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初中物理杠桿測密度

初中物理杠桿測密度

發布時間:2021-10-03 15:55:59

杠桿測量物體密度問題(利用杠桿自身重力)

分析:
假設杠桿粗細均勻,長為L,自身重G,待測物體積為V,密度為ρ;
「物體第一次不浸入水中」:
將待測物掛在杠桿一端,調節支點在距待測物端L1處杠桿恰好平衡,
則有: ρgVL1=G(L/2-L1)……①
「(待測物)第二次浸沒(水中)」:
調節支點在距待測物端L2處杠桿恰好平衡,
則有: (ρ-ρ水)gVL2=G(L/2-L2)……②
②÷①後可求得ρ=ρ水L2(L-2L1)/[L(L2-L1)]

② 有沒有一些關於初二物理杠桿計算題的題目

1.一把桿秤不計自重,用來稱質量是2 kg的物體,提紐到秤鉤距離是4 cm,秤砣質量是250 g,秤砣應離提紐多遠,秤桿才平衡?若秤桿長60 cm,則這把秤最大能稱量多少千克的物體?
2.如果已知彈簧秤對杠桿拉力的力臂與鉤碼對杠桿拉力的力臂之比為7∶3,彈簧秤的讀數是4.2 N,杠桿重力忽略不計,那麼鉤碼多重?

3.
某工地在冬季水利建設中設計了一個提起重物的機械,如圖是這個機械一個組成部分的示意圖.OA是個鋼管,每米長受重力為30牛頓;0是轉動軸;重物的質量m為150千克,掛在B處,0B=1米;拉力F加在A點,豎直向上.取g=1 0牛/千克.為維持平衡,鋼管OA為多長時所用的拉力最小?這個最小拉力是多少?

12、小華用一根長6米、半徑7.5厘米的均勻粗木棒為爸爸設計了一架能搬運柴草的簡易起重機(如圖所示)。他把支架安在木棒的1/4長處,每捆柴草重1000牛,為了使木棒平衡以達到省力的目的,他又在另一端吊一塊配重的石頭,請你算出這塊配重的石頭應有多重?(木棒密度0.8103千克/米3,g取10牛頓/千克。)

13、為保證市場的公平交易,我國已有不少地區禁止在市場中使用桿秤。桿秤確實容易為不法商販坑騙顧客提供可乘之機。請看下例。
秤砣質量為1千克,秤桿和秤盤總質量為0.5千克,定盤星到提紐的距離為2厘米,秤盤到提紐的距離為10厘米(圖9)。若有人換了一個質量為0.8千克的秤駝,售出2.5千克的物品,物品的實際質量是多少?

14、如圖所示,一輕質杠桿OA可繞O點無摩擦轉動,A端用繩子系在豎直牆壁的B點,在杠桿的C點懸掛一重為20N的物體,杠桿處於水平靜止狀態.已知OA長為1250px,OC長為750px,∠OAB=30º.
(1)請在圖中畫出繩子對杠桿拉力F的力臂.
(2)拉力F的大小是多少?

15、某科學興趣小組利用硬棒(質量一可忽略不計)、細線、若干已知重力的物體、刻度尺等器材來研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如圖所示,在 C 處掛一待測物體 B ,當重為 8 牛的物體 A 掛在 D 處時,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用刻度尺測得 OC 為 6 厘米, OD 為 18 厘米。
( 1 )此時物體 B 的重力是多少牛?
( 2 )保持 O 點位置和物體 A 的重力不變,在 C 處掛上不同重力的物體,移動物體 A 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分別在 OE 上標出相應的重力值所對應的刻度,就製成了一根能直接讀出待測物體重力的杠桿。問該杠桿的刻度是否均勻?請說明理由。

16、圖20為用道釘撬來撬鐵路枕木上道釘的圖片,若阻力F2為1500N,根

③ 初中物理巧測密度怎麼做 不用量筒,用浮力.杠桿等測 36題位置上的.不是那個大實驗

應該還有砝碼吧,如果有,則如下:
先用砝碼、杠桿和被測物,利用天平原理,測出被測物質量為m1;
將被測物浸入水中,使其處於懸浮狀態,同樣利用天平原理測出此時質量為m2;
懸浮狀態時:G1-G2=F浮 G1=m1*g G2=m2*g F浮=m排水*g
即:m1*g-m2*g =m排水*g
即:m1-m2=m排水 m排水=水的密度*V水 V水=V被測物
即:V被測物=V水=(m1-m2)/水的密度
即:被測物的密度=m1/(m1-m2)/水的密度
即:被測物的密度=m1*水的密度/(m1-m2)
即:被測物的密度=m1/(m1-m2)

④ 初中物理杠桿知識點是什麼

杠桿受力有兩種情況:

1、杠桿上只有兩個力:

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2、杠桿上有多個力:

所有使杠桿順時針轉動的力的大小與其對應力臂的乘積等於使杠桿逆時針轉動的力的大小與其對應力臂的乘積。這也叫作杠桿的順逆原則,同樣適用於只有兩個力的情況。

(4)初中物理杠桿測密度擴展閱讀:

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沒有任何一種杠桿既省距離又省力

1、省力杠桿

L1>L2,F1<F2,省力、費距離。

如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開瓶器,軋刀,動滑輪,手推車 剪鐵皮的剪刀及剪鋼筋用的剪刀等。

2、費力杠桿

L1<L2,F1>F2,費力、省距離。

如釣魚竿、鑷子,筷子,船槳裁縫用的剪刀 理發師用的剪刀等。

3、等臂杠桿

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

如天平、定滑輪等。

⑤ 測量密度的幾種方法 利用浮力的三種規律測量 利用杠桿測量

②測體積可以用刻度尺(測長度再計算)、量筒和水(排水法)、彈簧秤和水(浮力法)。
③最後利用
ρ=m/v
得出結果
測固體密度方法小結

⑥ 初中物理 下面這幾類都是怎麼求密度的求詳細。

利用杠桿平衡條件測固體密度

【目的和要求】

利用杠桿平衡條件測定固體的密度,進一步熟悉杠桿;練習靈活運用杠桿平衡條件和阿基米德定律。

【儀器和器材】

待測密度的石子,金屬,陶瓷片,杠桿及支架,細線,鉤碼3個(J2106型),刻度尺,玻璃杯,水。

【實驗方法】

1.把杠桿的中點懸掛在支架上。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用細線將石子拴好,把石子m1碼m2分別掛在杠桿的兩邊,改變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3.分別量出動力臂L1阻力臂L2,由杠桿平衡條件算出石子的質量:m1gl1= m2gl2



4.在玻璃杯內盛水,將石子浸沒水中,L1固定不變,改變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5.量出鉤碼所掛處與支點的距離L2,由杠桿平衡條件得出(mg1-F)l1= m2gl2,其中F為石子浸沒水中所受浮力,由阿基米德定律知道,代入前式,求得石子的體積V。

6.由公式求出石子的密度。

7.將石子換成金屬、陶瓷片,重做上述實驗,分別求出金屬和陶瓷的密度。把實驗數據及計算結果填入表1.20-1中。

名稱
鉤碼質量m1(千克)
動力臂L1(米)
阻力臂L2(米)
物體質量m1(千克)
物體浸沒水中時鉤碼力臂L'(米)
物體所受浮力F(牛)
物體體積V(米3)
物體密度 (千克/米3)

石子

金屬

陶瓷

【注意事項】

玻璃杯內的水要能浸沒物體且不溢出,物體與杯子不能接觸。

【參考資料】

一、利用杠桿平衡條件測固體密度的另一種計算方法

實驗步驟和方法與前相同。

當第一次杠桿平衡後,

m1gl1= m2gl2

則待測物體浸沒水中,杠桿重新平衡後

由(2)÷(1)得

將代入式,其中為待測物體的密度,V為它的體積,則。

每次實驗時,只要測出L2和L'2,再代入(4)式中,即可求得所測物體的密度。水的密度是已知的,。

二、用杠桿「稱」液體的密度

找根寬度、厚薄比較均勻的直木條(長約50厘米),中點用支架支起或者用線吊起。將已知密度P的重物G和任意平衡物P分掛在兩邊(圖1.26-3),調節它們的懸掛位置,使杠桿平衡,則

Ga=Pb

保持重物G位置不變,將G全都浸入被測液體中,調節P的位置使杠桿平衡,則

將代入(l)、(2),並且將(2)÷(1)得,

欲測液體密度,每次實驗,只需量出b和c的長度,然後代入上式,即可求出被測液體的密度。

密度和浮力都是初中物理力學的重要內容。利用浮力來測量物質密度涉及到密度、浮力等多個知識和稱質量、測體積、求浮力等多個過程,綜合性強,難度較大。此類實驗不僅關注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更注重提升學生實驗創新能力和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整合、應用能力,是中考命題熱點之一。筆者在教學中做了如下歸納,請各位同行斧正。

一、利用浮力測固體質量的質量
原理:根據物體漂浮在液面上時,F浮=G物=m物g,而F浮=液gV排,只要能測物體漂浮時的浮力,通過等量代換就能間接算出物體的質量,然後根據=m/v,求得待測物的密度。對於不能漂浮的物體,要創造條件使其漂浮。

方法:等量代換 公式變形 充分利用漂浮F浮=G物的特點

二、利用浮力測固體物質的體積

原理:根據F浮=液gV排 得V排=,浸沒時V排=V物,測出其浸沒時受到的浮力,可計算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即為物體體積。

方法:等量代換 公式變形 充分利用浸沒V排=V物的特點

⑦ 初二物理密度所有公式

密度的公式 :ρ=m/V (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 V表示體積)

密度公式變化:m=ρV 、 V=m/ρ

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用字母m 表示,質量的國際單位是千克(kg)。

體積是物件佔有多少空間的量。用字母v表示,體積的國際單位制是立方米(m^3)。

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字母ρ表示,密度的國際單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

(7)初中物理杠桿測密度擴展閱讀:

密度與浮力

物體在水中

ρ物體<ρ水,物體漂浮(上浮)

ρ物體= ρ水,物體懸浮

ρ物體>ρ水,物體沉底(下沉)

對於任何液體

ρ物體<ρ液,物體漂浮(或上浮)

ρ物體= ρ液,物體懸浮

ρ物體>ρ液,物體沉底(或下沉)

當ρ物體≤ρ液時(物體漂浮或懸浮)

物體在水中的體積:物體的體積=ρ物體:ρ液

當ρ物體= ρ水(物體)懸浮時,物體在水中的體積:物體的體積=1:1

⑧ 初中物理測密度的各種方法

測量物體密度的方法多種多樣,可開發學生思維,本人歸納總結出以下幾種測量方法:
一、 測固體密度
基本原理:ρ=m/V:
1、 稱量法:

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屬塊、細繩
步驟:1)、用天平稱出金屬塊的質量;
2)、往量筒中注入適量水,讀出體積為V1,
3)、用細繩系住金屬塊放入量筒中,浸沒,讀出體積為V2。
計算表達式:ρ=m/(V2-V1)
2、 比重杯法:

器材:燒杯、水、金屬塊、天平、
步驟:1)、往燒杯裝滿水,放在天平上稱出質量為 m1;
2)、將屬塊輕輕放入水中,溢出部分水,再將燒杯放在天平上稱出質量為m2;
3)、將金屬塊取出,把燒杯放在天平上稱出燒杯和剩下水的質量m3。
計算表達式:ρ=ρ水(m2-m3)/(m1-m3)
3、 阿基米德定律法:

器材:彈簧秤、金屬塊、水、細繩
步驟:1)、用細繩系住金屬塊,用彈簧秤稱出金屬塊的重力G;
2)、將金屬塊完全浸入水中,用彈簧秤稱出金屬塊在水中的視重G/;
計算表達式:ρ=Gρ水/(G-G/)
4、 浮力法(一):

器材:木塊、水、細針、量筒
步驟:1)、往量筒中注入適量水,讀出體積為V1;
2)、將木塊放入水中,漂浮,靜止後讀出體積 V2;
3)、用細針插入木塊,將木塊完全浸入水中,讀出體積為V3。
計算表達式:ρ=ρ水(V2-V1)/(V3-V1)
5、 浮力法(二):

器材:刻度尺、圓筒杯、水、小塑料杯、小石塊
步驟:1)、在圓筒杯內放入適量水,再將塑料杯杯口朝上輕輕放入,讓其漂浮,用刻度尺
測出杯中水的高度h1;
2)、將小石塊輕輕放入杯中,漂浮,用刻度尺測出水的高度h2;
3)、將小石塊從杯中取出,放入水中,下沉,用刻度尺測出水的高度h3.
計算表達式:ρ=ρ水(h2-h1)/(h3-h1)
6、 密度計法:

器材:雞蛋、密度計、水、鹽、玻璃杯
步驟:1)、在玻璃杯中倒入適量水,將雞蛋輕輕放入,雞蛋下沉;
2)、往水中逐漸加鹽,邊加邊用密度計攪拌,直至雞蛋漂浮,用密度計測出鹽水的
密度即等到於雞蛋的密度;
二、 液體的密度:
1、 稱量法:
器材:燒杯、量筒 、天平、待測液體
步驟:1)、用天平稱出燒杯的質量M1;
2)、將待測液體倒入 燒杯中,測出總質量M2;
3)、將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測出體積V。
計算表達:ρ=(M2-M1)/V

2、 比重杯法

器材:燒杯、水、待液體、天平
步驟:1)、用天平稱出燒的質量M1;
2)、往燒杯內倒滿水,稱出總質量M2;
3)、倒去燒杯中的水,往燒杯中倒滿待測液體,稱出總質量M3。
計算表達:ρ=ρ水(M3-M1)/(M2-M1)
3、 阿基米德定律法:

器材:彈簧秤、水、待測液體、小石塊、細繩子
步驟:1)、用細繩系住小石塊,用彈簧秤稱出小石塊的重力G;
2)、將小塊浸沒入水中,用彈簧秤稱出小石的視重G/;
3)、將小塊浸沒入待測液體中,用彈簧秤稱出小石塊的視重G//。
計算表達:ρ=ρ水(G-G//)/(G-G/)
4、 U形管法:

器材:U形管、水、待測液體、刻度尺
步驟:1)、將適量水倒入U形管中;
2)、將待測液體從U形管的一個管口沿壁緩慢注入。
3)、用刻度尺測出管中水的高度h1,待測液體的高度h2.(如圖)
計算表達:ρ=ρ水h1/h2
(注意:用此種方法的條件是:待測液體不溶於水,待測液體的密度小於水的密度)
5、 密度計法:
器材:密度計、待測液體
方法:將密度計放入待測液體中,直接讀出密度。

⑨ 誰能幫我總結一下物理實驗題中用杠桿測物體密度的方法

設計實驗:利用杠桿測固態物質的密度
使用器材:一個燒杯,水,一個不知重力的重物,細線三條,細木棒(當做杠桿)、刻度尺,一塊待測物體。
實驗過程:第一步:用細線把待測物和重物分別栓好,掛在杠桿的兩端,杠桿的中間用細線栓好,並且掛起來,通過調整中間細線的懸點使得杠桿達到水平狀態,用刻度尺量出中間懸點到待測物端的長度L1及中間懸點到重物端的長度L2;
第二步:將礦石浸沒於燒杯中的水中(懸於水中,不能接觸杯底),調整中間繩的拴點,使杠桿仍保持水平狀態,這時再用刻度尺量出中間懸點到待測物端的長度L3及中間懸點到重物端的長度L4。
公式推導:設待測物的密度為ρ,待測物的體積為V,另一重物的重為G。根據第一次的杠桿平衡條件,可得出下式:
ρ×V×g×L1=G×L2 --------1式
根據第二次的杠桿平衡條件,可得出下式:
(ρ-ρ水)×V×g×L3=G×L4---------2式
將2式兩邊分別除以1式兩邊,再將L1及L3移到等號右邊可得:
(ρ-ρ水)/ρ=(L1×L4)/(L2×L3)
將上式整理就可得到:
ρ=ρ水×L2×L3/(L2×L3+L1×L4)

⑩ 速度!利用杠桿和浮力測物體密度

步驟:1、將石頭和木頭分別掛在杠桿的兩端,調節使之平衡,用刻度尺量出木頭到支點的距離為L1
2、將石頭浸沒於水中,改變木頭到支點的距離,使之再次平衡,用刻度尺量出木頭到支點的距離為L2
表達式: p=(L1*p水)/(L1-L2)

閱讀全文

與初中物理杠桿測密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企業貸款目標 瀏覽:140
江西省旅遊集團借殼上市 瀏覽:742
中國msci的股票 瀏覽:59
遼寧遠東集團董事長 瀏覽:869
醫院股份合作可行性報告 瀏覽:948
2016年2月17日美元匯率 瀏覽:321
回租融資租賃 瀏覽:9
美國摩根銀行的外匯平台 瀏覽:282
固定匯率接標價法 瀏覽:920
安利傭金分配製度比較 瀏覽:470
杠桿閱讀術的意思 瀏覽:620
外匯mt4紅色代表賺錢嗎 瀏覽:912
三峽銀行近期理財產品 瀏覽:547
2014年12月港幣匯率是多少 瀏覽:633
金融機構錄音錄像自查報告 瀏覽:185
鋼材買賣個人傭金合同範本 瀏覽:882
87年黃金價格 瀏覽:440
國家外匯管理局境外管理辦法 瀏覽:429
企業融資網湖北 瀏覽:392
2017萬達集團最新新聞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