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台鑽於手電筒鑽支架選擇
二者各有優缺點:
台鑽的使用壽命、性能、可操作性都優於你所說的二合一,缺點就是不可移動使用;
你所說的二合一產品主體必定是手電筒鑽,首先在操作性能上就比不上台鑽,再說壽命上也差台鑽好多,台鑽工作時所加的壓力通常比手鑽要大,從構造上恐怕手鑽當台鑽時壽命更差,其優點主要是可以移動使用;
打孔精度上,我感覺你說的二合一比不上那個台鑽子,但在實際使用時主要看你的操作技能了。
② 杠桿平衡條件中,把質地均勻的杠桿中點放在支架上。目的是消除杠桿自重影響
應該是可行的,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杠桿的運用跟動力臂阻力臂長短有關系,如果不放在中點測起來會比較麻煩,放在中點以後動力臂=阻力臂,杠桿兩端重物比較重力大小會方便一些
③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採用的器材有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以及重0.5N的鉤碼若干.(1)
(1)由題意知,杠桿右端高,所以平衡螺母應向右移動.
為了便於從杠桿上直接讀出力臂,要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只有一次實驗總結實驗結論是不合理的,一次實驗很具有偶然性,要多進行幾次實驗,避免偶然性.
(3)由圖2知,力的方向不與杠桿垂直,所以此時的力臂並不是15cm.而右邊的力臂為15cm.
(4)支點在中點,則重力正好作用在支點上,若支點不在中點,則由於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測量數據便不符合杠桿的平衡條件了.
(5)由(4)知,要提高杠桿的機械效率,需減輕杠桿自重.
故答案為:(1)右;水平;便於直接從杠桿上讀出力臂;(2)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結論具有偶然性;(3)力臂;(4)自身重力;(5)減輕杠桿自身的重力.
④ 實驗台上有如下實驗器材:如圖所示,一個帶支架的杠桿(杠桿上有刻度)、一個滿足實驗要求的彈簧測力計、
(1)①彈簧測力計使用前應校零,即將指針調節到零刻度線位置;
③在B點處豎直向上拉彈簧測力計是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可以直接從杠桿上讀出力臂的大小;
④為得出必然規律避免偶然性,應多次測量;故應改變B點的位置再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再次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2和動力臂L2
(2)為了使實驗具有普遍性要有實驗次數欄目,實驗表格中要設計記錄測量的阻力、阻力臂、動力和動力臂.如表格.
實驗次數 | 1 | 2 | 3 | 4 | 5 | 6 |
L阻/cm | ||||||
F阻/N | ||||||
L動/cm | ||||||
F動/N |
⑤ 兩只相同的桿面棍放在支架上就長了一脂肪放在下面的位置上
(1)物體甲的重力G=mg=0.3kg×10N/kg=3N;
(2)由圖可知杠桿上一個格的長度為5cm=0.05m,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 1 l 1 =F 2 l 2 可得;
左側F 1 l 1 =0.3kg×0.15m=0.045kgm,右側F 2 l 2 =0.2kjg×0.2m=0.04kgm,
因為0.045kgm>0.04kgm,
所以要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減小左F 1 l 1 的乘積,可以將甲、乙兩物體向靠近支點方向移動相同的距離△L,故選項A正確,B錯誤;
也可以增大F 2 l 2 的乘積,可以在甲、乙兩物體的下面再掛上質量相同的物體△m,故選項C正確,D錯誤;
(3)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 1 l 1 =F 2 l 2 可得;
0.3kg×(0.15m-△L)=0.2kg×(0.2m-△L),解得:△L=0.05m;
(0.3kg+△m)×0.15m=(0.2kg+△m)×0.2m,解得:△m=0.1kg.
故答案為:(1)甲物體的重力為3N;(2)AC;(3)方案中的△L和△m分別為0.05m和0.1kg.
⑥ 空調支架的杠桿原理
⑦ (2014黔東南州)如圖所示是小張為新裝的空調室外設計的支架,支架可以看做杠桿,以O為支點,在支架P孔
解答:解:在阻力與阻力臂一定時,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動力臂越大,動力越小,由圖示可知,連接OP,即為力臂l,過P點做垂直於OP的作用力F,如圖所示.
⑧ 分離杠桿和支架銷孔磨損松曠 怎麼修
一、故障現象。使用離合器時,有不正常的響產生。 二、故障原因 (1)分離軸承磨損嚴重或缺油,軸承回位彈簧過軟、折斷、脫落。 (2)分離杠桿支架銷與孔磨損松曠。 (3)踏板回位彈簧過軟、脫落、折斷。 (4)從動盤鉚釘松動,鋼片碎裂或減振彈簧折斷。 三、故障診斷與排除 (1)少許踏下離合器踏板,使分離杠桿與分離軸承接觸,聽到有「砂、砂」聲音,則為分離軸承響,如加油仍響,則為,軸承磨損或損壞。 (2)放鬆離合器踏板後,提高發動機轉速,如有間斷的碰擊聲,則為分離軸承前後滑動響,拆下離合器底蓋,檢查分離軸承回位彈簧是否折斷或脫落。 (3)將踏板踩到底時響,放鬆後響聲消失,則為離合器中間壓盤傳動銷與銷孔磨損松曠。 (4)連踩踏板,在離合器剛接觸或分開時響,則為分離杠桿和支架的銷與孔磨損松曠或是鉚釘松動與外露。 (5)發動機一起動時有響聲,將踏板提起後消失,則為分離軸承燒蝕損壞。離合器的異響說明內部有零件損壞現象,必須進行修復排除。
⑨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將杠桿裝在支架上,發現杠桿右端下沉,可將杠桿右側的平衡螺母向___
(1)杠桿右端下沉,杠桿左端上翹,無論左端還是右端的平衡螺母都向上翹的左端移動.
(2)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於力臂的測量,簡化實驗.
(3)設杠桿的一個小格代表L,一個鉤碼的質量為m,
杠桿平衡時,3mg×l1=2mg×l2,所以,l1=
2 |
3 |
8 |
3 |
⑩ 某同學在做「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1)把杠桿掛在支架上,實驗前沒有掛鉤碼時,發現杠桿右端下
(1)杠桿重心左移應將右端平衡螺母向左調節,直至重心移到支點處,使杠桿重力的力臂為零.
(2)這組同學的猜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沒有意義,且實驗數據只有一組,應多做幾次實驗,得到多組數據,分析找到結論.單位不同的兩個物理量不能相加.
(3)在杠桿右邊、離支點3格的B處掛有2個鉤碼;
(4)實驗時用同樣的方法做三次,得到三組數據並進行分析,得到的規律說服性強.分析表中數據不難發現: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和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是相等的,因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故答案為:(1)左;(2)實驗不能只憑一組數據得到結論,必須在多次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才能得出結論;單位不同的兩個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3)在杠桿右邊、離支點3格的位置掛有2個鉤碼;(4)避免偶然性,得到普遍規律;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