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杠桿化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杠桿化

發布時間:2021-10-01 12:35:55

『壹』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中的「降」是指什麼

「降成本」,即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的成本。

「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並非改革制度,不屬於供給側改革的范疇,而屬於供給管理的范疇。因此,在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同時,還要做好供給管理。

「去產能」,即淘汰實體經濟的落後過剩產能。

「去庫存」,即減少房地產行業的庫存。

「去杠桿」,即降低政府的負債水平。

「降成本」,即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的成本。

「補短板」,即在一些被忽視或滯後領域增加有效供給。

(1)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杠桿化擴展閱讀:

改革措施

宏觀政策要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

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使二者相互配合,協同發力。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6年宏觀政策提出的具體要求,釋放出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的重要信號。

當前,世界經濟和貿易低迷、國際市場動盪對我國影響加深,與國內深層次矛盾凸顯形成疊加,實體經濟困難加大,宏觀調控面臨的兩難問題增多。

2015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通過加強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以結構性改革促進結構調整,實施穩定市場的有效措施,新的動能加速孕育形成,就業擴大、收入增長和環境改善給群眾帶來不少實惠。在此過程中,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功不可沒。

產業政策要准,准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

近年來,中國整體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發展正加快向第三產業主導的形態轉變。然而,在產業結構表現出顯著改善的同時,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第三產業的提升潛力仍然十分大。

與歐美等發達國家70%以上的第三產業比重相比,中國第三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份額仍然較低,還不到50%。

另一方面,中國工業體系中傳統工業較多,新興產業的增長難以彌補傳統工業的萎靡,內部結構矛盾十分明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這為中國未來的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指明了方向。

第三產業內部結構明顯改善,整體水平提升明顯,服務領域不斷拓展,逐漸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金融業與房地產業成為拉動第三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傳統服務業占第三產業比例下降,金融保險、計算機服務、物流配送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社會化養老、休閑旅遊、社區服務等新型服務業越來越受到關注。

微觀政策要活,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潛力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微觀政策要活」。如何做到靈活的微觀政策?就是要通過完善市場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消費者潛力,放活政策做活微觀經濟,充分釋放生產消費活力和內部增長潛能,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面。

微觀經濟是經濟形勢的「晴雨表」、發展的「推進器」,放活微觀政策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積蓄發展新動能的現實需求。做活微觀、提質增效對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中國經濟發展轉型升級至關重要。

微觀市場主體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是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的不竭源泉。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市場活力沒有得到充分激發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政府對市場主體干預得太多。因此,實現「微觀政策要活」政策目標的重要途徑就是要加快簡政放權,推動政府職能轉變。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轉變政府職能要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基本思路,將該放的放下去,將該管的事管好,將該服務的服務到位,真正做到「放水養魚」,激活微觀經濟。

『貳』 如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 要抓住居民消費升級產生新需求的機遇。隨著居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和中等收入階層的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將從模仿型、排浪式消費向個性化、多樣化消費轉變,逐步形成個性化、層次化、多元化的供給市場,並衍生出新的需求。中高端消費服務業如信息與互聯網產業、教育與培訓產業、體育與娛樂產業、健康與養老產業、文化與智慧產業、服務平台與社會化服務產業等將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

  2. 要抓住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機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傳統產業行業之間並購重組將會加快;另一方面,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業、航天航空、生物工程、新能源、環保節能、現代服務業等將獲得新發展,實現產業發展邁向中高端。

  3. 要抓住基礎設施領域新的發展機遇。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交通水利、地下管網、民生工程等基礎設施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差距,還有較大發展空間。加大對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投入和發展,不僅可以穩定增長,而且可以改善民生、擴大內需,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引擎之一,促進經濟中高速增長。

『叄』 什麼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什麼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杠桿化擴展閱讀

從中國政府改革的角度看,供給側改革可謂中國改革開放近40年時間里最深刻的一次政府功能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要求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上,多方面降低對中國經濟的供給約束,使產業、企業的自然活力非受限於作為公共政策供給方的政府約束。

參考資料

搜狗網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肆』 供給側結構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區別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四大要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15個字構成當前供給側改革重點任務,其中包括處置僵屍企業,化解房地產庫存,防控金融風險,降低企業成本和補充供給短板等具體方面。

『伍』 深化金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還是去杠桿

國企改革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部分關系密切,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也是改革的難點。「去產能和去杠桿的關鍵是深化國有企業和金融部門的基礎性改革」,足可以看出國企改革在改革事業中的重要位置。

『陸』 什麼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調整,在增加投資過程中優化投資結構、產業結構開源疏流,在經濟可持續高速增長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6)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杠桿化擴展閱讀

改革措施

1、宏觀政策要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

2、產業政策要准,准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

3、微觀政策要活,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潛力

4、改革政策要實,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

5、社會政策要托底,守住民生保障的底線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

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

『柒』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去杠桿是指什麼

金融
貸款

『捌』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去杠桿 企業怎麼做

戰術上主要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參考:http://pinglun.eastday.com/p/20151223/u1ai9150380.html

『玖』 如何正確認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去產能的關系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今後一個重要的任務,主要是三個方面:一個是化解過剩產能,二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三是新興產業的支持和培育。供給側改革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重點任務是五項,就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供給側的改革是根據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從現實出發做出的一個重大部署。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通過改革的辦法來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的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改善供給質量,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重點任務是五項,就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去產能方面,准備先從鋼鐵和煤炭兩個行業入手,因為鋼鐵和煤炭現在產能過剩的情況比較突出。至於僵屍企業的處置,各地就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它的范圍,採取具體措施,中央也會有一定的支持政策,來推動化解過剩產能和處置僵屍企業。 去庫存方面,關鍵還是房地產庫存,特別是三、四線城市。昨天發布的消息應該是個利好消息,對去庫存會起到促進作用,現今也正在鼓勵新市民購房,推動保障房的建設,特別是貨幣化安置的政策。貨幣化就是享受保障房的這些群體,政府不一定去蓋保障房,可以把現有存量的商品房收購集中起來,再安排給這些需要有保障性住房或者棚戶區改造的群體,通過一系列的措施,來化解房地產的庫存。 去杠桿方面,主要是企業的杠桿,從金融系統一直到企業,都會非常穩妥地來處置。 降成本方面,現已在調查制定方案,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另外還有不合理的收費,還有其他一些過重的企業負擔,都要降下來。 補短板方面,主要是通過加大投資的力度來補短板,促進結構的調整。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今後一個重要的任務,主要是三個方面,一個是化解過剩產能,二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三是新興產業的支持和培育。

閱讀全文

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杠桿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企業貸款目標 瀏覽:140
江西省旅遊集團借殼上市 瀏覽:742
中國msci的股票 瀏覽:59
遼寧遠東集團董事長 瀏覽:869
醫院股份合作可行性報告 瀏覽:948
2016年2月17日美元匯率 瀏覽:321
回租融資租賃 瀏覽:9
美國摩根銀行的外匯平台 瀏覽:282
固定匯率接標價法 瀏覽:920
安利傭金分配製度比較 瀏覽:470
杠桿閱讀術的意思 瀏覽:620
外匯mt4紅色代表賺錢嗎 瀏覽:912
三峽銀行近期理財產品 瀏覽:547
2014年12月港幣匯率是多少 瀏覽:633
金融機構錄音錄像自查報告 瀏覽:185
鋼材買賣個人傭金合同範本 瀏覽:882
87年黃金價格 瀏覽:440
國家外匯管理局境外管理辦法 瀏覽:429
企業融資網湖北 瀏覽:392
2017萬達集團最新新聞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