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民幣匯率變化對中國製造業的增加值效應,實際匯率還是名義匯率的影響較大
短期的話 名義匯率
。名義匯率是對人產生的一種預期引導。。
但是他傳到到人們心裡成為實際匯率需要一個過程。。
所以不同的情況,應該要不同對待
Ⅱ 匯率變動的進出口替代效應、匯兌效應、財富效應分別是什麼意思
替代效應是指,當消費者的滿足水平保持不變時一種商品價格變化所引起的需求數量的改變。
匯兌效應,主要是指人民幣升值引致的對凈進口企業業績的正面推動和對凈出口企業業績的負面影響。
財富效應,是由於貨幣政策實施引起的貨幣存量的增加或減少對社會公眾手持財富的影響效果。
Ⅲ 哪位大俠幫幫忙解釋一下宏觀經濟學的簡答題:1,簡述匯率變動的j曲線效應 2.簡述絕對優勢理論和比較優勢理
1.J曲線效應:按照馬歇爾—勒納條件,當進口與出口價格彈性之和大於1時,本幣貶值能夠改善本國的貿易收支。但是實際上這個改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先經歷一個國際收支惡化的過程後才最終改善,以時間為橫坐標,國際收支為縱坐標作圖,得出的是一個類似於英文字母J的圖形。故稱為J曲線效應。國際收支之所以先要惡化,是因為在本幣貶值之前,一方面已經簽訂的合同不可改,本幣貶值意味著原來以外幣計價的進口商品更貴了,我要進口的話花的錢就更多了。另一方面,出口商要增加出口商品生產、要認識貶值的好處等等都需要時間,甚至還有進口商會預期將來本幣會進一步貶值,所以趁貶值還不多的情況下先進口,這些因素都會造成國際收支在貶值之初惡化。
2。絕對優勢理論:亞當斯密提出,屬於國際貿易理論。他認為,各國應當生產並出口那些本國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放棄生產並進口那些本國不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這樣各國能發揮各自的優勢,也比各國所有產品都生產要有效率。所謂絕對優勢,比如A,B兩國都生產計算機和電冰箱。一定時間內,A國可以生產計算機10台,電冰箱5台。B國可以生產計算機8台,電冰箱7台。
那麼A國在計算機上有絕對優勢,B在電冰箱上有生產的絕對優勢。
3。相對優勢理論。大衛李嘉圖提出。絕對優勢理論無法解釋如果一國在所有產品上都沒有絕對優勢,那他是不是就不能參加國際貿易了?李嘉圖指出,只要一國在某種產品上有相對優勢就可以參加國際貿易了。所謂相對優勢,接上例,在相同時間內,A國生產1台電冰箱的時間內可以生產2台計算機,B國生產1台電冰箱的時間內可以生產1.14台計算機,故而A國在計算機上有相對優勢或稱比較優勢。
Ⅳ 蒙代爾匯率效應名詞解釋
蒙代爾-托賓效應(Mundell-Tobin effect):芒德爾指出,在高通貨膨脹情況下,投資者為了應付不斷提高的實物資本,就會降低他們的現金支付平衡。因此,甚至預期的通貨膨脹也會產生真正的經濟效應——這被稱為芒德爾-托賓效應(Mundell-Tobin effect)。
當貨幣增長導致通貨膨脹,通脹的增長導致名義利率的增長,這時,「持有貨幣」的成本提高了。另外,由於貨幣是社會財富的一部分,通貨膨脹造成實際財富的減少,財富的減少又會造成消費減少和儲蓄的增加,使得儲蓄曲線向外移動,這樣就會導致更低的實際利率。
Ⅳ 請問匯率被高估的主要體現是什麼
好像可以通過購買力平價來體現的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兩國貨幣的匯率主要由兩國貨幣的購買力決定的機制。
就是說P1/P2=匯率
我記得我們書上的例子是 Big Mac在每個國家的價格
列了一長串 然後說明人民幣是低估貨幣
瑞士法郎是高估貨幣。
你可以看看購買力平價的網路
Ⅵ 匯率傳遞效應的發生機制
匯率傳遞通常定義為進出口國家之間的匯率變動對其國內總體消費者價格的影響。實際上,與此相關的研究可以從進口國家的角度,測量匯率與其國內商品價格的彈性系數,也就是由名義匯率變動1%所引起的國內消費者本幣商品價格變動的百分比。
彈性系數大說明匯率變動引起的商品價格變化,大部分都被終端消費者價格吸收,代表匯率傳遞效應相對高。假如由匯率波動引起的價格變動完全被終端消費者吸收,則理論上稱為完全傳遞,如果只有一部分因匯率產生價格影響被吸收則是不完全傳遞。
(6)匯率賓大效應擴展閱讀:
總體來看,匯率波動主要通過兩種渠道引起國內消費者價格的變動,一方面是通過對進口商品價格帶來直接的變動影響,另一方面是通過對進口生產材料以及中間商品價格的影響,帶來加工商品生產製造成本的變化,從而間接將影響轉嫁到終端消費品的價格上。
假設國家的匯率傳遞程度相對高,那麼貨幣貶值會給國內通貨膨脹帶來上升壓力,而貨幣升值則會產生相反的影響。因此,宏觀經濟政策制定者需要將本國貨幣與匯率波動納入統籌考慮,才能更好地對通貨膨脹率進行調控。
Ⅶ 匯率的貶值效應和升值效應分別是什麼
匯率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杠桿,其變動對國家經濟產生諸多重要的影響。
1、匯率變動的貿易效應
本幣的貶值有利於該國擴大出口,限制進口,這是本幣貶值最重要的影響,也是一國貨幣當局降低本幣對外匯率經常要考慮的方面。但只有經過一段較長的時間後,貶值國的出口需求彈性才會逐漸增加,其貿易差額狀況才會得到改善。由於匯率變動是雙向的,本幣匯率下降就意味著其他國家貨幣匯率上升,會導致其他國家的國際收支出現逆差、經濟增長減緩的現象,由此招致其他國家的抵制和報復。
2、匯率變動的資本流動效應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一國匯率下跌可使等量的外幣購買到比以前更多的勞務和生產原料,從而引起更多的國外資本流入國內。如果人們預計一國貨幣貶值是短暫的,那麼它可能吸引長期資本流入該國,因為該國貨幣增值後,其投入就會升值;如果人們認為一國貨幣貶值是長期的,那麼它對資本流動的作用剛好相反。同時,當一國貨幣貶值時,以該國貨幣計量的金融資產的相對價值就會下降,人們就會用該國貨幣兌換他國貨幣,將資本大量移往國外,以尋求資本保值和增值。另外,本幣貶值還會造成通貨膨脹的預期效應,即人們預計該國貨幣會進一步貶值,從而造成投機性資本的外流。
3、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的效應 從進口角度來看,本國貨幣匯率下降,會導致進口商品和進口原材料的價格上升,並使國內同類商品和最終成品的價格上升,引發成本推進型的通貨膨脹;從出口角度來看,本國貨幣匯率下降,會引起出口量擴大的現象,在國內生產能力已得到較充分利用的情況下,這會加劇國內的供需矛盾,對國內製成品以及相關產品的價格上漲產生壓力;從貨幣發行來看,貨幣貶值可增加一國的外匯收入,外匯儲備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外匯儲備增加的另一面是該國中央銀行增加發行相同價值的本幣,因而會擴大該國的貨幣發行量,導致該國產生通貨膨脹的壓力。
4、匯率變動的利率效應
本幣貶值會鼓勵出口,增加外匯收入,同時使本幣投放增加;本幣升值則會減少出口,使外匯收入減少,使貨幣投放減少。因此,貨幣貶值會擴大貨幣供應量,引起物價水平上升,促使利率水平下降,這會帶來通貨膨脹的效應,但通貨膨脹又會引起貨幣需求的增加和利率的上升。對一般國家來說,伴隨著匯率貶值而來的總是利率的上升。
5、匯率變動對外匯儲備的效應 如果某種儲備貨幣升值,持有該貨幣的國家就會增加收益,而發行該貨幣的國家就會增加債務;如果某種儲備貨幣貶值,則持有該貨幣的國家就會遭受損失。因此,從長期來看,儲備貨幣匯率的變動可以改變外匯儲備資產的結構。
6、匯率變動對國民收入、就業的效應 本幣貶值有利於出口的增加,會帶來國內投資、消費和儲蓄的增加;同時,由於進口價格上漲,一些消費者會把准備購買進口商品的支出轉向於購買國內商品上,這會產生同出口增加一樣的作用,使國民收入繼續增加,並帶動就業率的上升。
7、匯率變動對國際經濟關系的影響 匯率變動是雙向的,本幣匯率下降就意味著其它國家貨幣匯率上升,會導致其它國家的國際收支逆差,經濟增長減緩,由此招致其它國家的抵制和報復,掀起貨幣貶值和貿易保護主義。 一國貨幣對外貶值,只有在適度的范圍內才可能產生正面效應。如果一國貨幣貶值幅度過大,反而會使投資者失去信心,從而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引發貨幣危機。
8、匯率變動對各國經濟的影響程度
第一、進出口佔GNP的比重越大,匯率對國內經濟的影響越大;
第二、貨幣可自由兌換性越強,在國際支付中的使用率越高,則匯率變動對該國的影響越大; 第三、一國對外開放程度越高,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程度就越深,匯率變動則對該國的影響也就越大;
第四、一國家經濟越發達,各種市場機制就會越完善,同時投機的渠道就會越廣泛,因而匯率變動對該國經濟的影響就越大。
Ⅷ 高分速求一個國際金融問題,關於匯率對經濟的影響請教各位指點
進口需求(企業)和國內需求(工資收入者)之間的再分配。
因為書中假設企業的邊際進口傾向大於工資收入者的邊際進口傾向,所以收入增加時,進口需求增加得比國內需求多。而進口需求是外國面臨的需求,國內需求才是包含在總需求里。當進口需求增加多於國內需求時,國內總需求就會下降,這就是收入再分配效應。
全過程是:本幣貶值——物價上升——收入增加——進口需求增加多於國內需求——總需求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