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如圖所示.(1)把杠桿掛在支架上,實驗前沒掛鉤碼時,發現杠桿右端下
(1)杠桿右端下傾,可將右端螺母向左邊調,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予以杠桿垂直,力臂在杠桿上,可以直接讀取力臂大小,便於測量力臂.
(2)設每個鉤碼的重力為G,杠桿每格的長度為L,由圖示可知,左邊=3G×2L=6GL,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要使杠桿平衡,杠桿右邊力與力臂的乘積應為6GL,可以在在右邊2格處掛3個鉤碼或在右邊3格處掛2個鉤碼.
(3)做多次實驗,測出多組實驗數據的目的是:避免實驗的偶然性和結論的片面性,得出普遍結論.
故答案為:(1)左;便於測量力臂;(2)在右邊2格處掛3個鉤碼;在右邊3格處掛2個鉤碼.(3)得出普遍結論.
❷ 如圖所示,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小明發現杠桿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
解(1)杠桿不在水平位置,左端偏高,則重心應向左移動,故應向左調節左端或右端的平衡螺母.
(2)實驗中,如圖所示的方式懸掛鉤碼,杠桿平衡是杠桿的左側在多個力共同作用的結果,採用這種方式是不妥當的.這主要是因為杠桿的力和力臂數目過多.
(3)不改變支點O右側所掛的兩個鉤碼及其位置,將左側另外兩個鉤碼改掛到第三個鉤碼的下方,即左側的力是三個鉤碼;
設一個鉤碼的重為G,一格的長度為L,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可得,2G×3L=3G×nL,所以n=2L;即保持左側第2格的鉤碼不動.
(4)乙圖,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時,拉力力臂為OC,彈簧測力計傾斜拉杠桿,拉力的力臂小於OC,拉力力臂變小,拉力變大,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
故答案為:(1)左;(2)C;(3)2;(4)變大;拉力的力臂變小了.
❸ 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如圖:①實驗時應先調節杠桿在______位置平衡.②如圖所示,當在A處掛三
①為了消除杠桿自身重力對實驗的影響,並能方便的讀出力臂,實驗前應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在A處距支點4個格,B處距支點3個格,A處掛有3個鉤碼,根據杠桿平衡原理,則B處應掛4個鉤碼.
③設OA=4,則OC=2
A處3個鉤碼的重力GA=mAg=3×100×10-3kg×10N/kg=3N,
∴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OA?GA=OC?F
∴4×3N=2F
解得F=6N.
故答案為:①水平;②4;③6N.
❹ 如圖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細線和若干個
(1)杠桿右端下沉,左端上翹,平衡螺母向上翹的左端移動,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最大的好處就是便於在杠桿上直接測量力臂;
(2)設一個鉤碼重為G,一格為L,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則有F1×4L=2G×2L,所以F1=G,即在E點處掛1個鉤碼;只通過一次測量,根據得出的數據就得出實驗結論,實驗數據太少,不具備普遍性,因此得出的結論不合理.故選A;
(3)如圖,設一個鉤碼重為G,一格為L,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則有F
′
❺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可採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實驗時讓橫桿AB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
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於測量力臂. ❻ 11.如圖所示,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後,在a
(1)設杠桿上一個小格的長度為L, ❼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就可以直接從杠桿上讀出__________。如圖所示,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