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購匯匯率,結匯匯率,結鈔匯率分別是什麼意思
1、結匯匯率一般指結匯率
政府金融當局一般會區分不同持匯對象和外匯來源,給予全部結回匯、部分結匯、全答部自留的不同處理辦法。結匯率即自的外匯占外匯總收入的比率。計算公式如下:結匯率=(結匯額÷外匯收入總額)×100%
2、購匯匯率:用人民幣購買外匯時的兌換比率。
比如我們想買入外匯100萬美元,當前的匯率現匯買入價是6.66的話,那麼我們需要用666萬人民幣來購買。
3、結鈔匯率:你把手中的現金賣給銀行的匯率。購匯往往比結匯匯率高一點,銀行要賺這個差價。
(1)美元結售匯匯率擴展閱讀:
境內居民出境旅遊、探親、考察、就醫、留學、培訓、勞務、定居等,都可以到銀行申請購匯。最新政策規定,每人每年有5萬美元等值的購匯額度,在年度額度內可以一次或分次購匯。市民只需口頭申報購匯用途,憑本人的真實身份證明就可以直接辦理。
如果要辦理超額度的購匯,超出部分則需要提供相關的真實性證明材料,並且所購外匯的總額不得超過證明材料上標注的金額。
㈡ 美元結匯/購匯需要做匯兌損益嗎
是否都按月頭匯率入賬?
不一定。外幣入賬的匯率有兩種情況:1)按合同匯率;2)按入賬日匯率。
美元購匯,結匯時,是否還要根據月末匯率再進行一筆匯兌損益調整?
需要,因為入賬日匯率一般情況下與結匯或購匯日的匯率都會有差異,這些差異即是你的匯兌損益。
每個月月末都沒做匯兌損益調整的?
每個月月末應該做匯兌損益調整,因為月末是報表日,而報表日應該按記賬本位幣(人民幣)做表,外幣差額應該調整,這樣才能真實反映報表日的貨幣資金。
㈢ 美元對人民幣匯率 結匯時是按買入價還是賣出價
美元兌換人民幣屬於結匯行為,結匯應當參考買入價,如果是人民幣兌換美元的購匯行為,就應該參考賣出價了
㈣ 美元外匯結匯銀行怎麼結算人民幣匯率
在外匯結算中,銀行外匯牌價都會有不同的價格顯示,各大銀行的人民幣即期外匯牌價分別就有:現匯買入價、現鈔買入價、賣出價、匯買匯賣中間價,而且在不同的時間段會刷新一次,大概是幾分鍾左右就更新一次,從發布時間的更新頻率就知道每個銀行的匯率更新情況,有些銀行還會有折算價、中間價等,不過也只是名稱的叫法不同。很多沒接觸過外匯結算的朋友都不清楚這些名稱到底有什麼含義,為什麼去銀行兌換外匯或者結算外匯的時候,不是自己認為的那個高的匯率,而是另外一個低的匯率呢? 不僅是沒接觸過外匯結算的朋友不知道其中含義,實際上,即使是那些長期做外貿生意、進出口的工廠或貿易公司,有時候他們也都不太明白到底自己在做外匯結算的時候,銀行是以哪個匯率來計算自己的外匯和人民幣的兌換結算。 天捷國際長期操作進出口貿易,也經常需要到銀行櫃面做結匯、付匯等非現金業務,通過收匯結匯付匯的接觸過程中,慢慢了解其中的含義。 下面就幾個常用的名稱做一些比較簡單易懂的解釋,這種簡單易懂的解釋也是我們經常對客戶講解的一個方式,客戶一聽就能明白其中道理。 首先,我們來研究什麼是銀行的「現匯買入價」、「賣出價」,這兩個基礎的搞清楚了,其他就沒啥難懂的了。 我們來做個場景設定:把銀行當成是一個賣家,而你是一個買家,銀行和你進行一個交易,你們之間買賣的東西是——貨幣,貨幣可以是美金、人民幣或其他貨幣。當你去找銀行買貨幣的時候,銀行作為賣家,他賣貨幣,他是需要賺取一定的利潤的,所以是由銀行制訂的價格,是以銀行為中心所制訂的價格,不是由買家來制訂的價格,所以這個時候,銀行賣給你貨幣的時候價格,就是指「賣出價」,而當銀行想買入貨幣的時候,他當然是低買高賣才能有利潤,所以,當你將貨幣賣給銀行的時候,實際上是相當於銀行跟你買入貨幣,由於這個價格也是由銀行制訂的,所以,銀行是以「買入價」向你購買貨幣,而不是說你賣出貨幣給銀行,很多朋友就是被搞在這個地方,弄糊塗了,為什麼每次去結匯美金或者歐元,都是那個低的「買入價」,而不是那個高的「賣出價」來結算外匯,歸結起來就一句話,因為那個是以銀行為中心制訂的買入和賣出價格,而不是以你為中心來確定的,再舉個例子,你要跟銀行買外匯進行外匯支付到國外,這個時候,以銀行為中心,他就是「賣外匯」給你,當然就是以賣出價跟你結算。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現鈔買入價」,「現匯買入價」。有人會問,為什麼同樣一種貨幣,「現鈔買入價」會比「現匯買入價」低呢?其實,道理也簡單,現鈔是現實的貨幣兌現,而現匯是賬面的兌現,現鈔是實打實的貨幣體現,現匯則是看的見但摸不著的一個金額,且更顯得虛擬化,銀行提現或者兌換現鈔給你,他就需要准備大量的現金給你結匯兌現,手續麻煩,操作繁雜,比起直接將錢劃進劃出你的銀行賬戶的操作要復雜得多,這些都是要增加人工成本和操作步驟,而且,現鈔你拿走就是你的了,而現匯畢竟還是放在銀行,只要你的賬戶歸銀行管理,你的賬戶裡面的錢也是歸銀行管理的,想得通就好。 至於「匯買匯賣中間價」,這個就簡單多了,其實,這個基本和銀行結算業務沒什麼大的關系,匯買、匯賣中間價就是銀行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平均值,它一般是用來進行分析與研究外匯行情的,所以在外匯結算業務上,你基本不需要用到這個價格,銀行也不會用這個價格和你做交易,在銀行的貨幣買賣中,這個中間價毫無意義,只是作為一個標准參考數據而已,想通就好。有些銀行還有「折算價」、「基準價」等名稱,實際上也和「匯買匯賣中間價」一樣意思,只是一個參考的基準。
㈤ 結售匯兌換的美元怎麼兌換人民幣
匯率是不斷變化的,使用時請參考自身所需當日當時匯率,在銀行櫃台和網銀上兌換時依據的是當時的實時報價。
貨幣兌換
1美元=6.5790人民幣元
1人民幣元=0.1520美元
數據僅供參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 更新時間:2016-02-02 13:10
㈥ 到銀行換美元匯率是怎麼確定的
看賣出價和買入價,換美元是賣出價。
1、美金換人民幣看當日買入價,反之看賣出價。
2、「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是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各地區)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種貨幣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從短期來看,一國(或地區)的匯率由對該國(或地區)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所決定。外國人購買本國商品、在本國投資以及利用本國貨幣進行投資會影響本國貨幣的需求。本國居民想購買外國產品、向外國投資以及外匯投機影響本國貨幣供給。在長期中,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產率。
㈦ 為什麼國內銀行對美元結匯的匯率和中間價匯率相差那麼大
通常說的中間價有兩個概念:1、央行中間價;2、市場匯率中間價。
央行中間價是指每日上午9:15分央行公布的當天市場基準價,由於之前該價格一直稱央行中間價,所以這個稱謂一直延續下來。其實用央行基準價這個說法可能會更合適。央行中間價是由央行決定的,其作用是用於限制外匯交易中心當天匯率成交的范圍,目前央行規定外匯交易中心當日美元對人民幣匯率不得超過央行中間價的上下2%。央行中間價可以完全脫離市場匯率。目前市場匯率在6.2050左右,而央行中間價只有6.1547,因此央行中間價是個不可成交價,普通投資這無需關心這個價格。
市場匯率中間價:指的是某一時刻市場買入價和賣出價之和除以2的價格,市場中間價表示的是市場某一時刻的實時價格,屬於可成交價。
結論:央行中間價是央行的一個匯率調控價格,並非是一個市場可成交價,因此與市場的美元結匯或售匯價會出現較大幅度的偏離。
㈧ 美元結匯匯率
你肯定記錯了,
應該是買入價折算.
你可以多問幾家銀行,
應該能分辨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