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如圖所示.(1)實驗前出現如圖甲所示情況,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1)當出現圖甲所示情況時,即左端下沉右端上升,說明左端的力大了.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左端的螺母向右調.相當於向右端增加了力.
(2)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的力臂就在杠桿上;(2)便於確定力臂,便於直接從杠桿上讀出力臂的大小,即右端的力臂為6格.應向右再移動2格.
故答案:(1)右,可得n=6,不需要再測量力臂.
(4)從實驗表格數據中可以得出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5)出現圖乙所示情況,由杠桿平衡條件可得2g×3l═1g×nl
❷ (2014巴中)如圖是小明利用刻度均勻的勻質杠桿進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每個鉤碼重0.5N)(1
(1)杠桿重心左移,應將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平衡螺母調節方向一致)向左調節,直至重心移到支點處,使杠桿重力的力臂為零,這樣就可忽略杠桿的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2)一個鉤碼的重是0.5N,設杠桿一個小格是L,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1N×3L=FB×2L,∴FB=0.5N,即在B處掛3個鉤碼.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1N×3L=FC×4L,∴FC=0.75N.
如改變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右上方,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動力臂減小,動力要增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才能使杠桿仍然水平平衡.
故答案為:(1)左;(2)3;0.75;變大.
❸ 跪求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具體步驟。先後順序分好
探究目的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器材
杠桿(含支架)、鉤碼盒一套、彈簧測力計、細線、和
A
。
探究假設
杠桿的平衡可能與「動力和動力臂的乘積」、「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積」有關。
實驗方案
設計
步驟1.調節杠桿兩端的
B
,使橫梁平衡。
步驟2.在杠桿的左右兩端分別用細線依次懸掛個數不同鉤碼,(假設左端砝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阻力F2,右端鉤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動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小,再選擇適當的阻力F2,然後移動阻力作用點,即改變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桿平衡,分別記錄下此時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步驟3.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小,改變阻力F2的大小,再移動阻力作用點,即改變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桿平衡,記錄下此時的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填入到實驗記錄表格中。
步驟4.改變動力F1的大小,保持動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變,再改變阻力F2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F1大小和阻力臂l
2的大小,並填入到實驗數據記錄表。
步驟5.改變動力臂l1的大小,保持動力F1和阻力F2不變,移動阻力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臂l1、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填入到實驗數據表中。
步驟6.整理實驗器材。
數據記錄
實驗數據記錄表如下:
動力F1
(N)
動力臂l1
(cm)
動力×動力臂
(N•m)
阻力F2
(N)
阻力臂l2
(cm)
阻力×阻力臂
(N•m)
1
10
C
2
5
0.1
分析論證
根據實驗記錄數據,探究結論是:
D
。
(1)依次完成上述探究報告中的A、B、C、D四個相應部分的內容:(每空1分)
A
;
B
;
C
;
D
;
(2)在上述探究實驗中,為什麼每次都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
(3)在探究報告中,該同學所設計的實驗數據記錄表是否存在一些缺陷,如何改進?1)A、B、C
B、螺母
C、0.1
D、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2)便於在杠桿上測量力臂(讀取力臂)(3)記錄數據只有一組,應多測多記幾組數據
❹ 小明和小紅一起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1)實驗前,將杠桿的中點置於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現杠桿
(1)杠桿左端下沉,應將杠桿重心向右移,所以應將兩端的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右調節;
(2)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
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時,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為了獲取多組實驗數據歸納出物理規律,使結論具有普遍性.
(3)根據以上數據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4)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
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左邊=3G×2L=6GL;
右邊=2G×3L=6GL;
如果在兩側鉤碼下再各取下一個相同的鉤碼後:左邊=2G×2L=4GL;
右邊=G×3L=3GL;
杠桿不再水平平衡,左邊會下沉.
(5)杠桿左側的兩個鉤碼取下,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左邊=G×2L=2GL;則右邊=2G×L,即向左移動2格;
故答案為:
(1)右;(2)便於測量力臂;得出的結論更具有普遍性;(3)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4)左側下降;(5)向左移動2格
❺ 2012安徽中考理化實驗
物理:物質密度的測量,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並聯電路中電流的測量,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化學:二氧化碳氣體的製取,配置50克6%的食鹽溶液,過濾渾濁的水,測定硫酸溶液ph及氧化銅與硫酸溶液反應。
化學:http://v.ku6.com/show/rxAlGVk7_hkTPk1W.html(二氧化碳氣體的製取)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Y4ODE2NDE2.html(全部)
物理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5MDkyMzU2.html(物質密度的測量)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5MDk0NTAw.html(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5NzA1MDQ4.html(並聯電路中電流的測量)
望採納。。。
❻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左 左
右 右
一般規律,比如,左端下傾,說明左端重了,此時,將兩個平衡螺母都向右調節,相當於使右端也變重,才能平衡。
也可以用平衡條件解釋,左端下傾,說明左端力太大,需要減小左端的力臂,故螺母要向右調節。
做題的時候,可以這樣記:「高調」 哪邊高就往那邊調節。
❼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前為什麼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方便測量力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那麼力臂就是杠桿的某段長度,直接在上面讀出即可.
❽ (2007安徽)如圖為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實驗中:(1)首先應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
解答:解(1)∵杠桿左端偏高,說明杠桿右邊偏重,∴應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調.
(2)∵杠桿傾斜時,不方便測量力臂,且杠桿上有刻度,而杠桿水平時杠桿與力臂重合,就可從杠桿上讀出力臂,這樣力臂測量起來較方便,
∴要求杠桿水平的主要原因是便於讀出力臂.
故答案為:(1)左;(2)便於讀出力臂.
❾ 如圖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
(1)由題意知,杠桿右端下沉,左端較高,所以平衡螺母應向左移動,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便於測量力臂;
(2)小明只通過一組數據便得出結論,並不符合實驗結論得出的要求,這樣的結果具有偶然性,不具普遍性;
(3)由於支點不在中點時,杠桿還受自身重力的影響,所以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
(4)彈簧測力計在C處豎直向上拉時,拉力的方向豎直向上與杠桿垂直,動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若改變拉力的方向,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比較拉力的大小,即可證明小民和小華的觀點是否正確.
故答案為:(1)左;杠桿在水平位置;力臂;(2)不合理;只測一組數據,結論具有偶然性;(3)受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4)結論不正確;改變拉力的方向,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比較拉力的大小,即可證明小民和小華的觀點是否正確.
❿ 吳剛同學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實驗前,杠桿停在圖甲所示的位置,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該
(1)因為杠桿左端下傾,所以應將杠桿平衡螺母向右移動,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①杠桿平衡條件探究「動力×動力臂」與「阻力×阻力臂」之間的關系,力臂不一定是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但是力沒有豎直作用在杠桿上,力臂就不在杠桿上,力臂不等於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這個結論不具有普遍性.所以結論是錯誤的.
②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於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3)設一個鉤碼重為G,杠桿分度值為L,
杠桿左端:2G×2L=4GL,
杠桿右端:G×3L=GL,
所以杠桿的左端下沉.
要使杠桿水平位置平衡,2G×2L=G×nL,所以n=4.
故答案為:(1)右;(2)錯誤;便於測量力臂,同時消除杠桿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3)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