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倉量就是所有投資者拿在手裡的手數,沒有平倉的,持有著的
『貳』 期貨市場上每種期貨合約的數量是怎麼確定的
上市的只是品種,具體數量是交易者參與形成的。
『叄』 期貨持倉量是不是可以無限大
理論是你想像的,但是實際上期貨交易當中有持倉「限額制度」,每個個體的持倉是不能大於回多少或答者總持倉大於多少,要麼強平要不提高保證金。到那地步,持倉確實還可以往上升,但是就十分困難了;誇張一些說:譬如10000本來就可以增倉一手橡膠,此時十萬或許才一手;持倉越大,增倉越困難。所以不可能只要有錢就直線上升,還是有極限的。
『肆』 期貨持倉量是什麼意思
期貨持倉量,也稱控盤量或未平倉合約量,是指買入或賣出後尚未對沖及進行實物交割的某種商品期貨合約的數量。
『伍』 期貨到交割日品種持倉量一般多大
說說商品期貨,一般是比較小的,但不會是0
有少部分的會持有到合約摘牌,轉入交割。這些持有到最後的,一般連最熱時候的持倉量1%甚至1‰都不到。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期貨就是為發現遠期價格而發明的,到了合約的最後期限,就是即期了,就是現貨價了,沒得炒了,時間價值為0了,炒作的大多數就轉移到更遠期的新合約上去炒了。
還有為了實現接近摘牌的合約降溫,驅離熱錢轉遠月合約炒作,交易所會逐步加大合約保證金,讓參與者成本增加,直至接近全額交易。
這樣,沒有交割意願或者交割能力的絕大多數就平倉轉月了。只有想把現貨倉單出手的空頭不平倉,它的對手盤無法平倉,就要和它進入交割環節,最終剩下的多頭大多也是有現貨承接能力、消化能力的現貨商。
但在極端情況下,會一反常態,出現極高持倉到交割日的,就是逼倉,賭一方無法交割,出現違約,賺對方的違約金。
這樣情況,在金融期貨裡面上沒有的,因為現金交割,對照指數和期貨自然接軌,沒有逼倉的必要。
『陸』 期貨持倉量
持倉量和抄交易量一般都是用來說明一個品種的活躍程度,當然持倉量可以分空單和多單,研究一下多空雙方有哪些機構也可以了解當前資本的一些態度。如果做長期的大趨勢的話,應該更多考慮的是對供求的預期,這些才是影響價格的根本因素。
『柒』 期貨的成交量、持倉量如何看
一、期貨成交量是指某一期貨合約在當日成交合約的雙邊累計數量,單位為內「手」容。
1、期貨的基本(最小)交易單位是(一張)合約,俗稱「手」
2、成交量就是已經成交的合約數量,是(買和賣)雙邊計算的,所以一定是偶數
3、比如甲在1234元的價位上買入10手(10張合約),乙在1234元的價位上賣出10手,那麼他們就成交了,成交量就是20手
4、在行情中,同一品種的不同月份合約分別計算自己的成交量,加起來就是這個品種的成交量。每日有日成交量、每月有月成交量。
二、持倉量,也稱空盤量或未平倉合約量,是指買入或賣出後尚未對沖及進行實物交割的某種商品期貨合約的數量。
未平倉合約的買方和賣方是相等的,國內的持倉量計算的是買方和賣方合計的數量。如買賣雙方均為新開倉,則持倉量增加2個合約量;如其中一方為新開倉,另一方為平倉,則持倉量不變;如買賣雙方均為平倉,持倉量減少2個合約量。當下次開倉數與平倉數相等時,持倉量也不變。
『捌』 股指期貨 如何知道主力合約的持倉量警戒線是多少。謝謝!
目前好像沒有
只要參與的資金保證金足夠多,主力合約就可以不斷上升
當然如果沒有異常情況發生,你可以通過歷史數據比較一般主力合約最多的持倉量在什麼數值水平
比如和前幾個月相比,現在做多情緒強了點,參與資金多了,持倉量應該有所上漲
『玖』 期貨中持倉量代表什麼
期貨持倉量,也稱空盤量或未平倉合約量,是指買入或賣出後尚未對沖及進行實物交割的某種商品期貨合約的數量。
由於期貨持倉量是從該種期貨合約開始交易起,到計算該持倉量止這段時間內尚未對沖結算的合約數量,持倉量越大,該合約到期前平倉交易量和實物交割量的總和就越大,成交量也就越大。因此,分析持倉量的變化可推測資金在期貨市場的流向。持倉量增加,表明資金流入期貨市場;反之,則說明資金正流出期貨市場。
期貨持倉量指投資者持有的某個合約的未平倉合約總量。持倉量等於該合約未平倉的多倉和空倉之和。值得指出的是,未平倉合約中,多倉總量與空倉總量總是相等的。
持倉量有某類商品單個合約持倉量、所有合約持倉量、某個市場各種商品所有合約持倉量之分。在國外存在期權的情況下,持倉量的計算還包含期貨期權所對應的期貨合約數量。
期貨持倉量的概念類似於股票的流通盤。當合約首日掛牌交易時,該合約的持倉量為零。若只有投資者B看漲和投資者S看跌,則他們會在共同認同的價格上分別開倉買入和賣出等量合約,成交後,該合約就有了相應數量的持倉量。股票流通盤在送配或增資前是保持不變的,但期貨合約持倉量在交易期間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
隨著更多投資者加入看多和看空的隊伍進行交易,期貨持倉量會不斷增加;而當虧損的投資者止損平倉和獲利的投資者套現平倉時,期貨持倉量會逐漸減少。
『拾』 期貨合約怎麼產生的,持倉量怎麼會有變化呢,請解釋一下
其實很多東西抄,,只要舉例就明白了襲,偏要說的讓人摸 不著頭腦,,或者答非所問,我給你說下你就全明白了:
假設一張新的合約,交易所給出的參考價是1000元一手,那麼大家申報的時候就參照這個價,這時第一個人以1005的價格賣出一手,又第二人以998元的價格買入一手,但由於雙方價錢沒有達成一致,所以不能成交.然後又第三人出價以1005的價格買入一手,則成交了一手,持倉量為1,而998元的價位由於沒有人肯賣出,所以就暫時掛在那裡,直到有人肯出低於或等於998元的價格,第二個人的單子才能成交,所以每一張買單都對應著每一張賣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