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述1994人民幣匯率改革的主要內容
1994年:中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建立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市場,改進匯率形成機制。
人民幣匯率1994年以前一直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並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匯率並軌以後,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中國銀行,德意志銀行等七家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公布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貨幣的匯率,各銀行以此為依據。
(1)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的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2010年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我國國際收支狀況,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幾年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有序推進,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民幣匯率改革
B. 我國匯率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我國匯率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
1、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
2、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
3、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二、中國匯率制度的調控:
1、方式。
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參照一籃子貨幣、根據市場供求關系來進行浮動。這里的"一籃子貨幣",是指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籃子內的貨幣構成,將綜合考慮在我國對外貿易、外債、外商直接投資等外經貿活動占較大比重的主要國家、地區及其貨幣。參考一籃子表明外幣之間的匯率變化會影響人民幣匯率,但參考一籃子貨幣不等於盯住一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這將有利於增加匯率彈性,抑制單邊投機,維護多邊匯.
2、中間價。
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現階段,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0.3%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3%的幅度內浮動率穩定。
3、調整。
2005年7月21日19時,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作為次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中間價,外匯指定銀行可自此時起調整對客戶的掛牌匯價。這是一次性地小幅升值2%,並不是指人民幣匯率第一步調整2%,事後還會有進一步的調整。
因為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幣匯率水平在數量上的增減。這一調整幅度主要是根據我國貿易順差程度和結構調整的需要來確定的,同時也考慮了國內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的適應能力。
C. 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的只要內容
從2005年7月起,實行以一籃子貨幣為基礎,參考市場供求關系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D. 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的主要內容
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民幣匯率的形成、公布和調整。從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幣匯率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的浮動匯率制度。
E. 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是什麼
參考一籃子貨幣,實施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F. 現行的人民幣匯率制度的內容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基本內容
⒈人民幣匯率的形成、公布和調整。從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幣匯率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的浮動匯率制度。
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形成的價格,每日公布人民幣對美元交易的中間價,並參照國際外匯市場的變化.同時公布人民幣對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
外匯指定銀行和經營外匯業務的其他金融機構,根據中國民銀行公布的匯率和浮動范圍,確定對客戶的外匯買賣價格,辦理外匯買賣業務。
國家主要運用經濟手段,如貨幣政策調節外匯供求,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其中,中國人民銀行向外匯市場吞吐外匯是主要的手段之一。
為了使國內外有關方面及時了解人民幣匯價變動情況,新華社每日早晨用中、英、法三種文字報道人民幣匯價消息。
⒉人民幣匯率涉及的幣別。現行人民幣匯率掛牌的貨幣都是自由兌換貨幣。它包括澳大利亞元、奧地利先令、比利時法郎、加拿大元、丹麥克朗、德國馬克、新加坡元、瑞典克朗、瑞士法郎、英鎊、美元、芬蘭馬克、法國法郎、義大利里拉、日元、荷蘭盾、挪威克服香港元、澳門元、馬來西亞林克特、歐元等21種。以前我國曾公布雙邊協定項下使用的貨幣(如巴基斯坦盧比、伊朗里亞爾等)的牌價,由於目前雙邊協定逐步廢除,這一類貨幣的匯價已不再公布。
⒊人民幣匯率的標價方法。人民幣匯率採用直接標價法,即以一定單位的外幣(通常為100,個別也有1萬或10萬)為標准,摺合一定數額的人民幣來表示匯率的高低。外幣固定單位的大小依外幣的單位價值大小而定,例如,日元由於單位價值較小,為便於表示,則以10萬為單位表示。該標價法的特點是外幣數額固定不變,而摺合的人民幣數額經常調整。人民幣的數額增大,表示人民幣匯率降低,外幣匯率提高。
⒋人民幣匯率實行對外匯買賣雙價制。銀行買入外匯用買入價,賣出外匯用賣出價,買賣差價5‰炒作為銀行業務收入。銀行採用電匯、信匯、票匯賣出外匯時。使用同一匯率。但買入外匯匯票、旅遊支票等因考慮到銀行墊付資金,則銀行要另收7.5‰的貼息。外貿企業對外報價,當發生人民幣對外幣的折算時,出口要用買入價,進口要用賣出價折算。
⒌人民幣匯率實行現匯和現鈔買賣雙價制。現鈔也分為買入價和賣出價。由於銀行買入現鈔需運送到國外才能作為對外支付的手段,故銀行對買入的現鈔存在著運送、保險費和墊付利息等支出問題,所以買入外幣現鈔價格,要低於買入外匯價格的2%~3%,賣出外幣現鈔價格則與賣出外匯價格相同。
⒍遠期人民幣買賣。我國從1968年開始在對外貿易部分業務中採用人民幣對外計價結算,最初在港、澳地區試行,後來逐步推廣到歐洲、日本、美國和其他地區。為適應我國對外貿易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的需要,中國銀行1971年開始增加了遠期人民幣買賣業務。
目前可用奧地利先令、比利時法郎、加拿大元、丹麥克朗、德國
馬克、法國法郎、義大利里拉、日元、荷蘭盾、挪威克朗、瑞典克朗、
瑞士法郎、英鎊、美元、港幣等15種貨幣來買賣遠期人民幣。
中國銀行買賣遠期人民幣不用升水、貼水、平價表示,而是按即期匯率加收一定比例的遠期費。遠期費率根據西方國家貨幣行市的變動趨勢由中國銀行隨時調整。遠期人民幣買賣的交割期限有1,2,3,4,5,6個月6種,以貿易合同為准。超過6個月,可以申請展期,但最長不超過1年。交割期越長,遠期費率越高。
中國銀行總行營業部。香港中國銀行和倫敦中國銀行均辦理人民幣的遠期買賣。
希望採納
G. 2005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
核心內容有三條:
第一條就是我們這個匯率將來不再盯住一個單一的一種貨幣,即單一的美元了,而是參照一籃子貨幣,同時根據市場供求關系來進行浮動;
第二條就是人民幣匯率將是浮動的,而且浮動的區間也是合理的;
第三條就是根據對匯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測算,人民幣在2005年7月21日即日元兌美元升值2%。這一調整幅度主要是根據我國貿易順差程度和結構調整的需要來確定的,同時也考慮了國內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的適應能力
參考資料:《人民幣匯率改革外匯政策實務手冊》
H.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制度簡介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浮動匯率制度。當時施行的匯率機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匯率調控的方式。
二是中間價的確定和日浮動區間。
三是起始匯率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