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舉例子:生活中常見的省力杠桿、費力杠桿
省力杠桿:拔鐵釘的羊角錘,打氣筒中的活塞桿,瓶蓋起子,縫紉機 腳踏板,理發剪子,剪刀,老虎鉗,指甲鉗,撬棍,壓水井手柄,剎車腳踏板等。 費力杠桿:火鉗,鑷子,筷子,鍘刀等。
2. 省力杠桿費力杠桿怎麼區分
物理學中把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圍繞固定點轉動的堅硬回物體叫做杠答桿。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叫做支點(O),推動杠桿運動的力叫做動力(F1),阻礙杠桿運動的力叫做阻力(F2)。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之間的距離叫做動力臂(L1),支點到阻力的作用線之間的距離叫做阻力臂(L2)。
動力臂長於阻力臂的杠桿是省力杠桿,
阻力臂長於動力臂的是費力杠桿。
3. 生活中有哪些省力杠桿和費力杠桿還有等臂杠桿~
1、省力杠桿:來瓶器、榨源汁器、胡桃鉗、撬棍、扳手、鉗子、拔釘器、開瓶器、鐵皮剪刀、鋼絲鉗、指甲剪、汽車方向盤等。
2、等臂杠桿:天平,定滑輪,蹺蹺板、衣裳掛、掛鍾等。
3、省力杠桿由力的作用線到支點的距離叫做力臂。根據公式F1L1=F2L2可得,力臂越長力就越小。省力杠桿,顧名思義,其動力臂較長,動力較小,所以省力。但是通常省力杠桿省了力氣會相應的費距離。等臂杠桿是杠桿的一種,動力臂和阻力臂長度相同,既不省力也不費力,既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
(3)如何分辨生活中的省力杠桿擴展閱讀:
1、省力杠桿
省力杠桿動力臂大於阻力臂,平衡時動力小於阻力。雖然省力,但是費了距離。<也就是說當力臂的長度(以支點O為分界線)大於阻力臂的長度時,這便是省力杠桿。
2、等臂杠桿
在我國歷史上也早有關於杠桿的記載。戰國時代的墨家曾經總結過這方面的規律,在《墨經》中就有兩條專門記載杠桿原理的。這兩條對杠桿的平衡說得很全面。裡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變兩端重量使它偏動的,也有改變兩臂長度使它偏動的。
4. 怎樣判斷生活中的物品(如筷子等)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如果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大於物體到支點的距離那麼就是省力杠桿
5. 怎麼在考試中快速辨別什麼是省力杠桿什麼是費力杠桿
動力和阻力本來是人定的。人用的力當成動力,動力臂長就省力,反之就費力。常見的省力杠桿有:瓶起子,羊角錘,鍘刀,鉗子,剪樹枝、鐵皮的剪刀……總之,徒手做的時候很難做好,藉助機械就變得方便時,所有的機械通常是省力的。常見費力杠桿:釣魚竿、理發剪刀、鑷子等。等臂杠桿:天平。我都看不懂這是什麼意思!!
6. 怎麼區別生活中的物體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以支點為准,比較兩端力臂的相對長度,若加力臂的長度超過受力臂,就是省力的杠桿,反之就是費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