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貿易赤字如何影響真實匯率和貿易余額,結合有關匯率理論,分析目前人民幣匯率的
貿易赤字就是做生意賠錢了,本國匯率降低吧。
B. 國際收支情況(順差或逆差)、匯率、利率、本幣升降值之間的關系
貿易逆差
在對外貿易中,一定時期內(一般是一年)若一國的出口額大於進口額,則稱為出超,即貿易順差,表明一國外匯有凈收入,外匯儲備增加,該國商品國際競爭力強,在國際市場上處於有利的地位;若進口額大於出口額,稱為入超,即貿易逆差,或叫貿易赤字。表明一國的外匯儲備減少,該國商品國際競爭力弱,在國際市場上處於不利的地位。
貿易順差
究一國對外貿易發展情況,主要藉助於政府定期公布的對外貿易平衡表。一般而言,平衡表比較系統地載有表明出口和進口的數字統計,大體可反映一國在特定時期內對外貿易乃至國民經濟發展狀況。一國對外貿易按出口大於、小於或等於進口等情況,分別構成貿易順差、貿易逆差或貿易平衡。
1 .貿易順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謂貿易順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大於進口貿易總額,又稱 「 出超 」.表示該國當年對外貿易處於有利地位。貿易順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國在特定年份對外貿易活動狀況。通常情況下,一國不宜長期大量出現對外貿易順差,因為此舉很容易引起與有關貿易夥伴國的摩擦。例如,美、日兩國雙邊關系市場發生波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長期處於巨額順差狀況。與此同時,大量外匯盈餘通常會致使一國市場上本幣投放量隨之增長,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貨膨脹壓力,不利於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 .貿易逆差( Un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謂貿易逆差是指一國在特定年度內進口貿易總值大於出口總值,俗稱 「 入超 」,反映該國當年在對外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同樣,一國政府當局應當設法避免長期出現貿易逆差,因為大量逆差將致使國內資源外流,對外債務增加。這種狀況同樣會影響國民經濟正常運行.
3 .貿易平衡( Balance of Trade )。貿易平衡是指一國在特定年度內外貿進、出口總額基本上趨於平衡。縱觀世界各國 ( 地區 ) 政府的外貿政策實踐,這種現象並不多。一般來說,一國政府在對外貿易中應設法保持進出口基本平衡,略有結余,此舉有利於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貿易順差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C. 國際收支赤字,為什麼會帶來本國貨幣的貶值
國際收支赤字就是外匯的需求大於外匯的供給,造成了外匯升值而本幣貶值。
本幣貶值的影響:
1、本幣貶值對進出口收入有影響。一國貨幣貶值通過降低本國商品相對外國產品的價格,使國外人們增加對本國產品的需求,本國居民減少對外國產品的需求,從而有利於本國的出口,減少進口;
2、外國貨幣的購買力相對提高,貶值本國商品、勞務、交通、住宿等費用相對便宜,有利於吸引外國遊客,擴大旅遊業發展,推動就業增加和國民收入的增長。
3、本幣貶值對國際資本流動也有影響。如果貶值趨勢不斷發展,那麼人們將會把資金從本國轉移到其他國家,引起資金外流。
(3)貿易赤字和匯率圖擴展閱讀:
貨幣主義分析
貨幣主義者認為,逆差純粹是一種貨幣現象,是在貨幣需求增量小於國內信用水平增量的情況下出現的。在固定匯率制度下,過度貨幣需求應由外匯順差彌補,而過度國內信用創造反映為赤字。如果貨幣需求不變,則國內信貸水平的變化完全反映為外匯儲備的變化。
前者過量對產出和就業的長期影響完全為外匯儲備的流失所抵償。在固定匯率制和存在資本流動的情況下,貨幣供給獨立於國內信貸政策。正是外匯儲備的變化而非國內信貸水平的變化彌補了國內貨幣需求和國內貨幣供給之間的差額,這就是貨幣主義關於補償的原理,即當貨幣需求不變,減少外匯儲備,必然提高國內信貸水平。
貨幣主義者還認為,超過貨幣需求的超額貨幣供給有四條出路:購買國內、國外實物資產,購買國內、國外金融資產。其中只有購買國內實物資產的部分後果,即提高產出,可能改善國際收支狀況.而其餘各種途徑都將導致國際收支的惡化。總之,從整體上看,超額貨幣供給是引起國際收支逆差的原因。
D. 貿易逆差 匯率
匯率是指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一般來說,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意味著市場上自發的外匯供給小於自發的外匯需求,本國貨幣將出現貶值的壓力,按直接(間接)標價法的本國貨幣的匯率將升高(降低),同一數量的外國貨幣將換取更多更多數量的本國貨幣。當然,這里有一個前提,就是必須是建立在浮動匯率體制下的匯率。
E. 關於貿易順差(逆差)、國際收支、匯率及物價的關系
以你的分析角度而言確實如此,但是對於宏觀經濟的分析而言,是諸多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與很多貨幣政策都息息相關,所以僅僅從國際收支而言是這樣影響匯率和物價的。
F. 預算赤字如何影響真實匯率和貿易余額,結合有關匯率理論分析目前人民幣匯率的走勢
政府預算赤字和貿易赤字的關系是政府預算赤字一定程度上會導致貿易赤字。政府預算赤字,政府會想到發行貨幣來還債,貨幣一旦發行過量,本國貨幣就會貶值,出口換取的外匯就會減少,支出增多,從而發生貿易赤字。
政府預算赤字:政府預算小於政府實際支出,預算赤字。外貿赤字:也叫外貿逆差,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半年、一個季度、一個月等)出口貿易總值小於進口貿易總值,即貿易逆差。
G. 貿易逆差與匯率的關系
理論上,貿易逆差,即出口小於進口,國際市場上對本幣的需要小於對外幣的需要,外幣匯率上升,本幣匯率(本幣幣值)下降.在直接標價法下(以單位外幣摺合成本幣的表示法)匯率上升.
H. 美元匯率過高產生的貿易赤字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一國的貨幣匯率過高(該國貨幣比較強)會導致貿易赤字?
首先,是因為美元兌日元的匯率高(即美元強、日元弱)導致美國的貿易赤字(即日本的貿易盈餘)。原因是,在國際貿易中,一國的貨幣越強(越升值),該國的出口產品越昂貴、進口商品越廉價,該國越容易形成貿易赤字。
舉例:1美元兌240日元,那麼美國生產的東西假如賣1美元,到了日本,就賣240日元。假如美元貶值,貶為1美元兌120日元,那麼美國生產的同樣的1美元的東西到了日本,價格僅為120日元,在日本就會很好賣,日本會加大進口,美國大量出口該商品,使美國出口增加,導致貿易順差。同理,當美元升值(或者說匯率很高)的時候,打擊美國出口,鼓勵美國進口(外國商品在美國賣的很便宜),從而形成美國的貿易赤字。
第二個問題,由美國國債組成的資產發生賬面虧損
假如日本原來持有1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在1:240的條件下,相當於240億日元的財富。那麼日元升值後,變為1:120,此時原來1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相當於120億日元,財富大大縮水,形成賬面損失(以日元計價的)。
供參考。
I. 貿易赤字什麼意思
貿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也稱為「入超」或「貿易赤字」,是「出超」的對稱。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總值與進口總值之間的差額。當出口總值與進口總值相等時,稱為「貿易平衡」。當出口總值大於進口總值時,出現貿易盈餘,稱「貿易順差」或「出超」。當進口總值大於出口總值時,出現貿易赤字,稱「貿易逆差」或「入超」。通常,貿易順差以正數表示,貿易逆差以負數表示。
成因
美國貿易逆差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美國國會貿易赤字調查委員會於2000年11月發表了一個關於貿易逆差成因的調查報告。在他們看來,其成因主要在於美國與其它國家不平等的貿易關系,諸如:其他國家非關稅壁壘;外國商品對美國的傾銷;外國政府對本國公司的補貼;發展中國家較低的工資水平和生產條件以及美國本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消失等。不過,報告更多地是強調外部因素。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主席費爾德斯坦(Feldstein,1993)強調財政赤字對美國貿易逆差的決定作用,提出了著名的「孿生赤字假說」:在巨額財政赤字背景下,貨幣當局為了防止通貨膨脹,不會為財政赤字融資,因此財政赤字會導致利率升高、外資流入、美元升值,從而產生了貿易逆差。
這一觀點在20世紀80年代很有說服力,小布希上台以來,美國財政赤字又與貿易赤字一樣逐年擴大,2003財年達3750億美元,2004年又猛增至4150億美元,而2005年預計將達到5210億美元的最高記錄。但是,這難以完全解釋美國巨額逆差,因為1989-1992年財政赤字在大幅度擴大,但貿易赤字卻在縮小;1993-2000年財政赤字逐年縮小,1998年開始出現「扭虧為盈」,2000年更是出現2370億美元的高額盈餘,但貿易赤字卻在逐年擴大。即便考慮「時滯」因素,亦不能完全解釋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巨額逆差。
也有一些學者強調中國因素在美國當前巨額貿易逆差中的作用,但更多的學者從經濟繁榮與旺盛的社會總需求來分析美國巨額貿易逆差的成因。這一觀點亦得到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曼的肯定。
在宏觀經濟體系之中,一國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時,國際收支表現為逆差,總需求小於總供給時,國際收支表現為順差。故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巨額貿易逆差,皆因美國經濟的持續繁榮,總需求過於旺盛。或者說美國貿易逆差問題的症結是總支出增長速度超過了國民收入的增長速度。
當前,美國總消費約佔GDP的82%,而總儲蓄率又非常之低,經濟系統中內生出強大的進口需求。從美國進口商品的類別來看,美國進口增長的也主要表現為消費品進口的快速增長。2002年消費品的進口比1994年增長了107.3%。從實證研究來看,美國學者斯特芬和克穆一通過對1996-1999年貿易逆差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分析,認為經濟繁榮至少能解釋32%的貿易逆差。
以上觀點,均從不同角度解釋了美國貿易逆差的成因。在我們看來,美國巨額貿易逆差的根源在於美國經濟的持續繁榮和旺盛的社會總需求,從而巨額貿易逆差伴隨經濟增長而出現。
J. 請問貿易逆差,貿易赤字,和人民幣不跟美元掛鉤是什麼意思
貿易順差就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里(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的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互相進口與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或甲方的進口金額少於乙方的進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甲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順差,反之,對乙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逆差。
一般就貿易雙方的利益來講,其中得到貿易順差的一方是佔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吃虧的一方。可以這麽看,貿易是為了賺錢。而貿易順差的一方,就是凈賺研究一國對外貿易發展情況,主要藉助於政府定期公布的對外貿易平衡表。一般而言,平衡表比較系統地載有表明出口和進口的數字統計,大體可反映一國在特定時期內對外貿易乃至國民經濟發展狀況。一國對外貿易按出口大於、小於或等於進口等情況,分別構成貿易順差、貿易逆差或貿易平衡。
1 .貿易順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謂貿易順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大於進口貿易總額,又稱 「 出超 」.表示該國當年對外貿易處於有利地位。貿易順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國在特定年份對外貿易活動狀況。通常情況下,一國不宜長期大量出現對外貿易順差,因為此舉很容易引起與有關貿易夥伴國的摩擦。例如,美、日兩國雙邊關系市場發生波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長期處於巨額順差狀況。與此同時,大量外匯盈餘通常會致使一國市場上本幣投放量隨之增長,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貨膨脹壓力,不利於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 .貿易逆差( Un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謂貿易逆差是指一國在特定年度內進口貿易總值大於出口總值,俗稱 「 入超 」,反映該國當年在對外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同樣,一國政府當局應當設法避免長期出現貿易逆差,因為大量逆差將致使國內資源外流,對外債務增加。這種狀況同樣會影響國民經濟正常運行.
3.所謂掛鉤就是固定一個兌換比率,比如固定一美元等於八元人民幣,其實現在早就不是這樣了,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現在不僅中國的人民幣沒有和美元掛鉤,很多國家都沒有再和美元掛鉤了,原來之所以和美元掛鉤是因為美國經濟發達,經濟穩定,美元堅挺,所以大家都願意和美元掛鉤,現在雖然美國經濟還是很發達,可是存在的問題業不少了,美元不再堅挺穩定,更確切點說是美元在持續貶值,就拿人民幣來說吧,現在早就1:7.3幾了,美元對其他國貨幣也是一樣的,幾乎都在貶值
至於黃金也是一樣的,只不過相比美元和其他國的匯率,黃金和美元的這種關系還好一點,現在還沒有找到一個比美元更好的貨幣來和黃金掛鉤,所以就暫且還是以美元來和黃金進行兌換,其實現在歐元,日元,等很多國家的額貨幣都挺穩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