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利率與匯率是同方向變化還是反方向變化
根據費雪效應,通脹率與利率是同向變化關系,預期通脹率上升名義利率也上升,當然我想利率上升也會帶來通脹的壓力。就像經濟蕭條時,較低的利率一般不會產生通貨膨脹,經濟繁榮時的高利率也很難引起通貨緊縮,並非低利率一定會帶來通脹壓力而高利率會帶來通貨緊縮,如果利率高於經濟發展應有的水平時未來會有過多的貨幣。
當利率上升時,短期來看會吸引更多資金湧入,引起匯率上升,但從長期來看由於利率帶來的過多的貨幣會使得本幣貶值,所以匯率會下降。
㈡ 已知即期匯率,如何求預期利率(用到IFE國際費雪效應和PPP購買力平價)
簡要地說,用PPP購買力平價理論預測匯率,即期匯率變化率反應的是通貨膨脹率的差額。簡化公式:(et-e0)/e0=ih-if。用IFE國際費雪效應預測匯率,即期匯率變化率則反應的是利率的差額。簡化公式:(et-e0)/e0=rh-rf。
所以預測未來6個月的匯率,除已知即期匯率外,還需要兩國6個月後的預期通脹率或兩國6個月後的預期利率。
㈢ 購買力平價 利率平價費雪效應在解釋匯率時的聯系與區別
這是我們老師i的ppt上的,給你
㈣ 急急急急!費雪效應,相對購買力和利率平價之間關系的題!!!請問怎麼計算,麻煩能列出通用公式嗎
用這個公式計算吧:
名義利率=實際利率+通貨膨脹率
把公式的左右兩邊交換一下,公式就變成: 名義利率=實際利率+通貨膨脹率
在某種經濟制度下,實際利率往往是不變的,因為它代表的是你的實際購買力。於是,當通貨膨脹率變化時,為了求得公式的平衡,名義利率--也就是公布在銀行的利率表上的利率會隨之而變化。 名義利率的上升幅度和通貨膨脹率完全相等。
另外,債券的名義利率等於實際利率與金融工具壽命期間預期的價格變動率之和,名義利率r可以表示為:
1+r=(1+R)(1+a)
r=R+a+Ra
式中:R——實際利率;
a——金融工具壽命期間的預計年通貨膨脹率。
當通貨膨脹率僅處於一般水平時,乘積項Ra會很小,計算時通常忽略不計,因此:
r=R+a
㈤ 根據國際費雪效應理論,當美元利率低於人民幣利率時,人民幣匯率發生的變化
用IFE國際費雪效應預測匯率,即期匯率變化率則反應的是利率的差額。
簡化公式:(et-e0)/e0=rh-rf。
用PPP購買力平價理論預測匯率,即期匯率變化率反應的是通貨膨脹率的差額。
簡化公式:(et-e0)/e0=ih-if。
預測未來6個月的匯率,除已知即期匯率外,還需要兩國6個月後的預期通脹率或兩國6個月後的預期利率。
㈥ 費雪效應的例子
費雪效應是由著名的經濟學家費雪第一個揭示了通貨膨脹率預期與利率之間關系的一個發現,它指出當通貨膨脹率預期上升時,利率也將上升.英文名稱:Fisher Effect .
假如銀行儲蓄利率有5%,某人的存款在一年後就多了5%,是說明他富了嗎?這只是理想情況下的假設.如果當年通貨膨脹率3%,那他只富了2%的部分;如果是6%,那他一年前100元能買到的東西現在要106了,而存了一年的錢只有105元了,他反而買不起這東西了.
㈦ 解釋經濟學中、利率、匯率和通貨膨脹三者這間的相互關系(重點寫出"公式"來說明)
關於三者的研究有很多,說法也不太一致.我把我知道的一些可能算是最基礎的知識說一下吧.
總體來說,通脹率高時,往往意味貨幣供應多,利率降低;匯率取決於兩國間的利率的對比,因此要看兩國利率的變化.
幾個公式:
關於利率與通貨膨脹.有名的是費雪效應和泰勒規則.
根據費雪效應:i=r+βp.
其中i為名義利率,r為實際利率,p為通貨膨脹預期,β為名義利率因通貨膨脹預期而做出的反應.
根據泰勒規則:i=π+gy+h(π-π『)+i』.
其中,i為短期利率,π為通貨膨脹(相當於P的百分比),y為實際收入對其預期的偏離程度的百分比,π『和i』為常數,前者一般是人們計劃實現的通脹目標,後者為估計得均衡利率水平.利率對通貨膨脹的斜率為(1+h).
泰勒規則很明確地顯示了利率與通脹的關系,往往被用來作為貨幣政策的指導性公式.
關於利率與匯率.比較有名的是以一價定律為基礎.
由於一價定律,實際收益在交易後各國應趨同.不考慮通貨膨脹的情況下:
則Y(1+Rh)=Y*E0(1+Rf)/Et
其中,Y表示貨幣量,Rh為本國利率,E0為本國當期匯率,Rf為外幣利率,Et為遠期匯率.
整理得:Et/E0=(1+Rh)/(1+Rf).
關於匯率與通貨膨脹.有很多理論,其中購買力評價說和貨幣分析說比較有名.
絕對購買力平價:r=Pa/Pb.
其中r為匯率,Pa為A國物價總指數,Pb為B國物價總指數.
相對購買力平價:r1=r0*【(Pa1/Pb1)/(Pa0/Pb0)】.
其中r1為遠期匯率,r0為基期匯率.Pa1、Pb1、Pa0、Pb0分別為AB兩國遠期和基期物價總指數.
物價總指數與通貨膨脹密切相關,因此上述公式就將匯率與通貨膨脹聯系起來.
貨幣分析說是在購買力評價說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進一步強調了貨幣供給(通脹)對匯率的影響.各有優點,也各有缺點.
或許關於三者還有其他公式證明其關系,但俺就不知道了.
上述內容僅做參考.
㈧ 匯率,利率,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
關於三者的研究有很多,說法也不太一致。我把我知道的一些可能算是最基礎的知識說一下吧。
總體來說,通脹率高時,往往意味貨幣供應多,利率降低;匯率取決於兩國間的利率的對比,因此要看兩國利率的變化。
幾個公式:
關於利率與通貨膨脹。有名的是費雪效應和泰勒規則。
根據費雪效應:i=r+βp。
其中i為名義利率,r為實際利率,p為通貨膨脹預期,β為名義利率因通貨膨脹預期而做出的反應。
根據泰勒規則:i=π+gy+h(π-π『)+i』。
其中,i為短期利率,π為通貨膨脹(相當於P的百分比),y為實際收入對其預期的偏離程度的百分比,π『和i』為常數,前者一般是人們計劃實現的通脹目標,後者為估計得均衡利率水平。利率對通貨膨脹的斜率為(1+h)。
泰勒規則很明確地顯示了利率與通脹的關系,往往被用來作為貨幣政策的指導性公式。
關於利率與匯率。比較有名的是以一價定律為基礎。
由於一價定律,實際收益在交易後各國應趨同。不考慮通貨膨脹的情況下:
則Y(1+Rh)=Y*E0(1+Rf)/Et
其中,Y表示貨幣量,Rh為本國利率,E0為本國當期匯率,Rf為外幣利率,Et為遠期匯率。
整理得:Et/E0=(1+Rh)/(1+Rf)。
關於匯率與通貨膨脹。有很多理論,其中購買力評價說和貨幣分析說比較有名。
絕對購買力平價:r=Pa/Pb。
其中r為匯率,Pa為A國物價總指數,Pb為B國物價總指數。
相對購買力平價:r1=r0*【(Pa1/Pb1)/(Pa0/Pb0)】。
其中r1為遠期匯率,r0為基期匯率。Pa1、Pb1、Pa0、Pb0分別為AB兩國遠期和基期物價總指數。
物價總指數與通貨膨脹密切相關,因此上述公式就將匯率與通貨膨脹聯系起來。
貨幣分析說是在購買力評價說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進一步強調了貨幣供給(通脹)對匯率的影響。各有優點,也各有缺點。
或許關於三者還有其他公式證明其關系,但俺就不知道了。。。
上述內容僅做參考。
㈨ 假定新加坡的即期匯率為4.67元人民幣,中國一年期利率為5%,而新加坡為2.3%。根據國際費雪效應
e=5%-2.3%=2.7%
spot rate=4.67*(1+2.7%)=4.7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