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業銀行為何加杠桿,現如何去杠桿
商業銀行加杠桿的大背景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大規模信貸投放結束後,2009年開始信貸收緊,不少項版目後續資金權緊缺,銀行為規避監管指標考核,通過銀信合作變相拓展信貸業務。
從2010年至2013年期間,一些商業銀行為規避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通過同業業務和理財業務,藉助銀信、銀保、買入返售等通道,通過受益權轉讓方式實現資產出表。
2013年,中國銀監會出台8號文限制非標資產投向,同業和理財業務出現三新變化:一是資金開始由非標類資產轉向債券等標准化資產,通過拉久期、降信用、加杠桿實現套利。二是理財資金通過配資進入二級市場,這一業務在2015年上半年達到頂峰。
2015年下半年股災後規模略有下降,但至今仍是銀行理財資金的重要投向。三是隨著地方政府融資模式改變,大量政府引導基金、政府平台基金和PPP項目出現。銀行理財產品進入政府引導基金、政府平台和PPP項目等。銀行業從單純的債權融資逐步股權融資或者類股權融資。銀行通過理財產品已突破原有商業銀行業務范圍,進入更廣闊市場。客觀上,造成金融體系的復雜性、多樣性明顯提高,風險管理和監管的難度也隨之升高。
2. 金融裡面的杠桿是什麼意思呢
金融里的杠桿是:
金融擴表過程中短久期負債撬動長久期資產,即實現加杠桿。值得強調的是,杠桿泛指金融機構的擴錶行為。狹義杠桿是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上拆借資金,維系資金端和資產端的期限錯配,與廣義杠桿並不矛盾。
貨幣投放和信用擴張的同時金融機構完成擴表。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擴張,為信用擴張機制重要環節;而在信用擴張進程中貨幣也完成投放。換言之,金融機構擴表內生於貨幣投放和信用擴張。
金融擴表過程中短久期負債撬動長久期資產,即實現加杠桿。金融機構擴表意味著短久期的負債和長久期的資產同時擴張。
由於金融機構間存在差異,結構性擴表讓加杠桿問題進一步復雜化。考慮金融機構存在結構性差異,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資金融入融出雖不影響整體金融部門杠桿,但期限錯配等特徵會進一步對流動性和金融風險帶來深刻影響。
金融去杠桿方向在於兩點:
一是通過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整體上穩定短端負債利率;
二是以結構性手段適度控制金融機構的規模擴張過程。
既然金融加杠桿核心邏輯是「借短拆長」,而引降長端資產回報率或將以資產價格過快下挫或影響實體擴張為代價;在不觸發流動性風險前提下,溫和抬升短端負債利率是相對更有效且低成本的方法。理解這一點,我們就能理解貨幣政策的中期邏輯。
3. 關於杠桿型指數基金的風險問題
你所說的杠桿數值實際上是一個初始杠桿數值,但其前提是該基金的單位凈值是在1元時才是這樣的杠桿效果,明顯現在該基金的單位凈值並不是在1元,而是在1元以下,故此其現在杠桿要比初始杠桿數值要大。現在的150019的杠桿大約在2.5倍多一點,150029的杠桿大約在2倍左右,而兩者的同期漲幅150029要好於150019最主要原因是在於幾個方面:第一個是150029盤子要小於150019(這個數據建議你別看股票軟體行情所顯示的,這個並不是經常更新數據的,要看到深交所網站上的市場數據那一欄下面的交易品種中的基金那裡去看,這個是天天更新數據的),第二個150019現在的交易價格相對於基金凈值來說存在一定的明顯溢價(交易現價高於基金凈值)進行交易,而150029現在的交易價格相對於基金凈值來說不存在溢價。
基金凈值可以從股票軟體中的K線圖或分時圖的右側五檔盤口下面的位置可以看到的,或者是在該介面按F10後,再選擇單位凈值那一欄就可以比較詳細查看。對於這類的基金是沒有像股票的每股收益、市盈率之類的數據的,就算你要計算流通市值的意義也不大。而一般的股票的每股收益、市盈率可以在行情的分時圖或K線圖的右側五檔盤口下面的位置也能看到,所謂的流通市值就是流通股的數量乘以該股的現價就是流通市值。詳細的也可以在K線圖或分時圖介面按F10後,在最新提示欄下也能看到。
對於150019、150029實際上是一個結構性產品中的一個B類份額部分,而150018、150028則分別是其A類份額部分,而按相關的基金合約規定,一份150018加上150019可以換取兩份基礎份額(所謂的基礎份額就是母基金)161812,而一份150028加上兩份150029可以換取三份基礎份額165511,實際上要想知道該基金的母基金是那一個可以有兩種方法進行查找,第一種是在該基金K線圖或分時圖介面按F10,然後選擇基金概況欄,看清楚該基金的全稱是什麼,然後再轉看基金系那一欄,查找其與該基金名稱大致相同的基金名稱,然後再轉到該基金代碼看其F10內容中的該基金的全稱是否是該分級基金的基礎份額即可。第二種是直接到發行該基金的基金公司網站上查看相關基金資料。
對於折價實際上很多時候是指該金融資產的現價低於該金融資產的凈值或理論價值,對於溢價就是指該金融資產的現價高於該金融資產的凈值或理論價值。
實際上對於你這類問題在網路知道這里會回答的人是比較會少的,畢竟對於分級基金清楚情況的人並不多,還要回答這一堆問題,這懸賞分也實在有點少,能不能最後在採納時加一點分。
4. 是金融去杠桿 還是實體去杠桿
關於金融加杠桿和去杠桿的問題,市場討論的非常的多,不過目前並沒有統一的定義和相對完整的分析,市場的解讀也比較混亂,為了幫助投資者理解和跟蹤這個體系,我們撰寫了這個報告。
思路上主要是基於債券市場,對金融加杠桿的過程進行了三個層次的簡單拆分:
1)負債端套利過程的持續,即理財與委外的擴張;
2)央行利率走廊維持貨幣市場流動性的穩定與寬松;
3)實體的剛兌,因為金融加杠桿,最終對應了實體信用的擴張。
而這三個層次是相互影響和作用的,比如理財與委外的擴張,在同業資金端,大致可以看成是金融機構之間的「廣義拆借」變多,它與貨幣市場流動性的松緊會有密切的關系,而貨幣市場流動性的寬松與否也會影響到理財委外擴張的可持續性,因此未來這兩個過程如何演變,是非常值得重視和研究的,流動性創造機制的變化將對債券市場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而就第三個層次,金融加杠桿最終加在實體上,因此實體經濟的剛兌是非常重要的條件,如果實體開始去杠桿,信用條件惡化,也會影響到負債端的問題,比如今年4月份等。但之後剛兌持續,是債市上漲的重要條件,當然,房地產的上漲,也是金融加杠桿過程中的重要話題。
當下的債券市場,最關鍵和最重要的一個邏輯,是「錢多+資產少」。錢多的含義,市場普遍認同的是理財(委外)資金多,而資產少,則是指滿足收益率要求的安全的債券資產。
如果理財資金主要是來自於企業和居民的收入,那麼從宏觀上來說,「錢多、資產少」大致可以看成是「貨幣多,經濟差」的代名詞。這里的貨幣,不是基礎貨幣,而是指廣義貨幣,而從貨幣銀行學的角度,我們知道廣義貨幣,是通過基礎貨幣派生的,而這個過程,需要實體經濟和金融機構之間的信貸行為,或者金融機構之間的信貸行為來實現,所以基礎貨幣環境,也就是貨幣市場流動性環境的松緊,會對這個派生過程有重要的影響,而央行正是通過調控貨幣市場流動性,來影響這個派生過程,從而達到調控金融機構行為和實體經濟的目的。
回到債券市場,當下普遍的模式是理財資金持續擴張,並且委外的動力很強,非銀行金融機構拿到這一筆錢,買入債券資產,再在貨幣市場上進行加杠桿,這應該是一個相對簡明的完整的過程。
當下金融加杠桿和去杠桿,是市場討論的最為熱烈的名詞,但什麼是金融的加杠桿和去杠桿,卻沒有非常明確的定義,這里我們不妨基於這個過程,對金融加杠桿的概念進行一些總結,我個人傾向於,這個過程可以分成三個層次來理解。
第一個層次,大致可以理解成為回購市場的融資層面。即金融機構買入債券,然後以債券作為質押,到回購市場上進行融資,這可能也是債券和貸款兩者之間的一個關鍵區別,即同樣作為企業的融資工具,但債券可以通過回購市場來提升杠桿。當下,回購市場的融資規模迅速擴張,並且金融機構多縮短負債的久期來進行杠桿操作,就是這個層面的加杠桿行為的體現。
5. 銀行同業去杠桿 方式有哪些 導致 同業利率上升
去杠桿方式有以下幾種:
1)控制基礎貨幣,目前來看央行以穩定資金為主;2)准備金率調節貨幣乘數,加准可能性不大,但非銀和銀行同業存款暫不繳准,後續需關注;3)收窄利差,抬高負債成本。措施包括上調逆回購、SLF、MLF等流動性工具利率,拉長投放久期等,這是央行自16年3季度至今一直在做的操作,從負債端倒逼市場去杠桿。4)風險准備金制度與規范杠桿率,16年一行三會也出台了相應政策。5)MPA直接控制規模擴張,使得表內和表外資產負債擴張可控。
6. 期貨杠桿是什麼意思
期貨抄杠桿的意思也就襲是期貨採用保證金交易,以10%的保證金來說,就是10倍杠桿。對應期貨合約價格波動2%,體現在保證金上的盈虧就會放大10倍也就是20%,這就是加杠桿的收益和風險。
(6)玩轉杠桿久期擴展閱讀:
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和質量標的物的標准化合約。
期貨手續費: 相當於股票中的傭金。對股票來說,炒股的費用包括印花稅、傭金、過戶費及其他費用。相對來說,從事期貨交易的費用就只有手續費。期貨手續費是指期貨交易者買賣期貨成交後按成交合約總價值的一定比例所支付的費用。
參考資料:網路-期貨
7. 期貨杠桿原理.....
期貨交易的保證金制度,通過保證金交易,產生期貨杠桿效應。
期貨的保證金交易就是讓你用少量的資金玩轉大額合同,你是在用100元的投資本金在承受1000元帶給你收益與損失,就是100元對於合同價值1000元相當於10%,但對於你的保證金就是100%,其間的效應放大了10倍,可謂是一夜暴富或一貧如洗。
8. 低門檻杠桿基金怎麼玩轉
杠桿基金如果看作是一種融資工具的話,成本和門檻都要比融資融券低很多。這可能也是最近這類產品如此火爆的原因。 這一輪牛市的特點之一,是融資融券規模的急劇增加。目前融資融券余額在9000 億元左右,雖然相比股市體量也不算太大,不過可以顯見投資者對杠桿需求的增加。目前公布的融資利率是7.86%左右,融資成本並不算特別高,但對資金門檻有要求(一般為50 萬元以上)。相比之下,杠桿基金如果看作是一種融資工具的話,成本和門檻都要低很多。這可能也是最近這類產品如此火爆的原因。 融資成本很低 目前市場上杠桿基金已令人眼花繚亂。從形式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兩種份額級別的杠桿基金,兩類份額均上市交易,具有不同風險收益特徵,比如很多年前上市的第一隻分級基金國投瑞銀瑞福分級、長盛同慶、國泰估值優勢等等。 另一種類型現在最為普遍——也就是分為三種份額形式的分級基金,包括場外認購部分(一般叫做母基金)和場內認購部分,場內部分有兩種級別(A 和B),分別上市交易,同時場內和場外可進行配對轉換。比如今年比較流行的富國軍工、申萬券商,都屬於此類。 每隻分級基金的分級細則其實有所不同,所以它們融資的成本也不同。從分級方式可以看出來。 一般來說,低風險的A 份額類似一隻固定收益產品,約定每年獲得基準收益,而高風險的B 份額,則類似融資,以支付一定約定收益為代價向A 份額借錢,從而獲取一定的杠桿收益。所不同處在於其基準利率有所不同,當然,融資的成本越低,意味著杠桿比率越高。 對B 份額來說,杠桿比例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A 份額的約定收益率是多少,也就是融資的成本;二是A 和B 部分的份額比例,也就是融資的額度。 我們以銀華深證100 指數分級為例,這只分級基金是目前規模最大的。它有場內、場外兩部分,其場內部分按照1∶1 的比例拆分為銀華穩進(暫且稱為A)與銀華銳進(暫且稱為B)。其中,銀華穩進為類固定收益產品,每年享有的收益分配權為1 年期定期存款稅後利率+3%,按照今年年初的利率,即為6%的優先分配權;而銀華銳進就相當於以年6%左右的成本,向銀華穩進份額融資,從而進行杠桿操作,並享有扣除6%以上的全部收益。 更簡單地說,這種模式類似於B 以10 萬元向A 融資10萬元,並且向其支付6000 元的年利息,如果加息不到一定水平的話,這一利率顯然比融資融券的利率7.86%低。明年由於利率下調,約定收益率將降為5.75%。 分級基金之間的差異 A 和B 按照1∶1 分配的現在是主流。但也有一些分級基金是4∶6 分配的。拿一個老一些的分級基金做例子,比如國聯安雙禧兩種份額的比例就是4∶6。這只基金的約定收益率還比銀華深證100 略高,這也就意味著其融資的成本也相對高一些,杠桿比率也就略低。 4∶6 的份額分配比例是什麼意思呢?代表了B 只能以10 萬元向A 融資約6.67 萬元,同時要支付1 年定期加3.5%的約定收益率,目前為6.5%。 如果在A 收益率類似的情況下,一個份額分配比例為4∶6,一個分配比例為1∶1。這就意味著後一種的杠桿比率略高一些。 在現在這些杠桿基金中,從簡單的比較可以看出,按照1:1 的比例實行份額分離,在基金取得正收益的情況下,杠桿水平最高的有若干B 類杠桿基金,比如銀華銳進、富國軍工B,初始杠桿倍數大約都在2 倍左右,是目前分級基金中初始杠桿比例最大的。 如果我們把它看作融資交易的話,這無疑是融資成本最低的一種選擇。風險「愛好者」如果看好後市,那麼這類高杠桿產品就是非常好的工具。當然,這種高杠桿率主要是由於補償A 份額的固定收益而產生的,所以在下跌過程中,也會具有很高的風險。 杠桿率是變化的 另外有一點需要關注的是,投資者在選擇價格杠桿較大的B 類份額時,比較容易忽略市場上漲時杠桿的動態變化,這個動態變化導致實際杠桿與價格杠桿並不一樣。 投資者談論最多的有凈值杠桿、價格杠桿以及實際杠桿3 種。凈值杠桿是在假定投資者可以以B 的凈值買入份額的前提下,通過其凈值計算出來的杠桿倍數,這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杠桿倍數。 但是透過市場表現可以看到,現在很多B 份額的二級市場價格是有溢價的,即買入的實際支付價格要高於其凈值,因此通過B 的二級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杠桿倍數要低於用凈值計算出來的杠桿倍數,這個杠桿就是價格杠桿。 實際杠桿是指在價格杠桿的基礎上考慮到A 類份額的折溢價因素,通過市場表現可以知道,當市場上漲時,A 的折價率也會不斷上升,與此對應的就是其二級市場價格不斷下跌,相應地也提高了B的杠桿倍數。 所以杠桿基金是非常復雜的。假設投資者能夠以等同於凈值的交易價格買入B,只用凈值杠桿衡量就足夠了;但事實上,很多B 份額的二級市場價格長期處於溢價狀態,因此投資者需要採用價格杠桿進行判斷;再進一步,由於市場上的杠桿基金收益分配方式不盡相同,所以又需要引入實際杠桿,相當於在價格杠桿上添加修正項或者趨勢項。 實際杠桿的作用,就是不僅關注當前這個時點上B 類份額能獲得多少收益,而且還考慮到持有一段時間以後,隨著基礎市場行情的變化,投資者實際獲得的收益是多少。杠桿的變化,就會帶來二級市場漲跌幅的變化。 這就是為什麼杠桿基金漲到後來反而有點動能衰竭的原因,所以有些基金會規定到一定凈值水平後就上折,從而把杠桿率回復到初始水平。
9. 金融里的杠桿是什麼
金融里的杠桿是:
金融擴表過程中短久期負債撬動長久期資產,即實現加杠桿。值得強調的是,杠桿泛指金融機構的擴錶行為。狹義杠桿是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上拆借資金,維系資金端和資產端的期限錯配,與廣義杠桿並不矛盾。
貨幣投放和信用擴張的同時金融機構完成擴表。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擴張,為信用擴張機制重要環節;而在信用擴張進程中貨幣也完成投放。換言之,金融機構擴表內生於貨幣投放和信用擴張。
金融擴表過程中短久期負債撬動長久期資產,即實現加杠桿。金融機構擴表意味著短久期的負債和長久期的資產同時擴張。
由於金融機構間存在差異,結構性擴表讓加杠桿問題進一步復雜化。考慮金融機構存在結構性差異,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資金融入融出雖不影響整體金融部門杠桿,但期限錯配等特徵會進一步對流動性和金融風險帶來深刻影響。
10. 中國中央銀行,證監會出台了哪些去杠桿的政策
去杠桿方式有以下幾種:
1)控制基礎貨幣,目前來看央行以穩定資金為主;版2)准備金權率調節貨幣乘數,加准可能性不大,但非銀和銀行同業存款暫不繳准,後續需關注;3)收窄利差,抬高負債成本。措施包括上調逆回購、SLF、MLF等流動性工具利率,拉長投放久期等,這是央行自16年3季度至今一直在做的操作,從負債端倒逼市場去杠桿。4)風險准備金制度與規范杠桿率,16年一行三會也出台了相應政策。5)MPA直接控制規模擴張,使得表內和表外資產負債擴張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