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各種雙邊匯率的加權平均是什麼意思
一國貨幣同另一國貨幣的名義匯率,即雙邊匯率.如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人民幣與日元的匯率.
這與有效匯率相對應,有效匯率是各種雙邊匯率的加權平均,權數以一國主要貿易夥伴在其對外貿易中所佔的比重而定。
Ei =∑aiei ( 其中a1+a2+…+an=1,0<ai≤1 )
Ei―有效匯率; ai―第i國在一國對外貿易總額中所佔的比重,即權數; ei―國貨幣同第i國貨幣的名義匯率,即雙邊匯率。
『貳』 什麼是加權平均匯率什麼是當前平均匯率
1、加權平均關稅率,是指每種商品的關稅稅率都以該商品在總進口額中所佔比重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
2、「平均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是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各地區)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種貨幣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從短期來看,一國(或地區)的匯率由對該國(或地區)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所決定。外國人購買本國商品、在本國投資以及利用本國貨幣進行投資會影響本國貨幣的需求。本國居民想購買外國產品、向外國投資以及外匯投機影響本國貨幣供給。在長期中,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產率。
『叄』 什麼是貿易加權名義匯率和雙邊名義匯率
貿易加權名義匯率(Trade-weighted exchange rates) 根據一國各貿易夥伴的相對貿易量,給它的幣值進行加權,來評估該國貨幣是否堅挺的一種方法。舉例來講,如果一國的大部分貿易是與日本進行的,那麼該國貨幣對日元的比值變動,在計算總體匯率價值時,將佔有較大的比重。這個總體價值一般用一個指數水平表示,每天都在變化。
雙邊名義匯率是指外匯市場上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牌價,我覺得應該就是我們一般所見到的那個匯率值。
『肆』 什麼是加權價,加權價怎麼計算
加權價就是總金額除以總數量所得的價格,不是幾種價格相加的簡單平均價,是加了數量這個權數的平均價。
1、注釋:
英文:weighing 要理解加權是什麼意思,首先需要理解什麼叫「權」,「權」的古代含義為秤砣,就是秤上可以滑動以觀察質量的那個鐵疙瘩。《孟子·梁惠王上》曰:「權,然後知輕重。」就是這意思。 例子:學校算期末成績,期中考試佔30%,期末考試佔50%,作業佔20%,假如某人期中開始得了84,期末92,作業分91,如果是算數平均,那麼就是(84+92+91)/3=89; 那麼加權處理後就是84*30%+92*50%+91*20%=89.4,這是在已知權重的情況下; 那麼未知權重的情況下呢?想知道兩個班的化學加權平均值,一班50人,平均80,二班60人,平均82,算數平均是(80+82)/2=81,加權後是(50*80+60*82)/(50+60)=81.09.還有一種情況類似第一種也是人為規定,比如說你覺得專家的分量比較大,老師其次,學生最低,就某觀點,滿分10分的情況下,專家打8分,老師打6分,學生打7分,但你認為專家權重和老師及學生權重應為0.5:0.3:0.2,那麼加權後就是8*0.5+6*0.3+7*0.2=7.2,而算數平均的話就是(8+6+7)/3=7
2、權數
統計學認為,在統計中計算平均數等指標時,對各個變數值具有權衡輕重作用的數值就稱為權數. 例子:求下列數串的平均數 3、4、3、3、3、2、4、4、3、3、 一般求法為(3+4+3+3+3+2+4+4+3+3)/10=3.2 加權求法為(3×6+4×3+2×1)/(6+3+1)=3.2
3、加權法:
其中3出現6次,4出現3次,2出現1次.6、3、1就叫權數。這種方法叫加權法。 一般說的平均數,就是把所有的數加起來,再除以這些數的總個數。表示為: (p1+p2+p3+…..+pn)/n; 但有的數據記錄中有一些相同的數據,在計算的時候,那一個數有幾個相同數,就把這個數乘上幾,這個幾,就叫權,加權,就是乘上幾後再加。平均數還是要除以總個數。 還是以上面的各個數為例: 它們每個數都有一些相同數,表示為:k1,k2,k3…….kn; 加權平均的公式是:(k1p1+k2p2+k3p3+……knpn)/n
加權平均法是指標綜合的基本方法,具有兩種形式,分別為加法規則與乘法規則。
加權平均法又稱「綜合加權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以當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作為權數,去除當月全部
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
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月初結存貨成本+本月購入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購入存貨數量)
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本期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期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或 =期初存貨成本+本期收入存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
加權平均法,在市場預測里,就是在求平均數時,根據觀察期各資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別給以不同的權數加以平均的方法。
其特點是:所求得的平均數,已包含了長期趨勢變動。
加權平均法的優缺點、
這種方法適用於前後進價相差幅度不大且月未定期計算和結轉銷售成本的商品。
優點:只在月末一次計算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而且在市場價格上漲或下跌時所計算出來的單位成本平均化,對存貨成本的分攤較為折中。
缺點:不利於核算的及時性;在物價變動幅度較大的情況下,按加權平均單價計算的期末存貨價值與現行成本有較大的差異。適合物價變動幅度不大的情況。這種方法平時無法從賬上提供發出和結存存貨的單價及金額,不利於加強對存貨的管理。為解決這一問題,可以採用移動加權平均法或按上月月末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計算。
舉例
A雞蛋34元一個,買了10個,B雞蛋45元一個,買了20個,問買了A雞蛋和B雞蛋的平均價格是多少?
這時肯定不能用算術平均,直接(34+45)/2,因為他們買的數量不一樣,因此要計算他們的平均價格,只能用所買的數量作為權數,進行加權平均:
(34×10+45×20)/(10+20)= 1240 /30 = 41.33元/個
移動加權法是一種存貨成本核算方法也稱移動平均法指本次收貨的成本加原有庫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貨數量加原有存貨數量,據以計算加權單價,並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
如貨品的存貨計價方法為移動加權平均法,貨品的加權價,即倉庫的實際成本單價,其計算公式如下:
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期初結存存貨成本+本期購入存貨的總成本)/ (期初結存存貨的數量+本期購入存貨總數量)
新增貨品時,此加權價需手工錄入。如日後該貨品發生了經濟業務,系統將按照上述的計算公式進行自動計算貨品的加權價。
『伍』 什麼是有效匯率
有效匯率是一種加權平均匯率,通常以對外貿易比重為權數。有效匯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指標,通常被用於度量一個國家貿易商品的國際競爭力,也可以被用於研究貨幣危機的預警指標,還可以被用於研究一個國家相對於另一個國家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在具體的實證過程中,人們通常將有效匯率區分為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一國的名義有
效匯率等於其貨幣與所有貿易夥伴國貨幣雙邊名義匯率的加權平均數,如果剔除通貨膨脹對各國貨幣購買力的影響,就可以得到實際有效匯率。實際有效匯率不僅考慮了所有雙邊名義匯率的相對變動情況,而且還剔除了通貨膨脹對貨幣本身價值變動的影響,能夠綜合地反映本國貨幣的對外價值和相對購買力。目前,通行的加權平均方法包括算術加權平均和幾何加權平均兩類。在測算有效匯率時,研究人員往往根據自己的特殊目的來設計加權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樣本貨幣范圍和貿易權重等相關參數,得出的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
『陸』 什麼是貿易加權匯率
貿易加權匯率
根據一國各貿易夥伴的相對貿易量,給它的幣值進行加權,來評估該國貨幣是否堅挺的一種方法。舉例來講,如果一國的大部分貿易是與日本進行的,那麼該國貨幣對日元的比值變動,在計算總體匯率價值時,將佔有較大的比重。這個總體價值一般用一個指數水平表示,每天都在變化。
『柒』 什麼是美元加權指數
衡量美元購買力的指數,根據美元兌主要貨幣的匯率進行加權平均計算的
『捌』 什麼是加權
「加權」是指:不同測量值乘以其對應的權重或系數。
權是指通過測量值精度的所取的權重,測量值的精度越高,權越大。
加權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使樣本更好的反映總體特徵。因為一般的調查數據都是分層等概率隨機抽樣,各個層代表的總體是不一樣的,所以需要加權。
(8)什麼是一種加權匯率擴展閱讀
「加權」在會計學中的應用:
加權平均法,在市場預測里,就是在求平均數時,根據觀察期各資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別給以不同的權數加以平均的方法。
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月初結存貨成本+本月購入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購入存貨數量)
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本期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期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或=期初存貨成本+本期收入存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