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A產品銷售量3000件產品銷售單價1000元變動成本率60%.固定成本額400萬元求經營杠桿系數
經營杠桿系數(DOL),也稱營業杠桿系數或營業杠桿程度,是指息稅前利潤(EBIT)的變動率相對於產銷量變動率的比。這里涉及一個銷量變動的變化率問題,題幹缺少相關信息,至少要知道該產品的價格彈性。
㈡ 請問經營杠桿跟單位變動成本為什麼是正比關系呢我推不出來,
個人觀點:
經營杠桿系數=基期邊際貢獻/(基期邊際貢獻-基期固定成本)
或經營杠桿系數 =(基期銷售單價-基期單位變動成本)*基期產量/{(基期銷售單價-基期單位變動成本)*基期產銷量-基期固定成本}
從上面的公式可得:影響經營杠桿系數的因素包括產品銷售數量、產品銷售價格、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總額等因素。經營杠桿系數將隨固定成本的變化呈同方向變化。也就是說經營杠桿系數變大,那麼經營風險也就變大。但是控制經營風險的方法有:增加銷售額、降低產品單位變動成本、降低固定成本。對此,我認為降低產品單位變動成本是控制經營風險的方法之一,那麼說明單位變動成本與經營杠桿是呈同方向變化的。
以上共同學習,希望對你有用!
㈢ 同一企業在較高的產銷量水平和較低的產銷量水平哪個經營杠桿系數大些,為什麼
如果產品的銷售單價總是大於單位變動成本(即毛利大於0),這種情況下,產銷量越大,邊際貢獻也就越大,DOL=(P-V)*Q/((P-V)*Q-F),分子分母等額增長,但分子因為數值更小,其增長比率更高,因此經營杠桿系數會不斷減小並逐漸接近於1.
㈣ 經營杠桿系數的公式是什麼
在某一固定成本比重的作用下,銷售量變動對利潤產生的作用,稱為經營杠桿。由於經營杠桿對經營風險的影響最為綜合,因此常被用來衡量經營風險的大小。
經營杠桿系數:是企業計算息稅前的盈餘變動率與銷售量變動率之間的比率。經營杠桿的大小一般用經營杠桿系數表示。
計算公式:dol=(△ebit/ebit)÷(△q/q)
式中:dol——經營杠桿系數
△ebit——息稅前盈餘變動額(息稅前利潤變動額)
ebit——變動前息前稅前盈餘
(基期息稅前利潤)
△q——銷售變動量
q——變動前銷售量
(基期銷售量
)
本公式是一個定義性公式,說明經營杠桿反映了銷售量與息稅前利潤之間的關系。必須注意,dol是一個倍數,說明銷售量每變動1%,息稅前利潤變動的倍數。
假定企業的成本-銷量-利潤保持線性關系,可又得兩個公式:
導出公式1:dolq=q×(p-v)/[q×(p-v)-f]
式中:dolq——銷售量為q時的經營杠桿系數;
p——產品單位銷售價格
v——產品單位變動成本
f——總固定成本(是不含利息的固定成本)
導出公式2:dols=(s-vc)/(s-vc-f)
式中:dols——銷售額為s時的經營杠桿系數
s——銷售額
vc——變動成本總額
推導公式又可表示為:
經營杠桿系數=邊際貢獻/息稅前利潤
從公式可以看到:
1、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經營杠桿系數說明了銷售變動所引起的利潤變動倍數,故:銷量變動後的ebit=銷量變動前的ebit(1+dol×銷售量變動百分比)
2、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銷售額越大,經營杠桿系數越小,經營風險也就越小;反之銷售額越小,經營杠桿系數越大,經營風險也就越大。
3、控制經營風險的方法:增加銷售額、降低產品單位變動成本、降低固定成本比重,但這往往受條件的制約。
㈤ 簡述經營杠桿系數的變動規律。
經營杠桿系數的變動規律是:
1、只要固定成本不等於零,經營杠桿系數恆大於1;
2、產銷量的變動與經營杠桿系數的變動方向相反;
3、成本指標的變動與經營杠桿系數的變動方向相同;
4、單價的變動與經營杠桿系數的變動方向相反;
5、在同一產銷量水平上,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利潤變動幅度就越大,從而風險也就越大。
(5)經營杠桿跟產品銷量單價擴展閱讀:
經營杠桿分析
在市場繁榮業務增長很快時,公司可通過增加固定成本投入或減少變動成本支出來提高經營杠桿系數,以充分發揮正杠桿利益用途。
在市場衰退業務不振時,公司應盡量壓縮開發費用、廣告費用、市場營銷費、職工培訓費等酌量性固定成本的開支,以減少固定成本的比重,降低經營杠桿系數,降低經營風險,避免負杠桿利益。
㈥ 銷售額變化了,經營杠桿會變化嗎
答:看了,就明白了
經營杠桿定義 又稱營業杠桿或營運杠桿,反映銷售和息稅前盈利的杠桿關系。 經營杠桿原理 指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由於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潤變動率大於產銷量變動率的規律。根據成本性態,在一定產銷量范圍內,產銷量的增加一般不會影響固定成本總額,但會使單位產品固定成本降低,從而提高單位產品利潤,並使利潤增長率大於產銷量增長率;反之,產銷量減少,會使單位產品固定成本升高,從而降低單位產品利潤,並使利潤下降率大於產銷量的下降率。所以,產品只有在沒有固定成本的條件下,才能使貢獻毛益等於經營利潤,使利潤變動率與產銷量變動率同步增減。但這種情況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這樣,由於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潤變動率大於產銷量變動率的規律,在管理會計和企業財務管理中就常根據計劃期產銷量變動率來預測計劃期的經營利潤。為了對經營杠桿進行量化,企業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中把利潤變動率相當於產銷量(或銷售收入)變動率的倍數稱之為「經營杠桿系數」、「經營杠桿率」,並用下列公式加以表示: 經營杠桿系數也可採用以下公式計算: 在求得經營杠桿系數以後,假定固定成本不變,即可用下列公式預測計劃期的經營利潤: 計劃期經營利潤=基期經營利潤×(1+產銷量變動率×經營杠桿系數) 在某一固定成本比重的作用下,銷售量變動對利潤產生的作用,被稱為經營杠桿。由於經營杠桿對經營風險的影響最為綜合,因此常常被用來衡量經營風險的大小。經營杠桿的大小一般用經營杠桿系數表示,即EBIT變動率與銷售量變動率之間的比率。 (1)經營杠桿系數計算。 企業經營風險的大小常常使用經營杠桿來衡量,經營杠桿的大小一般用經營杠桿系數表示,它是企業計算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盈餘變動率與銷售額變動率之間的比率。 第一,它體現了利潤變動和銷量變動之間的變化關系; 第二,經營杠桿系數越大,經營杠桿作用和經營風險越大; 第三,固定成本不變,銷售額越大,經營杠桿系數越小,經營風險越小,反之,則相反; 第四,當銷售額達到盈虧臨界點時,經營杠桿系數趨近於無窮大。 企業一般可通過增加銷售額,降低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等措施來降低經營杠桿和經營風險。 控制經營杠桿的途徑 企業一般可以通過增加銷售金額、降低產品單位變動成本、降低固定成本比重等措施使經營杠桿率下降,降低經營風險。 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經營杠桿 一方面是從經營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可以看出來,單價和銷售量增加,邊際貢獻就會增加,經營杠桿系數=邊際貢獻/(邊際貢獻-固定成本),因為分母還要減去一個固定成本,分母總是小於分子的,因此同時增加一個數值時,相對於金額較大的分子來說,它增加的幅度相對較小,而相對於金額較小的分母來說,它增加的幅度相對要大,所以分母增加比例越大,則整個式子越小,即經營杠桿系數越小,舉例:如邊際貢獻=100,固定成本=20,則經營杠桿系數=100/(100-20)=1.25,當由於單價上升而使邊際貢獻增加20時,即邊際貢獻=120,固定成本不變,則120/(120-20)=1.2<1.25,即經營杠桿系數變小,兩者呈反方向變化,其他也一樣分析。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知道經營杠桿系數越大經營風險則越大,如果單價和銷售量增加,那不相當於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潤嗎?經營風險就會越小的,經營杠桿系數也會越小,所以其與經營杠桿系數呈反方向變化。 經營杠桿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DOL=(EBIT+F)/EBIT 或者DOL=Tcm/(Tcm-F) F即固定成本 EBIT為息稅前收益 Tcm為邊際貢獻
㈦ 某企業生產a產品單價為80元單位變動成本50元銷售量1000件利潤為10000元 要求
利潤=銷售收入-固定成本-變動成本
10000=1000*80-固定成本-50*1000
固定成本=3
利潤K=(產品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固定成本=30*n-3
當N=1,K=27
當N=2,K=57
.......
可見,銷售量的變化對利潤影響非常地大,即靈敏度高
3. 當利潤=銷售收入-固定成本-變動成本,預計利潤=1000*(1+10%)*80-3-50*1000(1+10%)=32997
經營杠桿系數:是企業計算息稅前的盈餘變動率與銷售量變動率之間的比率。經營杠桿的大小一般用經營杠桿系數表示。
計算公式:DOL=(△EBIT/EBIT)÷(△Q/Q)
式中:DOL——經營杠桿系數
△EBIT——息稅前盈餘變動額(息稅前利潤變動額)
EBIT——變動前息前稅前盈餘 (基期息稅前利潤)
△Q——銷售變動量
Q——變動前銷售量 (基期銷售量 )
本公式是一個定義性公式,說明經營杠桿反映了銷售量與息稅前利潤之間的關系。必須注意,DOL是一個倍數,說明銷售量每變動1%,息稅前利潤變動的倍數。
DOLq=Q×(P-V)/[Q×(P-V)-F]
式中:DOLq——銷售量為Q時的經營杠桿系數;
P——產品單位銷售價格
V——產品單位變動成本
F——總固定成本(是不含利息的固定成本)
所以,經營杠桿系數=1000*1.1*(80-50)/(1000*1.1-30-3)=33000/1067=30.9
4.如果下期目標利潤比本年增長百分之十五,計算確保目標利潤實現時的單價變動額。
利潤K=(產品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固定成本=30*n-3
10000*1.15=(產品單價-50)*1000-3
產品單價=61.5
5 如果下期變動成本降低百分之三其他因素不變,計算對利潤的影響程度。即變動成本=50*97%=48.5
利潤K1=(產品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固定成本=31.5*n-3=31.5*1000-3=31497
利潤K0=(產品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固定成本=30*n-3=30*1000-3=29997
利潤增加率=(K1-K0)/K0=5%
即變動成本降低百分之三,則同樣銷售量,利潤增加率為5%
㈧ 經營杠桿是什麼計算公式是什麼
經營杠桿定義 又稱營業杠桿或營運杠桿,反映銷售和息稅前盈利的杠桿關系。 經營杠桿原理 指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由於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潤變動率大於產銷量變動率的規律。根據成本性態,在一定產銷量范圍內,產銷量的增加一般不會影響固定成本總額,但會使單位產品固定成本降低,從而提高單位產品利潤,並使利潤增長率大於產銷量增長率;反之,產銷量減少,會使單位產品固定成本升高,從而降低單位產品利潤,並使利潤下降率大於產銷量的下降率。所以,產品只有在沒有固定成本的條件下,才能使貢獻毛益等於經營利潤,使利潤變動率與產銷量變動率同步增減。但這種情況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這樣,由於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潤變動率大於產銷量變動率的規律,在管理會計和企業財務管理中就常根據計劃期產銷量變動率來預測計劃期的經營利潤。為了對經營杠桿進行量化,企業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中把利潤變動率相當於產銷量(或銷售收入)變動率的倍數稱之為「經營杠桿系數」、「經營杠桿率」,並用下列公式加以表示: 經營杠桿系數也可採用以下公式計算: 在求得經營杠桿系數以後,假定固定成本不變,即可用下列公式預測計劃期的經營利潤: 計劃期經營利潤=基期經營利潤×(1+產銷量變動率×經營杠桿系數) 在某一固定成本比重的作用下,銷售量變動對利潤產生的作用,被稱為經營杠桿。由於經營杠桿對經營風險的影響最為綜合,因此常常被用來衡量經營風險的大小。經營杠桿的大小一般用經營杠桿系數表示,即EBIT變動率與銷售量變動率之間的比率。 (1)經營杠桿系數計算。 企業經營風險的大小常常使用經營杠桿來衡量,經營杠桿的大小一般用經營杠桿系數表示,它是企業計算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盈餘變動率與銷售額變動率之間的比率。 第一,它體現了利潤變動和銷量變動之間的變化關系; 第二,經營杠桿系數越大,經營杠桿作用和經營風險越大; 第三,固定成本不變,銷售額越大,經營杠桿系數越小,經營風險越小,反之,則相反; 第四,當銷售額達到盈虧臨界點時,經營杠桿系數趨近於無窮大。 企業一般可通過增加銷售額,降低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等措施來降低經營杠桿和經營風險。 控制經營杠桿的途徑 企業一般可以通過增加銷售金額、降低產品單位變動成本、降低固定成本比重等措施使經營杠桿率下降,降低經營風險。 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經營杠桿 一方面是從經營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可以看出來,單價和銷售量增加,邊際貢獻就會增加,經營杠桿系數=邊際貢獻/(邊際貢獻-固定成本),因為分母還要減去一個固定成本,分母總是小於分子的,因此同時增加一個數值時,相對於金額較大的分子來說,它增加的幅度相對較小,而相對於金額較小的分母來說,它增加的幅度相對要大,所以分母增加比例越大,則整個式子越小,即經營杠桿系數越小,舉例:如邊際貢獻=100,固定成本=20,則經營杠桿系數=100/(100-20)=1.25,當由於單價上升而使邊際貢獻增加20時,即邊際貢獻=120,固定成本不變,則120/(120-20)=1.2<1.25,即經營杠桿系數變小,兩者呈反方向變化,其他也一樣分析。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知道經營杠桿系數越大經營風險則越大,如果單價和銷售量增加,那不相當於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潤嗎?經營風險就會越小的,經營杠桿系數也會越小,所以其與經營杠桿系數呈反方向變化。 經營杠桿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DOL=(EBIT+F)/EBIT 或者DOL=Tcm/(Tcm-F) F即固定成本 EBIT為息稅前收益 Tcm為邊際貢獻經營杠桿理解一方面:是從經營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可以看出來,單價和銷售量增加,邊際貢獻就會增加,經營杠桿系數=邊際貢獻/(邊際貢獻-固定成本),因為分母還要減去一個固定成本,分母總是小於分子的,因此同時增加一個數值時,相對於金額較大的分子來說,它增加的幅度相對較小,而相對於金額較小的分母來說,它增加的幅度相對要大,所以分母增加比例越大,則整個式子越小,即經營杠桿系數越小。 舉例:如邊際貢獻=100,固定成本=20,則經營杠桿系數=100/(100-20)=1.25,當由於單價上升而使邊際貢獻增加20時,即邊際貢獻=120,固定成本不變,則120/(120-20)=1.2<1.25,即經營杠桿系數變小,兩者呈反方向變化,其他也一樣分析。 另一方面:經營杠桿系數越大經營風險則越大,如果單價和銷售量增加,那相當於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潤;經營風險就會越小的,經營杠桿系數也會越小,所以其與經營杠桿系數呈反方向變化。
㈨ 經營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
經營杠桿系數=(銷售收入-變動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其中,由於 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即為息稅前利潤(EBIT),因此又有:經營杠桿系數(DOL)=(息稅前利潤EBIT+固定成本)/ 息稅前利潤EBIT=(EBIT+F)/EBIT=M/(M-F)。
為了反映經營杠桿的作用程度、估計經營杠桿利益的大小、評價經營風險的高低,必須要測算經營杠桿系數。一般而言,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對經營杠桿利益的影響越強,經營風險也越大。
(9)經營杠桿跟產品銷量單價擴展閱讀:
演化規則:
1.在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經營杠桿系數說明了銷售額增長(或減少)所引起的營業利潤增長(或減少)的幅度;
2.在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銷售額越大,經營杠桿系數越小,經營風險也就越小;反之,銷售額越小,經營杠桿系數越大,經營風險也就越大。
3.在銷售額處於盈虧臨界點前的階段,經營杠桿系數隨銷售額的增加而遞增:在銷售額處於盈虧臨界點後的階段,經營杠桿系數隨銷售額的增加而遞減:當銷售額達到盈虧臨界點時,經營杠桿系數趨近於無窮大,此時經營風險趨近於無窮大;
4.在銷售收入一定的情況下,影響經營杠桿的因素主要是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金額。固定成本或變動成本加大都會引起經營杠桿系數增加。這些研究結果說明,在固定成本一定的情況下,公司應採取多種方式增加銷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