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叫財務杠桿
財務杠桿是一個應用很廣的概念。在物理學中,利用一根杠桿和一個支點,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體,而什麼是財務杠桿呢?從西方的理財學到我國目前的財會界對財務杠桿的理解,大體有以下幾種觀點:
其一:將財務杠桿定義為「企業在制定資本結構決策時對債務籌資的利用「。因而財務杠桿又可稱為融資杠桿、資本杠桿或者負債經營。這種定義強調財務杠桿是對負債的一種利用。
其二:認為財務杠桿是指在籌資中適當舉債,調整資本結構給企業帶來額外收益。如果負債經營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上升,便稱為正財務杠桿;如果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下降,通常稱為負財務杠桿。顯而易見,在這種定義中,財務杠桿強調的是通過負債經營而引起的結果。
另外,有些財務學者認為財務杠桿是指在企業的資金總額中,由於使用利率固定的債務資金而對企業主權資金收益產生的重大影響。與第二種觀點對比,這種定義也側重於負債經營的結果,但其將負債經營的客體局限於利率固定的債務資金,筆者認為其定義的客體范圍是狹隘的。筆者將在後文中論述到,企業在事實是上可以選擇一部分利率可浮動的債務資金,從而達到轉移財務風險的目的的。而在前兩種定義中,筆者更傾向於將財務杠桿定義為對負債的利用,而將其結果稱為財務杠桿利益(損失)或正(負)財務杠桿利益。這兩種定義並無本質上的不同,但筆者認為採用前一種定義對於財務風險、經營杠桿、經營風險乃至整個杠桿理論體系概念的定義,起了系統化的作用,便於財務學者的進一步研究和交流。
負債的財務杠桿作用通常用財務杠桿系數(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DFL)來衡量,財務杠桿系數指企業權益資本收益變動相對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其理論公式為:
財務杠桿系數=權益資本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③
通過數學變形後公式可以變為:
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資本總額×負債比率×利息率)
=息稅前利潤率 /(息稅前利潤率--負債比率×利息率) ④
B. 下列不屬於債券籌資的優點的是 。 選項: a、資本成本較低 b、財務風險高 c、具有財務杠桿作用 d、可保障
下列不屬於債券籌資的優點的是:b、財務風險高
債券籌資的優點。
首先,債券籌資的成本較低。從投資者角度來講,投資於債券可以受限制性條款的保護,其風險較低,相應地要求較低的回報率,即債券的利息支出成本低於普通股票的股息支出成本;從籌資公司來講,債券的利息是在所得稅前支付,有抵稅的好處,顯然債券的稅後成本低於股票的稅後成本;從發行費用來講,債券一般也低於股票。債券投資在非破產情況下對公司的剩餘索取權和剩餘控制權影響不大,因而不會稀釋公司的每股收益和股東對公司的控制。
第二,公司運用債券投資,不僅取得一筆營運資本,而且還向債權人購得一項以公司總資產為基礎資產的看跌期權。若公司的市場價值急劇下降,普通股股東具有將剩餘所有權和剩餘控制權轉給債權人而自己承擔有限責任的選擇權。
第三,債券投資具有杠桿作用。不論公司盈利多少,債券持有人只收回有限的固定收入,而更多的收益則可用於股利分配和留存公司以擴大投資。
債券籌資的缺點。
首先,債券籌資有固定的到期日,須定期支付利息,如不能兌現承諾則可能引起公司破產。
其次,債券籌資具有一定限度,隨著財務杠桿的上升,債券籌資的成本也不斷上升,加大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可能導致公司破產和最後清算。
第三,公司債券通常需要抵押和擔保,而且有一些限制性條款,這實質上是取得一部分控制權,削弱經理控制權和股東的剩餘控制權,從而可能影響公司的正常發展和進一步的籌資能力。
----------------------------------------
不懼惡意採納刷分
堅持追求真理真知
C. 財務杠桿是什麼意思
財務杠桿的概念:財務杠桿又叫籌資杠桿或融資杠桿,它是指由於固定債務利息和優先股股利的存在而導致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幅度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幅度的現象。
財務杠桿系數(DFL)=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無論企業營業利潤多少,債務利息和優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變的。
當息稅前利潤增大時,每一元盈餘所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就會相對減少,這能給普通股股東帶來更多的盈餘。這種債務對投資者收益的影響,稱為財務杠桿,財務杠桿影響的是企業的息稅後利潤而不是息稅前利潤。
對財務杠桿計量的主要指標是財務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潤的變動率相當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
計算公式為:
財務杠桿系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利息)
對於同時存在銀行借款、融資租賃,且發行優先股的企業來說,可以按以下公式計算財務杠桿系數:
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融資租賃租金-(優先股股利/1-所得稅稅率)]
(3)債券籌資的財務杠桿擴展閱讀
對財務杠桿的理解,大體有以下幾種觀點
1、將財務杠桿定義為「企業在制定資本結構決策時對債務籌資的利用「。因而財務杠桿又可稱為融資杠桿、資本杠桿或者負債經營。這種定義強調財務杠桿是對負債的一種利用。
2、認為財務杠桿是指在籌資中適當舉債,調整資本結構給企業帶來額外收益。如果負債經營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上升,便稱為正財務杠桿;如果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下降,通常稱為負財務杠桿。顯而易見,在這種定義中,財務杠桿強調的是通過負債經營而引起的結果。
3、有些財務學者認為財務杠桿是指在企業的資金總額中,由於使用利率固定的債務資金而對企業主權資金收益產生的重大影響。與第二種觀點對比,這種定義也側重於負債經營的結果,但其將負債經營的客體局限於利率固定的債務資金,筆者認為其定義的客體范圍是狹隘的。
D. 財務杠桿系數
(1)
目前的利息=200*10%=20(萬元)
追加債券後的利息=20+550*12%==20+66=86(萬元)
(2)
每股利潤=【(220+50-20-66)×(1-25%)】÷40=3.45(元)
(3)
每股利潤=【(220+50-20)×(1-25%)】÷(40+27.5)=2.78(元)
(4)
由於發行債券後的每股收益比發行股票的每股收益高。所以,應選擇發行債券。
E. 債券融資的稅盾作用以及財務杠桿作用
用來折現的資本成本比較高,但是上面那個是票面利率
F. 債券籌資的優缺點..
債券籌資的優缺點:
一、債券籌資的優點:
1.資本成本較低。與股票的股利相比,債券的利息允許在所得稅前支付, 公司可享受稅收上的利益,故公司實際負擔的債券成本一般低於股票成本。
2.可利用財務杠桿。無論發行公司的盈利多少, 持券者一般只收取固定的利息,若公司用資後收益豐厚,增加的收益大於支付的債息額,則會增加股東財富和公司價值。
3.保障公司控制權。持券者一般無權參與發行公司的管理決策, 因此發行債券一般不會分散公司控制權。
4.便於調整資本結構。在公司發行可轉換債券以及可提前贖回債券的情況下,便於公司主動的合理調整資本結構。
二、債券籌資的缺點:
1.財務風險較高。債券通常有固定的到期日,需要定期還本付息,財務上始終有壓力。在公司不景氣時,還本付息將成為公司嚴重的財務負擔,有可能導致公司破產。
2.限制條件多。發行債券的限制條件較長期借款、融資租賃的限制條件多且嚴格,從而限制了公司對債券融資的使用,甚至會影響公司以後的籌資能力。
3.籌資規模受制約。公司利用債券籌資一般受一定額度的限制。我國《公司法》規定,發行公司流通在外的債券累計總額不得超過公司凈產值的40%.
G. 為什麼說債務籌資彈性大財務杠桿是什麼
原因如下:
1、資本成本較低。與股票的股利相比,債券的利息允許在所得稅前支付, 公司可享受稅收上的利益,故公司實際負擔的債券成本一般低於股票成本。
2、可利用財務杠桿。無論發行公司的盈利多少, 持券者一般只收取固定的利息,若公司用資後收益豐厚,增加的收益大於支付的債息額,則會增加股東財富和公司價值。
3、保障公司控制權。持券者一般無權參與發行公司的管理決策, 因此發行債券一般不會分散公司控制權。
4、便於調整資本結構。在公司發行可轉換債券以及可提前贖回債券的情況下,便於公司主動的合理調整資本結構。
財務杠桿又稱融資杠桿,是指企業在制定資金結構決策時對債務籌資的利用。運用財務杠桿,企業可以獲得一定的財務杠桿利益,同時也承受相應的財務風險。
(7)債券籌資的財務杠桿擴展閱讀
雖然負債經營使企業得到財務杠桿效益和節稅效益,但也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企業債務籌資風險受下列因素的影響:
(一)企業經營活動的成敗。負債經營的企業,其還本付息的資金最終來源於企業的收益。如果企業經營管理不善,長期虧損,那麼企業就不能按期支付債務本息,這樣就給企業帶來償還債務的壓力,也可能使企業信譽受損,不能有效地再去籌集資金,導致企業陷入財務風險。
(二)負債結構。借入資金和自有資金比例的確定是否適當,與企業財務上的利益和風險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財務杠桿作用下,當投資利潤率高於利息率時,企業擴大負債規模,適當提高借入資金與自有資金之間的比率,就會增加企業的權益資本收益率。反之,在投資利潤率低於利息率時,企業負債越多,借入資金與自有資金比率越高,企業權益資本收益率也就越低,嚴重時企業會發生虧損甚至破產。
(三)利率變動。企業在籌措資金時,可能面臨利率變動帶來的風險。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企業資金成本的大小。當國家在實行「雙松」政策,即擴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時,貨幣的供給量增加,貸款的利息率降低,企業此時籌資,資金成本較低,企業所負擔的經營成本減少,這樣就降低了企業的籌資風險;
相反,當實行「雙緊」政策,即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時,貨幣的供給量萎縮,貸款的利息率提高,企業此時籌資,資金成本增加,企業所負擔的經營成本提高, 這樣企業就要承擔較大的籌資風險。
(四)匯率變動。企業倘若籌借外幣,還可能面臨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當借入的外國貨幣在借款期間升值時,企業到期償還本息的實際價值就要高於借入時的價值。
當匯率發生反方向變化時,即借入的外幣貶值時,可以使借款企業得到「持有收益」,即由於借入外幣的貶值,到期仍按借入額歸還本金,按原利率支付利息, 從而使實際歸還本息的價值減少。