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匯率雙軌制的弊端

匯率雙軌制的弊端

發布時間:2021-09-23 09:27:09

匯率並軌

建國以來,我國實施嚴格的外匯管制和固定匯率制,匯率一般是間隔一段相當時間調整一次。這是由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所決定的,顯然與改革、開放、發展對外經濟貿易以及國際金融市場的迅速多變不相適應。80年代作過一些改革,如1981年起實行官方牌價與貿易內部結算價並存,開始出現變相的雙重匯率;後來又改行外匯留成制,開設外匯調劑中心,出現外匯調劑價,實際上形成雙重匯率。

結束1988年設立外匯調劑市場以來我國正式實行的匯率雙軌制,將牌價匯率(1美元兌換5.8元人民幣)和調劑匯率(ius兌換8.7¥rmb)在接近調劑匯率的水平上合並,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 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匯率的形成主要靠銀行之間的外匯買賣進行,形成以銀行為主體的全國統一的外匯交易市場,代替原來的外匯調劑市場,央行入市向外匯交易吞吐外匯,保持各銀行掛牌匯率的基本一致和相對穩定。

㈡ 匯率問題!

1、人民幣之前盯住美元的匯率定價方式,是一種非常僵化的制度,就是將本國貨幣與以一個固定的比價,進行浮動的制度。
2、所謂參考一籃子貨幣,是指一個國家根據貿易與投資密切程度,選擇數種主要貨幣,不同貨幣設定不同權重後組成一籃子貨幣,設定浮動范圍,該國貨幣就根據這一籃子貨幣並在范圍內浮動。
3、說的是「雙軌制」匯率吧,簡單來說就是企業的出口收匯被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必須按較低的官方匯率上繳國家,餘下部分可按調劑市場匯率售出或可自行根據市場供求信號進口盈利商品。

㈢ 養老金雙軌制有什麼弊端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雙軌制」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它的不合理性、不合法性問題突出。退休金雙軌制是對做出同等貢獻的企業職工的嚴重不公。
1、調查顯示,89%的網友對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上調幅度和速度表示不滿,尤其對養老金「雙軌制」頗有微詞。
網友認為,企業退休人員工資過低,如今工資的漲幅也遠低於機關、事業單位,導致收入差距越來越大。為此,應該公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員工資金錶,加大企業退休人員工資漲幅,甚至徹底取消養老金「雙軌制」。
2、「養老金雙軌制」造成除了保障體系的「雙軌制」問題外,其實與收入分配改革相關聯。改變不公平的「養老金雙軌制」,必須把它嵌入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里,才能理順分配關系,縮小不合理差異。
3、退休雙軌制使得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職工退休待遇差距較大,引發公平性質疑;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在養老制度上的雙軌制,而制度之間又缺乏合理的轉移接續安排,如果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中途離職只能『凈身出戶』,阻礙了人才合理流動。

㈣ 解釋一下人民幣雙軌制

人民幣雙軌制即是人民幣匯率雙軌制。
1979年我國的外貿管理體制開始進行改革,對外貿易由國營外貿部門一家經營改為多家經營。由於我國的物價一直由國家計劃規定,長期沒有變動,許多商品價格偏低且比價失調,形成了國內外市場價格相差懸殊且出口虧損的狀況,這就使人民幣匯價不能同時照顧到貿易和非貿易兩個方面。為了加強經濟核算並適應外貿體制改革的需要,國務院決定從1981年起實行兩種匯價制度,即另外製定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並繼續保留官方牌價用作非貿易外匯結算價。這就是所謂的「雙重匯率制」或「匯率雙軌制」。
1980年人民幣官方牌價為1美元=1.5元人民幣。從 1981年1月到1984年12月期間,我國實行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貿易外匯1美元=2.80元人民幣;官方牌價即非貿易外匯1美元=1.50元人民幣。前者主要適用於進出口貿易及貿易從屬費用的結算;後者主要適用於非貿易外匯的兌換和結算,且仍沿用原來的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的計算方法。
「雙軌制」匯率:企業的出口收匯被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必須按較低的官方匯率上繳國家,餘下部分可按調劑市場匯率售出或可自行根據市場供求信號進口盈利商品

㈤ 為什麼1981年要實行匯率雙軌制。。謝謝~

1.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黨和國家領導人認真分析了造成我國與世界發達國家之間顯著差距的原因。為了縮小這種差距,發展對外經貿關系就要以出口換匯、以引進先進技術和先進裝備為目的。鄧小平同志的指示為新時期外貿的發展在政治上、體制上解放了思想,打破了「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禁錮。而隨之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則全面吹響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號角。至此,利用外資,努力發展對外貿易成為新時期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2.國內關於「舉借外債」的爭論。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和「出口創匯,大力引進國際先進技術」思想的引導下,「大力鼓勵出口,保持較多外匯儲備」成為了當時匯率政策的首要目標。然而,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所執行的計劃經濟體制和人民幣匯率的長期被高估極大地破壞了出口企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囿於生產力水平的發展,我國出口產品多以資源和初級產品為主,價格較低廉,無法滿足出口創匯以進口設備的需要。「六五」計劃所擬的許多大項目都需要大量的外匯以大規模地引進國外先進設備,但在26.1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面前,顯得捉襟見肘。面對這樣的局面,一部分決策者開始考慮吸引外資或者舉借外債,但在「既無內債又無外債」思想的長期束縛下,此觀點很難在國內領導和幹部中達成共識,是陳雲同志明確指明了方向,他說:「從長遠來看,現在我們的外匯不是多了,而是緊了……現在一定要抓緊組織出口貨源,原則是國內銷售讓出口。至於國內銷售可以壓縮一部分,切實保證出口換匯。」

3.外貿體制改革與機構調整。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1979年,我國開始進行外貿體制改革,具體改革方案有以下三個方面:(1)整合外貿管理機制。我國的外貿管理部門原來分為四個部分,即:對外貿易部、對外經濟聯絡部、國家進出口委員會和外資管理委員。至1979年7月統一合並為——對外經濟貿易部。(2)實行外匯留成制度,即進出口企業和其他外貿單位將收入的外匯一律按照統一的價格賣給國家,國家按一定的比例撥給相應的外匯留成。(3)放開搞活、權力下放,將外貿經營權分散到各部委及其所屬的外貿公司;允許各省、直轄市和自治區有外貿經營權,允許各地紛紛成立外貿公司,甚至出國門到外國設立分支機構。

㈥ 為什麼匯率不穩定,由什麼因素決定

匯率不穩定的因素: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國際收支:當一個國家有較大的國際收支逆差或貿易逆差時,說明本國外匯收入比外匯支出少,對外匯的需 求大於外匯供給,外匯匯率上漲,本幣對外匯貶值;反 之,當一國處於國際收支順差或者貿易逆差時,本幣對外 。匯升值,外匯匯率下跌 ;

  2. 利率水平:當一個國家提高利率水平或本國利率高於外國利率時,會引起資本流入,由此對本國貨幣需求增大,使本幣升值,外匯貶值;反之,當一國降低利率水平或本國利率低於外國利率時,會引起資本從本國流出,由此對外匯需求增大,使外匯升值,本幣貶值。利率水平變動還會引起遠期匯率變化。高利率貨幣會引起市場上對該貨幣的需求,以期獲得一定期限的高利息收入,但為防止將來到期時該種迴避匯率下跌帶來的風險和損失,人們購進這種貨幣現匯時往往會採取掉期交易,即賣出這種貨幣的遠期,從而使其遠期貼水;

  3. 通貨膨脹因素:一國通貨膨脹率上升,高於其餘國家時,貨幣購買力下降,紙幣對內貶值引起對外貶值;

  4. 財政貨幣政策:短期而言,擴張性的財政、貨幣政策造成的巨額財政赤字和通貨膨脹,會使本國貨幣貶值;緊縮性的財政、貨幣政策會減少財政支出,穩定通貨,而使本國貨幣對外升值。但財政、貨幣政策對匯率的長期影響,則要視這些政策對經濟的長期影響而定,如果擴張性政策能最終增強本國經濟實力,促使國際收支順差,則本幣升值;如果緊縮政策導致本國經濟停滯不前,國際收支逆差擴大,那麼本幣對外幣價值必然逐漸削弱即本幣貶值;

  5. 投機資本:投機資本對匯率的作用是復雜多樣且捉摸不定的。有時,投機風潮會使外匯匯率跌宕起伏,失去穩定;有時投機交易則會抑制外匯行市的劇烈波動;

  6. 政府的市場干預:貨幣當局在市場上大量買進或拋出本幣或外匯的公開市場業務,會在短期內改變外匯供求關系,促使匯率發生變化;

  7. 一國經濟實力:一國經濟實力強弱對匯率變化的影響是較長期的。較強的經濟實力不僅形成本幣幣值穩定和堅挺的物質基礎,也會使外匯市場上人們對該貨幣的信心增強。反之,一國經濟實力差,本幣就失去穩定的物質基礎,對外不斷貶值。經濟實力可以通過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水平、國際收支狀況、外匯儲備以及經濟結構、貿易結構等指標表現出來 ;

  8. 其它因素:一些非激光機因素、非市場因素的變化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有關國家的經濟政策、經濟秩序和經濟前景,從而改變人們的心裡預期,引起外匯市場波動。此外,黃金市場、股票市場、石油市場等其它投資品市場價 格變化也會引致外匯市場匯率的變動。

㈦ 養老雙軌制有什麼弊端

養老金「雙軌制」的弊端
1、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財富的創造;
養老金「雙軌制」嚴重阻礙了經濟的快速發展,由於事業單位退休職工與企業單位退休職工的待遇差距過大,只能使少數人掌握資金而使絕大多數人的生活不能富裕,不利於刺激消費,使經濟發展的速度得不到提升。雙軌制的實行還使得大量人員對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趨之若鶩,持續不斷的公務員招考熱便是明證。這一方面導致了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難以裁減冗員,並加重了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的負擔。另一方面,也阻礙和抑制了大量有才能和創造性的公民投身於企業、服務業以及能直接創造財富的其他行業中,從而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財富的創造。

2、使馬太效應更加凸顯,加劇了社會不公和不同人群的對立;
繼續執行雙軌制的養老金制度不僅使馬太效應更加凸顯,也更加劇了社會不公和不同人群的對立。一部分人隨著社會改革在大幅增加收入的同時又不負擔繳納個人養老金,而另一部分人則常年要交個人養老金,從而使得富者越富,貧困者越來越窮。僅僅是靠小幅提高企業人員的退休金也根本不可能扭轉兩種退休金體制的極大差異,更何況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也在不斷加工資和提高養老金。在此情況下,企業職工和社保人員的怨懟和不滿可能與日俱增,不利於和諧社會的構建。

㈧ 薪酬雙軌制帶來的問題

近七八年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中,最令人不安的現象,為區別於亞洲金融危機之前的「舊雙軌制」,我們姑且將其稱為「新雙軌制」,它正悄悄孳生和繁衍,我們也許可以定義「新雙軌制」為:以公共權力為背景,自下而上地尋找和套取已經市場化了的商品和服務價格體系,和遠未市場化的資金、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價格體系,這兩大體系之間的巨額租金。我們大致可以將「新雙軌制」劃分為以下四個層面。 「新雙軌制」的第一層含義,是資金價格管制和資金配置失衡。表徵資金的價格,無非是利率和匯率,遺憾的是,利率市場化還沒有走完,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則坎坷難言。姑且只說資金的利率和匯率問題。從2002年至今,中國國有企業實現利潤累計約有1.1萬億,尤其是2003年和今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每年實現的利潤增長率都在40%以上,比其它各類所有制企業的效益提升都來得猛烈得多!那麼國有企業的確在脫胎換骨嗎?也許將這種財務狀況的大幅度改善,歸結為資金的「新雙軌制」所賜更為合理一些,過去到現在的3年間,銀行系統的信貸投放約為7.1萬億元,但是這種資金定價是非市場化的,隨著2002年之後中國一直維持的空前低利率和逐步上揚的物價,真實資金利率也象夏天的冰塊一樣不斷融化。更為嚴峻的是,這種建立在廉價資金之上的利益輸送,最終的源頭在於損害存款人利益。如果考慮到匯率問題,那麼無疑,「新雙軌制」之下,權力對資金的集中、定價和配置,已經日漸以中國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集聚為代價而暴露出來。 「新雙軌制」的第二層含義,是用地制度扭曲的市場化和征地制度明顯的權力尋租化。在供地方面,政府在20世紀90年代改革了供地政策,政府通過出讓國有土地收取土地出讓金;在征地方面,一切幾乎未變,各級政府仍然沿用計劃經濟的辦法低價甚至強行征地。左手通過權力低價征地,右手仍然是通過權力在以「市場化」的方法出讓土地,其實質,用陳錫文的話來形容,就是「賣你的地,掙我的錢;徵得越狠,掙得越多。」 「新雙軌制」的第三層含義,是勞動力價格的惡性競爭和資方利益的難以撼動。或者有人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即資金和土地的確有行政權力直接介入和配置的問題,但勞動力市場似乎一開始就是市場化定價和配置的,有什麼可以質疑的呢?這也許是出自於對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的誤解。正常的市場競爭狀態既不是行政壟斷,也不是不公平競爭或者過度競爭,在中國,勞動力市場存在明顯的過度競爭現象,如果說在資金和土地方面存在公共權力濫用的狀況,在勞動力市場方面則存在著與此截然相反的公共權利不作為的狀態。其中以進城務工者遭受的盤剝最為嚴重。 從2003年開始,中國各地陸續出現了「民工荒」的現象,回想一下20世紀90年代初期吧!那個時候,以村甚至鎮為單位,農民們能夠「成建制」地流入城市中的外資企業打工,是樁收入高而求不容易的事情,但10年過去了,東南沿海的進城務工者收入幾乎沒有明顯增加,區區500-800元的月工資,需要忍受在城市生活的漂泊孤寂、惡劣的勞動環境和突如其來的加班加點、無人照顧入學的子女,所以我一向以為,「中國製造」的低廉價格,是以勞工的尊嚴、健康乃至鮮血「補貼」出來的價格。 「新雙軌制」的第四層含義,也許不太恰當,是國有企業作為「要素組合」,其產權壟斷定價和無序轉讓的問題,有的國有企業插了草標到資本市場上市了,但卻既不創造恰當的價值,也使得其它的所有者在國有股東面前象一陣輕煙,有的國有企業未插草標,轉眼間卻已是換了主人,走了工人。國有企業作為資金、設備、人員和土地的「要素組合」,在改制過程中的種種弊端,讓人不禁懷念剛剛離開人世的小凱,他曾以罹患重病的身體,一次次疾呼,中國的改革要放置在憲政的框架之下,要兼顧社會正義。 總結一下,由於商品價格是市場決定和配置的,而要素價格卻大體是行政決定和配置的,因此兩者之間的租金就成為維持公共權力得以存續的重要原因,概括起來可以形容為:「中央靠金融,地方靠土地,非公經濟靠勞動

㈨ 什麼是價格雙軌制

我國境內目前使用兩種貨幣:人民幣和港幣。近20多年來,筆者觀察到一種實際存在的現象——人民幣匯率在不斷地貶值(從1978年合0.357美金到2003年合0.121美金),即貶值到原有的三分之一;而港幣匯率不斷地升值(從1978年合0.29元人民幣,到2003年合1.06元人民幣)即升到三倍還要多。2006年以後,人民幣對美金的匯率才趨向於逐步(小幅度)升值。

這種現象是怎麼、為什麼發生的呢?

歷年來人民幣對美金的匯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國統一發行的人民幣,是一種不能自由兌換的貨幣。幾十年間,對外貿易的匯率,由國家外匯管理局統一制定和調控。

從1949年1月到1953年初,人民幣對美金的匯率是根據中國出口商品比價、進口商品比價和華僑日用品生活費比價三者的加權平均數來確定的,並按照國際市場相對價格水平的變化來調整。

經過三年經濟恢復時期,轉入第一個五年計劃,穩步發展工業、開展城鄉建設,物價趨於穩定。從1953年以後,人民幣匯率不再充當調節對外經濟交往的工具,對外盈虧全部由國家財政負擔與平衡。當時國際上「固定匯率制度」處於相對穩定狀態。此後十幾年匯價固定在1美金=24618元(舊幣)=2.4618元(新幣),也就是人民幣1元=美金0.40元

然後,按照1978年全國出口平均換匯成本計算,1美元兌換人民幣2.80元。

1979年開始外貿體制改革,1980年12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暫行條例》。1980年4月1日中國銀行開始發行「外匯券」,用來在友誼商店購買彩電、冰箱、洗衣機之類家用電器,以及洋煙、洋酒等等進口物品。

港幣早就跟美金掛鉤

香港自1983年10月17日實施「聯系匯率制度」,將港幣跟美金掛鉤,中心匯率為1美元兌換港幣7.8元。

1984年的1元港幣,按照官方匯率可兌換人民幣2角9分,調劑價格為3角3分,而黑市價格平均為4角至6角人民幣。

1980年10月中國開辦了外匯調劑業務,規定外匯調劑價格在官方匯率之上加10 %,形成了匯率的雙軌制。此後10年來,匯率調整的依據,是國家的出口換匯成本的變化。匯率雙軌制的基礎是價格雙軌制。官方牌價和調劑市場價格並存,又形成了新的雙重匯率。此外,還存在外匯黑市或灰市,屢禁不止。

從1985年起,對境外匯給國內居民的匯款或從境外攜入的外匯,准許全部保留,在銀行開立存款帳戶。調劑外匯的匯率,原由國家規定在官方匯率的基礎上加一定的(如10%)幅度。

1988年3月放開匯率,由買賣雙方根據外匯供求狀況議定,中國人民銀行適度進行市場干預。1991年11月起允許個人所有的外匯參與外匯調劑。個人出國探親、移居出境、去外國留學、贍養國外親屬需用外匯,可以憑出境證件和有關證明向國家外匯管理局申請,經批准後賣給一定數額的外匯,但批匯標准較低。

人民幣的匯率貶值到三分之一

人民幣匯率貶值的呼聲一直很高。這有非常明顯的利益背景,即國有外貿部門的出口利益集團,希望藉人民幣貶值而擴大出口,從中獲利。

從1991年4月9日起,中國政府對官方匯率的調整由以前大幅度、一次性調整的方式轉為逐步調整的方式,即實行有管理的浮動,

到1993年底調至1美元兌5.72元人民幣,比1990年11月17日下調了9%;同時,放開外匯調劑市場匯率,讓其隨市場供求狀況浮動,匯率波動較大,調劑價格一度達到1美元合11元人民幣。

在國家加強宏觀調控和中國人民銀行入市干預下,1993年底調劑價格返回到1美元合8.72元人民幣。

1994年1月1日,實行了人民幣匯率的並軌,人民幣對美元的官方匯率牌價猛地由1: 5.8貶為1:8.67,一下子貶值50%,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這次貶值太過分了。

在匯率大貶值的刺激下,出口大幅度增長,國營外貿部門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但也加劇了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

1995年上半年我國出口創造了增長44%的歷史最高記錄。

20年來港幣隨同美金迅速升值

1985年的1元港幣,按照官方匯率可兌換人民幣4角左右,調劑價格為4角5分,而黑市價格平均為8角人民幣。

1988年的1元港幣,按照官方匯率可兌換人民幣6角左右,調劑價格為7角左右。

1993年的1元港幣,按照官方匯率可兌換人民幣7角左右,而調劑價格與黑市價格拉平,為1.12元人民幣。

1995年,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將港幣匯率波動區間限定在1美元兌換港幣7.75元至7.85元。這是22年來香港首次調整「聯系匯率制度」。

1997年的1元港幣,按照官方匯率可兌換人民幣1.06元,調劑價格相同。此後,1元港幣兌換人民幣的官方匯率,一直為1.06元。

最終,1元港幣=人民幣1元。也就是認定20年來港幣對人民幣的匯率升值了三倍……

港幣的實際購買力

我們知道,各種貨幣的實際購買力、跟它的匯率並不完全是一回事兒。那麼港幣的實際購買力究竟值多少呢?

1999年9月,香港的「經濟學家」張無常說:「香港的困境是我們的工資、房價、物價等比中國大陸的高出四倍以上,而本領卻高不出那麼多。」

這就是說——港幣的實際購買力,只有它面值的四分之一;

也就是說——1元港幣的實際購買力,只相當於人民幣0.25元。

豈不是咄咄怪事!……

閱讀全文

與匯率雙軌制的弊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黃金人民幣貴金屬質押融通 瀏覽:695
溫室股份業績 瀏覽:90
華錦股份公司 瀏覽:738
深蘭科技歷次融資 瀏覽:208
青島小橋金融公司招聘 瀏覽:281
australia與cny的匯率 瀏覽:83
資本杠桿比率 瀏覽:219
金融機構法律界定 瀏覽:999
幣諾交易所 瀏覽:184
長安銀行的理財怎麼樣 瀏覽:415
第一家開展網上個人理財業務的銀行 瀏覽:171
山東中小企業融資 瀏覽:893
雷亞爾對美元遠期匯率 瀏覽:672
首開股份2015年中報 瀏覽:103
炒期貨的人多麼 瀏覽:489
信貸杠桿 瀏覽:318
外匯余額2017 瀏覽:290
支付寶中基金和理財區別 瀏覽:544
浮動匯率下的減稅 瀏覽:635
沈陽五金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