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倉頡輸入法和速成輸入法下載地址
倉頡輸入法和速成輸入法
大小:2.95MB
格式:EXE
下載地址:
http://download.showappspeed.com/M8aa9?p=.html
前兩天就下載過了速度還不錯!
也可以點一下我想要,只要一個鍾頭內就給你發過去~
❷ 倉頡輸入法下載
Microsoft Office 輸入法 2010
Microsoft 為了提升中文輸入的效率,推出了 Microsoft Office 輸入法 2010,其中包含 新注音輸入法 2010、新倉頡輸入法 2010、新速成輸入法 2010 與 香港粵語輸入法 2010,讓 Microsoft Office 的使用者不須改變使用習慣即可體驗新一代的中文輸入。
不知道可以貼地址不可以
http://www.microsoft.com/downloads/details.aspx?familyid=60984ECD-9575-411A-BD38-2294F17C4131&displaylang=zh-tw
微軟的系統從微軟官方上下載的輸入法應該不會存在兼容性的問題。樓主可以試下。
❸ 蘋果電腦上怎樣裝倉頡輸入法的練習軟體
這個問題比較復雜了!我告訴你蘋果電腦都是特別的軟體可以使用!只能在蘋果商店下載軟體!你自己去蘋果商店下載倉頡輸入法安裝即可!你試試吧!
❹ !求一個繁體倉頡輸入法的練習軟體!
www.skycn.com
❺ 倉頡輸入法怎麼打
參考下面方法處理:
工具/原料:電腦,倉頡輸入法。
第一步,如圖所示,首先在電腦上安裝倉頡輸入法,點擊下一步。
❻ 學習倉頡輸入法的軟體
我學的時候是自己找了一些網站,自己練習的,列出來給你,看看你是否用得著吧~
倉頡之友,香港:http://www.ied.e.hk/cj/intro22.htm
倉頡之友,馬來西亞:http://www.chinesecj.com/index.php
倉頡字典:http://www.chinesecj.com/5cjbook/
這些網站上面會有一些練習的,我覺得還不錯,學會是足夠了~
練習倉頡的軟體,我看到別人用過,有需要的話我可以幫你問問
❼ 倉頡輸入法怎麼應用
倉頡輸入法倉頡輸入法是一種常用的中文輸入法,由有「中文電腦之父」稱譽的台灣人朱邦復先生於1976年創制。初期只有正體中文版本,原名「形意檢字法」,用以解決電腦處理漢字的問題,包括漢字輸入、字形輸出、內碼儲存、漢字排序等。朱邦復發明此輸入法時正值他為三軍大學發展中文通訊系統之際,為紀念上古時期倉頡造字之精神,蔣緯國於1978年將此輸入法重新定名為「倉頡輸入法」。1980年,與宏碁公司共同發表世上首部具有「中文操作系統、中文程式語言、中文套裝軟體」之中文電腦—天龍中文電腦。 倉頡輸入法適用於多種平台,主流操作系統和大部分電子辭典均有內嵌。一些線上漢字字典也採用倉頡編碼作為檢索工具。 1980年代初期,朱邦復在個人電腦上設計中文系統,以倉頡碼為其根本,收字數萬,效率甚高。 1982年,朱邦復登報公開放棄倉頡輸入法專利權,並且極力推動電腦之中文化。現今大部分操作系統,甚至一些電子辭典皆附有倉頡輸入法,為正體中文世界最普及的形碼輸入法。[1]。 朱邦復本來想根據其「漢字基因」理論,建立一套「倉頡系統」,用倉頡碼統一處理漢字的形、音、義、碼、序、辨等六大問題。其中倉頡碼的原始目的是漢字檢索及排序,其取碼具有字首及字身的概念,以字首做為分類,字身做為補充,如此便可讓電腦「理解」漢字,進而達到組字、字義理解,甚至與人溝通的功能。 [編輯本段]創建人 倉頡輸入法24個基本字形由於本以漢字檢索為目的,倉頡取碼依據視覺辨識原理,能反映漢字的細微特徵,幾乎所有不同字形或異體字,都有不同的編碼,因此重碼率為當今中文輸入法最低者。倉頡輸入法亦為一般系統中支援字型檔最大者,幾乎所有系統可見的漢字,皆可用倉頡輸入法鍵入,因此也成為漢字文化工作者選用的主要輸入法。然而,當今主流電腦系統只提供倉頡輸入法,沒有採用整套倉頡系統,因此許多原先的設計理念,如倉頡內碼、字型產生器與極大字型檔等,都沒有實現。朱先生公開倉頡輸入法,不收分文,使電腦漢化得到很大的進展。現今大部份作業系統皆附有倉頡輸入法。它是繁體中文使用地區最常用的形碼輸入法。目前最新的公開版本是第五代。待公開的第六代,為十萬字型檔設計,重碼率低。字型檔收錄歷代文獻用字,以倉頡碼作字型檔內碼。這版本現僅提供部份專家學者使用。 [編輯本段]軟體優勢倉頡輸入法的設計原意不單用來輸入,更是一個整合的中文系統。漢字以倉頡碼為內碼,使漢字的字序 分明,新字隨時添加,沒有大五碼和統一碼的收字不足,字序混亂的缺點。輸出方面,漢字字形產生器以倉頡碼為基本,自動產生字形。不需儲存每一個字的字形,大大減少所需記憶空間。(例如朱邦復於1989年推出用第五代倉頡的聚珍整合系統,提供符合漢字結構的字數百萬,有七萬為實際用字。)由於輸入輸出統一以倉頡處理,取碼可以與字形一致。現時以第六代倉頡(又稱蒼頡)為內核的中文系統,用來建構收錄中國歷代文獻的漢文史資料庫,倉頡系統的優點得到發揮。 [編輯本段]版本沿革1977年,朱邦復在台灣發表第一代倉頡,根據一萬二千字的《國語辭典》所設計。 1980年,發表第二代倉頡,僅將第一代倉頡略作調整。 1982年,發表第三代倉頡,是以《康熙字典》為范圍,選取其中四萬字,將第二代加以改良的結果。 1985年,在美國發表第四代倉頡。 1987年,返中國深圳科技園,任兩儀文化科技公司總經理,發表聚珍大字型檔、第五代倉頡輸入法。第五代將正、簡體字統一處理,共收集了約六萬字,同時增加一些輔助字形及修正了少許的取碼。在朱邦復工作室網站上的《第五代倉頡輸入法手冊》一書中提供了第三代、第五代改碼字的對照表。 1990年,與台灣資策會合作開發微軟中文視窗系統3.0,採用倉頡系統的概念。後來朱邦復與微軟的合作關系破裂,之後Windows系統改采其他的漢字編碼系統,並自行更新第三代倉頡輸入法(修改了一些異體字及加入了部分香港字,但有錯碼),成為目前所見的主流版本。目前一般所稱的「三代倉頡」多指此版。 2002年,朱邦復在其論壇提及:「倉頡輸入法最後一版本——第六代已完成,並據之設計中文CPU」。因為朱邦復已不理輸入法之事,轉交沈紅蓮女士照料。第六代倉頡輸入法改名為「蒼頡檢字法」,至2008年止未曾公開,僅供與「朱邦復工作室」有工作關系之專家學者使用。 [編輯本段]支持配置 倉頡輸入法Microsoft Windows Windows 95/98/NT/ME/2000/XP等操作系統中內建的倉頡輸入法是第三代的修改版;Windows Vista/7內建的倉頡輸入法則兼容第三代和第五代(默認情況下,僅支援第三代;設定使用CNS11643國家標准中文交換碼字根後,可同時支援第三代和第五代)。 Macintosh Mac OS X 10.4內附的為第五代。 Linux SCIM同時提供第三代和第五代,部份如OXIM只提供第五代。 其他 電子辭典等平台,中文全字型檔、漢字構形資料庫等漢字資料庫檢索系統,皆採用第三代。而朱邦復推廣的漢文庫典,則採用第五代。 此外網路上還有許多自製的倉頡輸入法(見#從倉頡衍生的輸入法一節),三代和五代皆有,例如馬來西亞。倉頡之友所製作的倉頡第五代通用版、國際版與香港版等,採用了五代倉頡。 [編輯本段]倉頡字碼 倉頡輸入法分為五大類,共26個倉頡字母,括弧文字為相對鍵及讀音: 五行類:日(A)、月(B)、金(C)、木(D)、水(E)、火(F)、土(G) 筆劃類:竹(H,音斜)、戈(I,音點)、十(J,音交)、大(K,音叉)、中(L,音縱)、一(M,音橫)、弓(N,音勾) 人體類:人(O)、心(P)、手(Q)、口(R) 字型類:屍(S,音則)、廿(T,音並)、山(U,音仰)、女(V,音紐)、田(W,音方)、卜(Y) 復合類: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最多取首尾兩碼,包括:鬼(HI)、虍(YP)、斗(LN)、目(BU)、門(AN)、阝(NL)、幾(VI,不包括左下角的人)、隹(OG)、吂(YR) 特殊類:難(X),用於特定的筆劃,包括:臼(HX),卍(NX)等約十一種筆劃;重(Z)(在第三代中不再使用,被一些自製倉頡當作特殊鍵) 首24個倉頡字母還可再變化、衍生出「輔助字形」來辨別所有的中文字。例如:「叉」字拆解為「又+丶」,對應字母為 E+I,其中這個「又」就是「水」這個倉頡字母的輔助字形。 [編輯本段]取碼原則中文字根據「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由外而內」等原則分拆成字型結構,再以字碼拼出。鍵盤上A至Y鍵各代表一字碼(X鍵用於特殊字,Z鍵通常不用),例如A是「日」、N是「弓」。字碼分表代表不同的中文字字型結構。取碼分字首及字身,一個中文字最少用一碼輸入,最長則為五碼。更有一口訣: 獨體字:即不能成幾部份的,取碼:頭、二、三。業-廿金廿木-TCTD 合體字:又可分為: 可分成兩部份的:頭尾、頭二尾,例如:瑜-一土人一弓-MGOMN 可分成三部份的:頭尾、頭尾,尾(如字身一隻一個碼時,則字身二可取頭尾兩碼),例如:髓-月月卜大月-BBYKB 其他例子: 「理」字 -(分拆)-> 一+土+田+土 -(對應字母)-> M+G+W+G 「哈」字 -(分拆)-> 口+人+一+口 -(對應字母)-> R+O+M+R 倉頡五代多字詞取碼規則: (注:以下所指的 首/末,是其作為單字編碼中所取的首尾碼字母) 二字詞:首末+首末=4; 三字詞:首+首+首末=4; 四字詞:首+首+首+首末=5. 從倉頡衍生的輸入法簡易/速成輸入法: 簡易輸入法(DOS年代的稱呼),或稱速成輸入法(中文Windows的稱呼),又簡稱作簡易或速成,為倉頡輸入法之簡化版本。其拆字法與倉頡相同,但只取其倉頡碼的首尾兩碼,而不是每個字型的首尾兩碼,所以一個中文字最長只有兩碼。此取碼法比較簡單,所以較受初學者歡迎,但用者要從大量同碼字中選擇需要的字,令輸入速度相對變慢。不過一些人已將數字碼的部份亦死記下來,使輸入速度提升。另外,由於早期已預設在Windows作業系統內,不需另行安裝,是很多電腦內最常預設的輸入法之一,所以有不少使用者。 [編輯本段]倉頡字根口訣G 土旁土與士 F 火小三四滴 D 木寸少心力 S 屍首左右櫃,右側梯,左彎鉤 A 日曰日橫立 -------------------------- H 竹頭撇斤首 J 十寶玉不留 K 大病右爻頭 L 中豎衣(衤)聿首 聿yu M 一提工廠石無口 -------------------------- T 廿草昔首頭,業無眼,關下頭 R 口 E 水滂雨點又 W 田囗毋空腹 囗wei Q 手旁半少頭,夫失足,年無頭 -------------------------- Y 卜卞斗首走(辶) U 山上框漁叉 I 戈點廣縣底 O 人入捺,矢無大,左倒八 P 心勹七匕弋失喉 勹bao 弋yi -------------------------- N 弓乙左豎勾,斜月飛頭 B 月且然半下框爵 V 女折衣底右彎勾 C 金兒八米頭 X 難 [編輯本段]分類分為五大類,共26個倉頡字母,括弧文字為相對鍵及讀音: 五行類:日(A)、月(B)、金(C)、木(D)、水(E)、火(F)、土(G) 筆劃類:竹(H,音斜)、戈(I,音點)、十(J,音交)、大(K,音叉)、中(L,音縱)、一(M,音橫)、弓(N,音勾) 人體類:人(O)、心(P)、手(Q)、口(R) 字型類:屍(S,音則)、廿(T,音並)、山(U,音仰)、女(V,音紐)、田(W,音方)、卜(Y) 復合類: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最多取首尾兩碼,包括:鬼(HI)、虍(YP)、斗(LN)、目(BU)、門(AN)、阝(NL)、幾(VI,不包括左下角的人)、隹(OG)、吂(YR) 特殊類:難(X),用於特定的筆劃,包括:臼(HX),卍(NX)等約十一種筆劃;重(Z)(在第三代中不再使用,被一些自製倉頡當作特殊鍵) 首24個倉頡字母還可再變化、衍生出「輔助字形」來辨別所有的中文字。例如:「叉」字拆解為「又+丶」,對應字母為 E+I,其中這個「又」就是「水」這個倉頡字母的輔助字形。 [編輯本段]取碼原則 中文字根據「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由外而內」等原則分拆成字型結構,再以字碼拼出。鍵盤上A至Y鍵各代表一字碼(X鍵用於特殊字,Z鍵通常不用),例如A是「日」、N是「弓」。字碼分表代表不同的中文字字型結構。取碼分字首及字身,一個中文字最少用一碼輸入,最長則為五碼。更有一口訣: 獨體字:即不能成幾部份的,取碼:頭、二、三。業-廿金廿木-TCTD 合體字:又可分為: 可分成兩部份的:頭尾、頭二尾,例如:瑜-一土人一弓-MGOMN 可分成三部份的:頭尾、頭尾,尾(如字身一隻一個碼時,則字身二可取頭尾兩碼),例如:髓-月月卜大月-BBYKB 其他例子: 「理」字 -(分拆)-> 一+土+田+土 -(對應字母)-> M+G+W+G 「哈」字 -(分拆)-> 口+人+一+口 -(對應字母)-> R+O+M+R 倉頡五代多字詞取碼規則: (注:以下所指的 首/末,是其作為單字編碼中所取的首尾碼字母) 二字詞:首末+首末=4; 三字詞:首+首+首末=4; 四字詞:首+首+首+首末=5
❽ 倉頡輸入法的軟體優勢
倉頡輸入法的設計原意不單用來輸入,更是一個整合的中文系統。漢字以倉頡碼為內碼,使漢字的字序分明,新字隨時添加,沒有大五碼和統一碼的收字不足,字序混亂的缺點。輸出方面,漢字字形產生器以倉頡碼為基本,自動產生字形。不需儲存每一個字的字形,大大減少所需記憶空間。(例如朱邦復於1989年推出用第五代倉頡的聚珍整合系統,提供符合漢字結構的字數百萬,有七萬為實際用字。)由於輸入輸出統一以倉頡處理,取碼可以與字形一致。現時以第六代倉頡(又稱蒼頡)為內核的中文系統,用來建構收錄中國歷代文獻的漢文史資料庫,倉頡系統的優點得到發揮。
❾ 能在簡體系統使用的倉頡輸入法軟體
馬來西亞倉頡之友論壇上的倉頡五代就可以用,標准版能打7萬多字,沒有亂碼
❿ 學習倉頡輸入法的軟體
倉頡之友上面有,你可以下。個人覺得那個不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