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政治匯率問題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人民幣對美圓匯率降低是人民幣升值或美元貶值,是用人民幣比美元 .
匯率就是外幣兌換本幣的比例,比如說一美元可以兌換七元人民幣,那匯率就是七。
㈡ 影響匯率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如下:
1、市場預期心理。由於人們對某個國家的經濟狀況、收支狀況、通貨膨脹、利率前景的看好,就會引起該國貨幣大量被買進,造成匯率上升;反之看淡,則匯率就會下跌。
2、各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各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特別是財政金融政策對匯率的影響較大。比如,當一國實行「雙緊」的財政金融政策時,其貨幣對外匯率基本呈上升趨勢,實行「雙松」的財政金融政策時,將導致貨幣匯率的下跌。
3、國際收支。當收大於支時,出現順差,表明別國對順差國的貨幣需求增多,該國貨幣求大於供,匯率就會上升;反之,發生逆差時,該國貨幣供大於求,匯率就將下降。
(2)匯率比值問題擴展閱讀:
匯率通常有兩種表示方法,即本幣匯率和外幣匯率。本幣匯率和外幣匯率是兩個相對的概念,它們的升降所產生的經濟現象正好相反。
1.本幣匯率
以單位數量的本國貨幣所能兌換的外幣數量來表示,稱為本幣匯率。在我國稱之為人民幣匯率,即用外幣表示的人民幣價格,其公式為100¥=x外幣。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單位數量的人民幣能兌換更多的某種外幣,則表示人民幣匯率上升,人民幣相對於某種外幣升值,而外幣貶值,外匯匯率下跌,此時有利於我國的進口不利於出口;
反之,單位數量的人民幣若能兌換較少的某種外幣,則表示人民幣匯率下降,人民幣相對於某種外幣貶值,而外幣升值,外匯匯率上升,此時有利於我國的出口不利於進口。
2.外匯匯率
以單位數量的外幣所能兌換的本國貨幣數量來表示,稱為外匯匯率。我國通常採用100單位外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量的人民幣,即用人民幣表示某種外幣的價格,其公式為100單位外幣=x¥。
當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更多的人民幣時,外匯匯率上升,外幣相對於人民幣升值,而人民幣貶值,即用人民幣表示的外幣價格上漲,此時有利於我國的出口不利於進口;反之,則說明外匯匯率跌落,外幣相對於人民幣貶值,而人民幣升值,此時有利於我國的進口不利於出口。
綜上所述,如果人民幣貶值,外幣升值,那麼人民幣匯率就會下降,而外匯匯率則會上升;反之,如果人民幣升值,外幣貶值,那麼人民幣匯率就會上升,而外匯匯率相應下降。
㈢ 匯率問題。
你真是太天真了。匯率問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匯率是如何決定的?並不是某個人說了算的,而是世界范圍內商品市場與金融市場說了算的。推薦你去看一下匯率的決定理論。我現在可以先跟你說一說其中比較簡單的一個,就是購買力平價理論,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大部分商品(比如手機啊筆記本電腦啊這種可貿易商品),在大多數國家換算成同一種貨幣價格是相差無幾的。比如iphone在國內賣5000多,在美國也差不多700美元。至於你剛才說的為什麼汽車美國的比中國的便宜那麼多,是因為汽車不能算作可貿易商品,一是因為中國海關給進口的汽車附加了比例很高的進口稅,二是運輸一台車的成本遠遠比運輸幾台手機和電腦的成本大。這里你可能會說,那些汽車大部分都是國產的,比如一汽大眾,廣汽本田,但是只要你觀察一下,一汽大眾和廣本的車價格是不是相對於國外同樣檔次的車差不多。而保時捷卡宴啊,進口的奧迪q7卻在中國賣的比美國貴得多。這貴的部分絕大多數是由貿易壁壘導致的。匯率會自動達到這樣一個水平,就是相同或類似的商品在所有國家價格都一樣或者近似一樣。比如在中國一個iphone5000rmb。在美國700刀。你就可以算一下此時的匯率是多少,當然並不是所有商品都完全符合,因為一些成本是必然發生的。所以e=P/P*,P指的是物價水平。。。而並不是某種特定商品的價格。匯率會自發的朝這個方向發展。假設iphone 在中國5000人們幣,在美國 700刀。而此時匯率是1:1.那麼傻子都指的美國的iphone便宜太多,就會有人從美國進口大量iphone到中國賣,從而使得中國的iphone價格朝700rmb發展。所以說,匯率是由許許多多復雜的因素決定的,不單單是由可貿易商品決定。建議你去看一下國際貿易的書,著重看匯率理論部分。
㈣ 高一匯率比例問題
本幣匯率就是以外國貨幣為單位衡量本國貨幣的價格。1歐元=8.826人民幣本幣匯率就是1人民幣兌換1/8.826歐元。
我們假定本幣匯率為α=本幣(x):外幣(y)。為了讓本幣匯率α變大,在本幣(x)不變的前提下,外幣(y)應該變小。可以將α和y理解為等式中的反向關系。
經濟學理解上,以上述匯率為例,本幣匯率上升,誇張點,從1/8.826變成1/5,即1歐元=5人民幣,很明顯歐元貶值了,y變小了。
㈤ 匯率是什麼比什麼
匯率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
匯率(又稱外匯利率,外匯匯率或外匯行市)兩種貨幣之間的對換的比率,亦可視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匯率又是各個國家為了達到其政治目的的金融手段。匯率會因為利率,通貨膨脹,國家的政治和每個國家的經濟等原因而變動。而匯率是由外匯市場決定。外匯市場開放予不同類型的買家和賣家以作廣泛及連續的貨幣交易(外匯交易除周末外每天24小時進行,即從GMT時間周日8:15至GMT時間周五22:00。即期匯率是指於當前的匯率,而遠期匯率則指於當日報價及交易,但於未來特定日期支付的匯率)。
一國外匯行市的升降,對進出口貿易和經濟結構、生產布局等會產生影響。匯率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調節杠桿,匯率下降,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
㈥ 匯率問題
你要的是什麼時候日幣對人民幣的匯率啊
2月17日人民幣交易中間價為: 100日元 6.8307人民幣
也就是說 1RMB=100/6.8307=14.63JPY
截至 2006.02.17 04:52:29 UTC 的實時平均市場匯率。
1.00 CNY(中國人民幣) = 4.03153 TWD(新台幣)
㈦ 求匯率比值
這是我剛從人民銀行主頁復制的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08年8月27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8415元,1歐元對人民幣10.0536元,100日元對人民幣為6.2611元,1港元對人民幣0.87628元, 1英鎊對人民幣12.6106元。」對於韓幣等非主要貨幣一般是通過代換得出的 1 人民幣 = 158.21 韓元 1 人民幣 = 0.17007 澳幣
其實有個簡易的網站可以計算http://tw.money.yahoo.com/currency_foreign2bank?currency=USD
㈧ 關於大盤指數和匯率的問題
計算股票指數時,往往把股票指數和股價平均數分開計算。按定義,股票指數即股價平均數。但從兩者對股市的實際作用而言,股價平均數是反映多種股票價格變動的一般水平,通常以算術平均數表示。人們通過對不同的時期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認識多種股票價格變動水平。而股票指數是反映不同時期的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也就是將第一時期的股價平均數作為另一時期股價平均數的基準的百分數。通過股票指數,人們可以了解計算期的股價比基期的股價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由於股票指數是一個相對指標,因此就一個較長的時期來說,股票指數比股價平均數能更為精確地衡量股價的變動。
1. 股價平均數的計算
股票價格平均數反映一定時點上市股票價格的絕對水平,它可分為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修正的股價平均數、加權股價平均數三類。人們通過對不同時點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看出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及趨勢。
(1)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是將樣本股票每日收盤價之和除以樣本數得出的,即: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P1+P2+P3+…+ Pn)/n
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價格平均——道?瓊斯股價平均數在1928年10月1日前就是使用簡單算術平均法計算的。
現假設從某一股市采樣的股票為A、B、C、D四種,在某一交易日的收盤價分別為10元、16元、24元和30元,計算該市場股價平均數。將上述數置入公式中,即得:
股價平均數=(P1+P2+P3+P4)/n
=(10+16+24+30)/4
=20(元)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雖然計算較簡便,但它有兩個缺點:一是它未考慮各種樣本股票的權數, 從而不能區分重要性不同的樣本股票對股價平均數的不同影響。二是當樣本股票發生股票分割派發紅股、增資等情況時,股價平均數會產生斷層而失去連續性,使時間序列前後的比較發生困難。例如,上述D股票發生以1股分割為3股時,股價勢必從30元下調為10元, 這時平均數就不是按上面計算得出的20元, 而是(10+16+24+10)/4=15(元)。這就是說,由於D股分割技術上的變化,導致股價平均數從20元下跌為15元(這還未考慮其他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顯然不符合平均數作為反映股價變動指標的要求。
(2)修正的股份平均數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有兩種:
一是除數修正法,又稱道式修正法。 這是美國道?瓊斯在1928年創造的一種計算股價平均數的方法。該法的核心是求出一個常數除數,以修正因股票分割、增資、發放紅股等因素造成股價平均數的變化,以保持股份平均數的連續性和可比性。具體作法是以新股價總額除以舊股價平均數,求出新的除數,再以計算期的股價總額除以新除數,這就得出修正的股介平均數。即:
新除數=變動後的新股價總額/舊的股價平均數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報告期股價總額/新除數
在前面的例子除數是4,經調整後的新的除數應是:
新的除數=(10+16+24+10)/20=3,將新的除數代入下列式中,則: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10+16+24+10)/3=20(元)得出的平均數與未分割時計算的一樣,股價水平也不會因股票分割而變動。
二是股價修正法。股價修正法就是將股票分割等,變動後的股價還原為變動前的股價,使股價平均數不會因此變動。美國《紐約時報》編制的500 種股價平均數就採用股價修正法來計算股價平均數。
(3)加權股價平均數
加權股價平均數是根據各種樣本股票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加權平均計算的股價平均數,其權數(Q) 可以是成交股數、股票總市值、股票發行量等。
2.股票指數的計算
股票指數是反映不同時點上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通常是將報告期的股票價格與定的基期價格相比,並將兩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數值,即為該報告期的股票指數。股票指數的計算方法有三種:一是相對法,二是綜合法,三是加權法。
(1)相對法
相對法又稱平均法,就是先計算各樣本股票指數。再加總求總的算術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
股票指數=n個樣本股票指數之和/n
英國的《經濟學家》普通股票指數就使用這種計演算法。
(2)綜合法
綜合法是先將樣本股票的基期和報告期價格分別加總,然後相比求出股票指數。即:
股票指數=報告期股價之和/基期股價之和
代入數字得:
股價指數=(8+12+14+18)/(5+8+ 10 + 15) = 52/38=136.8%
即報告期的股價比基期上升了36.8%。
從平均法和綜合法計算股票指數來看,兩者都未考慮到由各種采樣股票的發行量和交易量的不相同,而對整個股市股價的影響不一樣等因素,因此,計算出來的指數亦不夠准確。為使股票指數計算精確,則需要加入權數,這個權數可以是交易量,亦可以是發行量。
(3)加權法
加權股票指數是根據各期樣本股票的相對重要性予以加權,其權數可以是成交股數、股票發行量等。按時間劃分,權數可以是基期權數,也可以是報告期權數。以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拉斯拜爾指數;以報告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派許指數。
拉斯拜爾指數偏重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而派許指數則偏重報告期的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目前世界上大多數股票指數都是派許指數。
㈨ 匯率計算問題,其實我是想知道匯率到底是用什麼表示的
所謂1單位是指對應的貨幣單位,比如美元對人民幣元,或者美分對人民幣分等,這里主要是指貨幣的主單位,即美元對人民幣元,或者美元對英鎊、英鎊對人民幣元等等的意思;而1:5.5代表兩種貨幣的比值,比如1美元=5.5元人民幣,則美元/人民幣元=1:5.5;通貨膨脹表示貨幣貶值,那麼對應的匯率就會變化,比如本題的通貨膨脹率為10%,則匯率變化為1.1:5.5=1:5,即在10%的通貨膨脹率,其他條件不變,從購買力角度看,兩國間的匯率為1:5,也就是因為有10%的通貨膨脹,致使購買力下降了。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㈩ 關於匯率方面的問題
估計不會,並不僅僅是金融危機的緣故,更多的還是因為人民幣要升值的大趨勢所註定的。當然,韓元的匯率回升還是應該的,畢竟韓國的經濟底子擺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