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銀行杠桿比率,具體計算公式是什麼
銀行杠桿率是一個衡量銀行負債風險的指標。
銀行杠桿率的計算方式為一級資本除以總資產,包括表內和表外資產。公式:一級資本/總資產。
表內資產按名義金額確定,表外資產則存在換算的問題。其中對於非衍生品表外資產按照100%的信用風險轉換系數轉入表內,而對於金融衍生品交易採用現期風險暴露法計算風險暴露。
(1)經營杠桿比例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雖然杠桿率指標計算簡單,但其有效性也依賴於其在金融體系中應用的廣泛性。由於銀行混業經營的趨勢不斷深入,金融機構擁有越來越多復雜的表外結構,更加復雜的衍生產品交易等使杠桿率的准確計算存在相當的困難。
杠桿率是一個衡量公司負債風險的指標,從側面反映出公司的還款能力。杠桿率的倒數為杠桿倍數,一般來說,投行的杠桿倍數比較高,美林銀行的杠桿倍數在2007年是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桿倍數在2007年為33倍。
『貳』 經營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
經營杠桿系數=(銷售收入-變動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其中,由於 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即為息稅前利潤(EBIT),因此又有:經營杠桿系數(DOL)=(息稅前利潤EBIT+固定成本)/ 息稅前利潤EBIT=(EBIT+F)/EBIT=M/(M-F)。
為了反映經營杠桿的作用程度、估計經營杠桿利益的大小、評價經營風險的高低,必須要測算經營杠桿系數。一般而言,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對經營杠桿利益的影響越強,經營風險也越大。
(2)經營杠桿比例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演化規則:
1.在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經營杠桿系數說明了銷售額增長(或減少)所引起的營業利潤增長(或減少)的幅度;
2.在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銷售額越大,經營杠桿系數越小,經營風險也就越小;反之,銷售額越小,經營杠桿系數越大,經營風險也就越大。
3.在銷售額處於盈虧臨界點前的階段,經營杠桿系數隨銷售額的增加而遞增:在銷售額處於盈虧臨界點後的階段,經營杠桿系數隨銷售額的增加而遞減:當銷售額達到盈虧臨界點時,經營杠桿系數趨近於無窮大,此時經營風險趨近於無窮大;
4.在銷售收入一定的情況下,影響經營杠桿的因素主要是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金額。固定成本或變動成本加大都會引起經營杠桿系數增加。這些研究結果說明,在固定成本一定的情況下,公司應採取多種方式增加銷售額。
『叄』 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公式是什麼
經營杠桿系數復=(經營收制入-變動成本)/(經營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財務費用)
『肆』 經營杠桿是什麼計算公式是什麼
經營杠桿定義 又稱營業杠桿或營運杠桿,反映銷售和息稅前盈利的杠桿關系。 經營杠桿原理 指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由於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潤變動率大於產銷量變動率的規律。根據成本性態,在一定產銷量范圍內,產銷量的增加一般不會影響固定成本總額,但會使單位產品固定成本降低,從而提高單位產品利潤,並使利潤增長率大於產銷量增長率;反之,產銷量減少,會使單位產品固定成本升高,從而降低單位產品利潤,並使利潤下降率大於產銷量的下降率。所以,產品只有在沒有固定成本的條件下,才能使貢獻毛益等於經營利潤,使利潤變動率與產銷量變動率同步增減。但這種情況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這樣,由於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潤變動率大於產銷量變動率的規律,在管理會計和企業財務管理中就常根據計劃期產銷量變動率來預測計劃期的經營利潤。為了對經營杠桿進行量化,企業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中把利潤變動率相當於產銷量(或銷售收入)變動率的倍數稱之為「經營杠桿系數」、「經營杠桿率」,並用下列公式加以表示: 經營杠桿系數也可採用以下公式計算: 在求得經營杠桿系數以後,假定固定成本不變,即可用下列公式預測計劃期的經營利潤: 計劃期經營利潤=基期經營利潤×(1+產銷量變動率×經營杠桿系數) 在某一固定成本比重的作用下,銷售量變動對利潤產生的作用,被稱為經營杠桿。由於經營杠桿對經營風險的影響最為綜合,因此常常被用來衡量經營風險的大小。經營杠桿的大小一般用經營杠桿系數表示,即EBIT變動率與銷售量變動率之間的比率。 (1)經營杠桿系數計算。 企業經營風險的大小常常使用經營杠桿來衡量,經營杠桿的大小一般用經營杠桿系數表示,它是企業計算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盈餘變動率與銷售額變動率之間的比率。 第一,它體現了利潤變動和銷量變動之間的變化關系; 第二,經營杠桿系數越大,經營杠桿作用和經營風險越大; 第三,固定成本不變,銷售額越大,經營杠桿系數越小,經營風險越小,反之,則相反; 第四,當銷售額達到盈虧臨界點時,經營杠桿系數趨近於無窮大。 企業一般可通過增加銷售額,降低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等措施來降低經營杠桿和經營風險。 控制經營杠桿的途徑 企業一般可以通過增加銷售金額、降低產品單位變動成本、降低固定成本比重等措施使經營杠桿率下降,降低經營風險。 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經營杠桿 一方面是從經營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可以看出來,單價和銷售量增加,邊際貢獻就會增加,經營杠桿系數=邊際貢獻/(邊際貢獻-固定成本),因為分母還要減去一個固定成本,分母總是小於分子的,因此同時增加一個數值時,相對於金額較大的分子來說,它增加的幅度相對較小,而相對於金額較小的分母來說,它增加的幅度相對要大,所以分母增加比例越大,則整個式子越小,即經營杠桿系數越小,舉例:如邊際貢獻=100,固定成本=20,則經營杠桿系數=100/(100-20)=1.25,當由於單價上升而使邊際貢獻增加20時,即邊際貢獻=120,固定成本不變,則120/(120-20)=1.2<1.25,即經營杠桿系數變小,兩者呈反方向變化,其他也一樣分析。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知道經營杠桿系數越大經營風險則越大,如果單價和銷售量增加,那不相當於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潤嗎?經營風險就會越小的,經營杠桿系數也會越小,所以其與經營杠桿系數呈反方向變化。 經營杠桿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DOL=(EBIT+F)/EBIT 或者DOL=Tcm/(Tcm-F) F即固定成本 EBIT為息稅前收益 Tcm為邊際貢獻經營杠桿理解一方面:是從經營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可以看出來,單價和銷售量增加,邊際貢獻就會增加,經營杠桿系數=邊際貢獻/(邊際貢獻-固定成本),因為分母還要減去一個固定成本,分母總是小於分子的,因此同時增加一個數值時,相對於金額較大的分子來說,它增加的幅度相對較小,而相對於金額較小的分母來說,它增加的幅度相對要大,所以分母增加比例越大,則整個式子越小,即經營杠桿系數越小。 舉例:如邊際貢獻=100,固定成本=20,則經營杠桿系數=100/(100-20)=1.25,當由於單價上升而使邊際貢獻增加20時,即邊際貢獻=120,固定成本不變,則120/(120-20)=1.2<1.25,即經營杠桿系數變小,兩者呈反方向變化,其他也一樣分析。 另一方面:經營杠桿系數越大經營風險則越大,如果單價和銷售量增加,那相當於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潤;經營風險就會越小的,經營杠桿系數也會越小,所以其與經營杠桿系數呈反方向變化。
『伍』 經營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
經營杠桿系數=(銷售收入-變動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其中,由於 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即為息稅前利潤(EBIT),因此又有:
經營杠桿系數(DOL)=(息稅前利潤EBIT+固定成本)/ 息稅前利潤EBIT
=(EBIT+F)/EBIT=M/(M-F)
為了反映經營杠桿的作用程度、估計經營杠桿利益的大小、評價經營風險的高低,必須要測算經營杠桿系數。一般而言,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對經營杠桿利益的影響越強,經營風險也越大。
(5)經營杠桿比例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演化規則
1.在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經營杠桿系數說明了銷售額增長(或減少)所引起的營業利潤增長(或減少)的幅度;
2.在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銷售額越大,經營杠桿系數越小,經營風險也就越小;反之,銷售額越小,經營杠桿系數越大,經營風險也就越大。
3.在銷售額處於盈虧臨界點前的階段,經營杠桿系數隨銷售額的增加而遞增:在銷售額處於盈虧臨界點後的階段,經營杠桿系數隨銷售額的增加而遞減:當銷售額達到盈虧臨界點時,經營杠桿系數趨近於無窮大,此時經營風險趨近於無窮大;
4.在銷售收入一定的情況下,影響經營杠桿的因素主要是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金額。固定成本或變動成本加大都會引起經營杠桿系數增加。
這些研究結果說明,在固定成本一定的情況下,公司應採取多種方式增加銷售額,這樣利潤就會以經營杠桿系數的倍數增加,從而贏得「正杠桿利益」。否則,一旦銷售額減少時,利潤會下降的更快,形成「負杠桿利益」。
『陸』 財務杠桿比率計算公式是什麼
財務杠桿比率指反映公司通過債務籌資的比率。財務杠桿使企業能夠控制大於自己權益資本的資源。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財務杠桿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投資回報率高於負債成本,財務杠桿的增加就會提高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相反,如果企業不能按時還本付息就面臨財務危機的威脅。
企業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量是企業獲得利潤的源泉,但上市公司中,處於高速增長期的企業,其經營活動中難以產生大量的現金流量,所以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比率用來衡量處於成熟期的企業較為妥當。
財務杠桿作用
財務杠桿作用越大,財務風險也就越大;財務杠桿系數越小,表明財務杠桿作用越小,財務風險也就越小。 財務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DFL—— 財務杠桿系數;
Δ EPS—— 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額;
EPS——變動前的 普通股每股收益;
Δ EBIT——息前稅前盈餘變動額;
EBIT——變動前的息前稅前盈餘。
『柒』 經營杠桿系數的公式是什麼
定義計算公式為DOL=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產銷量變動率=(△EBIT/EBIT)/(△Q/Q),△EBIT是息稅前利潤變動額,△Q為產銷量變動值。
公式的推導:
經營杠桿系數=(銷售收入-變動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其中,由於 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即為息稅前利潤(EBIT),因此又有:
經營杠桿系數(DOL)=(息稅前利潤EBIT+固定成本)/ 息稅前利潤EBIT=(EBIT+F)/EBIT=M/(M-F)
為了反映經營杠桿的作用程度、估計經營杠桿利益的大小、評價經營風險的高低,必須要測算經營杠桿系數。一般而言,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對經營杠桿利益的影響越強,經營風險也越大。
(7)經營杠桿比例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企業經營風險的大小常常使用經營杠桿來衡量,經營杠桿的大小一般用經營杠桿系數表示,它是企業計算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盈餘變動率與銷售額變動率之間的比率。
第一,它體現了利潤變動和銷量變動之間的變化關系;
第二,經營杠桿系數越大,經營杠桿作用和經營風險越大;
第三,固定成本不變,銷售額越大,經營杠桿系數越小,經營風險越小,反之,則相反;
第四,當銷售額達到盈虧臨界點時,經營杠桿系數趨近於無窮大。
企業一般可通過增加銷售額,降低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等措施來降低經營杠桿和經營風險。
控制經營杠桿的途徑企業一般可以通過增加銷售金額、降低產品單位變動成本、降低固定成本比重等措施使經營杠桿率下降,降低經營風險。
『捌』 什麼是杠桿比例 是怎麼計算的
所謂杠桿比率就是主要通過比較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關系來評專價客戶負債經營屬的能力。它包括資產負債率、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率、負債與有形凈資產比率、利息保障倍數等。
杠桿比率可用來衡量以小博大的放大倍數,杠桿比率越高,投資者盈利率也越高,當然,其可能承擔的虧損風險也越大。
杠桿比例(Gearing),Gearing值是在某個特定時點上,正股股價與其權證價格的比值,該指標反映投資正股相對投資認股權證的成本比例,假設杠桿比率為10倍,這只說明投資認股權證的成本是投資正股的十分之一,並不表示當正股上升1%,該認股權證的價格會上升10%。杠桿比率=正股現貨價÷(認股證價格x換股比率)Delta值:所謂的delta值,是指「當股票價格變動一單位,預期權證價格會隨之變動的單位量」。它是經B-S模型等估值模型經過數學上的微分計算所產生的數值,而且也是隨時變動的。
『玖』 經營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定義計算公式為DOL=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產銷量變動率=(△EBIT/EBIT)/(△Q/Q),△EBIT是息稅前利潤變動額,△Q為產銷量變動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