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鐵碳相圖中杠桿原理的實驗意義是什麼
在簡單的二元系相圖中,恆溫連接線和液相線固相線有兩個焦點,處在連接線上任一點所代表的體系狀態都會發生兩相平衡,體系成分固定後,AB兩項成分分別是xbA和xbB,根據質量守恆,該溫度平衡的AB兩項的相對量。
AA(wA)=(xbB-xb)/(xbB-xbA),AB(wB)=(xb-xbB)/(xbB-xbA)。
杠桿定律由於質量守恆推導出來的,不一定平衡才滿足。無論系統是否平衡都應該滿足杠桿原理。
(1)在實驗中什麼是杠桿擴展閱讀
鐵碳合金相圖中有三個等溫過程,分別是包晶(線 HIB)、共晶(線 ECF)及共析(線 PSK)。
點H:δ鐵素體中,最大碳溶解度的點 點 I:包晶 δ+L → γ。
當鋼加熱或冷卻的時候,會出現一些特性不連續變化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幾點。
A1–線P-S-K,當碳含量>0.02%時,超過723°C時奧氏體會分解為珠光體。
A2–線M-O,加熱超過769°C(居里點)時會失去鐵磁性。
A3–線G-O-S,冷卻時會形成含碳量較少的鐵素體,從奧氏體中游離的碳會開始累積,直到溫度到723°C的共析溫度為止。
B. 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所用的器材有帶刻度的杠桿、鐵架台、鉤碼、線和【彈簧測力計】等。在實驗前,要先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是為了【便於測量力臂大小,同時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若在實驗過程中,杠桿左端偏高,則可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調節】,或【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杠桿所受的重力通過支點,從而可以不考慮杠桿的重力對其轉動的影響、便於從杠桿上測出或讀出力臂的長度】
C. 在實驗中如何調節杠桿平衡。
在沒掛鉤碼之前,調節杠桿尺的平衡用平衡螺母,
掛了鉤碼之後,就調節鉤碼的位置或者鉤碼的數量就行了,但要保持F1*L1=F2*L2的關系就能平衡了。
如果還沒有平衡就是實驗誤差!
D.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使杠桿傾斜放置的好處是什麼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杠桿需要保持水平平衡,其作用主要有兩點:
E. 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實驗前,一般要選擇質地均勻的杠桿,且支點選在杠桿的正中,其目的是
(1)杠桿重心在其支點處,杠桿重力的力臂為零,這樣就減小了杠桿的自重對實驗的影響;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
(2)從實驗數據看,F1=6N、L1=20cm、F2=4N、和L2=30cm,符合F1×L1=F2×L2,但卻不可以只根據這些數據得出結論,因為一次實驗獲得的數據有偶然性,不能反映普遍規律.
(3)設杠桿的一個小格代表L,一個鉤碼的質量為m,
杠桿平衡時,3mg×l1=2mg×l2,所以,l1=
2 |
3 |
8 |
3 |
F. 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如圖:①實驗時應先調節杠桿在  ...
①水平 ②4 ③6N |
G. 實驗中能繞一個什麼旋轉的棍子叫杠桿
一. 導入
講述:阿基米德的故事
問:要幫助阿基米德實現他的設想,我們要提供哪些最基本的條件?
二. 新授
1、杠桿三要素。
生討論回支點、長棍、用力點。
師:由此可見,要使木棍成為杠桿必須滿足三個要素:支點、動力點、阻力點。
將重物抬起來
師:根據大家的討論結果,想辦法利用繩子和木棍製作一種簡單機械,將重物輕易的抬起來。
學生實驗製作,記錄。
匯報交流。
交流小結:實驗中能繞一個支點旋轉的棍子就成為杠桿。
認識杠桿的三個點:動力點、支點、阻力點。
在自己的記錄表中標明杠桿的三個點。
2、怎樣使杠桿保持平衡
出示杠桿尺,簡單介紹。
提出探究任務:怎樣使杠桿尺保持平衡?
小組討論,涉及探究的方法過程並簡單記錄。
匯報交流,完善研究方法。
H.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在實驗時,使杠桿應在______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_.(2)若
(1)在實驗時,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力臂恰好沿著桿的方向,可以直接在杠桿上讀出力臂;
(2)由圖知,杠桿左端下沉,右端上翹,所以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
(3)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左L左=F右L右,左端=3×2=6,所以右端滿足鉤碼個數和格數乘積等於6便可,可以在第2個格上掛3個鉤碼或在第3個格上掛2個鉤碼;
(4)如果只用一組數據得到結論,偶然性太大,用同樣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實驗,得到三組不同的數據並進行分析,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尋找杠桿平衡的普遍規律;
(5)該同學只測量了一組數據便得出結論,結論具有片面性,同時力臂和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相加,應多測幾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故答案為:(1)水平;可以直接在杠桿上讀出力臂;(2)右;(3)將兩個鉤碼放在3格處(或將三個鉤碼放在兩格處);(4)為了尋找杠桿平衡的普遍規律;(5)不能只評一組數據得到結論,必須在多次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才能得出結論.
I.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在實驗時,使杠桿在______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_.(2)若實
(1)實驗時,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鉤碼懸掛位置到杠桿支點的長就是相應的力臂,讀取時非常方便;
(2)圖中杠桿的右側向上翹起,因此應向右調節平衡螺母,使這一側的力臂增大;
(3)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兩側力與力臂的乘積應相同,因此,可選擇在杠桿右邊3格處掛2個鉤碼;
(4)實驗中只進行一次實驗,數據具有偶然性,只有多次進行實驗,再總結出的規律才具普遍意義.
故答案為:(1)水平;能在杠桿上直接讀取力臂;
(2)右;
(3)在杠桿右邊3格處掛2個鉤碼;
(4)只進行一次實驗,數據具有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