規定養老基金投資國內股票不得超過40%、37%、35%和30%,烏拉圭和墨西哥則均規定禁止養老基金投資國內股票。從國外證券投資的限制比例來看,智利、阿根廷、哥倫比亞和秘魯分別規定養老基金投資國外證券不得超過12%、10%、10%和5%,同樣烏拉圭和墨西哥也都禁止養老基金投資國外證券。 兩種監管規則國家實際組合比較 從橫向國別比較來看,實行謹慎人規則國家養老基金的國際投資比例通常高於實行嚴格數量限制規則國家的比例。例如,荷蘭是一個小型開放經濟體,1998年其養老基金投資國外資產的比例達42%。而斯堪的納國家如瑞典、丹麥等國雖然也是小型開放經濟體,但是這兩個國家養老基金持有國外資產的比重卻比較低,分別僅為2%和11%,這是因為荷蘭適用謹慎人規則,而瑞典和丹麥適用嚴格數量限制規則的緣故。 1、採用謹慎人規則的國家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與總體平均水平相比,在採用該監管規則國家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中,流動性資產的佔比為3.3%,與平均水平持平;貸款、國內債券等低風險性資產的佔比分別為4.8%和27.2%,分別較平均水平要低3.2和13.2個百分點;國內股票、實業投資和國外資產等高風險資產的佔比分別為31.8%、10.2%和17.3%,分別較平均水平要高出7.8、1.7和4.7個百分點。 2、採用嚴格數量限制規則的國家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與總體平均水平相比,在採用該監管規則國家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中,流動性資產的佔比為3.3%,也與平均水平持平;貸款、國內債券等低風險性資產的佔比分別為12.8%和60.3%,分別較平均水平要高出4.8和19.9個百分點;國內股票、實業投資和國外資產等高風險資產的佔比分別為12.3%、6%和5.5%,分別較平均水平要低11.7、2.5和7.1個百分點。這與採用謹慎人規則的國家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情況正好相反。 考察當今世界各國採用的養老基金投資監管規則,可以總結出以下四個基本特點:(1)大多數發達國家較早地適用謹慎人規則;(2)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適用嚴格數量限制規則;(3)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正逐漸由適用嚴格數量限制規則轉向適用謹慎人規則;(4)採用謹慎人規則具有促進國際投資和提高投資回報率的作用。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⑼ 關於基金持倉的問題求解啊!!!!!!!!
基金來季度報告會公布持倉源情況,但是只公布前十大持倉股(按倉位比重大小排序),從你提供的這張圖片來看,應該是債券基金,這類債券基金投資股票等權益類證券產品的比例不得超過20%,投資債券等固定收益證券產品的比例不得低於80%,所以該基金的股票倉位比較低,大部分投資於債券等固定收益證券產品;其實就算是股票型基金季度報告也只會公布前十大重倉股,其他倉位排在十名開外的股票也不會公布,所以你如果只是把前十大重倉股的倉位相加不會等於100%(其實股票型基金投資股票等權益類證券產品的比例不得超過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