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根杠桿兩端的力基本上是同向的,也就是說不構成力偶,那杠桿為什麼能轉動呢
杠桿不是只受兩個力啊,支點的力不算還行?
支點的力減去一個小的力後,剩餘下一個力就是力偶中的另一個力了。
如果不考慮杠桿的重量,杠桿上支點的力等於兩個同向壓力的和。
實際上是杠桿上兩個力偶的共同作用造成杠桿的旋轉的。旋轉方向則由兩個力偶的大小決定的。
Ⅱ 杠桿兩端力矩不相等時,杠桿會向著力矩大的一端轉動。問此時杠桿的整體重心會上移嗎
「杠桿」繞支點力矩不平衡時,杠桿將發生繞杠桿支點的轉動,這個轉動的方向依照力矩較大的一側轉動,轉動方向該力矩方向相關,不一定向上轉動,至於杠桿的「整體重心」是否上移,那需要看該重心處於杠桿什麼位置,當然,這個重心應該是與作用在它上面的力矩無關,它應該在杠桿的固定位置。通常杠桿因力矩不平衡出現轉動時,杠桿的支點位置不發生變化。
如,重量為F,支點在o點的杠桿,重心在m,對支點產生的力矩為FL,當在l處受到一個同樣向下的力矩 fl作用,當FL=fl 時,杠桿處於平衡狀態,當FL>fl時,杠桿有順時針方向轉動趨勢,m的位置就是有「向下」移動趨勢,只有在FL<fl時,杠桿逆時針方向轉動,m點才有可能「向上」。
Ⅲ 杠桿原理與力矩的關系是什麼
杠桿平衡屬於力矩的平衡。
Ⅳ 杠桿兩端力的計算方法!
根據力矩平衡原理。以支撐點開始,兩邊力乘以力臂相等,列出方程求解。
Ⅳ 有關力矩問題:為什麼杠桿兩端大小相等的力都提供順時針力矩
力距要和力的方向有關
若兩力方相反,則它們提供的力矩方向是相同的,總力矩陣是相加
若兩力方相同,則它們提供的力矩方向是相反的,總力矩陣是相減
重力方向相同,合力矩為0
Ⅵ 杠桿臂上兩邊的力矩是不是一正一負
力矩在物理學里是指作用力使物體繞著轉動軸或支點轉動的趨向。你可以理解為改變旋轉物體轉速的一種能力,因為力作用於旋轉物體,半徑不同時力的大小也不同,所以才引入力矩這個概念。
Ⅶ 請問,力矩和杠桿有什麼關系
力矩等於力臂乘以垂直力臂方向力的大小,杠桿起中間某一點位置為支點,支點兩端的長度都可以是力臂,但用力的方向必須垂直力臂,這樣才能算力矩。或者力不垂直,用力方向乘以支點到垂直力的方向的距離同樣算出力矩。
Ⅷ 當杠桿兩端力矩不相等時,杠桿會向著力矩大的一端轉功。那此過程能量守恆嗎
能量守恆的前提是沒有外力做功。杠桿兩端的力矩不等,表明兩端受到作用力,如果該作用力是內力(例如固定在杠桿兩端的重物引起的力矩),則能量守恆(包含重物在內的動能和勢能);如果作用力屬於外力,則能量的變化等於外力所做的功。
Ⅸ 杠桿兩端力的計算方法!
根據力矩平衡原理.以支撐點開始,兩邊力乘以力臂相等,列出方程求解.
Ⅹ 如何實現杠桿兩端的豎直距離不同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其中公式這樣寫:支點到受力點距離(力矩) * 受力 = 支點到施力點距離(力臂) * 施力,這樣就是一個杠桿.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 (力臂 > 力矩);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杠桿.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 (力矩 > 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兩種杠桿都有用處,只是要用的地方要去評估是要省力或是省下動作范圍.另外有種東西叫做輪軸,也可以當作是一種杠桿的應用,不過表現尚可能有時要加上轉動的計算.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把地球挪動!"這句話不僅是催人奮進的警句,更是有著嚴格的科學根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